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周成国 《中原医刊》2005,32(12):34-35
人体组织主要靠血糖供应能量。中枢神经系统不能合成葡萄糖。并且储存的糖原极少,故短暂的低血糖就能引起明显的脑功能紊乱,出现昏迷。如长期的、严重的低血糖未及时纠正。会导致永久性神经系统损害甚至死亡。我们于2000年6月-2004年6月在急诊科治疗口服降糖药引起昏迷病人46例,1例死亡,其余全部治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外伤长期昏迷病人促醒途径。[方法]自1995年1月~2002年12月,对82例严重脑外伤病人进行综合治疗。[结果]76例在经过平均55天(30天~6个月)的昏迷期后恢复意识,其中52例(68.4%)恢复工作或学习,22例(28.9%)生活自理,2例仍需他人照料。[结论]脑外伤长期昏迷病人经过综合治疗,其中大部分病人可恢复意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长期昏迷患者的催醒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2002年6月‐2005年6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长期昏迷患者67例。结果本组67例重型颅脑创伤长期昏迷患者,采用积极催醒法之后,39例患者意识恢复,其中,昏迷时间在3个月内通过该法恢复意识的有33例。结论对于特重型颅脑外伤的病人实行早期气管切开,辅助呼吸,输液扩容,稳定血压,避免早期低血压,低血氧与高碳酸血症,造成脑损害。综合催醒措施对长期昏迷患者有良好的催醒作用。  相似文献   

4.
骨折及一些瘫痪昏迷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惧怕翻身致机体局部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及大小便污染刺激局部皮肤.以致局部形成不同程度的褥疮,出现水疱、破渍、炎症反应甚至危及生命。从2003年5月-2006年6月。我科对溃疡期褥疮采取了用百多邦加凡士林纱布换药为主的治疗方法,提高了褥疮的治愈率。减轻病人痛苦和经济费用。  相似文献   

5.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一般处于中、重度昏迷,且昏迷时间较长,怎样使昏迷病人尽快苏醒,一直是有待解决的难题.随着人们对颅脑损伤发病机制认识水平的提高,对颅脑损伤病人的康复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1999年6月至2002年12月我科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136例,经过综合催醒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重度脑挫裂伤合并脑积水术局长期昏迷病人长期缺乏高级神经活动。须要长期艰院、长期治疗护理,并成为医学社会性问题。促使这类病人苏醒、并达到部分自理,提高生命质量成为现代康复医学的重大课题。1一般资料本组8例,为1992年5月~1994年2月收治的男性病人,其中5例为头部外伤,3例为脑出血、6例发病后经过脑外科手术、年龄在20~65岁昏迷6个月-3年之间。2治疗方法2.1改善脑细胞代谢药物2.1.Cerebrolysin20ml-0.9%NaCl300ml,每日一次,静脉点滴,12天为一疗程。2.1.2Citicolini4+ATP+CoA+Lusini+5%GIRu-cose300ml,…  相似文献   

7.
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6年6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16例,均行气管切开术,术后加强气管切开护理,积极治疗原发损伤,疗效满意,现将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自1992年11月至1993年6月,我们成功的护理了一例重度颅脑外伤致长期卧床半年的病人,经过周密的计划及科学的护理,使患者全身未出现一处褥疮,给抢救及治疗提供了保障,现将护理方法及体会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 病人,男,35岁,因车祸致重度颅脑外伤于1992年11月入院抢救。入院时意识昏迷,大小便失禁,生命体征不平稳,病情危重,经过开颅手术后,积极进行抢救治疗,病人终于脱险,但因脑部受损严重转为浅昏迷,生命体征趋于平稳。由于患者将面临着长期昏迷的状况,因此预防褥疮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对此我  相似文献   

