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应用meta分析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与开腹阑尾切除术(open appendectomy,OA)治疗慢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系统评价原则,对2005年1月至2014年10月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LA与OA治疗慢性阑尾炎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有12篇文献纳入研究,LA组645例,OA组709例。LA组出血量[WMD-10.946,95%CI(-13.270,-8.622)]、手术时间[WMD-5.628,95%CI(-7.439,-3.817)]及住院时间[WMD-2.957,95%CI(-3.687,-2.227)]均优于OA组(P0.05,随机效应模型),术中较OA组发现更多的腹腔粘连[RR 1.990,95%CI(1.382,2.863);P0.05,固定效应模型],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低于OA组[RR 0.459,95%CI(0.305,0.691);P0.05,固定效应模型]。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慢性阑尾炎优势明显,尤其术前疑诊阑尾炎,而未能完全排除腹盆腔其他疾病时,腹腔镜手术可明确诊断并同时进行手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Meta 分析的方法探讨中药外敷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美国医学在线(PubMed)数据库关于中药外敷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1 年11 月1 日,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对相关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 软件进行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16 篇文献,包括2 628 例患者,Meta 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中药外敷组在缩短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方面,SMD=-10.06,95%CI [-11.56,-8.57],P <0.001 ;在缩短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方面,SMD=-11.92,95%CI [-15.54,-8.29],P <0.001 ;在缩短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方面,SMD=-7.50,95%CI [-10.01,-4.99],P <0.001 ;在临床疗效方面,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RR=1.34,95%CI [1.21,1.47],P <0.001。结论:当前证据表明中药外敷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但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故其作用还需更多高质量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
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Embase、PubMed等数据库,纳入有关TEAS对术后胃肠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推荐的RCT质量评价工具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Stata 15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34篇RCTs,患者3 593例,TEAS组1 781例,非TEAS组1 812例。与非TEAS组比较,TEAS组术后24 h内恶心发生率(RR=0.46,95%CI 0.36~0.59,P<0.001)、术后24 h内呕吐发生率(RR=0.47,95%CI 0.37~0.59,P<0.001)明显降低,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MD=-6.42 h,95%CI -8.53~-4.32 h,P<0.001)、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MD=-8.72 h,95%CI-10.64~-6.80 h,P<0.001)、术后首次排便时间(MD=-11.83 h,95%CI -14.67~-8.98 h,P<0.001)明显缩短。
结论:TEAS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明显降低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缩短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临床价值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再次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手术价值。方法收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普通外科2009年4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已行阑尾切除术的阑尾炎患者共20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腹腔镜组)和开腹阑尾切除术(开腹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得分、手术并发症等。结果腹腔镜组8例患者中转开腹。腹腔镜组住院费用高于开腹组(P<0.05);慢性阑尾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发病36 h内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在腹腔镜组较开腹组手术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肛门排气时间较早、术后疼痛轻(P<0.05);超过36 h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及急性坏疽性阑尾炎2组在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坏疽性阑尾炎在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开腹组长(P<0.05),但腹腔镜组切口感染率较开腹组低(P<0.05)。结论慢性阑尾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发病36 h内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效果确切,优点突出,应用价值明确;而对于发病超过36 h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及急性坏疽性阑尾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手术操作困难,中转率高,术后恢复较开腹手术没有明显优势,并且增加了医疗费用,应用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手术效果和优缺点.方法 将155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分为腹腔镜组(779例)和开放组(779例),比较两组手术的临床指标及术后随访情况.