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腔颊粘膜癌行颊颌颈联合根治术 皮瓣游离移植术是口腔颌面外科的高难度手术之一。术前术后的护理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及患者的预后。我院自1998年以来收治口腔颊粘膜癌患者6例,均行颊颌颈联合根治术,通过系统护理,患者全部痊愈出院。现将护理此类患者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12例颊黏膜癌患者颊癌切除术后,用额瓣来修复颊的黏膜缺损。方法选择12例颊黏膜癌患者,行癌灶扩大切除术后采用额瓣即刻整复缺损软组织,均同期作颈淋巴清扫术和额部游离皮片的植入术,术后均配合化疗。结果组织瓣完全成活12例,术后随访5年。12例患者,有2例复发,行了再次手术,12例组织瓣完全成活,张口度正常,且外形也较正常。结论额瓣适用于一期修复口腔颊癌术后黏膜缺损,以恢复生理功能和面外形。  相似文献   

3.
储嘉琪  金友仁 《江苏医药》1989,15(12):680-681
我院1980~1985年共收治颊癌患者107例,单纯化疗、放疗8例,手术治疗99例。现对颊癌切除后非洞穿缺损的修复方法探讨如下。临床资料 99例中男68人,女31人。年龄23~68岁。行颊颌颈根治术87例,病灶切除加舌骨上淋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再手术方式。方法40例患者再次手术时,行颈淋巴结清扫术5例,残叶切除加颈淋巴结清扫术31例,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4例。结果再次手术后2例出现喉返神经损伤,1例出现甲状旁腺损伤,1例出现淋巴瘘,余3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行全甲状腺切除加患侧颈淋巴结清扫术患者,术后5年发现对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余患者无复发及转移。结论甲状腺癌首次治疗不规范将使患者遭受再次手术,残留腺叶切除及颈淋巴结清扫术是必要、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Ⅵ区淋巴结清扫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Ⅵ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术后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率62.5%。120例颈清扫患者淋巴结临床阳性的患者93例,临床阴性患者27例。甲状腺临床淋巴结肿大与术后病理符合情况经χ2检验(见表1),有统计学差异,说明临床检查淋巴结阳性者,淋巴结转移率高。120例中有2例暂时性声音嘶哑,1例低钙抽搐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至今无一例复发和死亡。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常见,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是安全可行的,应常规清扫。  相似文献   

6.
颈淋巴结清除术(Neck Dissection,简称颈清术)是头颈部癌颈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按手术方式将其分为传统性颈清术和功能性颈清术。二者清扫范围是一样的。功能性颈清术是在传统颈清术的基础上,为保留功能和兼顾外观完美,在不影响彻底切除肿瘤的前提下而改进的术式。传统手术中将多数颈部感觉神经和其他血管一并切除,故术后患者出现永久性耳周、枕部和肩部皮肤麻木。针对这一不足,笔者行多功能保留颈淋巴结清除术,用于治疗甲状腺分化良好型癌,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口腔鳞状细胞癌常发生颈淋巴结转移 ,为了探讨颈淋巴结受累与预后的关系 ,回顾了 1980年 5月~ 1997年 12月10 7例晚期口腔鳞癌 ( T4 )患者 ,分析比较了颈淋巴结受累情况与 5 a生存率、局部复发等的关系。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0 7例晚期口腔鳞癌 ( T4 )中男 97例 ,女 10例 ,年龄 3 1岁~ 81岁。病变部位 :84例位于舌体及口底 ,18例位于磨牙后区 ,3例位于颊内侧 ,2例为牙龈原发。全部病例均累及下颌骨 ,18例伴有皮肤受侵。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按国际癌症分类法 ( TNM)分期 :N0 期 64例 ,N1期 18例 ,N2 期 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后颈部淋巴结残留和复发的最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颈淋巴结残留和复发的鼻咽癌患者资料,分析残留和复发的淋巴结位置及各位置间相互关系,比较全颈清扫、改良性、择区性颈清扫术和颈淋巴结切除术4种手术方式的生存率、复发率。结果鼻咽癌放疗后残留和复发颈淋巴结都是以Ⅱ区为主(80%)。102例鼻咽癌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43.61%,颈淋巴结复发率为20.83%。全颈清扫术、改良性颈清扫术、择区性颈清扫术和颈部淋巴结切除术组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38.3%、58.7%、36.6%和4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1.0,P=0.813 3)。结论广泛切除术适应于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残留和复发颈淋巴结累及1个区以上和/或直径较大和/或固定者,其余则可采用选择性颈清扫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手术切除范围。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102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伴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点和术前、术中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中,中央区(Ⅵ区)94例占92.1%,颈Ⅲ区39例占38.1%,颈Ⅱ区15例占14.7%,颈Ⅳ区11例占10.7%,颈部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中跳跃式转移即单纯颈(Ⅲ区)淋巴结转移8例占7.8%。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多数转移至中央区(Ⅵ区),其次颈Ⅲ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需行中央区(Ⅵ区)淋巴结清扫,对于术中病理中央区(Ⅵ区)淋巴结阴性的患者行择区性颈淋巴结活检(颈Ⅲ区),既能清除病灶又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10.
