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实现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基于遥感影像对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地表面积的快速有效提取,以输变电工程为例,利用国产高分系列卫星GF-2和GF-1的遥感影像产品和输变电杆塔点位先验信息,结合Otsu阈值分割技术和Canny边缘检测算法,提出扰动面积的自动提取算法,并开发了水土保持目标监测系统。选择榆横—潍坊等特高压输变电工程沿线植被覆盖度较高的平原、山区和丘陵区分别选择8、9、7个塔基施工区,进行扰动面积的自动提取,并与传统影像分类方法最大似然法、面向对象法的提取精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开发的水土保持目标监测系统提取的扰动面积与现场人工实测面积相比,精度均在80%以上,明显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2.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是准确掌握项目建设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和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与基础性工作。传统的地面监测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前监测工作的需要,无人机遥感作为获取空间数据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机动灵活、实时传输、影像分辨率高等特点,是卫星遥感的重要补充。在分析现有监测手段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特点和需要,以清远抽水蓄能电站为例,对无人机遥感技术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中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该技术是一种快速获取项目水土保持信息的有效方式,是提高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精度、效率及自动化程度的一种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3.
生产建设项目遥感监督管理的关键是解译标志库的建立,在解译标志库的建立过程中,常出现同一类型项目遥感影像特征不同或不同类型项目遥感影像特征相同等诸多问题。本文以江西省为例,提出了基于前期几何特征分析、色彩分析、所处位置分析、周边地类构成分析,建立结果归类库,并根据不同生产建设项目类型的各项显著差异进行再分类的分层分类特征提取,以此推断出所解译目标地物的生产建设项目类型。该方法的研究可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库的建立提供关键约束及判别支撑。  相似文献   

4.
为加强地区水土保持监测信息化工作,根据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要求和实际业务工作需要,结合相关技术规定要求,提出了一套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信息采集与管理解决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软件工程的方法设计了对应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系统和配套的"外业辅助移动端"软件。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系统主要是利用遥感影像对新增地表动土开展遥感动态监测,快速、准确地获取全市逐季度新增地表动土的空间分布情况;移动巡察系统是以定位导航、地面观测、遥感监测为基础,填补当前水土保持监管业务信息化建设中唯一缺口,实现了监管业务在应用系统中的闭合。该方案可有效提高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现场核查信息采集工作效率,满足内外业实时数据互动、数据共享、历史数据统一管理等需求,实现监测和筛查疑似违建生产建设项目,辅助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提高监管效能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当前水土流失严重的实际情况,以我国资源三号、高分一号等新一代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并配合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进行野外采样,在长江流域三峡库区开展了水土保持动态监测遥感解译实验性研究。实践发现水田、坡耕地、果园、茶园、林地等水土保持相关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我国国产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上都有比较明显的特征,资源三号、高分一号能够有效应用于水土保持遥感动态监测,而无人机技术作为辅助监测手段可以作为卫星影像的有效补充,在水土保持行业及其他相关领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以云南省澄江县尖山河小流域为研究区,以2002年IKONOS和2006年快鸟(QuickBird)高分辨率影像及1:10000地形图为数据源,以面向对象影像分析软件Definiens professional5为技术平台,研究提出了基于面向对象分类技术的小流域土壤侵蚀遥感监测方法。在该方法中,面向对象遥感影像土地利用分类方法和基于植被对象的林草植被覆盖度计算方法是关键技术。并将这种新方法应用到研究区,对研究区2002年和2006年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分类,计算分析了林草植被覆盖度,并在叠加坡度因子后分析获得了研究区2002年和2006年的土壤侵蚀强度图,实现了小流域土壤侵蚀动态变化遥感监测。监测结果表明:2002年至2006年,研究区坡耕地和荒山荒坡面积急剧减少,乔木林和梯地面积急剧增加,林草地面积及其植被覆盖度也大为提高,土壤侵蚀面积大幅度减少,侵蚀强度明显减轻,小流域综合治理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7.
以同一地区作为试验区,分别采用基于像素的分类方法和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进行土地利用制图,前者采用最大似然法进行监督分类,后者基于多尺度分割使用最邻近分类方法。误差矩阵精度评估结果显示,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在精度上要高于基于像素的分类方法。研究表明,在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干旱区城市制图中,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要优于基于像素的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8.
鉴于传统方法在提取高分辨率影像中水体信息的不足,以高分辨率国产卫星GF-1 2m/8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以特克斯河部分区域为研究区,通过分形网络进化算法实现影像分割并借助ESP尺度分割工具选取特定地物的最优分割尺度,随后使用基于规则的面向对象方法实现了水体信息的精度提取,并与传统的分类方法提取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面向对象的总体分类精度达到了94.01%,Kappa系数为0.86;最大似然分类精度为90.00%,Kappa系数为0.80;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对国产GF-1影像是可行的,可以避免"椒盐"现象和图斑破碎,且分类精度比传统的方法高,可为国产高分影像研究与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水系的有效提取,对于实现快速、高效、范围广的整体水系监测是必不可少的。针对山西浑源县的遥感影像,选择最合适的分割尺度和最佳的光谱因子与形状因子(紧致度和光滑性)利用易康软件进行了多尺度分割和面向对象的分类,选取对象的光谱属性信息中的Brightness和对象的几何特征中的length/width两个特征,分别采用最邻近分类法和隶属度函数法进行分类,将遥感影像分为水系和其他地类两种情形。结果表明,面向对象的分类结果要比单纯依靠光谱信息的基于像素的分类方法的结果好,形成的分类结果图更符合人的思维方式。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图对比结果和本次分类结果得出的最佳分类结果概率,均表明了最邻近分类法在水系分类中更能准确的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0.