采用SPSS11.5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腹腔镜组和开放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0±2.2)min和(30±1.6)min(t=0.00,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5±2.9)ml及(29±5.2)ml(t=65.62,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26±3.1)h及(51±2.1)h(t=69.95,P<0.05);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29±1.6)h及(52±4.6)h(t=10.92,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3±0.9)d及(7±1.2)d(t=74.42,P<0.05);综合费用分别为(6591±41)元及(4860±32)元(t=-12.19,P<0.05);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及2.8%(X~2=25.40,P<0.05);止痛药使用频率分别为3.8%和31.4%(X~2=30.63,P<0.05).随访时间为4.5~9.8(平均6.8)年,切口疝的发生率分别为0及0.64%(X~2=5.01,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和平均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急性阑尾炎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中药在治疗小儿重症阑尾炎(化脓、坏疽和穿孔)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小儿重症阑尾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00例小儿重症阑尾炎随机分为腹腔镜联合中药组(中药联合组)及腹腔镜手术组(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手术联合中药治疗组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为(14.8±6.6)h,短于单纯腹腔镜手术组(28.5±6.8)h;术后出现粘连性肠梗阻、腹腔脓肿等并发症共11例,低于单纯腹腔镜手术组31例(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中药治疗具有提高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机体恢复快,且术后出现不良并发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大柴胡汤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大柴胡汤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中药大柴胡汤治疗配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围手术期处理及抗生素等治疗,与常规治疗对照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胃泌素、肠鸣音、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胃泌素水平较高,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P<0.05);肛门排便时间也明显缩短(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口服大柴胡汤能增加胃泌素的分泌,促进肠鸣音恢复、提前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从而使胃肠道功能早期得到恢复,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快速康复外科(ERAS)在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纳入比较接受胃癌根治术患者行ERAS与传统围手术期治疗的随机照试验,评估ERAS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首次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方面的影响。结果共纳入15个随机对照试验病例1 53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ERAS能显著缩短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WMD=-26.557 h,95%CI为-34.097~-19.018,P0.05)、排便时间(WMD=-34.071 h,95%CI为-53.449~-14.693,P0.05)和术后住院时间(WMD=-2.824 d,95%CI为-3.638~-2.010,P0.05),并减少住院总费用(WMD=-0.342万元,95%CI为-0.501~-0.184,P0.05)及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RR=0.597,95%CI为0.435~0.820,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ERAS能降低患者术后消化道症状的发生率(RR=0.492,95%CI为0.350~0.693,P0.05),但在术后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或液化、吻合口漏等并发症及术后再入院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实施ERAS可以加快肛门排气排便,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围手术期应用ERAS是安全有效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预测急性复杂性阑尾炎的列线图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0月至2022年10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663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411例, 女性252例, 年龄[M(IQR)]41(22)岁(范围:18~84岁)。急性复杂性阑尾炎516例, 急性非复杂性阑尾炎147例。采用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回归模型筛选急性复杂性阑尾炎的影响因素, 将筛选后的影响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应用R软件建立术前急性复杂性阑尾炎模型, 绘制该模型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 通过比较曲线下面积评估其鉴别能力, 并运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60岁(OR=2.428, 95%CI:1.295~4.549)、腹痛时间(每延长1 h)(OR=1.089, 95%CI:1.072~1.107)、体温≥39 ℃(OR=1.122, 95%CI:1.078~1.168)、总胆红素(每升高1 μmol/L)(OR=2.629, 95%CI:1.227~5.635)是急性复杂性阑尾炎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均<0.