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
目的研究椎管内麻醉正中穿刺与侧入穿刺患者术后应激状态和腰痛发生情况。方法择取2014年8月至2017年7月我院进行椎管内麻醉的手术患者200例,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正中穿刺的方式注射药物,观察组采用侧入穿刺的方式注射药物,检测两组患者的应激情况以及腰痛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腰痛状况整脊颈腰评分、JOA评分数据以及心理、生理评分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过实验研究,可以判定采用侧入穿刺的方式可以缓解患者的手术应激情况以及腰痛情况。  相似文献   

2.
椎管内麻醉是当今剖宫产患者择期或急诊麻醉的首选方案.椎管内麻醉的麻醉药物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脊髓,基本不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研究显示,椎管内麻醉可以降低高危患者静脉血栓、肺栓塞和心脏并发症的发生,母婴并发症、母亲死亡率亦低于全身麻醉[1],较全身麻醉存在明显的优势,得到越来越多麻醉医师的认可.妊娠后期多数孕妇出现腰酸腰痛,而椎管内麻醉亦存在可能导致腰酸腰痛的风险,故麻醉医生在执行椎管内穿刺时,应尽量减少对产妇的损伤.侧入路径因为避开了棘上韧带、棘间韧带,较正中路径损伤小,受到多数医生的推崇,甚至个别医院只做侧入路径的椎管内穿刺,认为产妇术后腰背疼痛发生率低于正中入路和旁正中入路法[2].本文观察比较两种路径入路穿刺产妇术后3个月腰酸腰痛的发生率,以探讨其对产妇身体恢复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避免工作误区.  相似文献   

3.
吴仲华 《安徽医药》2017,21(4):755-757
目的 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技术在维持性血透病人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血透病人5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给予钝针扣眼穿刺,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穿刺,观察6个月后,对两组病人一次穿刺成功例数、拔针按压时间、穿刺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拔针按压时间、穿刺疼痛程度、并发症(穿刺部位渗血、血肿、动脉瘤)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钝针扣眼穿刺技术能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拔针按压时间,降低渗血、血肿、动脉瘤等并发症发生,对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硬膜外麻醉后病人常诉腰背部疼痛。本文对我院268例在Tuohy针勺状口均与脊柱纵轴平行的情况下,按直入法和侧入法行硬膜外穿刺,对病人在术后腰背部疼痛的情况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268例均选择既往无腰痛史,脊柱活动正常的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直入法穿刺组(直入组)和侧入法穿刺组(侧入组)。Tuohy针勺状口均与脊柱纵轴平行,且1次穿刺成功。1.2 观察记录穿刺方法:随访术后腰背部不适、疼痛程度、持续时间、评级并作统计学处理。1.3 腰痛分级标准:(1)无:平卧时腰部无不适,可自行坐起;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扣眼穿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扣眼穿刺,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穿刺,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渗血、皮下血肿、血栓、狭窄及假性动脉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穿刺后按压需要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穿刺后疼痛程度接近。结论扣眼穿刺可明显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穿刺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椎管内麻醉后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42例椎管内麻醉后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给予地西泮治疗,同时和患者展开及时交流与沟通,消除、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对照组仅给予安抚,不加以治疗,比较2组患者疼痛程度和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内麻醉易引发麻醉后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应对椎管内麻醉后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缓解股骨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前疼痛可行性。