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效果。方法:选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手术患者126例,随机分成两组各63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加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心理干预护理措施应用于我院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科收治乳腺癌术后初次化疗患者80例,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包括心理指导、认知教育、放松训练、家庭支持在内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每位患者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中文版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缓解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联合康复志愿者个体辅导对卒中病人负性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将入选的86名脑卒中病人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联合康复志愿者个体辅导的干预措施.分别于入院、干预后1周、出院和出院后1个月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效果评估.结果:干预前2组的SAS、SD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心理护理联合康复志愿者个体辅导能有效降低脑卒中病人的焦虑、抑郁水平,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文护理干预对于缓解喉癌术后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38例喉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模式实施护理,观察组在术后常规的护理模式基础上接受人文护理干预,使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以及抑郁自评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缓解情况,并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情况做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人文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喉癌术后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能取得较好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5.
心理干预对ICU患者家属的情绪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ICU患者家属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80例ICU患者家属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加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家属的情绪状态.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理干预可改善ICU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从而使患者获得最大限度的支持,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患者心理情感障碍的特点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60例心血管介入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再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只行常规护理,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焦虑抑郁评分,动态观察患者心电图、心肌酶谱、心律失常和心绞痛发生率、再梗死率和死亡率等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焦虑与抑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身体恢复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术前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降低心绞痛、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术后康复,优于一般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疗法对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80例确诊为恶性肿瘤的住院患者按时间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支持性)心理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支持、社会支持、集体心理治疗和行为训练等综合心理干预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查负性情绪程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DS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负性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综合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保持平衡适应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措施对近关节骨折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2例近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患者系统护理前后的抑郁的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都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骨折术后患者的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从而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丁娟 《吉林医学》2014,(20):4588-458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神经介入治疗患者术后焦虑、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行神经介入治疗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康复程度。结果:①两组护理干预前后SAS及SD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GOS良好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质量满意度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神经介入治疗患者术后焦虑、康复具有积极的影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青年乳腺癌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56例青年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心理行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8例,2组均在确诊为乳腺癌后第一天和出院前一天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cavity scale,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组患者心理行为干预前SAS及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系统心理行为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改变,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1)。结论: 对青年乳腺癌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行为干预能减轻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保持较平和的心态,积极接受治疗和护理,对疾病的恢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波  王兰 《中国医药导报》2012,9(35):159-161
目的研究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 6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被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护理,干预4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工具进行评价。结果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后,干预组SAS、SDS、SCL-9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慧茹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3):1749-175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减轻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经采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于干预后第1周、第5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结果:入院第5周干预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可减轻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对增强信心稳定病情,促进疾病康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丁庆华  王华 《中外医疗》2013,32(8):79-79,8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前焦虑、抑郁影响。方法将89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心理状况调查,测定并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分值。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AS和SD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或缓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术前焦虑和抑郁情绪,有助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支持性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前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7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支持性心理干预;于入院时、手术晨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两组焦虑、抑郁水平。结果干预前两组都处于较高的焦虑、抑郁水平,干预后两组的焦虑、抑郁分值都明显降低(P均<0.01),但观察组下降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实施支持性心理干预能减轻患者术前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对手术的应对能力,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心理康复方法。方法:整取抽样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6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6例患者,给予综合心理护理,分别于干预前、干预6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定。结果:两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但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综合心理护理的效果较好,能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6.
解东  代维松  闫力  徐旸  宋丽华 《吉林医学》2012,(34):7555-7557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进行围手术期心理干预,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进行效果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生活质量(SF-36)、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天、术后1周心理抑郁、焦虑状态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围手术期心理干预能够改善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和专职护士康复指导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心理影响。方法:对48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进行评定,随机分成实验组24人,对照组24人;实验组由专职护士(从事乳腺癌专科护理工作2~3年,知识较丰富,有同情心、爱心的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干预护理和康复指导,对照组按常规管床护士进行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照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对缓解抑郁、焦虑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专职护士康复指导作为对乳腺癌根治手术患者的一项护理措施,能够帮助患者术后更快地恢复自信心,积极配合康复训练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乳腺癌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普外科住院的9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常规给予手术治疗和化疗,干预组加用心理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对比.结果 心理干预前患者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改善.结论 心理护理能明显改善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有利于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健康,对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态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的情绪状况,对干预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的焦虑和抑郁值在采取措施后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无明显降低(P>0.05)。结论:护理干预的确有助于缓解宫颈癌围手术期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应对患者实施常规的、多层次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手外伤病人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手外伤病人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术后1、4周的康复锻炼依从性;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病人的负性情绪焦虑、抑郁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4周的康复锻炼依从性好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10.040、10.297,P<0.05)。观察组出院时负性情绪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11.318、5.304,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能提高手外伤病人的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降低病人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