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急性重症胆囊炎先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D)后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效果,为合理选择PTGD术后行LC手术时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共筛选出14篇文献,均为先应用PTGD,术后2个月内与2个月后行LC治疗急性重症胆囊炎的临床研究;采用Meta分析法,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经过Meta分析,对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前胆囊壁厚度、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手术时间:95%CI (17.16~27.36),P0.00001;(2)术中出血量:95%CI (17.20~38.20),P0.00001;(3)术后住院时间:95%CI (1.96~4.91),P0.00001;(4)中转开腹率:OR=6.73,95%CI(4.02~11.26),P0.00001;(5)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时间:95%CI(0.42~3.04),P=0.010;(6)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95%CI (5.38~7.72),P0.00001;(7)术前胆囊壁厚度:95%CI (0.07~0.16),P0.00001;(8)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OR=3.91,95%CI(2.54~6.01),P0.00001;结论:急性胆囊炎行PTGD后2个月后行LC效果更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价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检索CBM、Embase、SCI、Cochrane Library、PubMed、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的所有文献,搜索出PCD治疗SAP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提取相关数据,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并对结果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个RCT临床研究,共计981例研究对象。结果显示:PCD+常规治疗在以下方面优于单纯常规治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1)血淀粉酶恢复时间:MD=-2.68,95%CI:(-3.47,-1.88);(2)临床症状消失时间:MD=-6.55,95%CI:(-10.71,-2.39);(3)肠功能恢复时间:MD=-2.68,95%CI:(-3.76,-1.60);(4)并发症发生率:RR=0.28,95%CI:(0.20,0.40);(5)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发生率:RR=0.39,95%CI:(0.25,0.59);(6)中转手术率:RR=0.23,95%CI:(0.09,0.59);(7)有效率:RR=1.40,95%CI:(1.23,1.59);(8)住院时间:MD=-11.51,95%CI:(-13.90,-9.12)。结论目前研究表明PCD+常规治疗SAP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常规治疗,但均为国内文献,且纳入样本质量相对不高,为充分证实其疗效,今后有必要开展更多高质量RCT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对201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22例急性阑尾炎病例,按照随机原则分单孔腹腔镜组(61例)和常规腹腔镜组(61例),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中转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腹腔镜组因粘连(2例)和腹膜后阑尾(1例)中转常规腹腔镜手术;坏疽性(穿孔性)阑尾炎的手术时间,单孔腹腔镜组明显长于常规腹腔镜组(P=0.004);单纯性阑尾炎和化脓性阑尾炎两组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选择性对急性阑尾炎行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与常规腹腔镜比较,单孔腹腔镜治疗单纯性阑尾炎和化脓性阑尾炎同样具有恢复快、创伤小的优点,且比常规腹腔镜有更好的维护形体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针灸治疗下腰痛(LBP)的临床疗效进行Meta分析。方法 :计算机检索2004年1月至2014年5月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查找针灸与其他疗法比较治疗LBP患者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位评价员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分别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通过Rev Man 5.2软件对治疗前后VAS、ODI、JOA、RMDQ等评分变化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0个RCT,共计75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纯针灸治疗组VAS评分改善优于非针灸治疗组[RR=-1.32;95%CI(-1.41,-1.22);Z=27.28;P0.000 01];单纯针灸治疗组ODI评分改善优于非针灸治疗组[RR=-5.07;95%CI(-7.50,-2.65);Z=4.10;P0.000 1];单纯针灸治疗组JOA评分改善优于非针灸治疗组[RR=2.83;95%CI(2.02,3.63);Z=6.90;P0.000 01];单纯针灸治疗组RMDQ评分改善优于非针灸治疗组[RR=-2.80;95%CI(-3.49,-2.11);Z=7.95;P0.000 01]。结论:单纯针灸疗法在改善下腰痛患者疼痛症状和腰部功能障碍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和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系统评价骨替代物加强内固定与单纯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或主题词和关键词)结合的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考克兰数据库(Cochrane databases)、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检索起止时间为从建库至2015年8月。收集骨替代物加强内固定与单纯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和准随机对照研究。选择术后再移位、再手术率、并发症(感染和骨折不连)、功能结果、生活质量评分和肌肉力量作为结局指标。计数资料采用风险差异及95%可信区间,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差和95%可信区间。当同一计量资料在不同的研究中被不同标准评估时,采用其标准均值差及95%可信区间。按照考克兰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67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骨替代物加强内固定组术后较少发生再移位[SMD=-0.75,95%CI(-1.03,-0.47)],并可获得更好的功能[SMD=0.40,95%CI(0.20,-0.59)]。