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王慧  王思思  李立楠  王静  贺英  马春星  陈丽华   《四川医学》2021,42(7):664-668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人卵巢癌耐药细胞株SKOV3/DDP的耐药逆转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株SKOV3/DDP,以MTT法检测单用白藜芦醇对SKOV-3/DDP的杀伤影响,确定其对此细胞株的逆转剂量;同法测定无毒剂量白藜芦醇干预后SKOV3/DDP对顺铂耐药性的变化,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白藜芦醇逆转剂量干预细胞株后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RT-PCR方法检测白藜芦醇处理SKOV3/DDP细胞前后MDR-1和Bcl-2基因的表达。结果回归分析得出,当白藜芦醇终活性浓度<115.68 U/ml时,对SKOV-3/DDP细胞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小于10%。DDP组于24、48、72 h作用耐药SKOV3/DDP细胞的IC50分别为(23.31±0.42)、(9.01±0.72)、(6.45±0.83)μg/ml,当与逆转剂量(100 U/ml)的白藜芦醇联合应用时白藜芦醇使DDP对耐药SKOV3/DDP细胞的IC50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印)P(正)<0.05);与24 h RF值相比,48 h和72 h R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印)P(正)<0.05);与对照组相比,DDP组和白藜芦醇+DDP组人卵巢癌SKOV3/DDP细胞凋亡数、MDR-1 mRNA、Bcl-2 mRNA及MDR-1/Bcl-2值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印)P(正)<0.05),且白藜芦醇+DDP组SKOV3/DDP细胞凋亡数、MDR-1/Bcl-2值明显高于DDP组((印)P(正)<0.05)。结论白藜芦醇与卵巢癌发生、发展的密切相关,可有效逆转人卵巢癌SKOV3/DDP细胞的顺铂化疗耐药性,且可通过下调MDR-1和Bcl-2的mRNA表达以减少P-gp蛋白表达及药物外排,维持细胞内的DDP浓度。  相似文献   

2.
宋志雨  周航 《重庆医学》2011,40(32):3232-3235,前插2
目的 探讨利用RNA干扰技术沉默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组1(ERCC1)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耐药细胞株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设计并合成3段靶向人的ERCC1基因的小分子干扰RNA(siRNA),构建携带ERCC1-shRNA的重组质粒表达载体,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转染入人肺癌细胞株A549/...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脐血来源的CIK细胞对A549/DDP细胞的耐药逆转作用。并探讨CIK逆转耐药机制是否与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ation group 1,ERCC1)的表达存在相关性。方法采集脐血单个核细胞经细胞因子体外诱导获得CIK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CIK),MTT法检测顺铂(cisplatin,DDP)对A549细胞和A549/DDP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以及CIK细胞与A549/DDP细胞共培养前后对DDP敏感性的变化。Real-time RT-PCR法检测A549细胞、A549/DDP细胞以及CIK干预后的A549/DDP细胞中ERCC1 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A549细胞、A549/DDP细胞以及CIK干预后的A549/DDP细胞中ERCC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A549/DDP细胞对DDP耐药,耐药指数为2.391。CIK细胞能逆转A549/DDP细胞对DDP的耐药性,逆转倍数为3.967。Real-time RT-PCR、Western blot测得A549/DDP细胞中ERCC1 mRNA和蛋白表达量比A549细胞高(P〈0.05),CIK细胞共培养前后A549/DDP细胞中ERCC1 mRNA和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CIK细胞能逆转A549/DDP细胞对DDP的耐药性,其逆转耐药的机制与ERCC1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IK细胞对人肺腺癌耐顺铂细胞A549/DDP体外杀伤效应及逆转作用。方法用MTT法分别检测顺铂、CIK细胞、CIK联合顺铂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及人肺腺癌耐顺铂细胞A549/DDP的杀伤活性,计算耐药倍数,逆转倍数。结果①顺铂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及A549/DDP的50%杀伤浓度(IC50)分别为1.823g/mL、6.392 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肺腺癌细胞A549/DDP对顺铂的耐药倍数(IR)为3.506。②CIK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及A549/DDP均有杀伤作用,其IC50分别7.657×105个细胞/mL、7.955×105个细胞/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不同浓度的CIK细胞(1×105,2×105and3×105个/mL)与人肺腺癌细胞共培养后,再加顺铂,其IC50值分别降至1.743g/mL、1.336g/mL、0.883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逆转倍数(FR)分别为(2.369、3.091、4.677)。结论①人肺腺癌细胞A549/DDP较A549对顺铂有明显的耐药性。②CIK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及A549/DDP均有杀伤作用,杀伤效果在两种细胞中无明显差异。③无毒剂量CIK联合顺铂作用于人肺腺癌细胞A549/DDP,可以增加顺铂对耐药细胞的杀伤活性。逆转倍数随着CIK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说明CIK细胞能部分逆转耐药细胞A549/DDP对顺铂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5.
