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市场经济和与之配套的一系列制度基础是目前为止最有效率的制度安排,是使一个国家具有极大创新精神,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虽然很多发展中国家模仿发达国家建立了市场经济制度,但经济发展依然停滞,从而陷入制度困境。原因在于这种制度安排缺乏一个富于创新活力的微观群体和有效的制度基础,为此,必须实行相应的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2.
现代公司制度与我国企业制度创新徐向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的微观基础的组织形式就是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指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规范并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企业组织形态、产权安排和治理结构。本文以现代公司制度的内在规定性为前提,探讨我国企业制度创新的...  相似文献   

3.
经济转型、市场秩序与非正式制度安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转型的实质是一个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的过程。在经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秩序也在形成之中,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作用是不同的。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关键不在于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变迁滞后是根本原因。要促进市场经济秩序的形成,不仅要加强正式制度的转变与创新,而且要促进非正式制度的变迁,强化非正式制度的供给。针对当前中国以市场化为核心的制度变迁过程中非正式制度变迁严重滞后的问题,在经济转型后期,我们应以非正式制度供给为重点,通过非正式制度安排的创新来促进市场经济秩序的形成。在非正式制度安排的创新中,要重点培养契约与信用意识、市场经济精神,加强市场道德建设,加快关系经济向契约经济的转型。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2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一个渐进式的制度变迁过程,即以市场经济体制替代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过程。这即是制度创新的结果,也导致了一系列新的制度安排的出现,其中就包括了资本市场的出现。作为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这一资本资源的配置机制也同样经历了一个从计划配置向市场配置过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形成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转型的初期,选择何种转型路径以完成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是更为紧迫的课题.但是在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地位已经确立、调整经济结构和利益分配格局的重要性上升、制度经济学的进展和世界经济的演变表明美国型市场经济并非唯一有效且完美无缺的制度安排的情况下,对转型目标、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含义进行研究的必要性正在上升.长期忽视对转型目标的研究不但有使中国的实践成为对美国型市场经济的无声复制的危险,而且限制了我们解决改革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的思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含义存在于经济制度形成过程的特殊性、纵向的制度安排和横向的制度安排三个方面.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含义的传统认识强调的是其现实的含义,即纵向的制度安排中的一部分: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潜在政治经济学含义则与横向的制度安排和纵向的制度安排中被忽视的潜在选择有关.前者是社会主叉市场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含义的基础,但是在与创新有关的制度安排成为区分市场经济类型的主要依据的情况下,丰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潜在政治经济学含叉成为当前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6.
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实施创新驱动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推动科技进步的一种权利表达形式和制度规范,知识产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既有正向的推动作用,也有反向的阻碍作用。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如何设计最优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命题。我国应当结合知识产权保护条约、国家经济发展和创新能力的阶段性特征,在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不影响技术溢出效应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7.
姜国强 《社会科学家》2012,(5):43-45,5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绩效显著,但是现有的制度安排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陷,政府与市场的扭曲关系、落后的产权制度等都是我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障碍。这些深层次矛盾既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因素,也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重点解决的问题。事实上,在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基础不健全的情况下,如果仅仅靠国家的政策倾斜和物质投入,而没有良好的制度环境和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会十分困难。因此,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就是要以改革为动力,推进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8.
王晓静 《东岳论丛》2001,22(3):67-69
有效率的制度是经济组织利用各要素并使之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基础和前提。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不是源于单纯的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投入方面的差异 ,而是源于制度安排的差异。由于西部在制度安排方面的不足 ,导致各生产要素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方面存在严重的制度障碍 ,所以 ,西部开发应坚持制度先行。相关的制度创新应包括观念创新 ,企业、各级政府等相关部门和组织的制度创新 ,目前最重要的是优惠的投资政策和人才政策。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在全球化进程加速推进的背景下 ,国家利益主要是内部利益 ,同时也包括许多重大的外部利益 ;国家利益不仅需要维护 ,而且需要进一步拓展。中国内部的发展与稳定 ,是维护和拓展国家利益的基础和保障 ;适宜的国际环境是维护和拓展国家利益的重要条件。而中国能否继续保持经济持续高增长 ,能否保持社会稳定 ,能否营造适宜的国际环境 ,最大的障碍是制度风险 ,即现有制度的缺陷和新制度的供给不足。解决制度风险的思路 ,就是加快推进制度的创新和建设 ,建立保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保证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国家基本制度的一整套制度体系 ,从制度上确保国家利益的维护与拓展。  相似文献   

10.
制度因素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政策法律制度是正式制度安排,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过去30年的改革,具有单向突进、渐进式和应急性的特点,导致已形成的政策法律制度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改革产生制约和束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政策法律制度创新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与国际接轨,从全局考虑,进行全方位改革,并从国家和试验区两个层面进行推动.  相似文献   

