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城市群地域结构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城市群地域结构是城市群发展程度、阶段与过程的空间反映。城市群地域结构的主要特征有 :分形特征、“二次极化”、交通制导、传动作用、网络组合特征。未来发展的趋势表现在 :动力机制、内涵、居住空间的影响、企业或企业集团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2.
城市群地域结构是城市群发展程度、阶段与过程的空间反映.城市群地域结构的主要特征有:分形特征、"二次极化”、交通制导、传动作用、网络组合特征.未来发展的趋势表现在:动力机制、内涵、居住空间的影响、企业或企业集团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3.
苏强  韩玲 《城乡建设》2010,(10):33-34
城市群又称为城市集聚区、都市圈、大城市带等,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目前国内外无统一定义,通常认为城市群是地域空间有关联,具有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该城市与周边城市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关联关系,形成联系紧密的城市群体区域。本文分析国内外城市群演变的规律,对城市群发展不同阶段进行概括。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及"中部崛起"战略的推进下,城市群作为主要的城乡空间形态左右着区域经济的发展。研究运用人文地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索中部地区城市群的空间演化趋势及其机理:在理论研究中,对城市群的空间演化进程进行四阶段划分并简要归纳了空间演化规律,提出城市群空间演化的三种模式;采用集聚与扩散理论对演化机理进行探讨,梳理城市群空间演化的驱动要素。在实证研究中,通过Kernel空间分析法总结出中部地区城市群空间演化过程与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城市群空间演化机理进行分析,提出不同演化阶段城市群的发展动力,并对城市群未来空间演化模式及策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引发新一轮地域空间重组,城市群作为重要的地域空间组织单元其制度一体化的评估缺乏完善的评估理论框架与实证方法。现阶段,我国城市群制度建设多元化的情况下,建立一套完善的理论到实践的评估方法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研究发现,后福特制下,制度通过重塑治理模式实现国家空间的尺度重构。因此,本研究认为制度一体化的治理表征是形成多层级治理模式。进而,以多层级治理为理论框架,构建"三组关系"与"两个层次"的评估理论框架,即在宏观层次的城市群治理结构与微观层次个案型制度安排上检验层级政府间的科层关系、跨市区域合作关系与政府—市场—公民社会的三方关系。并构建评估实证框架,宏观层次上以社会网络分析、文本、桌面分析及半结构访谈识别城市群治理结构;微观层次以政策网络分析及焦点小组、深度访谈识别基于个案的制度安排。最终证明,简单构建评估指标忽视了制度特征与演化,可实证的理论评估与实践实证框架的建立有助于深度揭示城市群的制度一体化机制。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市群空间规划方法的转变与空间管制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群的迅速发展成为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最主要的地域结构特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地域转移,城市群被视为带动省域乃至国家经济区发展的战略核心,我国城市群的发展面临着城市群竞争力提升、空间协调发展、空间发展引导、以及环境与生态系统优化等问题。本文分析了城市群规划需要实现的十个转变和需要实践的新方法,并依据城市群面临的核心问题和规划采取的主要方法总结了城市群空间管制策略的四个类型,即区域协调型、一体化引导型、竞争力培育型、空间管制型,并对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的空间管制策略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7.
城市组群及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目前城市规划和城市地理界在社会经济实践领域承担的关于城市群和都市区的应用研究任务愈来愈多,而相关的理论尚不完善、认识尚不统一的实际情况,论文对城市组群、城市群、城镇密集区、都市区、都市连绵区、大都市带、城市带等相关概念及其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深入的辨析和进一步的界定,尤其强调了相关概念的关联和区别。论文认为,城市群是城市群体发育到高级阶段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城市组群是城市群形成演化的中间形态,同时也是城市群地域结构的构成单元;"城市单体→城市组群→城市群→都市连绵区"是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的有序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群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地域空间形式。在城市群硬件环境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区域的柔性空间建设不足、城乡景观破碎化发展、地方文化传承断裂等问题制约了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提升,迫切需要从理论及实践中构建适宜的框架和手段。近20年以来,区域公园作为德国新时期城市群内开放空间的一类管制工具,在改善城市群形象、提升区域综合价值、提供亲近自然的就近休憩场所、推动都市农业发展等方面扮演了越发重要的角色。本文以法兰克福—莱茵—美茵城市群内的莱茵美茵区域公园为例,详细分析城市群内区域公园的内涵特征、发展历程、管理模式以及存在的矛盾问题等内容。研究表明,弹性、灵活的规划定位,多元、包容的空间管理手段和以项目为主导的配套对策是促进城市群内区域公园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国内城市群内部绿色开放空间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上海城市持续发展与地域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跨世纪的上海将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并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这一功能的转变和目标的确立实质上是上海城市国际化和现代化发展过程.从深层次上分析,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是以上海城市持续发展为前提条件,城市的国际化和现代化都统一于城市持续发展过程之中,而城市地域空间结构优化是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和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根据城市持续发展的一般理论,通过对上海城市功能转换导致用地置换的分析,并结合当今国际大城市地域空间发展趋势及上海城市地域空间结构现状,探讨了上海城市地域空间结构优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城市群在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地位,也是区域空间格局演变的重要形式。