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在体外实验条件下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丙烯酰胺(acrylamide,ACR)所致神经损伤的干预效应。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剂量ACR(0、10、20、40、60、80和100μg/ml)作用时NB-1细胞的相对存活率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根据ACR细胞毒性测试结果设对照组、ACR染毒组(60μg/ml ACR)、BDNF干预组:BDNF1(50 ng/ml BDNF+60μg/ml ACR)、BDNF2(75 ng/ml BDNF+60μg/ml ACR)、BDNF3(100 ng/ml BDNF+60μg/ml ACR);光学显微镜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检测细胞相对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Western-blot检测突触素I(synapsin I)蛋白表达。结果 ACR对NB-1细胞的IC50为69.8μg/ml(48 h)。50和75 ng/ml BDNF对ACR所致神经损伤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与60μg/ml ACR单独染毒组比较,神经细胞形态异常减轻,细胞相对存活率增加,胞内钙离子浓度降低,synapsin I蛋白含量增加(P0.05);BDNF剂量增加到一定水平(100 ng/ml),干预效果减弱,细胞相对存活率、胞内钙离子浓度及synapsin I蛋白表达与60μg/ml ACR单独染毒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剂量的BDNF在体外条件下对ACR所致神经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对抗胞内钙超载,上调synapsin I蛋白表达,维持突触结构完整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TGF-β1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噻唑蓝(MTT)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流式细胞术分别对PBMC的增殖率、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IFN-γ)的浓度及分组培养后T细胞表面抗原变化进行检测.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对健康人PB-MC增殖率的影响,T1期、T2期、T3期组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血清对健康人PBMC增殖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TGF-β1与PBMC共培养后,培养上清中IL-2(24.27±3.73)ng/L和IFN-γ水平(16.84±3.45)ng/L,明显低于无TGF-β1作用组[(257.08±51.23)ng/L和(143.20±27.25)ng/L],(P<0.01).TGF-β1作用组CD4 CD25 T淋巴细胞占CD4 T淋巴细胞的比例[(19.12±0.56)%]明显高于无TGF-β1组[(5.58±0.67)%],细胞表面CTLA4表达率也明显上调.结论 血清中高水平的TGFβ1是造成PBMC增殖抑制的主要原因,TGF-β1是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重要的免疫抑制因子.TGF-β1能抑制T细胞的细胞因子释放.TGF-β1是造成肝癌细胞癌患者免疫低下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房》2015,(16):2209-2212
目的:研究胎牛血清(FBS)对聚乙烯亚胺(PEI)基因传递系统的降毒作用。运用Nanoparticles albumin bound技术的原理,制备以FBS修饰PEI/DNA的复合物(PEI/DNA/FBS)。采用MTT比色法计算人宫颈癌上皮Hela细胞存活率(CV),测定PEI质量浓度分别为0.5、1、2、5、10、15、20、30μg/ml时的细胞毒性,比较FBS含量分别为0、2.5%、5%、10%时PEI/FBS复合物和N(PEI中氮的物质的量)/P(DNA中磷的物质的量)比分别为10、20时的PEI/DNA/FBS复合物的细胞毒性差异,比较PEI和N/P比分别为10、20且FBS含量为0、5%、10%的PEI/DNA/FBS复合物作用4、8、12、16 h时的细胞毒性差异。结果:CV值与PEI质量浓度呈负相关,当PEI≥10μg/ml时,对细胞有明显的毒性;随FBS含量的增加CV值增加,当FBS含量为2.5%、5%、10%时PEI/DNA/FBS复合物CV值均在80%以上,且FBS含量为5%、10%时CV值均大于100%;且随作用时间的延长CV值基本维持稳定。结论:FBS可有效降低PEI基因传递系统的细胞毒性,经FBS修饰后的PEI基因传递系统不会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加大对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旨在探讨达克替尼通过Ark-5/MAPK通路抑制EGFR表达促白介素-6(IL-6)诱导非小细胞癌细胞株A549凋亡的效果。