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6 毫秒
1.
《病家两要说》:“斯时也,使主者不有定凡,能无不被其惑而致误事者,鲜矣!”此句的文意当为:“这时,假使病家没有主见,能不被他迷惑而导致误事的现象,少啊!”显然,这里两个否定词“无不”连用,表达了一个否定之义。无独有偶,(赠医师葛某序):“子才亦非有冀于子贞者,乃活其困门于濒死,岂非以济人之急为,C,而世无不多得者平7’文中的“世无不多得者乎”的意思是“世上不可多得的人吗?”这里的“无不”连用,屯是表达一个否定之义。然而中国传统的逻辑推理“否定之否定即为肯定”的观点在此便说不通了。于是乎,对这种“…  相似文献   

2.
诊病之始,必先审病家所患之证。“证”即证据,也就是证候。各种疾病所出现的证候,通常有一定的规律性,在四诊的基础上,把这些具有规律性的证候进行归纳分析,作为识别疾病和实施治疗的有力证据。无论“症”、“因”、“位”是否相同,若其“证”的本质相同,其治则方药亦可相同。即有是证,则制是方。前人云:“仲景制方不于病而命名,惟求证之切当,知其机,得其情,凡中风、伤寒、杂病宜主谋方,拈来无不合法。”柯琴论及桂枝汤云:“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凡头痛发热,恶风寒,其脉浮而弱,汗自…  相似文献   

3.
骆华 《浙江中医杂志》1996,31(7):309-309
人参治疗厥证小议311800浙江省诸暨市中医院骆华用人参治疗厥证,当然是限于虚证,然而虚证之用参,亦不可率而投之,万一“独处藏奸”,鲜有不误事者。因此辨证必清,此为第一要着。辨证已清,投剂必须有胆有识,切不可畏首畏尾,坐失良机。笔者在中西医结合病房工...  相似文献   

4.
上海中西医结合妇科专家、上海市名老中医王大增教授,生于1924年6月,今年虚龄83岁。王教授慈眉善目,讲话不愠不火,慢条斯理。他临床技艺高超,又有菩萨般的心肠,因此深受病家的爱戴。如今他已经退休,但还安排时间参加门诊。我上门讨教他的养生经验时,他将自己的养生经验整理概括为四句话:“心(脑)要勤思,身要勤动,食要均衡,诚以待人。”  相似文献   

5.
栀子豉汤出于《伤寒论》第 78条 ,是治太阳病“发汗吐下后 ,虚烦不得眠 ,若剧者 ,必反复颠倒 ,心中懊”的主方 ,方后注有“得吐者 ,止后服”的说明。而临床所见 ,服该方少有致吐者 ,因而历代医家对其吐与不吐各执一端 ,争论不休。这种争论对现今的影响 ,则是病家畏吐而不敢服  相似文献   

6.
何处寻觅《失手录》程师每遇棘手的疾病,必请教于古人,他的记忆力特别强,某方某症出于某书,叫我们查阅时,常能一索即得。但有好多病例,他临床已有所悟,却因处方下笔迟疑(他毕生处事,总是谨慎小心的),以致坐失良机,他的说法是“缺乏果断”,或者回家经过苦思冥索,已得治法,病家却另请他医,终致不治,他也认为是自己的失误。如果在治疗中死亡,他尤引咎自责,不怡者累日,以为属于“失手”之例。以后在别的地方见到病人的家属,能招呼他时,他  相似文献   

7.
李伟 《河南中医》2009,29(4):319-320
张仲景在创立辨证论治理论的同时,深深体会到《内经》“治未病”思想的重要性,他在-临床实践中创造性地从以下四个方面发挥《内经》“治未病”的学术思想:未发病时要“养慎”;病已发生要防传变;施治之中要谨防误治;疾病初愈教病家多调养。  相似文献   

8.
名医名言     
《山西中医》2009,25(7):6-6
清·陆以计舌著《冷庐医话》谓:“凡病不能自治,必求治于医者,而其要则有四焉。一日择人必严,医者之品学不同,必取心地诚谨,术业精能者,庶可奏功。一日说症必详,脉理渊微,知之者鲜,惟问可究病情,乃医之自以为是者,往往厌人琐语,而病家亦不能详述,此大误也,故凡求医诊治,必细述病源,勿惮其烦。  相似文献   

9.
师说     
《东方养生》2011,(12):18-18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孔子说:“我和颜回说话。整日他都不会反问,像愚鲁的人一样。待他退下,我观察他的私人言行,对我所言.甚能发挥。回啊,他真是不愚笨的人。”  相似文献   

10.
张涛 《养生大世界》2005,(1B):35-36
苏轼在“问养生”中提到了养生之法。他说:“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他认为,用一颗安宁之心去迎接外界的事物,任凭环境变迁,对人的损害都会很小,这样,人的生命就能得到滋养和安顿。  相似文献   

