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背景: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期间由于种种原因被实施隔离的人群,出现一系列心理、生理、行为的反应。目的:了解被隔离人群中不同心理健康水平者的防御方式特点,探讨隔离人群的防御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设计: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期间被隔离人群为研究对象的调查研究。单位:一所军队医院的精神科。对象:西北某市2003-04/05底因非典疫情被隔离的,不同性别、年龄与文化程度的187人。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防御方式问卷(DSQ)对因非典疫情被隔离的187名人员的进行调查。主要观察指标:①隔离人群SCL-90各因子评定与国内常模结果比较。②防御方式与SCL-90各因子的相关分析。③高症状组与低症状组DSQ因子分比较。结果:该人群36.4%存在有明显的心身健康问题,以焦虑、恐怖、抑郁、敌对和强迫较为突出;高、低症状组在使用防御方式上存有差异,其中不成熟型高、低症状组的DSQ因子分分别为5.72&;#177;1.56,4.35&;#177;0.96,中间型防御分别为4.98&;#177;1.44,3.72&;#177;0.89(P&;lt;0.01);心理健康问题与应用不成熟型心理防御方式呈正相关,与应用成熟型防御方式呈负相关。结论: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隔离人员的防御方式存在差异,隔离人群的防御策略与其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陆小兵 《护理研究》2004,18(5):442-443
[目的 ]探讨中专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防御方式的关系。 [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防御方式问卷 (DSQ)和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 ) ,对 2 0 2名中专护生进行调查。 [结果 ]中专护生SCL -90所有因子与个性N维度 (情绪稳定性 )、P维度 (精神质 )及不成熟防御方式呈显著正相关 ,与E维度 (内外向 )呈显著负相关。 [结论 ]个性和防御方式对中专护生心理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独生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防御方式问卷(DSQ)、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及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356例非独生高中生进行调查,并与独生学生(n=162)的结果做比较。结果:非独生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独生的学生,表现在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得分(0.69±0.56;1.25±0.61;0.97±0.60;0.86±0.62;0.90±0.55)明显高于独生学生(0.59±0.44;1.10±0.56;0.84±0.59;0.66±0.49;0.75±0.43),差异有显著性(t=-3.824~-2.235,P<0.05~0.01)。相关分析显示非独生学生SCL-90各因子评分与不成熟防御方式、消极的应对方式及情绪稳定性呈显著正相关(r=0.246~0.650,P<0.01);而与积极应对方式、个性内外向呈显著负相关(r=-0.110~-0.330,P<0.05~0.01)。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不成熟、中间型与成熟防御方式、消极应对方式、个性内外向、情绪稳定性共6个变量影响非独生学生的心理健康(R2=0.276~0.532,P均=0.000)。结论:非独生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应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防御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学生防御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于2004-05以山东聊城某大学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196人,其中男101人(51.5%),女95人(48.5%),平均年龄(20&;#177;2)岁.采用防御方式问卷评估大学生的防御方式类型,由88个项目组成,每一项目按1~9级评分,得分越接近9说明应用此种防御方式的频率越大,将项目得分归纳为24种防御方式,4大因子,即不成熟型,成熟型,中间型及掩饰;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调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包含90个项目,按1~5级评分,将项目得分归纳为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阳性症状均分、阳性症状痛苦水平等5项总体指标及9个因子分,总分≥158分,或阳性项目数>45项,或任一因子分≥2分者,提示有轻度心理问题,阳性症状痛苦水平得分越低,表示心理问题越严重,其他总体指标和因子得分越高表示心理问题越严重.主要观察心理健康状况不同者防御方式的差异以及大学生防御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并对二者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196名大学生,所有被试的测试结果都无缺失值,全部进入统计分析.①心理健康状况不同者防御方式的差异:将大学生按症状自评量表得分情况,即以总分的平均值158分为界限,分成高分组(n=89)和低分组(n=107),症状自评量表高分组的大学生在不成熟型防御方式、中间型防御方式和掩饰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低分组(P<0.01).而在成熟型防御方式上的得分两组大学生的差异不显著(P>0.05).②防御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分析:不成熟型防御方式与症状自评量表中各因子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除敌对因子外,中间型防御方式与症状自评量表的其他指标正相关显(P<0.01),其中制止、同一化、回避、隔离等防御方式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的相关程度最密切.掩饰因子与除躯体化因子外的其他各因子均有显著正相关(P<0.01).成熟型防御方式除与躯体化因子负相关显著外,与其他因子的负相关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③防御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多元回归分析:分别以症状自评量表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指标为因变量,以防御方式的四个大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只有不成熟型防御方式进入回归方程,不成熟型防御方式可以有效地解释心理健康状况各项评价指标的总变异.