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鼻部四诊信息的规范。方法:基于历代医案数据库中鼻部四诊信息的1034种描述,借用症状单元假说提取症状单元及其二级临床特征和限定因素。结果:鼻部四诊信息包含11个症状单元、7个二级临床特征和1个限定因素。结论:与中医权威著作对比,鼻气冷是从历代医案中的新发现,而权威著作中记载的鼻煽、鼻臭分别是呼吸急促和流涕的二级临床特征,鼻部疾病如鼻疳、鼻菌是由多个症状单元反映出来,不属于症状单元的范畴。  相似文献   

2.
通过整理11743条历代医案中涉及的口部症状4660种描述,提取出45个口部症状单元,并分析其临床特征,其中存在多个当代中西医学权威著作没有提及的内容。此研究将有利于规范和完善中医口部症状的名称及内涵。  相似文献   

3.
从历代医案数据库中提取汗的7 384条原文描述,分析认为汗的14个症状单元和3个限定因素的组合就能表达这些原文的描述。比较发现,有些内容是当今中、西医学权威著作没有重视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取中医腹痛的临床特征。方法:基于当代中医权威著作,分析历代医案数据库中关于腹痛的4718种临床描述的辨证意义,并对腹痛的内涵进行界定。结果:筛选出腹痛的35个常见临床特征,包括4个发生部位,3个牵掣部位,15个疼痛性质和13个影响因素。结论:腹部可划分为脘腹、脐腹、少腹和小腹4个区域,腹痛有35个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界定中医症状单元的内涵.方法:以历代医案数据库关于症状的原文描述和当代中、西医学权威著作关于症状的定义作为研究资料,基于哲学和逻辑学关于事物的属性和概念的定义,探讨了427个症状单元的多重属性.结果:中医症状单元有6种特有属性,分别是观察者、观察工具、观察对象、观察角度、观察结果、对应的正常生命现象,并具有4种偶...  相似文献   

6.
小便类症状单元的确认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启明  王义国  王永炎 《中医杂志》2008,49(12):1109-1111
目的 介绍一种规范中医小便类症状四诊信息的方法.方法 提出症状单元假设,依据逻辑学的划分和科技术语的命名规则,给出历代医案中小便类症状单元的属性、名称和定义.结果 借用23个症状单元及其2个限定因素的组合就能表达小便类四诊信息的3867种不同描述.结论 症状单元是简化四诊信息的可行假设.属性提取、命名和定义可能是规范四诊信息的有效步骤之一.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拟从中医文献中提取头痛的临床特征。首先从著名临床医家的51186条医案中整理出头痛的4158种不同描述,将头痛相关文献中的限定因素进行拆分,将内涵相同但表述不同的信息进行合并获得头痛的临床特征,并同中西医权威著作进行比较,共提取头痛的临床特征49个。  相似文献   

8.
总结历代医案中眼部四诊信息的2444种不同描述,确立了29个眼部症状单元:白睛黄染、白睛色青、白睛红赤、眼睑红赤、眼眶发黑、眵多、多泪、目盲、星膜翳障、羞明、歧视、夜盲、目闭不开、胬肉攀睛、睡眼露睛、瞳神散大、瞳神缩小、眼球突起、眼歪斜、眼睑下垂、瞪目直视、横目斜视、两目上视、目瞤、目痛、目痒、目酸、目胀、目光呆滞。与中医学权威著作比较,①白睛色青、目闭不开是从历代医案中的新发现;②目开不闭、睫毛倒入、目畏热、白睛溢血是中医学权威著作的新认识。与西医学权威著作比较,①眼球震颤、昼盲、偏盲、色觉障碍、视物变形尚未引起中医足够的重视;②眼眶发黑、目闭不开、睡眼露睛、目光呆滞、目酸、目胀在西医学权威著作中没有阐述。  相似文献   

9.
从历代医案数据库中提取与咳痰有关的1921种临床描述,参考中、西医学权威著作,总结咳痰的临床特征24个。中医强调痰的清、浊、稀、稠、黏、滑、咸、凉,西医关注痰的胶冻样、粒状、干酪样和咳痰的好发季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中医权威著作中的非症状信息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从“读秀中文学术搜索”选取24部中医权威著作,以问诊信息、临床意义、参考文献为字段名建立数据库,获得1260条原始记录,规范名词术语,参照非症状信息的确认原则提取其中的非症状信息并进行归类,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共获得75条非症状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地域、婚育、体质、职业6类患者相关信息,和饮食、劳逸、情志、生活起居、病史、发病季节、病程病势、加重因素8类疾病相关信息,其临床意义包括诊断疾病、辨识证候和指导用药三个方面.结论 中医问诊中具有丰富非症状信息,同症状、体征等信息相结合可有助于痰病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120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者在西医抗炎、补液、对症治疗同时外加中药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总有效率达91.2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疗效显著,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分析《先醒斋广笔记》中以滞下为主症的医案,认为缪希雍在辨证治疗中善抓主症,兼顾他症,用药不拘于古方,且加减灵活,其经验可为医者临证所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住院病患者中成药的应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方法:在医院信息科抽取有使用中成药的病历287份,按照《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药品说明书》以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相关文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中成药的病历占病历总数的26.52%;中医师开具中成药病历为11.8%,医师开具中成药病历为88.2%;有中医理论描述的病历为10.8%;使用超说明书的病历为31.7%;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3%,主要为静脉用药;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为85.4%;静脉用药占首位(72.1%),其次为口服(18.8%),再其次为外用和肌内注射。结论:住院患者对中成药的应用基本合理,应进一步提高中成药的临床应用能力与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回顾31例眼外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原因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所有患者均经相关检查确诊,病因包括血管源性、神经源性、肌源性、机械性4类,其中以神经源性最为多见.西医治疗以激素配合免疫球蛋白为主,并根据不同病因进行对症治疗;中医总体辨证为脾气亏虚、湿热内盛,治疗以健脾益气、清热祛湿为总则,以补中益气汤合四妙散为基础方...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通过分析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病例的中医临床证型特征和治疗特点,探索其最佳治疗措施。方法 对2009年5月至7月成都地区收治的47例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确诊病例进行中医动态观察和辨证论治并总结其中医证型特征和治疗特点。其中30例给予奥司他韦抗病毒联合中医辨证治疗;13例采用单纯中医辨证治疗,未使用奥司他韦;2例患者单用奥司他韦治疗;另2例患者仅给予对症治疗,未使用奥司他韦或中药。结果 47例患者临床表现局限于中医"温病"卫气分阶段,分风温袭表证(36例/76.6%),湿温证(8例/17%),邪入气分、热毒壅盛证(3例/6.4%)三种证型。所有患者痊愈出院。结论 成都地区夏季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病例病情较轻,无重症患者;单纯中医治疗和(或)奥司他韦治疗均有效,中西医结合疗法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