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田开发初期,厚油层的油藏条件优越,单井压裂增油效果显著,压裂改造规模较小。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进行,厚油层的油藏条件逐年变差,常规压裂已不能满足多段多韵律厚油层的需要。针对以上问题,开展了多层段多裂缝压裂工艺技术现场试验,扩大改造油层厚度和改造规模,从而提高水驱压裂井挖潜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厚油层内剩余油分布情况,通过综合应用示踪剂技术、精细地质研究技术和脉冲试井技术,结合动态资料,确定了水平井间及水平井与直井间的连通关系,对于完善水平井厚油层顶部剩余油挖潜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韩萍 《中国科技博览》2012,(17):159-159,160
本文通过对胜坨油田大厚油层内影响夹层有效性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其主次关系和影响程度,对夹层进行分类分析,指出特高含水开发后期韵律层挖潜与调整的依据以及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喇嘛甸油田北西块4-4#注入站高浓度聚合物驱矿场试验已经转入后续水驱,通过分析高浓度试验过程动变化及高浓度聚驱前后油层参数变化得到了高浓度聚驱后油层动用规律,概括出试验区剩余油分布特征:高浓度聚驱后,平面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油层发育差、连通差区域以及分流线部位;纵向上剩余油主要位于正韵律层段、厚油层顶部的低渗透层、层问渗透率级差大的差油层。  相似文献   

5.
赵霞 《中国科技博览》2011,(28):337-337
随着注聚开发深入,逐渐暴露出高压注入井增加、平面层间矛盾突出、地层及防砂工具堵塞、井网不完善等主要矛盾,地下剩余油的分布变得日趋零散。剩余油分布越来越多样化,挖潜难度越来越大。以二区注聚区为例,通过对剩余油分布控制因素的研究,对注聚后期油层物性、剩余油分布规律变化进行精细分析。指导现场开发挖潜及调整,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二三结合”推广区块北西块一区精细挖潜的需求,对加密后萨三组沉积特征进行了精细描述。利用”旋回分析、分级划分、成因控制、追踪解剖”的油层对比方法,对复合型叠加河道内单期河道单元进行了精细解剖:在单期河道识别划分基础上,沉积模式指导下,对备类微相进行成因识别研究,对单砂体边界进行了模式预测。对加密后萨三组各单元沉积特征进行了精细描述,搞清了目的层砂体的动用状况,为该区块水驱精细调整及后期的三次采油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油藏精细描述和储层内部结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动静态测试资料,分析在堵井堵前及堵后井组油层动用状况、井组注采关系变化情况及目前井组剩余油分布状况,找出目前剩余油较富集的井、层,通过拔堵、调换堵层等方法对在堵井实施改造,达到增油降水的目的,对提高油层动用状况,减缓产量递减,控制含水上升速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金秀  金山 《中国科技博览》2011,(36):391-391
孤岛油田馆上段经过长期以来的强注强采高速开发,其主力油层平面、层闻高度水淹,层内油层底部水窜严重.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挖潜难度加大,同时由于河流相储层的沉积特点,各小层砂体储量动用极不均匀。本文分析了窄、薄砂体的沉积相特征、井网分布、油层非均质性以及开发特点,通过精细砂体空间对比,完善流动单元,应用高泥低渗地层解堵技术,不稳定注水技术、注水吞吐技术等相应的配套治理措施,提高了开发效果,为油田持续稳产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9.
郭戈 《中国科技博览》2014,(19):132-132
油田开发区已全面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层系井网多、开采对象复杂、油层非均质性严重,控水挖潜措施效果逐渐变差。为有效挖掘剩余潜力,提高最终采收率,必须要加快特高含水期水驱精细挖潜技术攻关步伐。为此,选择油层发育条件和开发状况有代表性的区块作为精细挖潜示范区,通过2010-2012三年的精细管理,努力实现了某区三年产量不降、含水不升的总体目标。2013年是精细调整三年后的第一年,通过对某区的水驱精细调整,继续保证了某区的稳产效果,减缓了某区产量递减,为特高含水期水驱精细挖潜和高效开发提供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0.
经过长期开采,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油层内油、气、水交错渗流,剩余油的挖潜难度加大。剩余油分布研究主要从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剩余油分布特征、剩余油分布控制因素三方面进行。本文总结了剩余油分布及挖潜技术状况和最新进展,提出完善井网、周期注水、补孔改层等挖潜措施。  相似文献   