方法 A549分成对照组、诱导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诱导组添加25 ng/ml IL-6,低剂量组添加25 ng/ml IL-6+0. 1μmol/L达克替尼,中剂量组添加25 ng/ml IL-6+1μmol/L达克替尼,高剂量组添加25 ng/ml IL-6+10μmol/L达克替尼,对照组添加等剂量磷酸盐缓冲液(PBS)。MTT法检测各组A549细胞存活率。荧光染色检测各组A549细胞凋亡形态。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A549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检测结果显示,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A549细胞存活抑制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P0. 05),中剂量组A549细胞存活抑制率最高(P0. 05)。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内A549细胞呈现淡蓝色椭圆形或圆形,存在部分蓝白色荧光凋亡细胞;诱导组内A549细胞少见蓝色荧光凋亡细胞;经达克替尼干预后,中剂量组A549细胞凋亡细胞数量最多,凋亡蓝白色荧光细胞质凝聚联,高剂量组凋亡蓝白色荧光细胞数量多于低剂量组。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A549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诱导组(P0. 01),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A549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1),中剂量组的细胞凋亡率最高。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EGFR、Ark-5、ERK1/2、p-EGFR、p-Ark-5和p-ERK1/2蛋白表达明显低于诱导组(P0. 01),中剂量组EGFR、Ark-5、ERK1/2、p-EGFR、p-Ark-5和p-ERK1/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P0. 01)。结论达克替尼能够通过抑制Ark-5/MAPK通路降低EGFR表达,从而促进IL-6诱导后非小细胞癌细胞株A549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 2 -氯脱氧腺苷 (2 - CDA)对多药耐药白血病细胞 (K5 6 2 / A0 2 )的毒性作用。方法 细胞毒实验采用 MTT法 ,二药合用时细胞毒性作用采用 Chou- Talalay联合指数法分析。结果  2 - CDA对 K5 6 2和K5 6 2 / A0 2的 IC50 分别为 (2 3.9± 2 .4) nmol/ L 和 (137.6± 12 .7) nm ol/ L(P<0 .0 5 )。 2 - CDA与柔红霉素 (DNR)联合应用时 ,对 K5 6 2细胞的联合指数分别是 1.0 ,对 K5 6 2 / A0 2细胞为 5 .1。结论  2 - CDA对敏感白血病细胞具有明显细胞毒性作用。多药耐药白血病细胞对 2 - CDA不敏感。2 - CDA与 DNR联合应用时 ,对敏感白血病细胞的毒性为相加作用 ,对多药耐药白血病细胞的毒性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观察了经抗人CD3单克隆抗体刺激后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增殖及抗瘤活性。结果显示,抗CD3单抗具有促PBMC增殖的作用.其最佳浓度是10~20ng/ml。经抗CD3单抗刺激后.PBMC在含有rTL-250U/ml的培养液中培养12-13天.细胞数量增加38~46倍。抗CD3单抗激活的杀伤细胞(CD3AK)溶解肿瘤细胞的能力明显高于LAK细胞(P<0.01)。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醋酸铜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存活,生长,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及Bcl-2,Fas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铜离子引起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ela细胞,不同剂量醋酸铜(0~40μg/ml)作用72h,苔盼蓝拒染法测细胞存活率,噻唑蓝法(MTT)测醋酸铜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不同剂量的醋酸铜(0~60μg/ml)作用36h,碘丙啶(PI)单染测铜离子对细胞周期的影响;作用24、36和48h,Annexin V/PI双染法测细胞凋亡;作用24h,RT-PCR法检测与凋亡有关基因Bcl-2,Fas表达的变化。结果苔盼蓝拒染法显示,随着浓度醋酸铜的增加,细胞存活率降低;MTT法显示,醋酸铜对细胞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PI单染证明铜离子对细胞周期无影响。