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Aβ(1-40)及192-IgG-saporin联合应用对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区锥体细胞及胆碱能纤维的影响。方法采用Aβ(1-40)和192-IgG-saporin侧脑室内注射方法建造老年性痴呆(AD)动物模型。2周后,Y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观察海马区形态学变化。结果Y迷宫结果显示联合组,Aβ(1-40)组及192-IgG-saporin组学习记忆能力与正常组均有下降(P<0.05)。刚果红染色阳性结果证明Aβ(1-40)以及联合组海马区内有类老年斑样物质沉积.尼氏染色表明,与正常组和192-IgG-saporin组相比Aβ(1-40)以及联合组,海马区锥体细胞数量均出现减少(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与正常组以及Aβ(1-40)比较,192-IgG-saporin以及联合组胆碱能纤维数量均出现明显减少(P<0.01)。结论 Aβ(1-40)及192-IgG-saporin联合应用制造的AD模型能够更全面的模拟AD病理特征,是较理想的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大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动物模型,并观察其学习记忆能力及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改变。方法采用SD大鼠侧脑室注射192-IgG-saporin(2.5μg/5μl),21d后行Y迷宫检测,28d后处死大鼠,免疫组化观察基底前脑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R)阳性神经元细胞数的变化。结果Y迷宫检测显示模型组大鼠的学习次数、记忆能力(107.38±9.34、3.75±0.71)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1)。免疫组化显示模型组损伤侧在内侧隔核(MS)和斜角带垂直支(VDB)的NGFR阳性神经元细胞数(7.50±1.77、15.00±2.27)与正常组对应侧比较分别减少81.96%和84.23%(P<0.01),MS和VDB的NGFR阳性神经元面积和周长降低(P<0.05),灰度值升高(P<0.05)。结论免疫毒素192-IgG-saporin侧脑室注射可以模拟AD行为学改变和部分病理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侧脑室注射192-IgG-saporin致痴呆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老年性痴呆模型大鼠,并观察其学习记忆能力及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数目的变化。在成年SD大鼠左侧侧脑室注射免疫毒素192-IgG-saporin(2.5μg/5μl),3周后行Y迷宫检测其学习和记忆能力;4周后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各组大鼠基底前脑ChAT阳性神经元数目的变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与正常组相比明显下降(P<0.01);模型组基底前脑的内侧隔核(MS)和斜角带垂直部(VDB)胆碱能神经元数目分别减少至正常组的9.70%和14.09%,与正常组相比均明显下降(P<0.01);学习、记忆能力与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数目密切相关。上述结果表明应用192-IgG-saporin免疫毒素能成功建立AD大鼠动物模型,该模型可用于抗痴呆药物的筛选及药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正> 观察穹窿海马伞损伤鼠海马胆碱能纤维损伤后的再生状况.方法:切断SD成年大鼠穹窿海马伞,用染AChE纤维的组织化学方法结合网格测试,分析术后1、2、3、4周海马CA1区和齿状回的分子层胆碱能纤维的再生和侧支抽芽.结果:损伤1周时CA1区和齿状回的分子层胆碱能纤维明显减少,分别减少到67.50%和66.91%;从第2周开始纤维数量逐渐增多,至第4周CA1区分子层纤维恢复到正常的82.42%,而齿状回分子层纤维恢复到97.82%.结论:成年哺乳类海马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侧脑室注射192-IgG-saporin致老年性痴呆(AD)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移植组,每组8只。左侧侧脑室注射192-IgG-saporin5μ(l0.5μg/μl),建立AD动物模型,基底前脑行NSCs移植,Y-迷宫行为检测,NADPH-d组织化学法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各组大鼠基底前脑NOS阳性神经元数目和形态学参数的变化。结果:侧脑室注射192-IgG-saporin1个月,损伤侧基底前脑内侧隔核(MS)和斜角带垂直支(VDB)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减少,分别减少到正常组的22.43%和28.36%(与正常组相比P<0.01)。移植组NOS阳性神经元数恢复到正常组的70.22%和74.88%(与模型组相比P<0.01)。细胞形态学参数提示,移植组NOS阳性神经元中含有大小不等的未成熟细胞。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与基底前脑NOS阳性细胞数呈正相关。结论:NSCs移植对注射192-IgG-saporin致AD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有明显补充和保护作用,可改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联合应用对老年性痴呆鼠海马突触素(SYH)表达的影响。切断成年老年性痴呆模型鼠左侧穹窿海马伞,基底前脑行神经干细胞移植(移植组),或同时持续侧脑室内注射BDNF(联合组),4周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对各组大鼠海马突触素进行校正光密度(COD)测定。结果显示:损伤组损伤侧海马CA1区辐射层和分子层SYH的COD分别下降到正常组的54.6%和59.0%(P<0.01);移植组COD恢复到正常组的68.9%和67.9%,与损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联合组COD恢复到正常组的82.9%和81.0%,与移植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以上结果提示:神经干细胞移植与BDNF注射联合治疗,对老年性痴呆模型鼠海马CA1辐射层和齿状回分子层突触素的表达有明显促进作用,且联合治疗效果比单纯神经干细胞移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穹隆海马伞损伤鼠学习记忆能力与海马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之间的关系 ,切断 SD成年大鼠左侧穹窿海马伞 ,用 Y迷宫和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图像分析系统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的变化状况及它们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 :损伤 2周后 ,损伤组损伤侧海马 CA1 区辐射层和齿状回分子层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的数密度较正常组分别增多 3 0 .2 9%和 3 0 .15 % (都为 P<0 .0 1) ,胞体面积分别增加 16.0 4%和 19.42 % (都为 P<0 .0 1) ,齿状回分子层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体密度增大 19.40 % (P<0 .0 5 )。