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9 毫秒
1.
THF改性反胶团微乳液法制备纳米TiO2多孔薄膜的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智  王华  唐笑  钱觉时  黄佳木 《功能材料》2008,39(6):1043-1046
四氢呋喃(THF)改性反胶团微乳液法可制备出粒径小而均匀并呈球形的纳米非晶态TiO2多孔薄膜.将所制备的非晶态TiO2薄膜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DSC)电池,并与P25纳米晶粉体制备的晶态TiO2薄膜及其DSC性能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虽然非晶态TiO2多孔薄膜的染料吸附量明显低于P25纳米晶薄膜,但由于微观结构和制备方法的不同,所组装的DSC光电转换效率达到4.68%,与P25纳米晶薄膜的光电转换效率相当.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相比P25纳米晶TiO2薄膜,非晶态TiO2多孔薄膜制备工艺简单,用于DSC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MO/TiO2复合薄膜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溶胶-凝胶法结合旋转镀膜法制备致密TiO2薄膜,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制备多孔TiO2薄膜,采用液相沉积法制备ZnO/Ti02、MgO/TiO2复合薄膜。用x射线能谱仪、原子力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复合薄膜的化学组分、表面形貌、吸光性能等进行分析;组装电池,测定了电池性能。结果表明:ZnO/TiO2、MgO/TiO2复合薄膜具有较好的光电性能,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开路电压、填充因子、光电转换效率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
以三乙胺为氮源,钛酸丁酯为钛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氮掺杂TiO2,并用旋涂法制备ITO导电玻璃为基材的氮掺杂TiO2薄膜,经300℃、400℃、500℃处理制得ITO/TiO2-xNx薄膜。采用XRD、XPS、SEM和UV-Vis吸收光谱等对样品进行表征,并进行光电化学性能测定,结果表明500℃处理制得的ITO/TiO2-xNx薄膜具有最佳的光电催化性能。进一步采用化学沉积法在ITO/TiO2-xNx薄膜表面上沉积多孔NiO薄膜,制得ITO/TiO2-xNx/NiO复合薄膜,研究表明该复合薄膜具有很好的光电致色特性及储放电性能,可应用于光电致变色和光电能量储存领域。  相似文献   

4.
分别采用超声微波溶剂热法、常压溶剂热法及高压溶剂热法制备In2Se3/CuSe粉体, 研究不同方法制备In2Se3/CuSe粉体的物相、形貌, 并利用涂覆-快速热处理法制作薄膜太阳电池吸收层。通过XRD、Raman、FESEM和TEM对样品的物相、形貌和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超声微波溶剂热法和常压溶剂热法得到的产物是以In2Se3+CuSe混合相的形式存在, 高压溶剂热法合成的In2Se3/CuSe粉体则呈核壳结构, (以In2Se3为核, CuSe为壳)。涂覆-快速热处理法制备CIS薄膜的FESEM照片结果表明, 高压溶剂热法合成的In2Se3/CuSe更容易获得平整致密的薄膜。将该CIS薄膜直接用于电池器件的组装, 获得的光电性能参数: Voc为50 mV, Jsc为8 mA/cm2。  相似文献   

5.
在室温条件下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法制备了新型透明导电In2O3∶Mo薄膜。研究了溅射压强中氧气百分含量[P(O2)]为8.0%~18.0%时对薄膜光电特性以及表面形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薄膜的光电性能对溅射压强中P(O2)非常敏感。分析显示P(O2)决定了薄膜中的氧空位含量和载流子浓度,从而影响了薄膜的光电特性。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表明,适量的P(O2)条件下可以获得平均粗糙度为0.3 nm、颗粒均匀、表面平整的薄膜。室温制备的IMO薄膜在可见光区域的平均透射率(含玻璃基底)高达82.1%,电阻率低至5.9×10-4Ω.cm。  相似文献   

6.
以F 掺杂透明导电玻璃(FTO)为基底, 利用一步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了Cu(In1-x,Gax)Se2(CIGS)薄膜, 系统地研究了电解液pH值对CIGS薄膜的化学组分、结构及其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改变电解液pH值可以有效调控薄膜中In和Ga的化学计量比。X射线衍射(XRD)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表明, pH值为2.0时制备的CIGS薄膜结晶性较好, 颗粒尺寸分布均匀。并且利用表面光伏技术研究了不同化学计量比对CIGS薄膜中光电荷动力学过程的影响, 结果表明n(Ga)/n(In+Ga)约为0.3时, CIGS薄膜的光电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原位聚合法和高速砂磨法制备了纳米钛酸钡/聚酰亚胺高介电常数复合薄膜,分析了不同制备方法及钛酸钡粉体用量对复合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速砂磨法对于纳米钛酸钡粉体的分散效果优于原位分散法;钛酸钡粉体的引入,有效提高了复合薄膜的热稳定性和介电性能。当粉体的体积分数达到50%时,复合薄膜介电常数相较于纯膜提高了10倍,而介电损耗只有少量增加。  相似文献   