Annexin V/PI双染法的结果显示,随着醋酸铜浓度及作用时间的增加,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基因表达分析显示Bcl-2表达量随铜离子增加而降低,而Fas与Bcl-2相反。结论醋酸铜降低Hela细胞的存活率,抑制Hela细胞的生长,这主要是由细胞凋亡引起的。凋亡的发生可能与Bcl-2 mRNA水平的下降及Fas mRNA水平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醋酸铅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细胞毒性剂量-反应关系及碘化钾(KI)的拮抗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HK-2细胞分为不同剂量染铅组:分别加入浓度为0.2.5,5,10,20和40 μmol/L,的醋酸铅;KI干预组:加入终浓度为40 mg/L的KI、37℃孵育30 min后加入上述不同剂量的醋酸铅.染毒72 h后,利用噻唑蓝法(MTT)测定各组细胞的存活率;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并用Hoechst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结果 细胞存活率与醋酸铅浓度存在剂量-反应关系(r=-0.878,P<0.01),其IC50为15.68 μmol/L;低剂量铅组部分细胞形态拉长呈长梭形,随着铅剂量增加,细胞变小、变圆,直至无完整细胞形态、细胞成团,脱壁漂浮;与对照组(0 μmol/L铅)比较,各种剂量铅染毒组HK-2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凋亡细胞核染色加深呈高亮蓝色、模糊、核明显固缩和碎裂;各剂量铅组加40mg/L的KI,可使细胞存活率增加,IC50上升了3.33倍,细胞凋亡率下降,细胞形态改变明显改善.结论 醋酸铅对HK-2细胞毒性存在明显剂量-反应关系,KI可部分拮抗铅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9.
徐宏峰  张耕  王富乾  胡松 《中国药房》2014,(39):3659-3662
目的:研究徐长卿6个提取部位体外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的作用。方法:以MTT法测定312.510 000.0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徐长卿6个提取部位对非洲绿猴肾(Vero)细胞的毒性;倒置显微镜下观察187.510 000.0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徐长卿6个提取部位对非洲绿猴肾(Vero)细胞的毒性;倒置显微镜下观察187.53 000.0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徐长卿6个提取部位抗VZV吸附的作用;计算半数有效浓度(EC50),以评价187.53 000.0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徐长卿6个提取部位抗VZV吸附的作用;计算半数有效浓度(EC50),以评价187.53 000.0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徐长卿6个提取部位对VZV的杀伤作用与抑制VZV在Vero细胞中的增殖作用。结果:徐长卿提取物6个部位药物质量浓度与细胞存活率之间存在线性关系;除200μg/ml徐长卿石油醚部位对VZV无吸附作用外,其余各提取部位均在相应质量浓度下对VZV吸附有一定抑制作用;徐长卿6个提取部位在相应质量浓度下对VZV有一定杀伤作用与抑制VZV在Vero细胞中的增殖作用。结论:徐长卿超临界萃取部位具有较强的体外抗VZV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双酚A(BPA)在不同剂量与处理时间条件下对支持细胞存活率、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CFTR)表达水平、痛敏肽表达水平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影响,初步探讨BPA损伤雄性生殖系统功能的机制。方法小鼠睾丸支持细胞TM4细胞系传代增长至对数期时,经不同剂量(5、10、100、500和1 000μg/ml) BPA处理2、8和24 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微量酶标法检测LDH活性、ELISA法检测CFTR与痛敏肽表达水平。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BPA剂量、处理时间各自的主效应及其交互作用。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睾丸支持细胞存活率均明显降低(P0. 01);处理剂量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对LDH活性与CFTR表达水平均有影响;处理24 h后,BPA剂量为100μg/ml时LDH活性、痛敏肽表达水平最低,CFTR蛋白表达水平最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BPA对睾丸支持细胞有一定毒性作用,可能影响支持细胞对精子细胞的能量供给与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