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红麻新品种闽红298的选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闽红298系1985年从红麻722×青皮三号有性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的红麻新品种。1989-1997年与青皮三号复壮种进行省内外46点次对比,平均亩产原麻423.3公斤,比青皮三号增产16.13%,达极显著。与粤74-3原种对比40点次,平均亩产原麻425.7公斤,比粤74-3增产12.74%,也达极显著。  相似文献   

2.
闽红298系1985年从红麻722×青皮三号有性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的红麻新品种。1989—1997年与青皮三号复壮种进行省内外46点次对比,平均亩产原麻423.3公斤,比青皮三号增产16.13%,达极显著。与粤74—3原种对比40点次,平均亩产原麻425.7公斤,比粤74—3增产12.74%,也达极显著。该品种植株高大、茎粗、有效株数多、抗病力强、丰产稳定性好、适应性广。1995—1998年省内外累计生产示范6.942万亩。  相似文献   

3.
早熟早籼“558012”陈向阳(晋江市农技站)“558012”是福建省稻麦所选育的常规良种。1991年,参加泉州市早稻品种区试,折亩产462.5公斤,比对照种“11g”亩增86.4公斤,增产25.2%。1992年晋江市扩大种植2000亩,平均亩产43...  相似文献   

4.
华南地区1987年杂交稻面积不到2000万亩,仅占水稻播种面积的15%。1990年杂交早稻2271万亩,占早稻播种面积的43.1%,杂交晚稻3240万亩,占晚稻面积的57.4%,并选选配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新组合,两系法杂交稻示范推广已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5.
利用植物细胞工程加速大麦育种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1年始,我所与上海市农科院合作开展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在大麦育种上应用研究,培育出矮杆,高产,抗病的大麦新品系“花94-30”一般亩产400kg ,高的亩产可达484.6kg,1996年全省对该品系开展大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6.
自从推广杂交稻以来,实现晚稻单产超早稻,引起各级领导及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许多县(市)都把示范推广杂交早稻作为“吨粮工程”等项目夺取丰收的关键措施。从组合上分析,1982~1988年以推广威优35为主,1988年占早杂面积的68.4%。由于该组合生育期偏长,不利全年增产。近几年在试验示范过程中,汕优48-2表现较好,种植面积迅速扩大,1991年已达35.3万亩,1992年仍保持35万亩,占早杂总面积的40.6%。适宜于浙中、南部推广种植。为了进一步种好汕优48-2,充分发挥该组合的增加潜力,现将…  相似文献   

7.
近2年在我县试种示范成功的汕优晚3、优Ⅰ晚3两个新组合,经过2年的种子评选,一致认为这2个组合具有优势强、产量高、米质优等特点。这2个组合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配的杂交晚稻新组合。其恢复系晚3是经过辐射处理的明恢63定向培育、筛选出来的,比明恢63早熟15天左右。2个组合在我县经过2年试验示范,普遍反映比威优64、汕优64、协优64等品种增产。1991年优Ⅰ晚3试验面积0.5亩,产干谷310.75kg,平均亩产512·2kg;汕优晚31992年在县农科所胡平平示范种1.3亩,总产725kg,平…  相似文献   

8.
丝优63     
丝优63是湖南省岳阳市农科所利用本所选育的优质不育系丝苗A与明恢63配制的迟熟籼型杂交组合。其不育系丝苗A于1993年9月由湖南省科委组织鉴定。丝优63于1994年1月由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破格审定。1产量表现1991~1992年通过岳阳市晚稻区试,亩产475.g~502.4kg;1993年省中稻区试亩产:96.3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1.8%.熟期早2.2天。1991~1993年作连晚在岳阳、临湘、平江及广西等地多点示范68.5亩,亩产504.2~589kg;1992~1993年作中稻再生稻…  相似文献   

9.
金优晚3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引进。1993年在护城乡试种,平均亩产458.5kg;1994年示范面积1350亩,全县各乡镇均有,平均亩产451.3kg,比威优64组合亩产403kg,亩增47.31kg,增产11.7%。达到极显著值。同年,我县制种该组合255.3亩,收获种子3万余kg。因此,1995年扩大推广面积达3万余亩,占全县晚稻种植面积的七分之一,成了主要的当家组合之一,一般亩产450~500kg,相当生育期较长的汕优桂99组合产量,所以普遍反映良好,受到青睐。1主要特征特性1994年全…  相似文献   