钱凤钏 《北方药学》2013,(8):187-187
目的:研究颊癌患者行手术时的配合工作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共接收的颊癌患者28例,手术治疗方法,科学护理。结果:术后病理报告显示,患者颊部均存在中~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在12天后皮瓣区拆线,皮瓣均成活,14天后供皮区拆线,手术伤口一期愈合,均在术后大概一个月左右出院,效果满意。结论:在颊癌手术中,合理的工作配合以及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刘连仲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7):2581-2583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为选择性颈淋巴结清除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数目平均4.2枚/例,淋巴结转移19例(38.0%),发生术后并发症6例(12.0%),该组随访4年无甲状腺癌复发或转移.4例在随访期间出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占8.0%.结论 原发灶根治+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是治疗Ⅰ、Ⅱ期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选择性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治疗胸段食管癌的临床经验与意义。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3年2月于我科行食管次全切除并选择性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治疗的62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其中男34例,女28例,年龄3881岁;上段食管癌24例,中段食管癌28例,下段食管癌10例;术后病理报告:鳞状细胞癌59例,鳞腺癌2例,腺癌1例。结果 55例患者获根治性切除,围手术期死亡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1.61%。本组病例中颈部、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87.09%、79.03%。随访6个月至5年,死亡13例,10例已存活5年。吻合口肿瘤复发3例。结论选择性三野根治术治疗胸段食管癌可提高肿瘤根治率,减少肿瘤局部复发。通过选择和防治,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功能保留颈淋巴结清扫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手术中的作用,进而指导术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中行多功能保留颈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多功能保留颈淋巴结清扫术的操作方法。结果颈淋巴结转移率55.26%,甲状腺残癌率33.33%。患者恢复好,无上肢功能障碍,无复发。结论多功能保留颈淋巴结清扫术在甲状腺癌再次手术中治疗作用确切,对侵及包膜,伴或不伴颈淋巴结肿大者应作多功能保留颈淋巴结清扫术,对复发者应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癌手术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对策。方法笔者就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甲癌手术238例治疗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并发症总计29例,全甲状腺切除术并发症总计3例,淋巴结清扫术并发症总计138例。结论对预防性颈淋巴结清除术的指征需从严掌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散发性甲状腺髓样癌(sMTC)手术策略、淋巴结转移模式及临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2例sMTC病历资料.患者就诊时中位年龄46岁,均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其中,28例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24例术前颈部彩超阳性患者行中央区+改良颈淋巴结清扫术,6例术后复发进行二次手术切除.术后平均随访时间41.5个月.结果 微小sMTC21例,非微小sMTC31例,前者颈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于后者(4.76% vs 74.19%).微小sMTC组术后1例(4.8%)复发,非微小sMTC组术后5例(16.1%)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8).结论 对于散发性单发性甲状腺癌且无明显局部外侵,及术前影像学检查排除颈部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者,推荐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术,及预防性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Ⅵ区).术前常规颈部彩超检查阳性者加做改良颈淋巴结清扫术(Ⅱ~Ⅴ区).微小sMTC患者(肿瘤直径<1 cm)具有较好临床转归.  相似文献   

16.
