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文化名门是唐代私人藏书的主要群体,他们大多是学者身份,主要为用而藏。唐代藏书文化的繁荣与印刷技术和书画业贸易的繁荣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化名门所藏的书籍既是他们精神的一种寄托又是他们自我标榜的重要工具和传承家族文化的重要手段,浩如烟海的书籍为子孙后代的读书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同时也提供了极大的诬利,藏书——读书——再藏书俨然成为文化君门区别于其他家族的一大特色。唐代文化名门在图书的收集、整理和保存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他们为祖国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和中国诗人李商隐,虽然所处的时空、文化背景相去甚远,他们的作品引起的阅读效果和接受效果却很相似。本文通过平行比较,寻找深层原因:他们个体敏感的心灵和人格结构相似;对于本民族文化的态度和取向相似;并且,写作目的和写作方式相似,这使他们的创作方式相似,这使他们的创作形成相似的美学风貌,并客观上成为各自所处时代的文学和文化转型的前兆。  相似文献   

3.
中国二十世纪末的经济和文化转型历程伴随着90后大学生的成长。他们对于主流文化:和传统的儒家文化都比较陌生,而对于西方流行的消费文化非常热衷。又因近十几年来的高等教育改革,使得他们的全面发展面临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德性”文化教育的缺失等方面。这要求辅导员能够紧扣”德性”的文化养成教育,对90后大学生的状况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和思考,以实现他们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润物细无声”,它塑造并浸润着作为其主体的大学生。而且这种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无声的,也是恒久的。“化作春泥更护花”,大学生作为大学中的一特殊群体。他们是大学文化的传播者、建设者和光大者,他们的精神风貌浓缩了大学文化的精华,他们身上折射的是一所大学的精神、品位和内涵。“人面桃花相映红”,两者的发展是相互辉映、辩证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在中外文化史上有影响的人物,他们自身的行为往往与他们所倡导的文化精神存在着悖离的现象,言与行并不统一,思想与行为形成极大的反差,他 这种表现是其精神孤独与性格悲剧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6.
文化批判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领域。他们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盛行的大众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控制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意识形态。在批判大众文化的同时,他们讴歌精英文化的乌托邦指向和批判功能。在当代社会,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一样,事实上也是一种意识形态。所以,通过文化批判实现社会形态的更替的企图是注定不会成功的,真正具有变革社会功能的,只能是具体的物质实践。  相似文献   

7.
在潍坊三百年来的文化发展中,在治学为政等各个领域,涌现出众多历史文化名人。他们的人格与风格带有明显的潍坊地方文化特征,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又是齐文化与鲁文化、北方文化与南方文化、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等文化传统多元互补、综合融会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鲁迅、郭沫若、胡适等五四新文化大家均曾态度鲜明地对中医提出批评和抵制,因之被后人列入度止中医派的典型代表。但纵观他们的一生,他们对待中医,并非仅是“废止”一词就能描述清楚,他们与中医,是一个矛盾而复杂的存在。在其背后,蕴蓄着深层次的内涵,既有对庸医以及中医落后面的批判,也有借批判中医表达引进西方文化、改进救国救民方式的愿望,同时矛盾背后还反映出新文化大家人性的与时代的弱点和悲剧。  相似文献   

9.
在四川的盐边、岩源及云南的盐庆、华坪、永胜等地,生活着一个独特的人群———他留人。他留人自称塔鲁粟(他留语,“粟”为人的意思),他称他留人,他鲁人。1954年民族识别时,他们被认作是彝族的一个支系。他留人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但无文字,与外界交流通用云南方言。他留人的宗教信仰有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他留人现有7000多人,他们生活在偏僻、封闭的山区,他们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这些文化既有与彝族相似的,也有他们本身所特有的。从生活起居到经济生产、从婚丧嫁娶到意识形态,在任何一个方面,他们都存在着与主…  相似文献   

10.
同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文化巨人,王国维与梁启超对待人生的态度却迥然不同。简单地说,就是王国维悲观而梁启超乐观。其中的原因既有他们的家庭因素、个人经历,更有在文化选择上二人的不同偏好。而王、梁对人生的不同态度又决定了他们对文学功能的不同看法:王国维以文学为情感慰藉的良药,而梁启超则以之为新民的武器。  相似文献   

