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1 毫秒
1.
为促进岭南传统民居建筑数字化建设高质量发展,探讨用BIM技术构建岭南传统民居建筑的三维数字化信息模型的新方式。岭南传统民居三维数字化信息模型的构建,需要获得现存岭南传统民居建筑的基础数字化信息,对获取现存岭南传统民居建筑的数字化信息途径的分析和研究,形成了两种岭南传统民居建筑数字化信息模型构建的方式,其中一种用全息影像测绘仪实测传统民居构建岭南传统民居建筑数据信息化模型的方式,是一种构建BIM数字化信息模型的逆向建模方式,对于古建筑、传统民居、保护建筑等类型的建筑数字化建设有明显的优势。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用BIM技术构建的岭南传统民居建筑的三维数字化信息模型将有更广泛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岭南自古便是中、西文明交流的窗口.在两种异质文化的交流融汇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岭南建筑文化,从而产生融合中西两种建筑风格的岭南民居建筑.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由于传统岭南建筑文脉的失落,便产生了在住宅设计中岭南建筑文化传承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桂山岛地区的民居进行实地调研,结合岭南传统民居特有的建筑特色,从建筑的组团聚落、外观设计、户型设计、结构选型、通风防潮节能5个方面提出了岭南滨海新民居的设计思路和观点,对以后岭南滨海民居的设计与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目的发掘岭南传统民居有价值的策略和技术,对当今的岭南建筑设计有启示和帮助,通过现场实地考察,用热物理仪器实测进行数据分析反映出岭南传统民居具有良好的生态性值得更深入发掘研究。  相似文献   

5.
邸锐  李柳青 《广东建材》2012,(10):50-53
岭南民居作为区域文化的综合体,特色鲜明、博大精深,在中华民族大建筑圈中独放异彩。广东省的民居具有鲜明的岭南建筑风格,其形态按语系不同基本可分为广府、潮州和客家三大民居建筑。在广府民居体系中,位于广州西关地区的民居建筑是最具代表性的。西关大屋住宅高大明亮、厅园结合、装饰精美,是广州古老传统民居的代表,是岭南建筑宝库中的一件瑰宝。西关大屋的装饰设计,对当今设计推陈出新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炜 《南方建筑》2004,(2):78-81
本文通过广州岭南花园设计项目,力求体现岭南居住建筑的地域性,使建筑与地域文化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分析传统岭南民居布局特点,对新型岭南民居从规划布局、建筑形式、空间尺度、居住心理、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岭南汉族民居建筑的发展表征了建筑发展的适应性规律.建筑适应性规律包括三个层面:自然适应性、社会适应性和人文适应性.本文论述了岭南汉族民居建筑的自然适应性,即适应岭南的气候、地理等条件;其社会适应性在于适应经济、政治、宗教等方面;其人文适应性表现在反映特定价值观和审美理想.岭南汉族民居建筑的发展变化以自然适应性为前提条件、以社会适应性为根本动力、以人文适应性为价值指归.  相似文献   

8.
岭南汉族民居建筑的发展表征了建筑发展的适应性规律。建筑适应性规律包括三个层面:自然适应性、社会适应性和人文适应性。本文论述了岭南汉族民居建筑的自然适应性,即适应岭南的气候、地理等条件;其社会适应性在于适应经济、政治、宗教等方面;其人文适应性表现在反映特定价值观和审美理想。岭南汉族民居建筑的发展变化以自然适应性为前提条件、以社会适应性为根本动力、以人文适应性为价值指归。  相似文献   

9.
我国从北到南,跨越北温带直至热带,其村镇住宅各具特色.岭南,其民居既要防御台风、暴雨,又要解决长年多炎热的太阳和辐射,这就是岭南村镇民居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0.
邸锐 《住宅科技》2012,(10):40-43
广东省的民居具有鲜明的岭南建筑风格,其形态按语系不同基本可分为广府、潮州和客家三大民居建筑.在广府民居体系中,位于广州西关地区的民居建筑是最具代表性的.西关大屋住宅高大明亮、厅园结合、装饰精美,是广州古老传统民居的代表,是岭南建筑宝库中的一件瑰宝.西关大屋的装饰设计,对当今设计推陈出新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两种梅州客家传统民居自然通风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州现存有大量的传统民居,此类建筑冬暖夏凉,具有较好的室内热环境。而通风在岭南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对建筑内部的热环境影响很大,本文通过模拟围龙屋和杠式屋这2种传统民居的室内、外通风情况,对不同类型民居的通风效果进行了分析,以期挖掘传统民居利于通风的建筑技术,为岭南民居建筑室内、外热环境的改善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2.
纯粹的工业主义思潮已经过去,装饰又进入了建筑设计的潮流.要在传统装饰上有所创新,必须更加深入的了解传统的装饰艺术风格本文重点讨论岭南地区近代传统民居的窗饰艺术风格,按其地域性的不同,分别讨论了广府地区、潮汕地区、客家地区各自的窗饰风格,并加以比较与总结,分析其形成原因、发现岭南近代传统民居窗饰艺术风格是与其时代、地域、文化、个性相符合的风格。作为岭南建筑装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岭南传统民居的窗饰艺术风格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谢浩 《住宅科技》2013,(12):27-29
岭南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大特色.文章首先分析岭南古村落的总体布局特征;接着探讨典型岭南民居的气候设计经验,具体梳理了竹筒屋、西关大屋、骑楼和围龙屋的布局特点和建造形式,从建筑总体布局到个体建筑空间的节能处理上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岭南民居建筑经验和设计理念,呼吁要重视气候设计,特别是岭南建筑中在布局方面的一些生态节能精髓,并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借鉴这种思想.  相似文献   

