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一些现行<地形图图式>中没有相应符号可以表示的、新出现的独立地物和线形地物的设计和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测绘事业飞速发展,地形图图式已有部分更新。随着数字城市工作的逐步推进,入库工作显得尤其重要。对地形图修补测中旧图式图形改为新图式及其入库方面出现的常见异常问题做一总结,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内容主要涉及到图式符号的改变、地形地物属性表的操作、图形实体授权以及其他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家西部1∶50000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的背景,根据测区地物特征提出了补充西部测图要素的四种途径:要素选取指标调整;地形图原有要素类属性内容扩充;西部特色要素突出表示;地形图新生要素选取.进而,对补充的要素进行几何形状规定和属性表设计.最后针对补充要素的可视化进行了符号设计.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家西部1∶50000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的背景,根据测区地物特征提出了补充西部测图要素的四种途径:要素选取指标调整;地形图原有要素类属性内容扩充;西部特色要素突出表示;地形图新生要素选取。进而,对补充的要素进行几何形状规定和属性表设计。最后针对补充要素的可视化进行了符号设计。  相似文献   

5.
利用航摄像片测制地形图,地物地貌要素的表示必须通过像片调绘来解决,因而像片调绘在整个航测生产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要多出图出好图,必须努力提高像片调绘的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6.
中比例尺地形图数字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1∶5000和1∶10000比例尺地形图地形、地物要素的类型、特点、分类编码、图式符号、数字化方法、开发技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索在AutoCAD平台下开发中比例尺地形图数字化软件,实现中比例尺地形图的定位、数据编辑、交互及批量符号化处理、自动绘制格网图廓等工作,实践证明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地物符号齐全、图形美观、规范,实用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新生事物不断增多,针对目前执行的《1∶5 000 1∶10 000地形图图式》地形图符号缺失、原有地图符号的设计与计算机制图相矛盾的事实,本文将地形图图式、符号与计算机制图的特点相结合,对地形图图式、符号的修改及创新发展,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这些建议增大了地形图表示的信息量,增强了地形图表示的形象性、准确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海岸带地区陆海图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海岸带是影响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带.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海岸带专题图的需求日益增加.详细介绍了目前海岸带地区地形图和海图表示方法的各种差异,分析了产生这些差异的根本原因;阐述了消除地形图和海图差异的办法即新建海岸带地形图,编制海岸带地形图测量和编绘规范,编制海岸带地形图图式,统一海岸带地形要素的表示内容和表示方法.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需要测绘海岸带地形图,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海岸带是影响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带。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海岸带专题图的需求日益增加。详细介绍了目前海岸带地区地形图和海图表示方法的各种差异,分析了产生这些差异的根本原因;阐述了消除地形图和海图差异的办法即新建海岸带地形图,编制海岸带地形图测量和编绘规范,编制海岸带地形图图式,统一海岸带地形要素的表示内容和表示方法。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需要测绘海岸带地形图,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正1修订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增地物的出现以及国家重大测绘工程的开展,如海岛礁测图(1∶1 000、1∶2000)、国家西部1∶50 000无图区测图及1∶50 000数据库更新等,地形图图式需要随之进行地物符号的增加、统一和协调。GB/T 20257.1在修订前期进行了大量的调研与资料收集工作。调研的单位包括城建、测绘地理、地矿、林业、交通、水利水电、中国科学院、地图出版等部门以及海岛礁测图、国家西部1∶50 000无图区测图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记述笔者在大比例尺地形图测图产品检查过程中,地形图要素表示方法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并结合福建省的具体情况,以及笔者对规范、图式这些要素规定表示方法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利用已有的地形数据缩小编绘成较小比例尺地图的成图方法已成为当前地图制图的主要作业方法。因此制定国家标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时,在编绘的作业方法与技术规定等方面,改变了传统的地形图缩编工艺,进行了适应数字地形图缩编要求的变动,同时根据有关的比例尺地图图式的规定对地物要素的综合指标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高分三号数据在地形图测制方面的应用潜力,利用高分三号高分辨率SAR立体像对,通过区域网平差、构建立体模型、立体描绘和几何纠正等步骤制作了1∶10 000地形图;并从几何位置精度、要素采集能力等方面初步分析了利用高分三号SAR数据测制地形图的可行性。结果表明:①高分三号SAR数据立体测图的位置精度可满足1∶10 000地形图山地地形类别的规范要求;②立体采集地貌走势与已有成果基本一致,但一些地貌细节特征无法准确描绘;③地物采集能力不足,可准确采集面状水系以及达到一定宽度、无遮挡的河渠和道路,可识别成片居民地、街区和耕地,但难以准确提取边界,较难判读其他地物要素。在地物要素较少的山地区域,利用高分三号SAR数据进行1∶10 000地形图测图是可行的,但必须有外业调绘或光学资料辅助地物采集,因此高分三号数据可作为光学影像获取困难地区地理信息的重要补充影像源,但作为主要影像源目前还无法满足地形图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4.
<正> 《典型地貌样图选集》(以下简称《样图集》)是我国第一本以景观照片、航空象片与地图对照的形式反映我国主要地貌形态的专题地图集。1966年完成编稿,1975年出版。受到了制图、地理工作者的欢迎和好评。它是我国地形图编绘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制图工作者认识地貌要素和不断研究其表示方法的结果。因此,《样图集》在普及和提高制图工作者的地貌素养,改进大、中比例尺地形图上地貌要素的表示质量会起到良好作用。另外,由于它图文并茂有很多我国典型地貌的航片像对及成套比例尺的对比样图,对航测内业测图、地图编制、地貌教学,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西部测图工程以"丰富产品种类,拓展服务领域"为设计宗旨,力求地图新产品开发,在传统4D产品的基础上,根据西部地物地貌特征补充了地形图要素内容,开发研制了影像地图、晕渲地形图新产品。本文针对原有地形图在表达西部地物地貌特征方面的不足,介绍了西部测图工程中地图新产品的内容设计与制图表达,包括地形图要素扩充内容与制图表达、影像地图产品内容设计与制图表达、晕渲地形图产品内容设计与制图表达等技术内容。地图新产品设计与表达技术已应用在西部测图中,指导生产了我国西部首批1:50000地形图、影像地图和晕渲地形图产品,丰富了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产品种类。  相似文献   

