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十四年来我国兴修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管理事业有了相应的发展,灌溉管理、灌溉制度和灌水技术的水平不断地提高。这对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兴修农田水利工程只是为农业增产奠定了基础,还必须通过灌溉管理,才能发挥其效益。在  相似文献   

2.
周德王 《陕西水利》2016,(3):166-167
定边县水资源匮乏,农业灌溉用水较大。文章通过分析定边县农业用水发展情况,以仓房梁村灌溉工程为例,对定边县农业灌溉发展进行了探析,以提高水资源效益,增加农业生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用常规方法来计算规划发展的灌溉面积灌溉效益有局限性。甘肃省在灌溉面积发展规划中结合发展规划的特点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符合实际的计算灌溉面积发展规划的效益的方法,新的计算灌溉效益方法具有地区性、工程性、超前性,将为指导农业灌溉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0-2014年西安市统计年鉴、陕西省水资源公报以及陕西省水利统计年鉴等相关资料,采用能值分析基本理论分析计算了西安市2000-2014年的灌溉效益分摊系数以及灌溉用水产生的效益值,以此为基础分析了灌溉水效益分摊系数以及效益值的时间变化过程,同时,采用回归分析法分析了效益分摊系数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15 a来西安市的农业灌溉效益分摊系数多年平均值为0.34,并且在时间上总体呈下降趋势;单方灌溉水效益随着时间变化持续增大,总效益的变化趋势与单方灌溉水效益基本一致;灌溉用水、降水、人力投入、农药化肥施用、机械动力投入等是影响西安市灌溉用水效益分摊系数的主要因素,人力投入及灌溉用水与灌溉效益分摊系数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其他因子却与农业灌溉分摊系数有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离不开水利,发展效益农业更应该把水利作为前提和基础,优先发展。对于我们这样的农业大省和北方缺水省份,应该优先发展节水灌溉,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必将促进我省效益农业的发展。 节水灌溉技术通常包括喷灌技术、微灌技术、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等。我省发明的抗旱坐水种技术,也可视为节水灌溉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6.
宝鸡峡灌区农业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挺 《陕西水利》2010,(6):158-159
本文在分析宝鸡峡灌区农业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益现状的基础上,探讨总结了灌区农业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益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灌区农业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利用效益进行了评价,对宝鸡峡灌区农业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益的提高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应用能值理论及其统一的衡量标准,将决定灌溉效益分摊系数的主要指标——灌溉用水量与灌溉设施投入转化为同一的量纲,可克服传统方法计算农业灌溉效益分摊系数时,无法衡量自然环境对农作物生产影响的缺陷,定义农业灌溉总能值投入量和生产过程总能值投入量的比值为效益分摊系数,为农业灌溉效益的准确计算提出具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开封市用水紧张的局面以及城市污水处理及利用状况,分析了该市中水用于农业灌溉的可行性,采用环境效益分析方法,计算了中水回用于农业所带来的效益,并结合中水回用的成本,进行了中水利用成本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回用灌溉总效益为1.90元/m3,回用灌溉净效益为1.11元/m3。按每年1亿m3中水回用量进行计算,其中80%用于农业灌溉,农业回用的直接经济效益为每年1.06亿元,总效益为每年1.52亿元,总费用为每年0.63亿元,净效益为每年0.89亿元。  相似文献   