郑毅 《中外医疗》2010,29(5):118-118
目的探讨拓扑替康(TPT)对人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株COC1/DDP的杀伤和诱导凋亡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法与软琼脂克隆形成测定TPT对人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株COC1/DDP的杀伤效应;流式细胞仪研究TPT对靶细胞的早期凋亡诱导作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凋亡形态;采用Western Blot印迹杂交法以检测TPT对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结果TPT对COC1/DDP细胞有明显细胞毒性作用,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COC1/DDP细胞在TPT作用后出现特征性凋亡形态特征,且对早期凋亡的诱导作用呈剂量依赖性(P〈0.05)。经TPT作用后,COC1/DDP细胞内bax蛋白增加,而bcl-2蛋白不表达,bax/bcl-2比值增加。结论TPT对人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株COC1/DDP有明显的杀伤和促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bax蛋白高表达及bcl-2蛋白不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RNA干扰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的表达后,卵巢癌细胞A2780对顺铂耐药性的变化。方法:A2780细胞分别转染ERCC1基因的siRNA和GFPsiRNA,并给予顺铂(使其终浓度达到3μmol/L),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顺铂给药前后ERCC1蛋白的表达,并用MTT法检测顺铂不同浓度下A2780细胞的存活率。结果:①转染ERCC1 siRNA后,实验组蛋白质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ERCC1 siRNA+顺铂组的ERCC1蛋白表达要弱于ERCC1 siRNA+PBS组,而GFPsiRNA+顺铂组的蛋白表达要弱于GFPsiRNA+PBS组;③顺铂(浓度在0.75—12μmol/L之间)呈浓度依赖性地降低A2780细胞的存活率;④在相同浓度顺铂的作用下,与GFPsiRNA组相比,ERCC1 siRNA组的顺铂量效曲线左移。结论:顺铂能抑制沉默ERCC1基因后A2780细胞的生长,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ERCC1是参与顺铂耐药性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hMLH1基因对人卵巢癌耐药细胞株顺铂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LH1对人卵巢癌耐药细胞株SKOV3/DDP顺铂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分别用重组质粒pcDNA3.1-hMLH1和空质粒pcDNA3.1转染SKOV3/DDP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MLH1的表达.MTT检测转染前后SKOV3/DDP细胞对顺铂敏感性的变化.经顺铂DDP作用后,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瞬时转染24 h后,SKOV3/DDP细胞中hMLH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MTT结果显示,转染细胞的IC50值(13.95±2.45)较未转染的细胞(94.16±5.18)明显减小.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顺铂作用24 h后,转染了重组质粒的耐药细胞的凋亡率提高到(33.33±2 31)%,同时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受到抑制(1.35±0.39),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MLH1基因能增强卵巢癌耐药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该耐药细胞内Bcl-2的表达水平,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热疗分别联合三代铂类药物即顺铂(DDP)、卡铂(CBP)、奥沙利铂(OXA)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SKOV3细胞采用热疗(42 ℃)或常温(37 ℃)联合不同浓度的DDP(终浓度分别为0、1.25、2.5、5.0、10.0、20.0 μg/mL)、CBP及OXA(终浓度均为0、2.5、5.0、10.0、20.0、40.0 μg/mL)处理, MTT法检测对SKOV3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SKOV3细胞经相应处理后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基因(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roup 1, ERCC1)、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的表达变化。