11.
二战后, 发展中国家开始了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建设。但是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下, 尤其是在当今市场自由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两大浪潮下, 发展中国家不仅面临着经济发展的任务, 而且也要谨慎处理异常复杂的政治问题。巩固政党权威、强化政府能力对于避免国内政治危机, 加强政治稳定, 促进政治发展, 完善民主政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1  发展中国家政府能否理性地持续地进行制度创新, 即由国家采取有效的制度安排来推动社会和经济改革, 确保制度连贯有效的执行,是其成功处理现代化所面临的问题和实现政治稳定的先决条件。(一) 政府必…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成功与受阻正反两方面的分析,可以证明,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既不能代替个人和企业直接从事经济活动,又不能完全脱离经济领域对个人和企业放任自流,正确的作法是“政府之手”不插入个人和企业干得了、干得好的活动,伸向个人和企业管不了、管不好而政府应有能力胜任的领域。这样的政府,绝不会是一个腐败的和无能的政府,而必然是一个廉洁的和高效的政府。在这一分析的基础上,政府可以行使以下几方面职能:政府作为制度的供给者,在市场制度构建中做出强制性制度安排,并为诱导性制度创新创造条件,制定发展计划和确定发展战略,参与公共商品的经济活动,支持企业和市场的发展;监督企业行为,弥补市场不足,宏观调控经济运行,促进稳定协调发展;推行收入再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等等。  相似文献   

13.
从行政许可法检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制度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市场经济中 ,政府与市场是两种最基本的制度安排。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需要适当的制度基础 ,尤其是需要适当的经济自由和产权制度基础和法律基础。行政许可法是市场经济和依法行政的呼唤 ,它构建的有限政府行政许可行为制度规则 ,在政府管理与市场竞争的关系上 ,确立了市场优先的原则 ,有力地防止了公权力对市场经济过度干预 ,标志着中国政府与市场关系协调和平衡的理念在法律上得到了具体的体现。为探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4.
王玉辉 《理论界》2009,(9):64-65
市场经济体制创新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客观要求.要进行现代企业制度创新,为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微观基础,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机制创新,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知识化和生态化,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资源市场,完善市场经济法制建设,构建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15.
:财产稀少性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 ,是所有权制度安排的基础。稀少性财产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所有权制度安排 :排他性所有权和非排他性所有权。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财产稀少性可以同非排他性所有权相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产稀少性只能同排他性所有权相容。现在 ,我国正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内在需要的是稀少性财产与排他性所有权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西部发展缺少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一种有效的制度必须能够降低交易成本 ,而西部的现有制度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交易成本过高及制度的低效率。文章拟在分析西部制度低效率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进行制度变迁的途径及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中国模式自"北京共识"概念提出以来,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人们普遍形成的一个共识是,中国崛起的决定性因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模式,中国崛起对现有西方制度、文化和价值观形成了巨大挑战,同时为未来世界发展,特别是非西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文章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是推动中国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核心,其动力优势在于完全激活了"使用价值动力源"和"价值动力源",形成遏制贫富差别、重视科技创新、人们对财富的渴望和价值创造的愿望得到充分激发三种经济动力优势组合。这对于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二十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一个渐进式的制度变迁过程,即以市场经济体制替代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过程。作为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资本资源的配置机制也同样经历了一个从计划配置向市场配置过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形成和完善。一、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变迁的基础条件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之所以发生制度变迁,即一种制度安排不能满足人们的愿望,存在改变趋势的状态,其原因在于现行制度结构的净收益小于另一种可供选择的制度供给。从供求关系看,制度非均衡就是指制度供求的木一致状态。当一个…  相似文献   

19.
论美国的技术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技术创新是促进美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以企业为主体的美国市场经济中 ,企业制度对技术创新至关重要。技术创新主要是靠企业来实现的 ,而政府则在创新系统制度的安排方面起着主要的作用。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 ,企业的科技的投入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 ,这导致了美国企业对R&D的投入占据主导地位的状况。美国从事R&D活动的体系是由联邦政府、私人工业企业、高等院校和私人非营利机构这四个部门构成的 ,它们分别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活动中各有所侧重。同时 ,技术创新也促使美国的贸易结构发生转变 ,使国际贸易的中科技含量增高 ;反过来 ,贸易结构的转变又对美国的技术创新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实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协调发展,是每一个发展中国家都必须面对的课题,发展中国家政府在社会协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提供制度安排,政府提高其制度供给的能力是实现社会均衡发展的途径。在这方面,拉美五国在其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