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已经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公交和轨道交通是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东京、伦敦、纽约、巴黎等全球城市的公交和轨道交通发展较早,系统相对完善且服务水平较高.该文通过与全球城市对比,充分认识上海与其他全球城市比较,公交和轨道交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为上海发展成为全球城市,建成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交通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介绍生态城市的概念和应具备的基本内涵、上海在向生态城市迈进、上海市自来水水质概况、上海市自来水水质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和上海制备优质自来水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新加坡城市综合公共交通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有着世界级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在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过程中采取很多有效的政策与措施。论文简要介绍了新加坡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历程,并从公共交通网络、设施设计、运营管理等方面概括了新加坡综合公共交通系统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新加坡公共交通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包括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紧密结合、持续实施城市的公交政策及发展目标、多模式的公共交通体系,及健全的公交运营监管体系等。  相似文献   

4.
一、上海公共交通发展的历史沿革公共交通的发展,必须要放在城市社会经济、城市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来看。回顾上海近三十年交通发展,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交通需求呈现出了不同的阶段性特点,近三十年上海交通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北京公共交通发展的历史回顾 回顾新中国建立以来60年的历史可以看出,北京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呈现出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联系的特征:一方面,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体现着城市发展的水平;另一方面,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步伐和政策环境呈现着不同历史时期政策变化的印记,这是由各种需求主体和需求目标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最近,在交通部组织的公交都市创建工作综合评比中,上海市喜获首批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称号.这一荣誉是社会各界对于多年来上海公共交通发展所取得成效的充分认可.但是,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与国际上知名公交都市相比,我们的差距依然明显.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上海一直坚持强力发展公共交通,严格控制个体交通,以建设公交都市为目标,破解大城市交通困境.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上海建成了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地铁网络,小汽车拥有率也在国内同类城市中保持较低水平,无可否认,公交都市建设确实取得了可观的成绩.然而,市民对"最贵铁皮"的追捧与抱怨也反映了公共交通发展还远不能满足市民多样化的需求,政府鼓励公共交通的政策导向与市民对更个性化多样化服务追求之张力还需予以舒缓.打造多元化公共交通体系,注重全面协调地发展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常规公交系统,并不断创新提供兼具个性化和集约化的创新公共交通服务方式,提升公交吸引力和出行比例,应是上海当下建设公交都市必须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公交都市的涵义和考核指标体系出发,结合南宁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发现南宁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与公交都市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提出了南宁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德国城市中心步行区的成功发展,首要归功于他们先进的城市公共交通,特别是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一方面,它改善了城市中心的可达性;另一方面,它帮助城市逐步摆脱了对汽车交通的依赖,为城市中心步行区的扩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本文以斯图加特市为案例,简要回顾了其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与城市中心步行区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其步行区的公共交通可达性,并总结了斯图加特公共交通系统对城市中心步行区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亚洲城市研究"专栏的开场文章——说明亚洲城市研究对上海和其他中国城市,以及对亚洲其他国家城市的意义,通过简要分析两个典型亚洲城市,上海和新加坡的发展经验与面临的挑战,提出城市规划和设计领域面临的一系列新问题。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offers an alternative conceptualization of informality within the transport sector. While it shows that informal transport is a far from trivial component of urban economies, it also highlights the sometimes problematic use of informality to homogeneously describe various public transport modes within the Southeast Asian transport landscape. It initially reviews a number of contested assumptions in the informality discourse within the context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in developing cities. It then proposes the concept of indigenous transport as a potential alternative, arguing that such perspective may better acknowledge and describe the mode's local and vernacular qualities as well as its complementary and supplementary functions. For the purposes of this paper, indigenous transport is described to pertain to those modes that respond to local demand, evolved based on local conditions and endemic to local mobility cultures. The indigenous transport framework aims to elucidate the five key characteristics of indigenous transport modes from a transport user's perspective. This is supported by an empirical study conducted in three Southeast Asian developing cities of varying geographical scales, namely Baguio (Philippines), Bandung (Indonesia) and Ho Chi Minh (Vietnam) to provide evidence that a transport user's prism will and can authentically present an alternative version of informality, and assist in painting an overall picture of the role of indigenous transport within the transport system of developing cities.  相似文献   