两组患者再手术率[RD=0.02,95%CI(-0.05,-0.09)]、术后1周疼痛[SMD=-1.79,95%CI(-13.55,-9.96)]、术后6~8周疼痛[SMD=-7.24,95%CI(-20.07,-5.59)]、术后12周疼痛[MD=-0.32,95%CI(-4.19,-3.55)],肌力[MD=1.25,95%CI(-6.98,-9.48)]、骨折不愈合[RD=0.02,95%CI(-0.01,-0.05)]、术后感染[MD=0.01,95%CI(-0.03,-0.04)]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与单纯内固定治疗相比,采用骨替代物加强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术后较少发生再移位,且可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手术与非手术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手工检索和其他检索方法,收集手术与非手术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半随机对照试验(CCT),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4个RCT研究,总病例数为301例。Meta分析显示:①手术组的骨折不愈合率、畸形愈合率均低于非手术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分别为0.16[95%CI(0.06,0.44),P=0.0004]、0.10[95%CI(0.03,0.32),P=0.0001];②手术组术后平均愈合时间短于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10.23;95%CI(-12.79,-7.66),P<0.00001]。结论与非手术治疗比较,手术治疗可显著地降低锁骨中段骨折不愈合率和畸形愈合率,同时能缩短术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因此手术是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更佳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价逆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RIRS)与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肾下盏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全面收集有关上述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肾下盏结石的随机对照试验和非随机的对照试验,在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研究,随机对照试验1个,回顾性对照试验6个,共计研究对象59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RIRS的结石清除率低于PCNL(OR=0.31;95%CI,0.18~0.54;P0.01),而在术后住院时间(WMD=-0.85;95%CI,-1.03~-0.67;P0.01)上则优于PCNL。两种手术方式在术后并发症(OR=0.66;95%CI,0.37~1.17;P=0.16)、平均手术时间(WMD=11.91;95%CI,-3.64~27.46;P=0.13)、辅助治疗率(OR=1.02;95%CI,0.35~3.01;P=0.97)和重复治疗率(OR=1.09;95%CI,0.41~2.89;P=0.86)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肾下盏结石的治疗,PCNL能获得更好的结石清除率,而RIRS能显著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与腹腔镜手术在治疗胃癌时行D2淋巴结清扫的近期疗效。方法手动检索多个国内外数据库,收集2005年1月至2015年11月公开发表的有关于机器人胃癌手术(robotic gastrectomy,RG)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laparoscopic gastrectomy,LG)临床疗效的相关对比的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后进行Meta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及用95%可信区间(95%CI)为合并统计量,二分类资料采用比值比(odds ratio,OR)及95%CI表示。采用I~2用来评估异质性的大小。结果共有6篇文献纳入此次研究,累计样本量1 177例,其中RG组419例,LG组75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选择病人时体质量指数上无明显差异(WMD=0.0;95%CI:-0.49,0.48);与LG组比较,RG组手术时间相对较长(WMD=58.89;95%CI:24.31,93.47),但术中出血量更少(WMD=-44.41;95%CI:-60.60,-28.22)、术后首次进食更早(WMD=-0.27;95%CI:-0.48,-0.06)和术后住院时间更短(WMD=-1.02;95%CI:-1.83,-0.24),同时在术中淋巴清扫数目(WMD=0.52;95%CI:-1.86,2.90)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0.59;95%CI:0.33,1.04)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机器人系统在治疗胃癌时行D2根治术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及可行性,但仍需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来验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2020-10间淅川县第二人民医院外科行阑尾切除术的80例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分为腹腔镜手术组(LA组)和开腹手术组(OA组),每组40例。比较2组患儿的基线资料、术中情况,以及术后临床指标。结果2组患儿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等指标均短(少)于O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可作为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的疗效和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243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及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118例(LA组),行开腹阑尾切除术(open appendectomy,OA)125例(OA组),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切口出血、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切口感染、盆腔脓肿和术后肠粘连的发生情况。结果 LA组与OA组的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切口出血和盆腔脓肿发生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OA组比较,LA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1),术后进食时间早(P0.01),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P0.01),术后切口感染及肠粘连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但住院费用明显增加(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具有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明显优势,住院费用增高是其仅有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05—2016-05收治的7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2组,各36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