11.
龙江洪 《科技信息》2011,(5):176-176,186
自汉末佛教传入中国,它就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为一体,影响到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尤其对中国历代文人有着长远的影响。除了雅好诗词歌赋和琴棋书画之外,佛教也让他们存在着难舍的钦慕之情,塑造着他们的人格和品性。  相似文献   

12.
图式作为人们自身经历中获得的一种“背景知识”,在交际理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图式理论为依据,分析了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因素,并提出了在外语教学中必须注重社会文化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形成丰富完整的文化图式,提高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美国非裔女剧作家洛琳·汉斯贝瑞的《阳光下的葡萄干》是一部书写“黑色美国梦”的典型之作。除了刻画非裔美国人在融入白人主流社会的过程中所面临的艰难,作者还对其应该如何保持自身的种族和文化特性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具体的文本表现为非洲形象在主人公们确证自我身份的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他们与之实践的文化认同。通过不断在文本中前景化非洲独特的地理与文化景观,作者似乎想要提醒她的同胞们一个事实:非洲曾是他们的故乡,是他们文化之根的生发之地,一个人在尝试融入主流文化空间的同时也要努力保持自身的文化自信与种族尊严。对作品中非洲形象的关注,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葡萄干》所蕴含的丰富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4.
兰学开创了日本大规模引进西方现代科学文化的先河,对日本传统儒佛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日本文化中心主义的产生确立了思想前提。在兰学发展近300年的历史中,阿兰陀通词、荷兰商人和幕府官员都是重要的推介者,但尤以兰学者的影响最为重要,他们对日本近世思想文化的形成起到了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探讨译者进行英语成语翻译时,文化对译者的理解和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所承载的内容,两者关系十分密切。可见,英语成语反映了英语国家的民族特色。在翻译时,译者了解英语成语的产生和来源将有助于他们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如直译、意译或其他的方式。其目的都在于准确进行语际的意义转换,尤其是文化意义的转换。  相似文献   

16.
文化在人类社会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文化是一个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语言甚至是文化的一部分,特定的文化背景产生特定的语言。换句话说语言的学习过程也就是了解一种文化的过程。英语翻译教学不能脱离文化的教学。众所周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和民族。不同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历史、传统、习惯、生活方式等。他们的确带来了文化差异,并从语言中反映出来。本篇讨论的是文化差异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广东是全国的主要侨区。鸦片战争以来,广东沿海大量农民和其他手工业劳动者出国谋生。他们长期旅居国外,从事体力劳动,收入有限,无法举家外迁,被迫将妻儿父母留在家乡,形成一家两国的特殊情况。这种特殊情况的存在,使华侨与家庭和祖国保持密切的经济、政治联系。他们一方面将中国传统文化、生活习俗以及宗教信仰带入欧美及东南亚诸国,另一方面华侨华人也将所在国接受的先进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等带回中国,从而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起到传播者,甚至领导者的作用。广东华侨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中的作用表现为:形成独特的华侨文化,既向全球传播中国文化,又将不同国家的文化带回中国,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传播近代先进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成为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率先创办近代工矿业、交通业等;将西方先进的政治思想和制度引入中国,从而开启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8.
中日稻作文化与傩文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日本傩是中国传去的,日本傩与中国傩之间有诸多共性,他们都是稻作文化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9.
知识分子是文化的主要创造者和传播者,在现时代更肩负民族复兴与文化建设的重任,必须把维护社会公正,重振学术良心作为现时代知识分子的使命。中国目前处于市场经济实验发展期,“新富人阶层”以及代表他们利益的新意识形态的出现必须引起高度警惕和有力批判,“绝不允许既得利益集团形成”,因此高扬理想主义的知识分子,应该坚定批判的立场、坚持创造的精神,建设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无愧于新时代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20.
明中后期,王学动摇了程朱理学的禁锢,使得言路放宽,朝廷内部分门立派,党争日烈。由于明代的官制,言官成为党争中首当其冲的牺牲品。贬谪广西的官宦多数因谏言被贬,而忧国忧民,敢于斗争的品格,使他们普遍得到后世史官的高度颂扬,为广西文化事业所做的贡献也使他们青史留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