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腹腔镜下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应用补片修补巨大腹壁切口疝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5例应用腹腔镜下补片修补腹壁巨大切口疝(腹壁缺损长径为12~25cm,宽9~18cm,缺损面积108~451cm2)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84.0%)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4例(16.0%)因肠管与腹壁粘连紧密而中转开腹。手术时间78~186(平均95)min。术后住院5~8d,平均6.5d。术后疼痛达3个月以上8例(32.0%),经治疗后缓解;浆液肿9例(36%)。无切口感染和肠瘘发生;无手术死亡。全组患者随访6~25(平均11)个月,无切口疝复发。结论腹腔镜下修补腹壁巨大切口疝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腹腔粘连重分离困难者应及时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腹壁切口疝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9月20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资料.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26 ~ 76岁,平均57.3岁.距离上次手术时间间隔为4~26个月,平均7个月.腹正中切口13例,侧腹部切口7例.有2例为缝合修补术后复发病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采用复合补片进行修补,腹壁缺损大小4cmx5cm~ 10cm×13 cm.手术时间40~ 170 min,平均100 min.术后所有患者切口Ⅰ期愈合,术后补片上方疝囊内积液5例,经局部穿刺抽吸并加压包扎后治愈.术后修补区域腹壁疼痛1例,给予口服美洛昔康片对症处理,于术后3个月内逐渐消失.术后住院时间4~13d,平均7d.1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6~30个月,平均15个月,1例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复合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具有损伤小、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正>病例资料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疝环直径大于10 cm则称为巨大切口疝。各种修补方法都有一定的复发率。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4月至2012年8月期间采用改良Onlay法修补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19例,效果满意。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38~76岁,平均58.7岁;疝环直径10~18 cm,平均13.4 cm;系肠梗阻手术后8例,胆总管探查、胆囊切除术后3例,阑尾周围脓肿  相似文献   

4.
应用人工材料修补腹壁切口疝61例报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切口疝是腹部手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院自2001年至2004年共实施人工材料修补腹壁切口疝61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61例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34例,年龄19~82岁,平均60岁.其中上腹部正中切口14例,下腹部正中切口22例,旁正中切口14例,下腹部斜切口8例,右上肋缘下斜切口3例.根据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的切口疝分类,中切口疝11例,大切口疝31例,巨大切口疝19例.使用的修补材料:聚丙烯网片35例,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e-PTFE)16例,Composix复合补片10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壁大切口疝和巨大切口疝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采用补片行开放式腹壁大切口疝和巨大切口疝修补术的51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肌前补片修补法3例,肌肉间补片修补法3例,肌后腹膜前补片修补法39例,腹腔内补片修补法6例。手术时间109~195 min,平均135.2 min;术中出血15~90 ml,平均35.6 ml;术中无血管和内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3~7 d(平均4.9 d)下床活动;住院时间7~19 d,平均9.7 d。2例患者术后出现浆液肿,经穿刺抽吸、负压吸引和腹带加压包扎后治愈。51例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24.5个月),3例(5.9%)患者复发,后行开放式腹腔内补片修补手术,恢复良好,无再复发。所有病例无慢性疼痛。结论应用补片行开放式腹壁大切口疝和巨大切口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6.