8.
室温直流反应磁控溅射制备透明导电In2O3:Mo薄膜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室温条件下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法制备了新型透明导电In2O3:Mo薄膜.研究了溅射压强中氧气百分含量[P(O2)]为8.0%~18.0%时对薄膜光电特性以及表面形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薄膜的光电性能对溅射压强中P(O2)非常敏感.分析显示P(O2)决定了薄膜中的氧空位含量和载流子浓度,从而影响了薄膜的光电特性.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表明,适量的P(O2)条件下可以获得平均粗糙度为0.3 nm、颗粒均匀、表面平整的薄膜.室温制备的IMO薄膜在可见光区域的平均透射率(含玻璃基底)高达82.1%,电阻率低至5.9×10-4 Ω·cm.  相似文献   

9.
氧化亚铜(Cu2O)薄膜在太阳能电池及其它光电器件上有重要应用,它具有无毒、制备成本低、材料广泛易得等优点。制备Cu2O薄膜的方法主要有热蒸发、溅射、化学气相沉积和电化学沉积等,本文对Cu2O薄膜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10.
直接带隙半导体化合物铜锌锡硫(Cu_2ZnSnS_4,CZTS)具有光吸收系数高、组成元素安全无毒且含量丰富、光电性能优异等优势,是发展绿色、低成本、高效率薄膜太阳电池的理想核心材料。前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锌黄锡矿相(Kesterite-type,KT-CZTS)在CZTS基薄膜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随着研究的深入,CZTS的光电转换效率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距离其理论预期值-32.2%的光电转换效率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2011年制备出的纤锌矿相(Wutzite-type,WZ-CZTS),与KT-CZTS和黄锡矿相(Stannite-type,ST-CZTS)相比,其具有更高的载流子浓度和更低的电阻率,因此其在光伏器件中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然而,WZ-CZTS是一种亚稳相,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它很容易转变为稳定态结构的KT-CZTS。此外,化学计量比的少量偏离,就极易产生二元或三元等化合物杂相,因此如何减少和控制杂相的生成,制备出纯相、形貌可控的WZ-CZTS纳米晶体并将之应用于薄膜太阳能电池显得至关重要。最近几年,研究者们除了研究WZ-CZTS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外,主要从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以及与之有关的有机溶剂、硫源、前驱体配比和优化薄膜制备工艺方面不断尝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充分发挥WZ-CZTS高的载流子浓度优势的同时大幅提升了器件效率。目前,以WZ-CZTS为薄膜太阳能电池吸收层材料制备的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已从最初的2.44%快速提高到6.0%。WZ-CZTS粉体的制备最初主要采用热注入法,但此法制备过程复杂、所用设备较为昂贵,且反应温度较高(≥240℃)。近两年,研究者们引入一锅法制备WZ-CZTS粉体,该法具有反应温度低、不需要惰性气体保护、工艺流程简单的优点,为WZ-CZTS粉体的大规模工业生产提供了可能。目前,WZ-CZTS作为太阳能电池吸收层薄膜的制备方法主要为纳米晶体油墨涂覆法,该法具有结晶度较好、缺陷少、工艺相对简单、制备成本低、易于实现规模化生产的优点,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对WZ-CZTS材料的结构特性、制备工艺、光电性质及应用进行了综述,重点分析了溶剂、硫源、前驱体等因素对其物相和形貌的影响。同时,对WZ-CZTS在光伏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最后对WZ-CZTS目前存在的挑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总结,展望了其未来可能的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改善脲醛树脂电泳微胶囊表面的形貌和强度,选择明胶对脲醛树脂微胶囊进行改性。详细研究了明胶改性脲醛树脂微胶囊的制备条件,结果表明加成阶段最优pH值为9.0~9.5,缩聚阶段为3.0~3.5,明胶在整个反应体系中的质量分数为0.5%时得到的微胶囊表面光滑、结构致密,具有较高的强度。将得到的电泳微胶囊涂布制备成原型显示器件,在15V电场驱动下,白态反射率为39.6%,黑态反射率为4.4%,对比度达到9.0,响应时间为460ms,表现了优良的显示性能,从而得到快速响应、对比度高的八段数码时钟和有源矩阵(TFT)显示器件。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型显示材料——电子墨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电子墨水是一种新的柔性显示材料。介绍了电子墨水显示技术的基本要领、显示原理、制备方法及与其它显示技术相比的优点。着重评述了电子墨水研究最新进展及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并讨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Single-atom alloys (SAAs) display excellent electrocatalytic performance by overcoming the scaling relationships in alloys. However, due to the lack of a unique structure engineering design, it is difficult to obtain SAAs with a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to expose more active sites. Herein, single Co atoms are immobilized on Pd metallene (Pdm) support to obtain Co/Pdm through the design of the engineered morphology of Pd, realizing the preparation of ultra-thin 2D SAA. The unsaturated coordination environments combined with the unique geometric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s realize the modulation of the d-band center and the redistribution of charges, generating highly active electronic states on the surface of Co/Pdm. Benefiting from the synergistic interaction and spillover effect, the Co/Pdm electrocatalyst exhibits outstanding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HER) performance in both acid and alkaline solutions, especially with a Tafel slope of 8.2 mV dec−1 and a low overpotential of 24.7 mV at 10 mA cm−2 in the acidic medium, which outperforms commercial Pt/C and Pd/C. This work highlights the successful preparation of 2D ultra-thin SAA, which provides a new strategy for the preparation of HER electrocatalyst with high efficiency, activity, and stability.  相似文献   