14.
谢浩 《门窗》2013,(11):33-35
岭南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大特色。本文首先分析岭南古村落的总体布局特征;接着探讨典型岭南民居的气候设计经验,具体梳理了竹筒屋、西关大屋、骑楼和围龙屋的布局特点和建造形式,从建筑总体布局到个体建筑空间的节能处理上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岭南民居建筑经验和设计理念。并呼吁要重视气候设计,特别是岭南建筑在布局方面的一些生态节能精髓,以期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传承这种思想。  相似文献   

15.
代朋 《建筑与环境》2012,(3):137-139
岭南位于中国的南部,北依逶迤的南岭,南邻浩瀚的南海。具体来说,岭南地区包括广东省、海南省、广西南部、福建南部、台湾南部以及香港、澳门,这是从广义来说。狭义来说.岭南地区通常指广东省及其以南地带,包括香港、澳门、海南省北部。在南方,一般都以岭南建筑来代替广东建筑,而且把新中国成立前称为岭南近代建筑.明清以前时期称为岭南古建筑,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称为岭南新建筑,或称岭南建筑。岭南特殊的地理位置与久远的文化积淀形成了该地区特有的建筑文化结构。本文以广东湛江的民居建筑的实地考察为基础,从广东湛江现存的明清建筑的表现特征为源,反溯其形成的文化渊源并对其总体风格属性进行界定.为进一步研究岭南各地民居建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岭南地区气候湿热,城镇建筑密度高,因此民居空间通风性能尤为重要。本文以岭南地区传统民居形式竹筒屋为研究对象,对其自然通风模式进行CFD数值模拟分析,重点研究室内通风性能随天井尺寸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岭南地区,夏季炎热,太阳辐射强烈,气候条件相对恶劣。在房屋营造方面,岭南建筑自古就有防热的需求。传统民居中广泛应用的覆瓦双坡屋面是一个集通风、遮阳、隔热等措施于一体的综合防热围护结构体系,本文对岭南传统民居典型的覆瓦双坡屋面的热工性能进行了分析。按照《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进行模拟计算分析,模拟结果和实测结果都表明,岭南传统民居的覆瓦双坡屋顶具有良好的隔热能力,在传统民居热环境创造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岭南民居天井的热环境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志辉 《华中建筑》2010,28(3):39-41
天井在传统民居中发挥着特殊的调节微气候的作用,在气候热湿的岭南地区,先民就为我们留下了大量以天井调节和适应当地微气候的民居范例,通过对五个典型岭南民居的热环境实测,揭示传统天井改善室内微气候的作用原理与实际效果,并对运用现代天井设计的中山泮庐别墅进行了使用回访与热环境实测,通过数据分析说明把传统天井的原理应用到现代设计中同样可收良好之效。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岭南地区地域、气候与客家文化的特点,借助大万世居、碧滟楼、土楼公社三个不同时期的居住建筑,分别从外部环境、空间构成模式、材料构造、物理环境、装饰色彩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按照由外及内,从物质到精神的顺序重点剖析随着时代变迁,岭南客家民居传承演变的动态过程,提炼出了有利于当代岭南居住建筑发展技术和精神层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西关大屋、竹筒屋是为应对岭南地区湿热气候环境,先民们探索出来的具有岭南特色的民居形式。本文主要从现状分布较为广泛的广州西关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西关大屋、竹筒屋所在地区的街区形态、地块尺度、西关文化等要素,研究西关大屋、竹简屋的平面布局形式及其主要特点:最后指出,厅堂、天井、冷巷是广州民居为适应岭南湿热气候环境所必备的通风设备。期望对位于湿热环境气候条件下建筑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尤其是住宅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