9.
旱灾是造成农业生产损失的第一大自然灾害,旱灾损失评估是抗旱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基于简化的Jensen公式,建立旱灾农业损失动态评估模型,结合灌溉方案,对采取灌溉措施后的抗旱效益进行评估。选取徐州市丰县为研究区域,以2002年6月1日至2002年10月31日为评估时段,结合旱灾农业损失动态评估模型,计算得到采取灌溉措施后挽回的粮食总产量,以此对农业灌溉效益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使用方便,可以实现对旱灾损失及灌溉效益的动态评估,为抗旱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基于西北地区农业灌溉特点,以新疆乌苏市为例,分析当前的节水灌溉措施和效益,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对该地农业节水途径的分析,定量计算了未来10年该地和新疆以及西北地区的节水潜力,同时提出几点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改进措施,以求为广大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提供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冯家山水库陈村灌区农业灌溉效益及现状的客观调查与分析,探讨了近年来农业灌溉效益下滑的原因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冯家山水库灌区灌溉工作的思路和对策,从而使灌区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达到灌区农民增收、农业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建立规模效益的农业节水灌溉示范市是今日西安最显著的时代特色,并获得了巨大的效益。1997年,西安市在遭受百年不遇伏旱的情况下,节水灌溉实现了变一方水为几方,实灌面积达到了285万亩,夺取了全年粮食总产190.5万吨的好收成。1998年,节水工程再建奇功,粮食总产创212万吨的历史最好水平。通过发展节水灌溉,西安农业正在发生着“三个转变”:一是由过去的浇地向浇作物的新观念的转变;二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各地在推广低压管道灌溉、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方面投入了不少的资金,节水型灌溉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部分缓解了农业生产上的水资源短缺现象。但是由于重建轻管的思想根深蒂固,农民的灌水观念淡薄,管理措施不力等原因,致使大量节水灌溉工程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不能产生应有效益。因此,向管理要效益,搞好节水型灌溉农业的软件建设非常必要。 一、大力开展农村水利科教活动 任何一项新技术、新设施效益的发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的掌握者、使用者的素质的高低。田间节水灌溉设施建成后,专业技术人员及业务部门为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农业发展大国,拥有悠久的农业发展历史,随着农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如何应用节能、环保、高效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因而节水灌溉技术逐步诞生。基于我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设备应用研究发展现状,探讨了如何秉承节水、环保、高效目标科学设计应用U型水渠强化防渗节水性能,提升农田灌溉效益,对完善解决农业短缺水资源问题,确保水利、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强化农田节水灌溉工艺、设备创新开发研究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扎兰屯市节水增效灌溉示范项目是“九五”期间全国300个节水增效灌溉示范项目之一,在项目运行和节水灌溉观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效益显著,为半干旱、山丘区发展节水灌溉、生态型农业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6.
中国粮食安全与灌溉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分析中国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增长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灌溉农业、雨养农业发展以及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结构发展趋势变化。研究了中国在不同粮食自给率条件下2010年和2020年灌溉面积发展需求,以及在农业用水总量不变的条件下灌溉水利用率提高幅度需求。分析结果认为在粮食自给率为95%情况下,2010年和2020年中国灌溉面积应当分别达到5868.9万hm2和5996.8万hm2;在农业用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要保障灌溉面积的发展,2010年和2020年灌溉水利用率应比2000年分别提高10.80%和16.46%。在此基础上,论文分析了灌溉发展对策,提出从田间、灌区和流域3个层次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农业灌溉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17.
引黄灌溉是山东发展农业生产的一大优势。沿黄9个市、地的54个县用上了黄河水。1989年实灌2500万亩,占全省灌溉面积的38.3%。据1985年对典型引黄灌区的分析,年亩灌溉增产净效益为21.25元,近年来鲁西北地区灌溉增产净效益为5亿元左右。但在引黄灌溉管理上,突出的问题是水费征收难。水费改革虽已历时多年,但仍有不少灌区管理单位无水费自主权,用水单位继续喝“大锅水”,个别  相似文献   

18.
雪野灌区进行的冬小麦、夏玉米四种设计处理(一般农技措施、不灌溉,一般农技措施、高水平灌溉,高水平农技措施、不灌溉,高水平农技措施、高水平灌溉,),试验研究成果,得出了不同典型年的高产节水灌溉定量值、灌溉增产率、灌溉效益分摊系数,为发展节水、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邱延丽 《陕西水利》2014,(6):164-165
分析铜川市的区域水资源概况、农业灌溉发展和灌溉工程设施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区域实际,提出改善全市农业灌溉效益的主要措施,全面实现全市农业灌溉用水的高效化.  相似文献   

20.
节水灌溉是节约农业用水、转变农业增收方式,使传统农业向优质高效农业转变的重大战略性举措。在新形势下,大力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充分发挥工程的最大效益,探索一条体现山区特色的节水灌溉新路子,对促进农业向现代化发展意义重大。介绍了阳泉市基本情况,分析了全市农业节水灌溉现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