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8,(14):1-2
高等教育改革近年来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而课程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几种课程理论的分析提炼出了三种主流的课程观,即"学科中心课程观""学生中心课程观""社会中心课程观"。这三种课程观一直左右着课程的发展,如何以整合的观点看待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界逐渐流行起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当前我国生物课程变革的重要理论依据.当前,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探究能力及在特定环境下学生对新知识的建构能力,这无不体现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密切联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师生观及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等,更加斩钉截铁地证实了与生物教学的联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建构主义教育观为依据,探讨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如何贯彻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学习观、学生观和教师观,以学生为中心,加强英语专业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课程观向现代课程观的转变.体现出从学科结构理论向社会改革理论的走向.从知识中心向学生发展中心的演变.形成学科结构、社会改革、学生发展三大理论体系。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给课程理论注入了新的内容,后现代课程观的出现.为解读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观就是教师对“纲要”教学的认识或主张。“纲要”传统教学观把学生当成被动的接受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及相关理论的工具,其结果严重妨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智力因素的培养。“纲要”现代教学观的基本主张是:“纲要”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为“以学习者为中心”;从“教学生学”到“教学生自己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课程观、学生观、知识观、教师观等发生了变化,培养目标体现时代发展的要求,要从课堂、教材、知识、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师的成长以及以学定教。分析了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教学观念、教学策略、教学结构及师生关系的变化,并指出了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变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7.
一、依据新课标,用好新教材 "历史课程标准"体现的是一种"大历史课程观",吸取了教育研究中关于教学论与课程论相互关系理论突出的研究成果,第一次在教育决策上给予了重新的界定和说明.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以教学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建构了以课程为中心统摄教学过程的"大课程"观,这是一种开放的、动态的、建构性的课程观,它把课程理解为课程方案、教学计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一系列环节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互不分离的统一体,较好地解决了课程与教学相分裂的问题.因此,解读好新课标,依据新课标进行教学,更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高职高专课程改革是基于现代课程观的高职课程改革。山西省高职高专课程改革具有如下特点: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教师与学生互动;以实践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行“双证书”制度;注重整体优化,在内容上注重知识技能的综合化,在结构上注重模块化,在类型上注重显性课程到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相似文献   

9.
基于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我国高校课程改革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敏华 《文教资料》2010,(27):156-157
以后现代主义思潮为理论渊源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是一种多元化的课程观。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打破现代主义课程观对学生的束缚.力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简介了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课程标准,并就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等方面,应用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观点对我国高校课程改革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0.
多元智能理论与高职教育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高职教育改革的现状和多元智能理论,阐述了如何树立“为能力而教”的课程观、“以学生为本位”的学生观和立体化与多元化为一体的评价观,并分析了多元智能理论对高职院校教师角色转变的要求,这对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赵燕 《钦州学院学报》2005,20(3):102-104
教育要达到“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实行个性化教育。多元智力理论的尊重差异的学生观,个性化的课程观,以个人为中心的学校观,多样化的教学观,多元化情境化的评价观,深刻体现了个性化教育的理念,为我国当代的个性化教育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试论“做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学改革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关键是要实现教学观念的创新,突破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观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观,实现“教”、“做”、“学”三位一体的新的教学机制。本文阐述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做学”,并提供了几个成功的案例。这对解决长期以来在人才培养中困扰我们的知识与能力培养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及全面素质养成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编写思路开展课程改革实验需要有体现课改先进理念的教材作为操作平台。由教育部语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和十二省小学语文教材编委会编写的语文课标教材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指导纲要》和《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教材按照时代育人要求和素质教育理论,力图体现新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适应现阶段教师和学生的需要,并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套继承和创新的面向…  相似文献   

14.
当前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调研表明,高职院校在课程结构、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短板与问题。聚焦高职课程的转型升级,以课程改革现状调研为基础,探讨高职课程改革的课程观、师生观、教学观,以建构主义、学生中心、有效教学等课程改革理论为指导,提出了加快课程数字化转型、铸造高品质“金课”、推广新形态教材、强化“四新”师资建设、开创对外开放新格局等实现高职课程“提质增效”路径,促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严用华 《考试周刊》2010,(15):189-190
建构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和教学模式,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中学生物教育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生物教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特征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强化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当前课程改革仍有诸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以学生主体为中心的人本课程教育观,以生活世界时代发展为导向的课程教育观,采用研究性、实践性教学为主的创新培养观,都对彰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基于教学做合一的课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学做合一以做为中心,要求课程也必须以做为中心,而我们现有的课程却是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学科化课程。通过对教学做合一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对传统的课程观和课程设计观进行扬弃,构建基于教学做合一的课程观和课程设计观;并研究基于教学做合一的课程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以设计出符合教学做合一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18.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课程观出发,对经济管理实验教学进行了探讨,提出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资源体系,统筹规划信息环境、开放实验室、增设跨学科综合性实验、注重实验项目的真实性和师生互动立体学习平台。  相似文献   

19.
教育要达到“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实行个性化教育。多元智力理论的尊重差异的学生观,个性化的课程观,以个人为中心的学校观,多样化的教学观,多元化情境化的评价观,深刻体现了个性化教育的理念,为我国当代的个性化教育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之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从职业岗位对实用型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出发,秉承技术核心而非学科中心的课程知识观、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课程价值观、“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实践观,遵循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原则,运用逆向设计法,构建了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层次—模块”结构的高职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