我院1998年7月~2004年7月采用两层聚丙烯材料对38例大的和巨大切口疝病人实施双层网片无张力修补手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38例中,男性28例,女性10例;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61岁。疝环口最小者5 cm,最大者28 cm。根据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的分类方法[1]:大切口疝20例,巨大切口疝18例。行右肋缘下切口2例,阑尾切口3例,腹中线切口33例。首次修补者32例,第2次修补者4例,第3次修补者2例。发病时间在腹部手术后3个月~14个月。有66%的病人在原手术后6个月内发病。本组病例中肥胖病人较多,约82%的病人BM…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手术方法、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12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腹壁缺损的位置、大小,疝的内容物,修补网片的大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手术时间50~125m in,平均80m in。术后住院时间为2~15d,平均3.5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1例术后出现顽固性疼痛。平均随访32个月,术后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方法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应用杂交技术修补腹壁切口疝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应用杂交技术修补腹壁切口疝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时间40~160(92±30)min,缺损最大径为2~25(8±6)cm,补片大小为150~600(273±108)cm2。术后住院时间为6~15(9.3±2.1)d,切口浅表感染3例(5.8%),浆液肿2例(3.4%),术后早期腹壁疼痛8例(13.7%)。无肠道损伤、肠梗阻、伤口出血、补片感染和补片膨出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53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应用杂交技术修补腹壁切口疝安全可靠、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尤其适用于复杂、巨大腹壁切口疝。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腹腔镜修补耻骨上区切口疝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2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4例行腹腔镜耻骨上区切口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疝缺损下缘距耻骨联合均不超过5 cm,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4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手术时间63~125 min,平均(96.0±18.75)min。术后出现补片浅面血清肿2例,修补区域腹壁疼痛1例,无补片排异反应及肠梗阻、肠粘连等并发症发生。1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19~26个月,平均(22.0±2.54)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腹腔镜耻骨上切口疝修补术是安全、有效的,与其他部位切口疝相比,耻骨上区切口疝只要处置得当,腹腔镜修补术较开放手术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
双层聚丙烯补片在腹壁切口疝修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合成材料双层聚丙烯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的效果。方法 21例腹壁切口疝(15例大切口疝和及6例巨大切口疝)患者采用双层聚丙烯补片行无张力修补,对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全组病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87~189min,平均123min。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术后随访5~36个月(平均17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双层聚丙烯补片修补中下腹壁大切口疝及巨大切口疝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是临床上治疗切口疝可供选择的一种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术(改良Rives-Stoppa修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改良Rives—Stoppa修补术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的方法和效果。方法腹壁巨大切口疝26例,腹壁缺损平均直径14.5cm,均行改良Rives—Stoppa修补术,将聚丙烯补片置于腹直肌后筋膜前间隙,补片超过缺损至少5cm,固定补片缝线均在腹直肌前鞘前结扎。结果术后4例出现皮下积液,经穿刺抽吸治愈。26例术后均痊愈出院,无手术死亡,无切口感染和补片感染;随访随访3月~5年,无复发病例。结论改良Rives—Stoppa修补术是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的理想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巨大腹壁疝修补术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分析2009年1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18例采用腹腔镜辅助下小切口修补巨大腹壁疝的患者资料,观察手术时间、隐匿疝、小切口长度、浆液肿、住院时间、慢性疼痛、复发等情况.结果 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9 ±19)min,切口长度(5.6 ±1.0)cm,发现隐匿疝3例,术后发生浆液肿1例,术后住院时间(5.1±1.2)d,术后疼痛持续大于3个月的1例,无切口感染和肠道及腹腔脏器损伤,无手术死亡.全组患者随访时间(8.6±1.6)个月无复发.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小切口修补巨大腹壁疝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有效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达到了腹壁塑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小切口辅助腹腔镜巨大切口疝修补术的经验。方法 2008年6月-2009年12月,采用小切口辅助腹腔镜修补巨大切口疝15例,疝环(12.3±3.4)cm,采用小切口切除疝囊并进行腹壁塑形。结果 1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00-150 min,(123.3±15.9)min。