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0月在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进行股骨骨折内固定复位术的患者60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椎管内麻醉,观察组在常规椎管内麻醉前15分钟行超声下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评估自接送床搬至手术床时(T0)及椎管内麻醉安放体位时(T1)患者疼痛视觉评分(VAS);记录椎管麻醉操作完成时间;记录手术室后上手术床前(T2)、上手术床后(T3)、麻醉侧卧位(T4)、麻醉穿刺成功后改为平卧位即刻(T5)、3min(T6)患者的HR、MAP、SPO_2;评估患者术前2h(T7)及术后2h(T8)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结果观察组T0 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1 0.05);观察组T1 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1 0.05);观察组椎管内麻醉操作完成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2~T5时刻,观察组HR及MA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7~T8时刻,观察组与对照组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可有效缓解患者椎管内麻醉前疼痛,减少椎管内麻醉操作时间,减少患者应激反应,且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无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右美托咪啶辅助椎管内麻醉的镇静效果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从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某院收治所有椎管内麻醉患者中选取其中的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各45例。对照组的45例患者进行正常椎管内麻醉,观察组的45例患者在进行椎管内麻醉以后,再行右美托咪啶进行辅助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椎管内麻醉的镇静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从椎管内麻醉的镇静效果来看,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来看,观察组患者的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不良反应情况来看,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从上述结果中可以看出,在行椎管内麻醉的时候,给予右美托咪啶辅助麻醉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提高镇静效果评分,减少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正>髋部骨折是老年患者常见的外伤性疾病,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麻醉方式仍以椎管内麻醉为首选。由于老年患者脊柱退行性变、椎管狭窄、韧带钙化、生理弯曲度改变,体位改变困难等原因,常导致椎管内穿刺困难,穿刺失败率增加[1];另外,反复穿刺常常导致术后腰痛,影响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和康复。超声引导下蛛网膜下腔穿刺,以其定位正确、穿刺入路准确、成功率高、避免误穿等特点,在肥胖患者及产科麻醉方面已有报道[2,3],但在老年髋部手术患者的应用甚少。本研究选择老年髋部手术患者,应用超声引导技术旁正中入路法行蛛网膜下腔阻滞,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为穿刺方法的改进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钝针扣眼穿刺法和锐针绳梯穿刺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0月于我院血液净化中心采用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共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给予锐针绳梯穿刺,观察组应用钝针扣眼穿刺,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渗血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渗血率及血栓形成、血管狭窄、动脉瘤的发生率显著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在感染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穿刺后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及重度程度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钝针扣眼穿刺法比锐针绳梯穿刺法更能提高穿刺的成功率,降低穿刺点渗血,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report on the failure rate of spinal catheters placed following inadvertent dural puncture (IDP) compared with re-sited epidural catheters in the obstetric popula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Patients who experienced IDP during epidural or 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placement with 17 or 18 gauge Tuohy needles for labor analgesia between 2003 and 2014 were identified using our post-dural puncture headache (PDPH) database. Patients were categorized into two groups: those who had spinal catheters inserted and those who had epidural catheters re-sited.

Main outcome measure Failure rate associated with spinal or re-sited epidural catheters (defined as need for repeat block or alternative analgesic modality). Secondary outcomes were incidence of PDPH, need for epidural blood patch (EBP), and adverse events.