12.
公共自行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换乘的必要环节及扩大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范围的有效手段,在低碳、绿色和宜居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主要围绕宁波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建设目标,结合城市布局与城市交通系统协调发展的理论,确定宁波公共自行车系统在宁波公共交通系统中的战略定位,从拓展运营网络、完善信息系统、优化服务内容、提升管理水平、增强发展能力等方面提出改进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该文分析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指出发展公共交通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和关键,应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并提出公交优先的战略和策略,以及实现公交优先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城市公共交通私营化有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雪明 《城市规划》2003,27(1):43-49
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私营化城市公共交通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弥补了传统的公营化城市公共交通的不足。必须要充分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来管理中国的城市公共交通。首先 ,要开放市场和鼓励竞争 ,通过竞争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行效率 ,降低成本 ,改善经营状况。传统的低票价制度将被受市场供需关系调节的灵活票价制度所代替。其次 ,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公平 ,对低收入者实行适当的财政补贴 ,方便他们使用公共交通。政府要加强对私营公共交通公司的监督和管理使其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更好地为乘客服务。第三 ,要加强公共交通私营化的立法 ,使得公共交通私营化多样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形成政府、私人机构、乘客三赢的局面。第四 ,公共交通规划、设计和施工单位的私营化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政府机构的功能将逐步转变成财政资助 ,项目管理 ,监督执行 ,质量控制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公交IC卡信息采集、分析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城市公共交通在我国城市交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是同我国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等活动密切相关的系统。公交客流信息是公交调度管理及线网优化的基础 ,公交IC卡的应用为公交信息的获取提供了技术保障。论文围绕我国城市公交特性 ,对公交IC卡的信息采集、分析和应用进行了探讨 ,研究了基于现状IC卡信息采集技术的公交客流及出行信息的分析方法 ,为发展智能公交建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公众参与与社区规划是城市规划学科的重要领域,充分体现在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的规划实践中亚洲发展中国家城市中普遍存在公众自发建设,往往被西方规划师所赞赏和推崇,并且认为政府应该支持和协助因为自发建设是自下而上、公众自发改善自己所在生活环境的努力,符合规划的公众参与价值观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规划是否需要认同这个所谓价值观?通过越南、印尼和中国的三个自发建设案例说明,城市规划的理论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城市规划理论的真谛在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盲目照搬西方理论也揭示了中国目前蓬勃的造城运动缺乏规划理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进程对城市交通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缺乏完善的公共交通会使不发达的城市掉进交通陷阱里,在竞争全球资本中根本没有机会。然而,在全球化、信息技术和降低对汽车的依赖之间有可能出现新的调整。这个解决方案将需要更加有远见和整合的交通计划以及资金筹措。  相似文献   

18.
Activity Corridors have emerged as one redevelopment form for accommodating growth within dispersed, car-centric cities. This has seen a new interest in the form and function of urban arterial roads. Efforts to increase development intensity in established suburbia, however, are often highly contentious among local stakeholders. It is unclear whether the offer of improved public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 a central component of the Activity Corridor concept - influences residents' support for taller or denser built form. This dynamic was explored using a case study along an urban arterial road in Perth, Western Australia. A household survey identified residents' attitudes to increasing development intensity in exchange for varying public transport provision scenarios. The results informed interpretive interviews with planning practitioners. Residents were more supportive of increasing development intensity if public transport was improved. Planners questioned whether recent land use and transport planning approaches adequately reflected community expectations for local “amenity”, and noted several key governance constraints to developing urban Activity Corridors.  相似文献   

19.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后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多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实施,使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理论与实践得到迅速发展。从后评价的角度对城市公共交通规划进行研究是对公共交通规划理论的补充和完善,也是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修编的依据和前提,同时也可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系统分析了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后评价的理论意义、特点、机制等,建立的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后评价体系,可清晰地反映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影响因素。基于可拓学建立的多指标多层次的复合物元可拓综合评价模型为项目规划后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