10.
啤酒大麦88-23是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大麦育种组有成.组合是81—85/浙农大4号。1989年参加我所品比试验。经过三年品比试验及大田示范,该品种表现为生长整齐、植株较矮、耐肥抗倒,尤其以千粒重高、丰产性好,在我场得以迅速推广。1989年引进时为1Kg种子,经过逐年加速繁育,1993年冬播面积为12360亩。88—23被乔司农场列为重点推广的啤酒大麦品种。一、产量表现88-23连续三年(1989-1992年)参加我所品比试验,平均亩产为260.1Kg,比对照秀麦1号235.8Kg,增10%,达极显著水平(见表1)1991-1992年一大队四中队88-23,120亩平均…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自70年代末推广杂交晚籼及配套栽培技术后,双季晚稻产量有较大增长,晚稻亩产现已达300公斤,双季亩产700~800多公斤。1984年前的主要当家组合是汕优2号。1984年引进新组合汕优63、筛选了D优63,表现抗病、高产、米质好,生育期与汕优2号相近。1986年泸州市合江县化育乡示范双晚汕优63、D优63共1582亩,亩产达416.3公斤;1987年沙县种植双晚汕优63、D优63共32万亩,亩产383公斤。在川南用汕优63、D优63与早杂威优49配套,可充分利用当地温光条件,实现双杂高产。汕优63、D优63作双晚的栽培要点是:适期播种、保证安全齐穗,麦壳育秧,小苗寄插;合理密植与施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2.
汕优287     
杂交稻新组合“汕优287”即“珍汕97A×水源287”,是袁隆平同志于1983年配制的中熟籼型组合。1984年冬黔阳县引进并组织专人赴海南试制3亩,得种子550斤。1985年试种示范面积180亩,据大崇乡岩脚村铁二组验收9.1亩,平均亩产1391斤;龙田乡胜利村作晚稻栽培0.9亩,亩产1222斤。1986年全县种植面积6200亩,其中作中稻栽培3500亩,作双季晚稻种植2700亩,主要分布在大崇、硖洲、龙田、沙馒、太平、 头等乡村。大崇乡作中稻栽培,验收240亩,平均亩产1250斤;作晚稻栽培的60亩,亩产960斤。熟坪乡罗翁村泽古 组属海拔500—800米的山区冷浸田,种植中稻13.5…  相似文献   

13.
枝优77     
枝优77(枝A/明恢77)是广西陆川县种子公司配制的一个杂交新组合。1产量表现1992~1994年连续3年参加玉林地区水稻良种(组合)区试,亩产在8个试点中均列中熟组合榜首。在该县农科所区试品比中,连续3年位居13个参试品种组合之首,平均亩产502.5kg,比对照组合汕优64增产17%。在乐宁、官田两个村连续3年大面积示范种植,1994年早稻种植178亩,平均亩产458.7kg,比汕优64、博优49等杂交组合,增产16.7%。2主要特征特性枝优77在陆川可作早晚稻栽培。全生育期早稻115天,晚稻…  相似文献   

14.
1990年我们开展了N5047S/R9—1与N5088S/R9—1制种各1.5亩,亩产分别达75、6.和103.3kg。1991年引进31301S/1514试制21亩。9月12日通过湖北省农牧厅组织的有关专家教授现场鉴定,平均亩产172.5kg,其中高产田块达269.96kg/亩。为了更准确地找出其与光照及温度的关系,为粳型“二系”杂交稻制种提供科学依据,1991年我们在通城县(N29°32)和浠县(N30°28)对31301S/1514制种进行研究分析,现将其结果初报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  相似文献   

15.
日本专家原正市先生的水稻“旱育秧栽培技术”,自1991年浏阳县引进成功后,1992年扩大示范到1.58万亩,平均亩产为416.9公斤,比水秧亩增53.4公斤.本文阐述了旱育秧的产量、效益、生育期表现等示范结果,分析了旱育增产原因,并对1992年因天气等综合因子影响造成烂秧原因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不调酸、改变稻草施用方法及施用量”等技术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6.
协优46     
协优46(协青早A/密阳46)系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省开发杂交水稻组合联合体等单位配制而成。1987年参加浙江省组合比较试验,亩产490.2kg,比汕优6号增产6.62%;1988年省区试亩产482.41kg,比汕优6号增产7.93%;1988年浙江省示范面积3.77万亩,其中龙游县2万亩,亩平468.97kg,一般比汕优6号增产50kg以上。有两个百亩方亩产分别达506.3和518.8kg,龙游镇唐尧村占根宝户1.8亩,亩产高达610.8kg。该组合已在衢州、宁波等市通过审定。1主要特征特性全…  相似文献   

17.
钱建 《中国麻作》1995,17(4):22-23
通州市是江苏省的红麻主要产区。常年种植面积5万亩左右。主要品种虽“青皮三号”,由于种植年代久,已严重退化,普遍发生早花。1991年从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引进“红引135(即BG52-135)”试种,表现很好。1992-1994年在全市6个乡进行生产示范种植,三年累计种植面积5万多亩。均未出现早,表现麻株高大粗壮、纤维产量比“青皮三号”高。据80多具种植户的调查,均比“青皮三号”,增产幅度为14  相似文献   

18.
通州市是江苏省的红麻主要产区。常年种植面积5万亩左右,主要品种是“青皮三号”,由于种植年代久,已严重退化,普遍发生早花。1991年从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引进“红引135(即BG52—135)”试种,表现很好。1992—1994年在全市6个乡进行生产示范种植,三年累计种植面积5万多亩。均未出现早花,表现麻株高大粗壮、纤维产量比“青皮三号”高。据80多个种植户的调查,均比“青皮三号”增产,增产幅度为14.9-48.4%,故这一品种深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19.
红麻杂种优势利用前景广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新技术,探素新径途,是发展黄红麻生产的重要课题。我省自1972年“南种北植”以来,单位面积产量有了较大的提高。1972—1978年,每年种植黄、红麻42.84万亩,平均亩产646.3斤,比1965—1971年,平均亩产557.8斤提高88.5斤,增长15.87%。其中1978年创历史最高水平,亩产达832斤。1979-1983年全省推广高产麻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的黄麻、红麻地膜覆盖栽培试验、示范、推广已有四年。1981年仅萧山棉麻研究所、余杭县农业局二个试验点,面积2亩,平均亩产369.5公斤,比露地麻增产30%以上,初步显示了地膜植麻的增产潜力。1982年省统一组织各主产麻县开展试验,101个试验点,地膜覆盖面积71.96亩,平均亩产522.19公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