9.
迁延性昏迷是指颅脑损伤病人伤后长期昏迷,虽经治疗却未能恢复完全清醒者。至今尚难确定伤后昏迷不可能完全清醒的某个期限。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通常病人需要很长的恢复期。如长期在一些设备良好的医院进行疾病的恢复,不仅病人花费大,医院费用也相应增大,同时影响其他急性病的就医住院和医院的功能发挥。对此类病人开展家庭护理对促进康复、减轻家庭及社会经济负担,具有现实而长远的意义。我院自1996年~1999年7月,对12例迁延性昏迷病人进行了家庭康复护理,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共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27~59岁,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我院神经外科自1982年以来对长期昏迷的133例病人以颈外静脉穿刺,置管于锁骨下静脉为主的静脉输液方法。颅内某些疾病可造成病人长期昏迷。这些病人,其中某些病例由于胃肠功能紊乱、上消化道出血以及其它一些原因不能鼻饲、周围静脉输液又有一定困难,病人的液体、电解质及营养的补充就成为神经外科医护人员十分关注的问题。颈外静脉插管可以进行输血、输液,并可按照病人的需要给予静脉高营养治疗,保证病人的营养需求。由于昏迷病人排痰反射消失,容易引起肺内感染。发生肺内感染者又多需气管切开,本文对需做气管切开同时又需做颈外插管的病例进行分析,认为只要保证插管处的无菌操作,气管切开和颈外静脉插管均可长期保留。本文还对本组颈外静脉插管出现的一些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重症高血压出血颅内血肿患者术后的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兆英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11):1322-1323
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而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它往往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危害。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手术治疗能明显提高病人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其术后的监护工作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康复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该院神经内科2001年6月-2003年6月共收治6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昏迷  相似文献   

12.
颅脑昏迷病人因意识障碍不能自行进食,易引起不同程度的生理功能紊乱,影响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我科从2000年6月~2004年6月共收治颅脑昏迷病人25例,昏迷时间为3~32d.通过管饲营养支持,有计划、合理的调配饮食和精心护理,供给了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热量,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使患者维持一定的营养水平,促进了病人的康复,现将护理体会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3.
褥疮又称为压力性溃疡,是长期卧床病人,特别是老年、昏迷、瘫痪、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常见并发症。褥疮一旦发生,常经久不愈,常规治疗方法往往费时较长,治愈率较低。我科2001-2004年采用络理通结合常规方法治疗36例褥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10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长期昏迷的治疗过程及经验。方法分析102例长期昏迷病人的病理生理、症状和体征、诊断、治疗方法以及并发症的预防。结果按GOS结果评级Ⅰ级20例,Ⅱ级12例,Ⅲ级26例,Ⅳ级19例,Ⅴ级25例。结论通过积极努力,全面正确治疗和精心护理,长期昏迷患者大部分还有生存、清醒的希望。  相似文献   

15.
高压氧救治一氧化碳中毒4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抢救一氧化碳(CO)中毒病人过程中,高压氧(HBO)治疗后使病人能够迅速从昏迷中苏醒,并在短期内恢复健康,取得满意的疗效。我科1998年6月至2000年1月应用HBO救治CO中毒所致昏迷病人46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46例病人中,男性20例,女性26例,最小年龄9岁,最大年龄73岁,平均年龄35.6岁,中毒后  相似文献   

16.
在抢救一氧化碳(CO)中毒病人过程中,高压氧(HBO)治疗后使病人能够迅速从昏迷中苏醒,并在短期内恢复健康,取得满意的疗效。我科1998年6月至2000年1月应用HBO救治CO中毒所致昏迷病人46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6例病人中,男性20例,女性26例,最小年龄9岁,最大年龄73岁,平均年龄35.6岁,中毒后昏迷时间30分钟至6小时入院11例,超过6小时35例,平均46小时入院。  相似文献   

17.
昏迷病人的非病因学治疗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16011)雷征霖昏迷病人的非病因学对症治疗,原则上讲应是综合性治疗。主要着眼于昏迷病人的脑及全身的病理及病理生理损害与功能障碍的救治。治疗目的是挽救生命、保护脑组织、维护机体功能,渡过危重阶段,争取...  相似文献   

18.
对有媒体称我国“每年新增10万植物人”的说法及有关植物人苏醒的不断报道,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江基尧教授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有必要在概念上进行澄清,大量“植物人”其实是“长期昏迷”病人,长期昏迷病人苏醒并不是医学奇迹。  相似文献   

19.
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常见昏迷、球麻痹,且由于应激反应,机体处于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剧增,胃肠外营养往往不能满足需要,因此,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得到临床高度重视^[1]。但长期留置胃管可引起各种并发症,进而影响患者的治疗,甚至引起严重后果。2008年6月~2009年6月,笔者对我科治疗的45例重症脑卒中鼻饲患者的并发症及其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长期昏迷患者催醒治疗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我科采用综合康复和护理治疗长期昏迷患者35例,所有患者呈长期昏迷,格拉斯哥(GCS)评分在6~8分之间.采用高压氧、针灸、运动疗法、音乐等综合催醒治疗及加强基础护理工作。结果13例能生活自理并参与社会生活,22例恢复意识,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和语言交流障碍。结论在对长期昏迷病人的催醒治疗过程中,综合康复护理对患者的意识恢复起积极促进作用并能减轻患者功能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