11.
某油田区块已全面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层系井网多、开采对象复杂、油层非均质性严重,控水挖潜措施效果逐渐变差。为有效挖掘剩余潜力,提高最终采收率,必须要加快特高含水期水驱精细挖潜技术攻关步伐。为此,选择油层发育条件和开发状况有代表性的区块进行精细挖潜,通过“四个精细”,实现了三年产量不降、含水不升的总体目标,最终形成一套特高含水期水驱开发调整技术和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经过长期注水开采,东辛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油层内油、气、水交错渗流,剩余油的挖潜难度加大。剩余油分布研究主要从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剩余油分布特征、剩余油分布控制因素三方面进行。本文总结了开发单元剩余油分布及挖潜技术状况和最新进展,提出完善井网、周期注水、降压开采、补孔改层等挖潜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文33块沙二下油藏为复杂断块油藏,已进入开发后期,因构造复杂、注水开发历史较长、油水关系复杂、认识挖潜难度大,产量递减加快。通过分析制约油田开发效果的因素,明确问题与潜力,制定针对性的稳产措施。平面上通过强化水下分流河道地层能量,挖潜差异相带剩余油;层间通过相控层段组合,优化注水层段,实施精细注水,提高差层水驱动用程度;层内通过韵律段细分,优化射孔井段,改善主力储层开发效果。通过精细调整治理,区块实现稳产。  相似文献   

14.
经过长期注水开采,孤东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油层内油、气、水交错渗流,剩余油的挖潜难度加大。剩余油分布研究主要从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剩余油分布特征、剩余油分布控制因素三方面进行。本文总结了孤东油田七区西“三高”开发单元剩余油分布及挖潜技术状况和最新进展,提出完善井网、周期注水、降压开采、补孔改层等挖潜措施。  相似文献   

15.
某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层系井网多、开采对象复杂、油层非均质性严重,控水挖潜措施效果逐渐变差。为有效挖掘剩余潜力,提高最终采收率,开展综合调整,精细挖潜创造了该区块三年产油量不降、含水不升的好效果,并形成了一套特高含水期水驱开发调整技术和管理模式,为特高含水期水驱精细挖潜和高效开发提供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6.
三类油层作为二类油层开发后的接替层,比一、二类油层均质,水驱动用程度高,更适台以提高驱油效率为主要机理的三元复合驱。本文通过室内实验,并借鉴二类油层三元试验以往经验,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三类油层三元复合驱体系配方进行了优化。设计出了合理段塞组合方式,并进行了开发效果预测。该注人体系与三类油层具有较好的配伍性,能够形成超低界面张力。该研究成果为试验区的合理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探索喇嘛甸油田北东块三类油层的挖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预计提高采收率达到15%。  相似文献   

17.
喇嘛甸油田属于松辽盆地中央凹陷区大庆长垣上的一个三级构造,储集层以砂岩和泥质粉砂岩为主,大部分为河流三角洲沉积。从沉积上来讲距物源较近,故油层发育较厚,以多段多韵律沉积为主,层内非均质性比较严重,层内矛盾比较突出。一方面,大量的注入水沿高渗透、高含水的优势通道无效或低效循环;另一方面,层内还有一定厚度的储量因注水驱替不到或驱替程度低而无法动用或动用较差。为提高油层吸水状况,改善水驱开发效果。决定应用浅调剖改善萨尔图厚油层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南中东块的地质特征、井网分布特点及开发状况入手,应用精细地质研究与开发动态相结合,水淹层精细解释与油田注采状况相结合,油层平面分析与纵向合理组合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南中东块一区聚驱上返封堵方法研究。为配合注聚井网最大限度地适应油层地质特点.最大程度提高原油采收率为出发点,编制了喇嘛甸油田南中东一区萨Ⅲ4-10油层上返封堵方案。  相似文献   

19.
锦17块西兴隆台油藏为典型的边底水稠油断块油藏,在油藏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侧钻水平井技术在开发后期的潜力油层中进行挖潜。挖潜后单井产油量是老井的4倍,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该油藏利用侧钻水平井技术成功地提高了稠油薄层中的采收率,对同类油藏的高效开发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二类油层注聚井段长,层数多,平面、纵向非均质性严重,通过压裂缓解了平面、层间矛盾,河道边部及河间变差部位型剩余油得到挖潜。本文通过对与压裂相关的参数进行研究,如:产液量下降幅度、含水下降幅度、河道连通率等,结合精细油藏描述成果及测井、试井资料,确定了聚驱阶段的压裂时机,总结出聚驱各阶段的压裂井选井选层原则,通过实践应用后,取得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为二类油层聚驱提效率探寻出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