瞿全新  齐应辰 《天津医药》1999,27(11):691-692
外阴原发性癌约占女性全身恶性肿瘤的1%,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3%~5%,其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外阴鳞癌,占外阴恶性肿瘤的 80%~90%[1]。目前外科手术仍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外阴癌的基本术式是外阴广泛切除及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在常规腹胀沟淋巴结切除术中,大隐静脉主干均行切断并结扎,这种操作常造成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水肿。笔者采用在常规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中保留大隐静脉主干及其分支的改良术式,治疗外阴鳞癌患者14例,术后患者下肢水肿明显减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病例为1990年12月~1998年8月在我院诊治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11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均行手术治疗辅以内分泌治疗,11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病理示乳头状癌88例(80%),滤泡状腺癌22例(20%).淋巴结转移者22例(20%).手术方式包括单侧病变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及对侧大部切除59例(其中功能性颈清扫12例),息侧腺叶加峡部切除29例(其中功能性颈清扫7例);双侧病变行一侧腺叶加峡部及对侧大部分切除18例(其中功能性颈清扫5例),甲状腺全切除术加双侧颈清扫2例;1例肺转移患者行甲状腺全切及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行[3]内放射治疗.98例术后随访10年生存率91.8%.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较佳,治疗关键是正确根据其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阴茎癌同期与二期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远期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河南省肿瘤医院1998~2005年间行阴茎癌手术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行同期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18例行二期淋巴结清扫术。结果同期行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其5年生存率较二期淋巴结清扫术患者明显提高,未进行同期淋巴结清扫的患者12例术后出现腹股沟转移复发,4例患者出现远处转移失去手术机会。结论对于阴茎癌同期淋巴结清扫可获得较好的远期疗效,我们建议对于阴茎癌行同期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9.
胃印戒细胞癌是一类具有特征性的黏液分泌性腺癌,侵袭力强,早期常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手术根治率低,预后差。其转移途径常见于淋巴结转移及腹盆腔种植转移,发生膀胱转移者国内少见报道。我科于2006年5月收治1例胃印戒细胞癌术后膀胱转移患者,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女,46岁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远端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根治术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 月-2018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2例接受机器人辅助远端乙状结肠癌 (4例) 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 (8例) 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5例, 女7例, 年龄27~72岁, 中位年龄59.5岁。观察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 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采用门诊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 了解患者术后生存、 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机器人辅助远端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根治术, 无中转传统腹腔镜或开腹手术。12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 (282.50±90.72) min, 术中出血量为 (91.67±41.74) mL, 未发生术中并发症。12例患者中3例发生术后并发症, 肠梗阻、 吻合口漏和脑梗死各1 例。脑梗死患者转回当地继续治疗, 肠梗阻和吻合口漏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住院时间为 (11.25±4.22) d。术后12例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为 (18.50±7.75) 枚。手术切缘均为阴性, 8例直肠癌患者远切缘距离为 (2.21±0.88) cm。病理学T分期: ypT0期1例, pT1期2例, pT2期2例, pT3期5例, pT4a期2例。病理学N分期: pN0期7例, pN1期3 例, pN2期2例。病理学类型: 中分化腺癌10例, 低分化腺癌2例。12例均获得术后随访, 随访时间为1~28个月, 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随访期间, 1例因脑梗死死亡, 其余患者均无肿瘤复发、 转移和死亡。结论 机器人辅助远端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 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