14.
微杯型电泳显示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杯型电泳显示器是一种新近发展起来的电泳显示技术。本文对微杯型电泳显示器的制杯工艺、电泳显示液制备、微杯封装、显示器件的制备及显示中“串扰现象”抑制等问题进行了综合评述,并展望了其在未来显示技术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A pictorial navigation display for aircraft is described, in which the aircraft’s ground position and track are continuously displayed, superimposed on the projected image in colour of a topographical map stored on microfilm. The microphotographie technique developed for preparation of the map films is also described. A navigation display of this type will be incorporated in the prototype Concord.  相似文献   

16.
经溶胶-凝胶、超临界干燥和高温碳化过程制备的碳气凝胶及通过掺杂获得的掺杂碳气凝胶是一种新型的轻质纳米多孔材料,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溶胶-凝胶法的反应机理,综述了碳/掺杂碳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发展现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新的可行的制备掺杂碳气凝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硝酸根体系下合成氧化亚铜立方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硝酸根体系中制得纯净的Cu2O粉体,考察了温度、时间、硝酸根含量、填充度等不同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373K,反应时间为2h,1.00 mol/L NaNO3加入量为反应溶液的4.0倍,填充度为玻璃水热反应釜容积的0.8时是制备Cu2O的最佳条件,能够得到粒径为8μm的纯净的Cu2O立方状粉体。  相似文献   

18.
贵金属纳米簇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和荧光特性,可以作为荧光探针,广泛应用于生物标记、离子检测等领域。本文综述了硫醇保护的银簇的制备方法,包括自下而上法和自上而下法,重点从优化反应的还原动力过程,选择优良的硫醇配体,改变体系的pH值,严格控制反应过程中的刻蚀时间和反应温度等方面,介绍了关于硫醇保护的银簇制备的研究现状,对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思路。同时,基于硫醇保护的银簇优异的荧光性质,介绍了在检测Cu^2+,Hg^2+,I^-等离子以及半胱氨酸等小分子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提高金属纳米簇的荧光量子产率和安全性,深入研究金属纳米簇与重金属离子、生物大分子的反应机理,探究高纯度、多样性的合金簇或过渡金属纳米簇的合成方法,实现高效率的基于硫醇保护的银簇荧光传感材料的制备是未来研究中的热门方向。  相似文献   

19.
固液反应球磨是在机械力化学和机械合金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材料制备技术,其在金属间化合物的制备方面显示出了独特的优越性。在综述了固液反应球磨技术的特点和机理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固液反应球磨技术的过程模型及其在金属间化合物制备方面的应用,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超声波机械法在纳米粒子制备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SiO2为原料,探讨了超声波机械法制备纳米粉体粒子的实验情况,考察了搅拌棒齿间距、作用时间、原料浓度、分散剂浓度、转速等因素对超声波机械法制备纳米粉体的影响,探索了实验过程中纳米SiO2粒子的粉碎平衡。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与机械搅拌技术的协同作用制备的纳米粒子,粒度更小、分散稳定性更好。两轮正交实验结果分析得出了显著性因素,影响因子以作用时间为最大,搅拌棒齿间距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