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及产业化步伐的加快,乌当区农村劳动力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问题。如何组织引导和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科学、有序地转移,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为此,对乌当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措施。1乌当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2004年乌当区农村劳动力总数为105 103人,外出务工农民总计19 909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8.9%,涉及农户15 895户。外出务工农户中,全家外出户有1 390户,占外出务工总户数的8.74%;因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2.
盘县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大且素质低,在劳动力市场上竟争力不强,转移比较困难。劳动力市场不规范,外出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保护,也影响了盘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盘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比向外转移困难,主要靠向外地转移。今后,盘县应努力提高劳动力素质,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强农业内部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做好劳务输出工作,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劳务经济成为农村经济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断减少农民,是新时期富裕农民,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就晋城市的劳动力资源现状,就业现状及剩余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初浅建议,以供交流。  相似文献   

4.
《四川农业科技》2005,(8):41-41
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今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计划培训280万人.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由去年的2.5亿元增加到4亿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鹤岗市东山区把劳务输出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长效措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东山区部分村还存在着人多地少,经济薄弱等问题,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仍是当前东山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工作之一。现就东山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现状,存在问题及如何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6.
常德忠 《吉林农业》2011,(9):216-216
在抓劳务输出和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农村退伍军人作用,把其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鼓励并积极支持农村退伍军人外出就业,并且带动当地剩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要把发展劳务经济,扩大劳务输出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实施积极的劳动力转移政策,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输出转移的步伐,四平市2011年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就业人数达到70万人以上,其中异地输出转移就业50万人次,就近就地转移就业20万人次,全市劳务性经济总收入实现60多亿元,外出务工农民年人均劳务性经济收入超万元。  相似文献   

7.
岔河镇是洪泽县的一个劳务输出大镇,人口4万,农业人口3.8万,占总人口的95%。年输出务工经商人员1.8万人,占全镇农村劳动力的88%。农民通过外出务工增加了收入,繁荣了农村经济。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外出务工技能,岔河镇根据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积极转变观念,主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强化部门合作,整合培训资源,在继续抓好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培训的同时,把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内容,现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今年共组织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200人,其中转移就业1070人,转移就业率达90%。在开展农民技能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前全国各地、从上到下都加大了工作力度,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农民增收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引发了一些矛盾,如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向既快又好的方向发展,是迫切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据调查,莆田市农村常年外出劳动力达40万人左右,占农村劳动力总数近三成,主要从事二、三产业,常年在外的约占55%。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效拉动了莆田全市的经济增长。在莆田市人多地少矛盾特别突出的地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落实中央经济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全国各地、从上到下都加大了工作力度,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农民增收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引发了一些矛盾,如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向既快又好的方向发展,是迫切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马爱艳  蒋志辉  王香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893-6894,6896
比较了新疆与全国农民收入差异,从地理、观念和经济3个方面讨论了制约新疆少数民族农牧民增收的深层困境,分析了少数民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的原因,并提出促进少数民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与增收的路径:强化政府在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大力发展非农经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大力发展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转移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2.
苏农友 《农家致富》2006,(16):48-48
近日,江苏省发出了《关于做好2006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各地要不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和外出适应能力,提高培训质量.加快农村劳动力内转外输.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3.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农民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城镇化发展。近年来,我市采取了多种措施,积极改善农民工务工环境,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成效显著一是农民工技能培训落实到位。近3年来,全市通过“技能培训工程”、“阳光工程”等累计培训农民12万多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0万人,转移就业率达80%以上,仅2005年就鉴定培训学员18500人,发证17020人,其中初级2998人、中级11793人、高级981人、技师1248人。二是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目…  相似文献   

14.
景宁县位于浙西南山区,人口17万,其中农业人口15.58万人,占总人口91.6%,全县耕地面积10.196万亩,人均0.56亩,是一个山多地少的贫困山区县。近几年来,我县建立健全了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全面推进农民科技培训和转移培训工作,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使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步向城市转移,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使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比较缓慢,不能有效地解决就业出路。为解决贫困山区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拓宽劳动力的就业门路,  相似文献   

15.
《当代农村》2004,(2):28-28
为配合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和建设部共同组织实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由农业部主办、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开发建设的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我省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缺乏转移就业的职业技能,难以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难以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难以提升从业的岗位层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增强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关键在于提高拟转移农民的素质和就业能力,重点在于加强对拟转农民就业前的培训。  相似文献   

17.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决策,并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积极探索推动农民增收致富根本途径。提高农民收入有多种渠道和途径,实践证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基于此,本文分析研究了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响水县是苏北的一个贫困县.近年来,该县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因势利导出台了进一步加快全县劳动力转移工作意见,明确了"十五"期间"5万人在家种田,10万人外出挣钱"的劳务目标,制定了6个方面鼓励扶持劳动力转移的措施,为农民奔小康架起了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的关键措施。如何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不仅关系到劳动力产业结构调整,更是关系工业化、城市化乃至整个经济飞跃发展的问题。以下根据莆田市的劳动力就业情况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培训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永吉县坚持把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推动突破县域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措施,按照"巩固成果、扩大增量、有效组织、形成合力"的工作要求,全面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尤其是灾后,为鼓励和帮扶受灾群众开展抗灾自救,助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永吉县多措并举,加大受灾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力争使有就业愿望且具备劳动能力的受灾人员实现就业。截至目前,永吉县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26万人,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