11.
茶圣陆羽,凡爱好茶文化者,无不知晓,他是世界茶学的创始人,他留给后世一块悦目的翡翠一《茶经)},足以光辉千古。一陆羽生平‘陆羽字鸿渐,生于唐开元二十一年(733),今湖北省天门市人。原是一个孤儿,被龙盖寺智积禅师收养。经过占卜,得语“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仅”,遂取姓为“陆”,取名为“羽”,以“鸿渐”为字。陆羽的童年并不幸福,从小就干了清扫、搬瓦盖屋和牧牛等杂活,后来又投身戏班,由于容貌丑陋而充当丑角表演杂技、木偶戏等。可幸的是,他有缘于茶。寺院生活是严格而有规律的,增徒们要日复一日地行道、坐禅…  相似文献   

12.
近代名医张锡纯善用山萸肉,以为山萸肉“不独补肝也”,其酸而能敛,补而能通,振奋精神,大敛元气,为扶危救脱之大药,现浅析如下,以探张氏用药之妙。【敛元固脱】张氏认为,脱证乃真阴耗竭,阳无所附,元气无根,神无所依而成。而肝属木,木之条上达,木之根下达,实气海元气外达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通路,故他说:“凡人元气之脱,皆脱在肝”。在治疗上,他强调:“此时宜重用敛肝之品,使肝不疏泄,即能杜塞元气将脱之路。”以山萸肉补肝敛肝,“大能收敛元气,振奋精神”,故被视为治疗脱证的主药,伍以龙骨、牡蛎平肝潜阳,令上…  相似文献   

13.
菊花论选     
引徐灵胎语:“凡芳香之物,皆能治头目肌表之疾。但香则无不辛燥者,惟菊得天地秋金清肃之气,而不甚燥烈,故天头目风火之疾,尤宜焉。”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今年六十余岁,练功已十六周年。承高人指点,曾不断感到“今是而昨非。”回顾步入功林之初,当时与病、药结缘,幸遇“真气运行法”,行功不到一年,竟然与病、与药基本上绝缘,受益良多。然而,身体素质虽明显提高,而其“视恶如仇”的性格却大有加强,在光明中潜伏着危机而不自觉。有幸,经过隐师指点,猛然醒悟。如此这般,又是数年过去,身心似在“否定之否定”中升华,自得其乐。下面,将今日功境中之一得,记述如下:常言道:和为贯。和者,心平性柔,暴躁全无,忿怒不生,大而能小,强而能弱,凌而能容。中庸曰:“和也者,天…  相似文献   

15.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在21世纪所面临的最严重的挑战,是当今世界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它已引起联合国和各国的广泛关注。而老年高血压的患病率据有关资料统计为29.7%,且逐年上升。中国传统的食疗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理论和非常丰富的内容,唐代名医孙思邈早在《千金要方》日:“夫为医者,当须先洞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这就说明合理的饮食,不仅能保持身体健康,延年益寿,对病家来说,食疗也有防病治病的作用。特别是。食疗还具有取材方便、简单易行、安全无毒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桐叶催生     
许敬生 《河南中医》2007,27(8):18-18
滑寿,字伯仁,晚号樱宁生,自幼灵敏好学,攻习文词,后精医学……他给人治病,不拘泥古方书,而是根据病情灵活立方,用药无不显效。有一年秋天,苏州一些做官的人,邀请滑寿先生同游虎丘山。有一富家孕妇难产,想拉他回家诊治,同游的人们不让他走。这时滑先生走到石台阶上,正当一片梧桐叶落地,于是他拾起来交给病家说:“拿回去赶快用水煎梧桐叶做汤喝下。”游山的人们还没有坐下宴饮,病家回来说小儿生下来了。同游的人都惊奇地询问滑寿此方出于何书,滑先生说:“医就是‘意’的意思,以意度之,哪有一定之方啊!凡妇女怀孕,超过十个月临产,是气虚的缘故…  相似文献   

17.
医古文晋职考试及自学考试模拟试题一、填空(15分,每空0.5分)1.在《病家两要说》中,“伯乐常有也,而钟期不常有”是说明──—难得;“夷吾常有也,而鲍叔不常有”说明──—难得。作者借此表明──—不易。2.在“疱厨监食者法皆当死”句中,用作状语的名词...  相似文献   

18.
古代名医重医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带病出诊 元朝名医朱丹溪,对待病人满腔热忱,凡是有病家要求出诊的,不管刮风下雪,路途遥远,也不管自己身体是否有病,从不推辞。 有一天,朱丹溪生病了,有病家请求出诊,他的仆夫面有难色,向病家诉苦说:“丹溪先生自己都因劳累过度而病  相似文献   

19.
扁鹊     
扁鹊是我国古代医学的奠基者、开创者式的人物,被称为“医圣”、“神医”,他不仅是中医切脉的创始人,精通内科、外科、儿科、妇科、五官科,而且对针灸、按摩、手术、汤药等无不精通。他不仅身后被人推崇膜拜,国内广修庙宇,香火不断,他生前已经大名远播、赫赫有名。  相似文献   

20.
初见杨绍珍,你绝对想不到他已经年近古稀。身材高挑,精神矍铄的杨绍珍,一言一笑,一招一式,都无不体现出他的健康和乐观。深谙太极拳精髓的他,先后多次在全国和新疆的太极拳竞赛中取得不错的成绩,被人誉为中老年太极拳坛上的一株“不老松”。然而谁能想到,就是这位行走健步如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