本文以分别位于我国东、中、西部的长三角城市群、武汉城市群地区和成渝城市群为分析对象,从中心-外围的圈层关系视角,运用数量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考察城市群空间集聚与扩散的阶段特征和一般规律。研究发现:城市群地区的要素集聚呈现出明显的中心指向和交通指向,外向扩散表现出沿"核心都市区中心市-核心都市区外围县-城市群次圈层-城市群外围地区"的空间梯度扩散规律,且人口扩散滞后于经济扩散。进一步考察了初始规模、投资强度、经济发展、通达性以及市场分割对沿海和内陆城市密集地区空间聚散的不同影响作用,以期揭示和解释这类地区的空间格局演变规律,并为城市群的跨区域协调发展和空间规划提供认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镇化已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正发生着结构性转型--由个体城市向城市群体的跨越,展开城市群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基于对城市作为区域主体的假设,以分工与博弈理论为基础,首先给出城市群经济空间演变的两个认知主线:①一种专业分工的生产网络:②一种竞合博弈的关系图式.继而研究选择长三角、京津冀与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城市群产业经济空间演变实证案例,采用制造业区位商作为刻画城市基础产业部门与区域分工的基本变量,借助Excel与Suffer软件,进行1997、1999、2001、2003、2005共5个年份的定量化与图形化演变信息分析,初步发现:①三大城市群经济空间形态差异明显,显示出城市群发育程度差距;②城市群内部的制造业分工地位不断变化,重组明显;③制造业分工空间关联密切,核心组团空间连续格局明显等两个重要特征.以期通过研究工作有助于拓展与丰富的城市群研究相关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谢伟艺 《华中建筑》2009,27(9):55-58
城市群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经济组织方式及文化、生态观的具体地域表现形态,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涌现并迅速成长。如今,城市群已成为全新的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基本地域单元,它的发展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对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该文将通过分析城市群的空间组织模式及国内外城市群的发展现状,结合欧洲先进的紧凑城市理论,提出一些促进城市群空间组织优化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P. Allen's intra-urban model applies the bifurcation theory to simulate the evolution of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Until now, this model has only been tested to simulate plausible fictitious urban structures but its ability to reproduce observed evolutions has still to be tested. We carried out such an application to post-war evolution of spatial structure in a few French urban agglomerations. Many problems were encountered in choosing the data, estimating parameters and calibrating the model. The high degree of complexity of the model raises much theoretical interest but makes calibration rather difficult.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群发展特征与规划发展设想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朱英明  孙钦秋  李玉见 《规划师》2001,17(6):78-81,108
分析了我国城市群的等级。功能。再分配以及增长等特征,同时结合我国城市群区城市化进程的实际,提出了我国城市群规划与发展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5.
货运物流是区域城镇节点联系并形成网络的重要维度,是支禕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骨架”,其高效运转是城市群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利用互联网物流数据平台上各城市间的货运联系数据,对我国三大城市群的公路货运网络特征做分析,发现长三角、珠三角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多层次公路货运网络,分别以上海和广州为单核心;而京津冀的货运网络则以天津和北京为双核,网络结构相对简单,以核心城市向其它城市辐射的单向联系为主。进一步从货运网络的均衡性、稳定性、层次性三个角度对案例城市群的网络绩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物流网络的空间结构特征并不必然导致城市群网络绩效的差异性;一个成本更低、更快捷、更安全的物流网络有赖于城市群内城镇节点的合理分工协作,有赖于城市网络的组织协调,也有赖于若干不同层次门户枢纽节点的建立。研究结论对我国城市群跨地域货运网络绩效的提升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协调机制是确保城市群内部有序发展的相互作用方式。首先对比分析了制度化、非制度化和混合式这三种城市群协调机制的基本类型,介绍了英国、美国和日本三个发达国家城市群协调机制的建设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进而分析了中国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沿海发达地区城市群协调机制的现状,最后提出了中国城市群协调机制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1990年代以来国内大都市带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概念、空间结构、规划等九个方面对 1990年代以来国内有关大都市带 (都市连绵区、城市群 )的研究进行了回顾 ,对今后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十二五”期间需要注重巨型城市群发展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城市化正在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城市人口和经济均具有向东部沿海进一步集聚的趋势,城市群和巨型城市区应该是"十二五"期间国家未来城市化空间发育的重要形式。根据我国巨型城市化空间现象,建议"十二五"期间注重巨型城市群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丁奇  杨琦  祖广伟 《城市建筑》2014,(30):48-48
我国城市群的发展都还停留在基础建设阶段,在能够推动实质性的经济发展方面还存在严重不足,多数城市群其实只是在空间分布上相对集中的“一群城市”,而不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城市群”。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提升小城镇之间的勾连效率、提升城市群的核心竞争力是推动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