经相关分析 ,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与海马 CA1 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数密度呈负相关 (r=-0 .83 6,P<0 .0 1) ,与齿状回数密度呈负相关 (r=-0 .792 ,P<0 .0 1)。提示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学习记忆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黏附分子(NCAM)细胞在学习记忆减退对大鼠脑海马组织中的表达。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和对照组。建立学习记忆减退模型鼠,4周后行Y迷宫检测和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验证模型成立;并对海马CA1和CA3区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NCAM含量的变化。结果Y迷宫检测显示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较正常组明显下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明模型组胆碱能神经元数和NCAM阳性数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学习记忆减退可降低大鼠脑海马组织NCAM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注射192-IgG-saporin致老年性痴呆动物模型鼠基底前脑ChAT阳性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将24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移植组,每组8只。模型组:左侧侧脑室注射免疫毒素192-IgG-saporin2.5μg/5μL,建立192-IgG-saporin致老年性痴呆动物模型;移植组:动物模型建立后,于基底前脑行神经干细胞移植,4周后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各组大鼠基底前脑ChAT阳性神经元数量和形态学参数的变化。结果模型组注射192-IgG-saporin后1个月,观察到注射侧基底前脑内侧隔核(MS)和斜角带垂直支(VDB)ChAT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分别为正常组的9.70%和14.10%(与正常组相比,P<0.01);移植组ChAT阳性神经元恢复到正常组的71.51%和73.52%(与模型组相比,P<0.01)。细胞形态学参数提示,移植组ChAT阳性神经元中含有大小不等的未成熟细胞。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对192-IgG-saporin致痴呆模型鼠基底前脑ChAT阳性神经元有明显补充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老年性痴呆模型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无血清培养技术获得新生SD鼠的基底前脑神经干细胞,切断SD大鼠左侧穹隆海马伞,基底前脑注射神经干细胞.4周后行Y迷宫测试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各组大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变化.结果:损伤组损伤侧的内侧隔核(MS)和斜角带核(VDB)的NGFR阳性神经元大量减少,分别减少59.7%和5 1.4%.NSC移植组损伤侧的NGFR阳性神经元得到补充和保护,MS和VDB细胞数分别下降22.0%和26.1%.同时,NSC移植组损伤侧MS的NGFR阳性神经元的面积、周长显著增大(P<0.01),灰度显著增加(P<0.01);损伤侧VDB的NGFR阳性神经元的面积明显增大且灰度明显增加(P<0.05),周长显著增大(P<0.01).Y迷宫测试结果显示,NSC移植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能力得到明显改善(P<0.05),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P<0.01),基底前脑NGFR阳性细胞数与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呈正相关.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老年性痴呆模型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有明显的补充和保护作用,同时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侧脑室注射免疫毒素192-IgG-saporin致痴呆动物模型,观察其学习记忆能力和基底前脑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方法:侧脑室注射免疫毒素192-IgG-saporin,行Y迷宫检测,采用NADPH-d组织化学法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大鼠基底前脑NOS阳性神经元数目和形态学参数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较正常组明显下降。模型组基底前脑内侧隔核(MS)和斜角带垂直支(VDB)NOS阳性神经元数分别减少到正常组的21.62%和17.70%;细胞周长和面积降低,灰度值升高,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192-IgG-saporin免疫毒素可使基底前脑NOS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2.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联合移植对脑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利用血清培养技术获得小鼠BMSCs,行Hoechst33342标记。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损伤组、BMSCs移植组、bFGF+BMSCs移植组,每组各10只。采用自由落体撞击脑损伤模型,然后经尾静脉注射移植液,2d后行caspase-3免疫荧光染色检测BMSCs的凋亡情况;2w后行HE染色结合形态学图像分析软件计算脑切片的缺损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元数目变化、Y迷宫测试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显示:bFGF+BMSCs移植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caspase-3表达量是BMSCs移植组的0.5倍;BMSCs移植组和bFGF+BMSCs移植组的学习记忆能力及缺损面积较损伤组有改善(P<0.05),且bFGF+BMSCs移植组与BMSCs移植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GFAP和MAP-2在损伤组表达极少,在BMSCs移植组只有少量表达,而bFGF+BMSCs移植组呈高表达,MAP-2表达水平增高更显著。以上结果提示bFGF+BMSCs移植较BMSCs移植可更好地促进脑损伤后的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3.