结果 DDP、CBP、OXA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增殖呈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42 ℃热疗能增强铂类药物对SKOV3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 DDP、CBP、OXA对卵巢癌细胞株增殖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7.271±0.096) μg/mL、(37.609±0.779)μg/mL、(28.328±0.698) μg/mL,42 ℃热疗联合上述铂类药物后IC50分别为(2.075±0.244) μg/mL、(19.591±0.453) μg/mL、(19.089±0.424) μg/mL,增敏倍数分别为2.075±0.244、1.92±0.044、1.484±0.039(P<0.05),其中对DDP的增敏效果最显著;在三代铂类药物中,热疗均能下调ERCC1 mRNA的表达(P<0.05),且CBP下调最显著;热疗联合CBP、OXA作用于SKOV3时均能下调Survivin mRNA的表达(P<0.05),其中OXA组更显著,但DDP联合热疗对Survivin mRNA表达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疗联合三代铂类药物能增强铂类药物对SKOV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增加肿瘤细胞对铂类药物的敏感性,其增敏机制可能与下调ERCC1 mRNA和Survivin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用甲基硒酸(methyl-seleninic acid,MSA)作用于卵巢癌顺铂(cisplatin,DDP)耐药细胞株(SKOV3/ DDP),探讨其对卵巢癌耐药株耐药的逆转作用及机制。方法: MTT 法检测不同浓度DDP作用48 h后SKOV3和SKOV3/ DDP细胞增殖抑制率;并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SKOV3和SKOV3/DDP细胞中β-catenin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2, 6 μmol/L MSA及其联合不同浓度DDP对SKOV3/DDP细胞的抑制作用;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β-catenin蛋 白的表达,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不同浓度的DDP作用于SKOV3和SKOV3/DDP细胞48 h后,SKOV3/DDP细胞的 抑制率均低于SKOV3细胞(P<0.05);SKOV3/DDP细胞中β-catenin表达高于SKOV3细胞(P<0.05)。不同浓度MSA作用于 SKOV3/DDP细胞48 h后,细胞抑制率随MSA的浓度增高而增加(P<0.05)。2,6 μmol/L MSA联合DDP组SKOV3/DDP细 胞的48 h抑制率均高于单用DDP组而β-catenin的表达均低于单用DDP组(P<0.05)。结论:MSA能够逆转SKOV3/DDP细 胞对DDP的耐药性,此作用可能与其降低β-catenin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ERCC1基因表达与卵巢癌顺铂耐药的关系。构建携带ERCC1基因小发夹干扰RNA的重组质粒表达载体,观察RNA干扰ERCC1基因表达对卵巢癌顺铂敏感性的影响。方法RT-PCR方法检测COC1、COC1/DDP细胞中ERCC1基因表达,基因重组技术构建携带ERCC1小发夹干扰RNA的重组质粒表达载体,脂质体法转染COC1/DDP细胞,RT-PCR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转染后细胞内ERCC1mRNA和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转染后细胞对顺铂敏感性的改变。结果COC1/DDP细胞中ERCC1基因表达明显高于COC1细胞。重组质粒转染后,COC1/DDP细胞中ERCC1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下调。转染后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显著增加。结论COC1/DDP中ERCC1基因表达增强与卵巢癌顺铂耐药相关。RNA干扰抑制ERCC1基因表达能增加卵巢癌耐药细胞COC1/DDP对顺铂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HSV-TK基因重组腺病毒(AdTK)旁杀伤效应的机制。方法:用MTT法计算细胞抑制率,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病毒感染过的肿瘤细胞和经AdTK/GCV系统处理的肿瘤细胞培养上清液与未感染的肿瘤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均显示出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前者的抑制率随感染AdTK细胞比例的增加而增高,后者随上清液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结论:旁杀伤效应在TK自杀基因的治疗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旁杀伤效应可能是基于多个环节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溻渍治疗小儿肺部啰音难吸收方法及疗效,方法:将白芥子利用热湿敷装置溻渍敷背,疗效显著疗效.结论:疗效百定,临床取得满意疗效,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帕罗西汀对氯胺酮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 将4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n=10):生理盐水(NS)组﹑氯胺酮(K)组﹑帕罗西汀(P)组﹑帕罗西汀+氯胺酮(P+K)组.利用甩尾实验测定各组小鼠用药前后的甩尾潜伏期(tail-flick latency,TFL).结果 与NS组相比,给药后10~40 min K组小鼠TFL提高(P<0.05或P<0.01).与P+K组相比,给药后10~40min K组小鼠TFL较长(P<0.05或P<0.01).结论 帕罗西汀能够拮抗氯胺酮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长效二氢吡啶类(DHPS)降压药物阿折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效果及对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水平的影响,阐明阿折地平的降压效果及其抑制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方法:48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阿折地平组(24例) 和氨氯地平组(24例),2 组患者经过2 周药物洗脱期后,分别给予8 周的阿折地平(8~16 mg/d)或苯磺酸氨氯地平(安内真,5~10 mg/d)治疗,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压、血液生化指标及血浆hs-CRP、SOD、6-keto-PGF1α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显著下降,阿折地平组血压降低总有效率为87.5%,氨氯地平组为91.