Results A total of 109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final analysis; 79 ultimately had spinal catheters and 30 ultimately had re-sited epidural catheters.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between spinal catheters and re-sited epidural catheters in failure rate (22% vs. 13%, P?=?0.33), incidence of PDPH (73% vs. 60%, P?=?0.24), need for EBP (42% vs. 30%, P?=?0.28), number of headache days, or maximum headache scores. There was also no difference in the rate of adverse events including high block levels, hypotension, and fetal bradycardia (9% vs. 7%, P?=?1.0)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s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failure rates, PDPH outcomes, or adverse events between spinal catheters and re-sited epidural catheters following IDP in parturients receiving labor analgesia.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include its single-center retrospective non-randomized design, and the uneven number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ith a relatively small number in the re-sited epidural catheter group.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套管针应用于老年人浅静脉穿刺的方法以及护理要点和体会。方法本组共90例老年患者,采取浅静脉留置针方法进行浅静脉穿刺并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浅静脉穿刺护理。结果套管针保留6h~7d,穿刺成功率为97.4%。5例患者出现局部血管发红的症状,经过合理的处理,症状消失。没有患者出现静脉炎症状。结论静脉留置针用于老年人浅静脉穿刺可以减轻患者因为反复穿刺的痛苦,也保护了患者的血管。合理及有效的护理,可以有效的预防静脉穿刺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探讨介入性超声在胆囊积液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因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总管结石等疾病引起的胆囊积液患者45例,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和诊断系统的引导下行胆囊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导管并注入抗生素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8例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及3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在采用抽吸减压,并注入抗生素治疗后,炎症得以控制,5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均治愈出院。其他患者均采用保守治疗,梗阻性黄疸症状减轻,肝功能好转,精神状态也明显改善。结论介入性超声引起下进行胆囊穿刺,术后置入引流管并注入抗生素治疗各种疾病引起的胆囊积液患者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于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CT导引下肺部穿刺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0例肺部肿块患者在CT下精确定位,穿刺,活检。结果150例患者穿刺成功率100%,确诊率90%,并发症8%。结论穿刺活检可获得病理学依据,为患者的治疗指明了方向,有利于医生为患者的病情制定出准确的治疗方案,此技术对于临床应用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穿刺酒精硬化方法治疗单纯囊肿的技术改良措施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CT引导下,采用改良的直接穿刺法对83例单纯囊肿病人进行酒精硬化治疗,并对操作成功率、治疗过程中的副反应和并发症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83例97个囊肿治疗总有效率95.88%,囊肿消失率74.23%。治疗过程中无穿刺针脱出或因病人剧烈疼痛中断治疗。结论改良经皮穿刺硬化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减少术中并发症,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血肿穿刺治疗脑出血5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出血血肿穿刺治疗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有适应症的重症脑出血病例,随机选择两种方法之一行血肿穿刺治疗。结果 51例中存活52.74%,均有不同程度的神志恢复肢瘫改善。结论 血肿穿刺是治疗脑出血的一种微创手术,选择合适有一定疗效,有待于做更周密的基础、临床研究,以寻找更加完善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肾穿刺活检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术前通过谈心的方式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肾活检术的目的、手术的大体经过及效果,指导并监督患者练习吸气屏气,训练患者卧床排尿,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并发症,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 20例肾穿刺活检患者均能一次穿刺成功,肾小球数目10~20个,术后腋下体温达37.6℃~38.0℃3例,尿潴留1例.结论 术前训练,穿刺定位准确及术前、术中、术后的精心护理是穿刺成功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介绍一种以自制穿刺针针行腹腔反麦氏点穿刺方法改良脑室腹腔分流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接受改良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脑积水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经术后随访示分流管阻塞和术后感染均为4.08%,较文献报道少。结论 以腹部反麦氏点穿刺替代开腹手术置管有创伤小、恢复快;感染机会小,不易被大网膜包裹;腹部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MTX+孕囊穿刺和单独药物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37例CSP患者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A组(n=68)采用单独药物治疗,B组(n=69)采用MTX+孕囊穿刺治疗。结果 A组治愈率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血β-HCG水平与A组比较明显降低,血β-HCG水平恢复至正常所需时间短于A组,出血量少于A组,平均住院天数及转经时间均短于A组(P<0.05)。A组及B组术后FSH、LH、E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X+孕囊穿刺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与单独药物治疗的疗效比较有显著优势,能缩短血β-HCG水平恢复正常的时间、减少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及月经恢复时间,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穿刺硬化方法治疗单纯囊肿的技术要点及优越性.方法:在CT导引下,采用改良的直接穿刺法对42例单纯囊肿病人进行酒精硬化治疗,并对操作成功率、治疗过程中的副反应和并发症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42例49个囊肿治疗总有效率97.9%,囊肿消失率73.5%.治疗过程中无穿刺针脱出或因病人剧烈疼痛中断治疗.结论:改良经皮穿刺硬化方法能够在确保疗效的前提下有效避免导致治疗中断的情况发生,减轻病人痛苦,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