背景:血管性痴呆患者存在额叶皮质及海马胆碱能神经元受损,可能是导致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的形态学基础。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与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胆碱能神经元变化的相关性。 方法:纳入9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其中假手术组仅分离颈总动脉,模型组和神经干细胞移植组采用两血管结扎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在建立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之后向大鼠海马CA1区注射5 μL神经干细胞,另外两组按照同样的操作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移植后第3,7,14,30,60天,分别处死各组6只大鼠,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脑实质BrdU阳性细胞和ChAT阳性细胞分布情况,利用Morris水迷宫系统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结果与结论:BrdU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大脑皮质区以及海马区,尤其是血管周围。在基底核和丘脑以及室管膜区,可观察到少量BrdU阳性细胞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BrdU阳性细胞数目不断下降,到移植后60 d,仅存在少量BrdU阳性细胞存活。移植后不同时间模型组和神经干细胞移植组的ChAT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大于假手术组(P < 0.05);模型组ChAT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神经干细胞移植组(P < 0.05)。模型组寻找平台时间显著长于假手术组,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少于假手术组(P < 0.05);神经干细胞移植组的寻找平台时间显著短于模型组,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大于模型组(P < 0.05)。结果表明神经干细胞可以在大鼠脑内存活并发生迁移,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相关机制可能与海马胆碱能神经元分化和生长有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4.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干细胞(NSCs)联合应用对老年痴呆大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及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利用无血清培养技术获得新生SD鼠的海马NSCs,行BrdU标记。切断SD大鼠左侧穹隆海马伞,基底前脑注射NSCs,同时侧脑室注射BDNF,2周后行nestin和BrdU/NF、BrdU/GFAP免疫荧光双标染色,4周后行Y迷宫测试,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各组大鼠基底前脑神经营养因子受体(NGFR)阳性神经元数目变化。结果发现,移植后NSCs能够在宿主体内存活且分化成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损伤组大鼠胆碱能神经元数在内侧隔阂(MS)和斜角带(VDB)分别减少64.3%和49.3%,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1);移植组神经元数下降34.1%和27.6%较损伤组有改善(P<0.05),但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组神经元数减少15.1%和18.6%,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Y迷宫测试结果显示,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与基底前脑NGFR阳性细胞数呈正相关。提示,BDNF和NSCs移植的联用较单独使用NSCs或BDNF更好地改善老年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乙醇中毒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并测定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与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含量的变化,探讨乙醇中毒影响学习记忆的分子机制。方法: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腹腔1次性注射乙醇2.5 g/kg[用生理盐水配成含20%乙醇(W/V)溶液]制备急性乙醇中毒大鼠模型;对照组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Y-型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成绩、硝酸还原酶法检测鼠脑海马CA1、新纹状体中NO的含量、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鼠脑海马CA1、纹状体、小脑中nNOS的含量。结果:(1)模型组大鼠达到学会标准所需要的训练次数(34.33±13.04)明显大于对照组(27.50±8.79),P<0.05;(2)海马CA1区NO的含量在模型组为23.09±9.60,明显高于对照组(8.46±5.67)(P<0.01);新纹状体(尾壳核)NO的含量在模型组(19.46±8.25)也明显高于对照组(8.22±4.46),P<0.01;(3)海马CA1区nN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在模型组为18.22±7.47,明显高于对照组(10.15±4.24)(P<0.05);新纹状体(尾壳核)nN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在模型组(11.38±5.00)也明显高于对照组(6.15±3.69),P<0.05。结论:乙醇的神经毒性作用可能与脑组织中nNOS和 NO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