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血浆hs-CRP、SOD和6-keto-PGF1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hs-CRP显著下降(P<0.05),SOD显著升高(P<0.05);阿折地平组患者6-keto-PGF1α在治疗后有升高趋势(P<0.05),而氨氯地平组患者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阿折地平具有显著的降压疗效,同时对As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HSG)中使用双腔球囊导管置管和注药过程中影响诊断的相关因素,并分析预防措施。方法:搜集2007年1月至2010年11月在本院行HSG的患者2 308例,均使用双腔球囊导管。比较不同球囊大小、导管顶端插入深度和不同通液速度对HSG的影响。结果:不同球囊大小造影剂外溢、导管脱出、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和宫腔显影不全的比例有明显差异,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顶端位于输卵管开口处者82.69%(640/774)同侧输卵管、宫角不显影,经调整后71.45%(553/774)同侧宫角显影,55.17%(427/774)同侧输卵管显影;导管顶端位于宫腔内、宫颈管内者有37例和7例宫腔部分显影或不显影,经调整后宫腔均正常显影;不同通液速度疼痛和输卵管再通的比例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淋巴静脉返流的比例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根据宫腔大小和位置选用适当的球囊大小、导管位置和通液速度,获得最好的显影效果同时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红背叶根拮抗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红背叶根拮抗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作用机理.方法 制备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观察红背叶根对该模型动物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的影响及透明质酸酶、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的变化.结果 红背叶根组血清中的以上8项指标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减少.结论 红背叶根抗肝纤维化,可能是通过对转化生长因子β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表达的抑制.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二仙颗粒治疗慢性前列腺炎(CP)的疗效其及对患者前列腺液中细胞因子(IL-2I、L-6I、L-8)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用二仙颗粒,对照组用前列康片。治疗15周后对比观察两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前列腺液IL-2I、L-6、IL-8的水平变化,并和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55.0%,总有效率为85.0%,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IL-2I、L-6I、L-8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仙颗粒对慢性前列腺炎治疗作用显著,可能通过降低前列腺液中IL-2I、L-6I、L-8的水平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拉莫三嗪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疼痛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7月—2018年6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治疗PTN患者118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9)与拉莫三嗪组(n=59)。对照组以奥卡西平治疗,拉莫三嗪组以拉莫三嗪治疗,均治疗90 d。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评分(VAS)、焦虑评分(SAS)、抑郁评(SDS))及睡眠情况(PSQL)、健康状况评分,检测血清β-Ep、VIP、TNF-α、IL-1β等疼痛因子,观察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拉莫三嗪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9.83%vs. 69.49%,χ~2=7.468,P=0.006)。治疗后,拉莫三嗪组VAS、SAS、SDS、PSQ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18.178、17.825、17.522,P均=0.000),健康状况评分8项均高于对照组(t=10.113、13.917、13.038、12.837、15.226、13.446、13.012、13.057;P均=0.000)。拉莫三嗪组血清β-Ep水平高于对照组(t=7.073,P=0.000),VIP、TNF-α、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17.937、11.066、11.536,P均=0.000)。拉莫三嗪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8%vs.22.03%,χ~2=7.169,P=0.007)。结论拉莫三嗪治疗PTN可抑制疼痛因子生成,缓解或解除患者疼痛,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