周勇兵  曹辉 《人民长江》2017,48(12):75-79
遥感监测是开展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的重要手段。对同一地区不同时期遥感影像进行影像分类,对比分析两期分类结果可以实现对土地利用等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的动态监测。传统方法通常采用人工目视勾绘法获得土地利用分类结果,耗时耗力且效率不高。以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为对象,基于eCognition软件平台,采用多尺度分割和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快速获取了影像分类结果。结果表明,该方法分类精度较高,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是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定职责。绍兴市在建生产建设项目数量多、分布散、扰动时间长,监管工作量巨大;而全市水保机构不配套、人员少、工作经费缺,监管能力有限,迫切要求提高监管效能。"天地一体化"监管技术应用国产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无人机技术、移动信息采集等高新技术与装备,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扰动地表情况、弃渣场位置与数量、水土保持措施落实情况等开展动态监管,并实施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联动机制,全面提高全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的时效性和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遥感和无人机技术在广西水土保持监督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和取得的成绩。论述了实施遥感监管的技术路线。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中,可用优于5 m分辨率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解译及现场查勘,建立背景专题数据,而后按照规定频次进行专题数据更新,并结合现场定位观测及量测,实现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全过程,全方位监管,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分布广泛,传统的水土保持监测方法已经不能符合水土保持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趋势要求.遥感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遥感数据采集方法,非常适合在小范围内实时采集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因此遥测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水土保持监督中.以新疆喀什地区水土保持监测为例,阐述遥感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以某成品油管道工程为研究对象,以Alos及高分1号卫星影像为数据源,以ENVI5.1为技术平台,研究基于因子叠加分析的长线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测方法。在该方法中,土地利用数据、植被覆盖度、土壤侵蚀数据提取是关键手段。通过对工程施工前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计算植被覆盖度,并在叠加坡度因子后分析项目建设区施工前土壤侵蚀强度分布情况,从而实现工程施工前水土流失情况的背景监测,使得监测数据更为全面,亦为全施工周期水土流失动态对比监测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浙江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开展情况,技术力量和管理措施。分析当前在开展生产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监测单位、在实践中监测到的主要问题,分类提出了浙江省水土保持监测管理的主要做法,通过定期整理分析,加快信息发布、重点开展监督检查及组织督促整改等方法,探索遏制人为水土流失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面对对象分类技术主要研究进行低空遥感影像的无人机技术,目前在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利保持监测中得到应用,对其信息化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效保障。应用中可以提取水土保持监测项目区域内的数据和信息,通过构建的数字表面模型,利用相关的分割尺寸评价工具,得到最佳分割尺度参数,并根据相关监督分类法以及评价方法对精度进行验证。文章就其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姚赫  张勇 《人民长江》2017,48(12):18-21
生态恶化正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生态监测网络建设,并有效监控生态环境变化,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提出了生产建设项目中"天地一体化"水土保持监测网络架构,并重点探讨了高、中、低空遥感影像结合,监测自动化,天地一体化通信及数据传输等技术,补充了相关标准和网络保障体系等内容,最后还指出了"天地一体化"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生产建设项目不同水土保持监测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歆  姚赫  高飞 《人民长江》2017,48(12):36-41
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内容由1个目标层、6个控制层、29个要素和96个指标构成。介绍了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主要采取的方法,即资料分析法、实地量测监测、定点地面监测、遥感监测、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摄影测量和远程实时监控技术等。比较了各监测方法的原理、适应性及特点。由于各种监测方法均不是独立运用于某一个项目工程,因此,根据项目工程总体布局和工程施工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部位的特点,应相互结合各自特点,选择适合的监测方法,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措施进行全过程监测。  相似文献   

19.
梅廷福  袁黎  赵佳 《中国水利》2023,(10):66-69
“十三五”以来,贵州省水土保持监管工作成效显著。梳理了贵州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取得的成效,总结了主要做法及经验,包括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严格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强化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强化生产建设项目监测管理、强化重点项目监督性监测、强化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强化水土保持遥感监管、狠抓违法违规项目整改销号等,并提出了新时代贵州省水土保持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遥感监测的重点内容包括梯田、植被、人工草地、淤地坝和坝地、地面组成物质类别、土壤侵蚀类型等,分析了不同监测内容对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波谱特性、时相的需求,对不小于30 m空间分辨率的多光谱遥感影像水土保持遥感监测的技术可行性进行了论证,通过对空间分辨率不小于10 m的典型遥感影像的波谱特性、空间分辨率、最小获得周期、DEM服务及精度、投资等指标进行比较,提出在黄土高原地区开展1∶1万、1∶2.5万、1∶5万比例尺精度的水土保持遥感监测,宜分别选择空间分辨率不小于2 m、2~5 m、5~10 m的6—9月多光谱遥感影像,既能保证监测精度,又经济合理。建议实际工作中对影像可获得性、性价比、监测成果精度等进一步比选,并运用综合方法开展水土保持遥感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