小切口长度5-8 cm,(6.0±0.9)cm。术中发现隐匿疝6例,一并予以修补。浆液肿1例。术后住院时间4-8 d,(5.3±1.2)d。1例术后疼痛持续〉3个月,无切口感染和肠道及腹腔脏器损伤。全组随访12-30个月,(19.9±4.7)月,无复发。结论小切口辅助腹腔镜修补巨大切口疝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少,达到了腹壁塑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探讨腹腔镜下修补老年患者腹壁切口疝的疗效和体会。回顾性分析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普外科2010年6月—2013年6月对24例老年腹壁切口疝患者(年龄均≥60岁)使用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腹腔镜下行腹腔粘连松解和补片固定,顺利完成切口疝修补手术;1例因肠管与腹壁及疝环致密粘连而中转为开放切口疝修补术。手术时间55~170 min,平均105 min。疝环内径3~11cm,平均8 cm。术后住院6~14 d,平均9 d。术后1例发生高碳酸血症导致昏迷,经呼吸机辅助呼吸24h后好转;术后补片上方疝囊内积液2例,经局部穿刺抽吸并加压包扎后治愈;1例手术区明显疼痛超过1个月,经口服镇痛药物等保守治疗治愈。术后2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6~32个月(平均18个月),1例复发,其余恢复良好,无局部不适。腹腔镜下修补老年患者腹壁切口疝这一术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1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肌腱膜上补片置人手术(premuscular positioning of prosthesis Onlay,ONLAY)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的治疗。方法1999年9月至2007年6月应用复合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126例。其中男性60例,占47.5%,女性66例,占52.5%,年龄28—89岁,平均58.5岁。上腹部切口疝占36%,下腹部切口疝占64%。按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分类,大切口疝(疝环缺损5—10cm)67例,巨大切口疝(疝环缺损≥10cm)59例。均采用肌腱膜上补片置人手术(ONLAY)修补法。结果全部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及严重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95min(70—120min),术中平均出血80na(60—250m1),术后住院14.5d(10—28d)。术后随访3个月至8年,复发3例,手术复发率为2.38%。结论ONLAY手术安全可靠,复发率低,是可以接受的切口疝修补方法。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总结巨大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53例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采用聚丙烯网片行巨大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术后除出现4例切口皮下积液,5例切口感染, 3例低蛋白血症,2例伤口活动性渗血致切口延迟愈合外,其余患者均顺利恢复,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9.5 d。本组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5年,无复发,疗效满意。结论 应用人工补片行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采用SUBLAY修补法的改良方法挤接法(Bridge)进行手术,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常见并发症,尤其是大或巨大的腹壁切口疝,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也给手术修复带来困难,术后复发率达30%~59%。随着人工合成材料的发展,腹壁切口疝的治疗发生了巨大变化,采用生物性植入网无张力修补法替代自体组织移植修补法,已成为大和巨大切口疝修补术的主流。我科1998年10月~2003年12月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生物性植入网修补8例腹壁大或巨大切口疝,效果满意,结合相关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耻骨旁切口疝的治疗体会(附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耻骨旁切口疝(incisionalparapubichernia)是一种少见的腹壁切口疝,诊断和治疗上都与其他腹壁切口疝有所不同。近年我们成功地治疗了5例,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5例病人中,女3例,男2例;年龄47~75岁,平均62.3岁。疝发生的原因:在3例女病人中2例为子宫颈癌取下腹部正中切口行全子宫切除术者,1例为乙状结肠癌取旁正中切口行左半结肠切除术者;2例男病人均为前列腺肥大取下腹部正中切口行前列腺摘除者。疝环直径小者6cm×6cm,大者30cm×25cm平均13.5cm。5例病人来我院就诊前均曾在外院行多次疝修补术。修补过2次1例;修补过3次…  相似文献   

19.
补片法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腹壁巨大切口疝的病因、治疗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对我院 1998年 4月~ 2 0 0 3年 12月收治的 3 1例腹壁巨大切口疝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采用复合补片 ( 19例 )或Marlex网片 ( 12例 )行巨大切口疝修补术。术后患者无严重并发症 ,均痊愈出院。随访 1~ 3年 ,无复发 ,疗效满意。结论 手术切口感染、腹内压增高和不规范手术操作是腹壁巨大切口疝的主要病因。围手术期处理对此病预后甚为关键 ,主要包括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和处理腹内压改变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应用人造补片修补腹壁巨大切口疝是一种安全、合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应用补片行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方法、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9月至2007年6月对56例切口疝(腹壁缺损长径7~19cm,宽径4~12cm)的患者行腹腔镜下应用补片行切口疝修补术。结果55例腹腔镜下行腹腔粘连松解和补片固定,顺利完成切口疝修补手术,1例因肠管与腹壁粘连紧密而中转开腹修补术。手术时间60~135min,平均92min。肠功能恢复早,术后排便、排气时间平均为31h,术后住院5~7d。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达3个月以上者有9例,浆液肿8例。无手术死亡和肠瘘发生。随访16~28个月,平均19个月,未见切口疝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行腹腔内粘连松解、采用缝合器和缝线贯穿腹壁固定补片来修补腹壁切口疝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