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上海能源工程二OOO年提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节能工作意义和内容,介绍了热力学基础知识及应用,并指出我们必须利用热力学规律更好地为节能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4.
5.
分析了中国建筑节能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一些国外节能的实例,论述了建筑节能的必要性,并针对建筑节能的薄弱环节提出了相应的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汽车的结构、性能、使用、管理等方面对汽车的节能问题作了综合论述,说明了汽车节能技术和操作人员的节能意识是汽车节能的两大要素,并提出了多种有效的汽车节能方法.  相似文献   

7.
郭廷杰 《江西能源》1998,(2):4-8,44
本文叙述了汽车节能的重要意义,并从管理节能和技术节能两方面加以阐述,重点介绍了稀薄燃烧法,直喷机,全铝轻型车,陶瓷发动机,电动汽车等汽车节能新技术的开发动态。  相似文献   

8.
领导的重视、全员节能意识的提高是节能工作的首要条件。在这方面,我们始终把“节能降耗”纳入企业方针目标,在每年的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报告中列为为重点工作之一,并由各级领导分别担任各类节能管理小组负责人,切实提高了各级领导对节能工作的重视程度。并有针对性地印发各种培训教育材料、答卷等,加强对职工的节能教育,使职工牢固树立自觉的节能意识。  相似文献   

9.
吴瑞清 《节能》1997,(9):13-14
对新形势下省级行业主管部门抓好节能降耗工作的几点看法辽宁省冶金厅吴瑞清目前,在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能源大幅度提价,成本大幅度上升的新形势。为了在竞争中求效益、求生存、求发展,促进冶金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省级行业主管部门在简政放权、人员减少...  相似文献   

10.
11.
<正> 一、前言看了《中国能源》1992年第10期秦世平文“我国节能成就之反思—兼论结构节能的真实含义”后,基本上同意该文的主题思想,即不要过分陶醉于由于结构调整带来的巨大节能成果而忽视了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以促进节能的主流。但对由此得出全面否定“结构节能”的结论则很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2.
浅析建筑节能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整个建筑的发展历史,建筑本身的意义已经从遮风避雨等原始的功能演变为意识形态的东西。首先,建筑开始以自身的形态和空间来表达当时的思想与艺术内容;其次,任何建筑的建造必须依托一定的经济、技术和物质的基础。其中,经济基础决定着建筑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我国解放后历年竣工的房屋面积的统计数据恰好反映了我国的几个经济快速增长期。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何奎 《中外能源》2013,18(8):95-100
"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能源需求将继续快速增长。目前,我国总体能源利用效率为33%左右,比发达国家低约10个百分点。石油和化学工业总产值占全国规模工业总产值的12%,而能源消耗量则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15%,是节能减排的重点对象。2012年,我国原油进口量约为2.71×108t,比上年增长6.8%。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千家重点耗能企业中,石油和化工企业占1/3。做好石油化工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一是要在新装置设计时,认真落实国家相关标准,实施节能设计,从工艺和设备上实现源头节能;二是要对现有装置,通过技术改造,实施设备更新和工艺优化,使老装置达到节能标准;三是要不断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不断更新节能标准,尤其是强制性标准,在新的高度上实现节能减排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周奎 《广西节能》2010,(2):33-34
针对节能减排工作中技工学校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展节能宣传教育活动,强化节约意识,以节电节水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等对策,完成公共机构能耗年降5%的目标要求,促进技工学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为推进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19.
日本节能对策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以二次石油危机为契机,积极推进节能工作。单位国民生产总值(GNP)的能源消费量逐年减少:第一次石油危机的1973年以后减少30%以上,第二次石油危机的1979年以后,又减少20%以上。示见图1。鉴于日本国内能源消费量仍在增多,估计1987和1988年又分别增长4.8%和5.7%。为此正在进一步增强节能意识,为解决能源耗用过多,构成地球温暖化等地球环境问题,也必须推进节能,这已成为国际能源界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