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介绍乳酸炼制工艺路线的选择,即原料路线的确定依据以及国内外的发酵工艺和提取工艺路线。发酵工艺包括细菌发酵与根霉发酵、清液发酵和非清液发酵、连续发酵与间歇分批发酵以及膜耦合发酵与萃取发酵;而提取工艺也介绍了钙盐法和高真空蒸馏等5种方法。最后对南京绿天源生物化工工程有限公司的乳酸炼制工艺的流程和技术特点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李赛男  李充璧 《广东化工》2010,37(11):204-205
发酵工程课程是生物技术等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是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化工原理、生化反应动力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的桥梁课程。在教学质量工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根据学科建设及专业发展的需要,结合发酵工程课程的教学实践,对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王亚利  洪厚胜  张庆文  李波  周海燕 《化工进展》2007,26(12):1717-1722
阐述了利用生物可再生资源发酵和分离纯化有机原料乙酸的技术,论述了乙酸发酵的固态、固定化细胞和液态深层发酵工艺,可发酵乙酸含量超过220 g/L的液态深层发酵工艺是可再生原料发酵乙酸的最佳选择。分析了乙酸-水体系分离纯化过程的精馏、膜分离和萃取等不同技术,论述了各种分离方法的优点和研究进展,介绍了几种不同分离方法的耦合应用于乙酸-水溶液的分离,提出了利用基因工程等技术改良的产高酸的乙酸菌种以及发酵分离耦合工艺进行乙酸的生物酿造。  相似文献   

4.
木质纤维生物质同步糖化发酵(SSF)生产乙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综述了有关木质纤维生物质原料同步糖化发酵生产乙醇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同步糖化发酵是一种用于从木质纤维原料生产乙醇的工艺过程,此工艺的优点是酶水解与发酵同时进行,可以减少最终产物对酶水解的抑制作用,并减少投资成本,是最具发展潜力和优势的工艺之一。近年来在优化预处理工艺、降低纤维素酶成本以及己糖戊糖协同发酵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以小麦秸秆为原料进行同步糖化发酵所得到的乙醇浓度接近40g/L。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工程     
微生物工程又叫发酵工程。发酵是微生物特有的作用 ,几千年前就已被人类认识并且用来制造酒、面包等食品。微生物工程 ,是大规模发酵生产工艺的总称 ,就是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 ,通过现代工程技术手段来生产有用物质 ,或者把微生物直接应用于生物反应器的技术。微生物工程是在发酵工艺基础上吸收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以及其他技术的成果而形成的。发酵工程与化学工业、医药、食品、能源、环境保护和农牧业等许多领域关系密切 ,对它的开发有很大的经济效益。DNA重组技术和生物反应器 (装有固定化酶的容器 ,能进行生物化学合成 ) ,是…  相似文献   

6.
<正> 沼气发酵池的正常运行,除了要求原料的添加量适当,配比(如碳氮比等)、发酵温度和pH 适宜外,搅拌状况的良好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工艺条件。沼气发酵池中的机械搅拌装置以水力喷射泵使用得最为普遍。本文对水力喷射泵的基本工作原理、设计计算以及在沼气发酵池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陈宝华 《山东化工》2013,(3):53-54,56
介绍了发酵工程中培养基的灭菌方法以及影响因素,并重点分析了连续灭菌,对其优缺点、工艺基本流程、关键操作以及注意事项等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相似文献   

8.
动态水解酸化法在高浓度发酵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浓度发酵废水有机负荷高、污染物组分复杂、处理难度大的特点,以动态水解酸化法在3种高浓度发酵废水处理中的成功应用为实例,介绍了动态水解酸化法的工作原理、工艺特点、在工程中的运行效果及最佳操作条件,为高浓度发酵废水的处理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高浓度有机废水发酵法制取氢气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两相厌氧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产酸相制取氢气技术引起世界的普遍关注。介绍了厌氧发酵生物制氢系统的产氢机理、工艺流程与设计、工程控制参数等许多技术问题。认为发酵产氢微生物有丁酸型发酵、乙醇型发酵和甲酸裂解等3种产氢代谢途径。工艺设计以活性污泥的混合培养为主要形式,也发展了细菌的纯培养或辅之细胞固定化工艺。目前已经分离出肠杆菌属(Enterobacter)、梭状芽孢杆菌属(Clostridium)、柠檬酸菌属(Citrobacter)和新型乙醇型发酵产氢细菌等菌属的发酵产氢细菌,这些菌种除了可以纯培养制氢外,还可以进行投入反应系统进行生物强化和细胞固定化技术应用。乙醇型发酵生物制氢理论(双碳发酵产氢学说或理论)指导下发酵法混合培养生物制氢工艺已分别进行了小试和中试,并将进入生产示范工程阶段。  相似文献   

10.
《食品工艺原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主要内容涉及脱水干燥、热处理、低温处理、化学处理、辐射处理等保藏原理。对《食品工艺原理》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师资队伍的完善及考核方式的优化等多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实践。通过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食品工艺原理》的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传统生物工艺学的教学现状,再基于新的工程教育理念,针对课程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强调技术基础知识、注重探究式学习方法,全面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浓厚的工程氛围,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工科大学生多模式实习方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基照  何慧 《广州化工》2007,35(6):61-62
实习是大中专学校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对于工科本科教育,尤为重要。实习模式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为了培养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合格的工程技术人才,有必要深入研究实习的模式。基于多年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实习教学实践,探讨了在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下,工科大学生实习的模式。认为,实施多模式实习教学,如校内基地实习、厂校共建基地实习以及校内虚拟实习等,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工程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唐四叶  郭金波 《广东化工》2011,38(2):217+202-217,202
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工类及相近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课程教学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业务素质和工程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对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探讨。在研究型教学培养学生求实创新能力、类比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生产实习多元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化工专业新生中开设工程导论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低年级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阐述了在工科专业低年级开设工程导论课程的必要性,从课程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反馈等方面介绍了我校在化工专业一年级学生中开设工程导论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工程导论课程对学生工程意识和专业兴趣的培养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化工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强化是教学环节的重要任务。教学团队以国家新工科建设为行动指南,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及课程考核方面对化工工艺学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满足产业和技术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此次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黄兆琴  韩承辉  程婷 《广州化工》2011,39(20):165-166
根据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特点及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化工单元操作课程的教学工作进行探索,发现结合专业行业背景对化工单元操作教学内容整合,形成由基础理论与实践训练项目组成的模块化教学,将理论知识贯穿于学习情境和实践项目中,配合工程实际案例和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实践动手能力的增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经济观念和工程观念,使学生树立工程意识。  相似文献   

17.
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南哲 《广州化工》2011,(24):166-167
为了适应化学工业发展对工程技术人材需求,重新制定了化工工艺学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开放式教学方法,并且紧密与化工仿真、化工工艺实验与化工生产实践相结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8.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传统教学内容、实践环节与实际工厂操作存在一些脱钩现象,本文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改革上提出了几点思考;实践环节中应引入开放型DCS仿真实验,不但使学生综合技能得以系统训练和培养,而且使学生对课程中的工程概念和化工控制系统的理解和掌握得到了加强。  相似文献   

19.
过程设备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过程设备设计的课程特点出发,针对如何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结合工程实践,更新教学理念;利用多媒体技术改革教学手段;强调师生互动与交流;明确分阶段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0.
朱旭  李春兰 《广州化工》2012,40(14):189-190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是一门专为化工相关专业学生开设的集应用性、实践性于一体的多学科交叉课程。课程内容随着仪表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验实践环节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相关探讨,旨在通过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效果的改善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增强为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相关行业培养出一批与时俱进的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