16.
浅谈1:500~1:2000地形图编绘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对地形图有了新的要求,它不仅要满足图形化的要求,还使各种地物具有了属性特征,从而建立空间数据库.为了减少重复的修测,充分发挥计算机数字化成图的优势,我们尝试了1:500~1:2000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编绘,通过试生产,总结了一套<1:500~1:2000地形图编绘工艺>:本套工艺基于我院对北京市城区大比例尺地形图更新修测方案,一次数字化1:500地形图,直接编绘1:2000地形图,同时得到两种比例尺的各三套数据:矢量化数据(VEC格式)、图形数据(DWG格式)和交换数据(MAP格式).  相似文献   

17.
航空摄影测疑的主要任务是测制能够准确提供地表形态各种信息的地形图。它由地物、地貌和文字注记三大要素组成,精度则从数学、地理和整饰三方面来体现,显示地貌形态能力的地理精度在地形图中占有最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梯田是经过人为与天然地貌相结合而构成的地物,因此测绘入图时就不能单纯采用地物的图式符号或等高线来表示于图面。在测绘书籍中亦从未见到有关梯田测绘的讲述或具体规定。故对梯田的测绘,除了以上的原因外,又由于各地区梯田类型不同,测图比例尺不同,以及用图的人们要求不同,遂使测绘人员在掌握上,难趋一致,或多或少就形成测图图面不统一。  相似文献   

19.
一、概述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对地形图有了新的要求,它不仅要满足图形化的要求,还使各种地物具有了属性特征,从而建立空间数据库.为了减少重复的修测,充分发挥计算机数字化成图的优势,我们尝试了1:500~1:2000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编绘,通过试生产,总结了一套<1:500~1:2000地形图编绘工艺>:本套工艺基于我院对北京市城区大比例尺地形图更新修测方案,一次数字化1:500地形图,直接编绘1:2000地形图,同时得到两种比例尺的各三套数据:矢量化数据(VEC格式)、图形数据(DWG格式)和交换数据(MAP格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农村建设日新月异,各种地物地貌不断地发生变化.原来测制的地形图显然已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从1996年开始,河南省启动了1:1万地形图的更新测绘工作。如何保证1:1万地形图更新成果质量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下面谈谈采用室内外综合判调法进行1:1万地形图调绘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