结论:①心理健康状况不同的正常大学生群体,其防御机制的动用程度和选择类型等存在显著差异.②正常人若过多使用不良的防御机制应付生活中的冲突或挫折,将导致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③不成熟型防御方式是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学生防御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于2004-05以山东聊城某大学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196人,其中男101人(51.5%),女95人(48.5%),平均年龄(20±2)岁。采用防御方式问卷评估大学生的防御方式类型,由88个项目组成,每一项目按1~9级评分,得分越接近9说明应用此种防御方式的频率越大,将项目得分归纳为24种防御方式,4大因子,即不成熟型,成熟型,中间型及掩饰;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调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包含90个项目,按1~5级评分,将项目得分归纳为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阳性症状均分、阳性症状痛苦水平等5项总体指标及9个因子分,总分≥158分,或阳性项目数>45项,或任一因子分≥2分者,提示有轻度心理问题,阳性症状痛苦水平得分越低,表示心理问题越严重,其他总体指标和因子得分越高表示心理问题越严重。主要观察心理健康状况不同者防御方式的差异以及大学生防御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并对二者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196名大学生,所有被试的测试结果都无缺失值,全部进入统计分析。①心理健康状况不同者防御方式的差异:将大学生按症状自评量表得分情况,即以总分的平均值158分为界限,分成高分组(n=89)和低分组(n=107),症状自评量表高分组的大学生在不成熟型防御方式、中间型防御方式和掩饰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低分组(P<0.01)。而在成熟型防御方式上的得分两组大学生的差异不显著(P>0.05)。②防御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分析:不成熟型防御方式与症状自评量表中各因子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除敌对因子外,中间型防御方式与症状自评量表的其他指标正相关显(P<0.01),其中制止、同一化、回避、隔离等防御方式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的相关程度最密切。掩饰因子与除躯体化因子外的其他各因子均有显著正相关(P<0.01)。成熟型防御方式除与躯体化因子负相关显著外,与其他因子的负相关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③防御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多元回归分析:分别以症状自评量表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指标为因变量,以防御方式的四个大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只有不成熟型防御方式进入回归方程,不成熟型防御方式可以有效地解释心理健康状况各项评价指标的总变异。结论:①心理健康状况不同的正常大学生群体,其防御机制的动用程度和选择类型等存在显著差异。②正常人若过多使用不良的防御机制应付生活中的冲突或挫折,将导致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③不成熟型防御方式是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失眠症患者的人格特征与防御方式,以及二者的相关性. 方法对广州市番禺区岐山医院精神科门诊的 57例失眠症患者和 49名正常人进行防御方式问卷( DSQ)和 A型行为问卷( TABQ)测查. 结果失眠症患者 A型行为发生率( 70%)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30%),差异有显著性(χ 2=16.521, P< 0.001);失眠症的 TABQ总分( 28.16± 7.85)和时间匆忙感因子分( 14.18± 4.79)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t=2.469,2.378;P< 0.05);失眠症患者较少使用成熟型防御方式,较多使用掩饰 ,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1); TABQ总分及时间匆忙感、争强好胜因子分与不成熟防御方式、中间型防御方式呈极显著正相关( r=0.195~ 0.467,P< 0.001),与成熟型防御方式呈负相关 (r=- 0.176~- 0.147). 结论失眠症患者 A型行为发生率较高,具有 A型行为特征的失眠症患者更多使用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方式.  相似文献   

7.
陆小兵 《护理研究》2004,18(3):442-443
[目的]探讨中专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防御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防御方式问卷(DSQ)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202名中专护生进行调查。[结果]中专护生SCL-90所有因子与个性N维度(情绪稳定性)、P维度(精神质)及不成熟防御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E维度(内外向)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个性和防御方式对中专护生心理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空降兵官兵在跳伞训练前期的应对方式和防御方式特点,并进一步探讨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于2004-03采取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空降兵某师参加跳伞训练的官兵中,选择男性官兵635人作为观察对象。①应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应对方式的调查。该问卷共20个条目,包括积极应对方式(条目1~12)和消极应对方式(条目13~20),以这两个维度的各自总分及均分为统计指标。②采用防御方式问卷评定其采用的防御机制的类型。该问卷含88个条目,1~9级评分制,评分越高即应用该机制的频度越大,其掩饰程度则越小。将成熟型,非成熟型,中间型防御类型按官兵不同的职别、不同文化层次和兵龄层次进行划分。③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并与中国人常模和中国军人常模进行比较。该量表共90项,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每项评分1~5分。以量表总分与各症状因子分为指标,总分为90项累计得分,得分高反映心理健康状态差。采用统一指导语和无记名方式答卷。要求被调查对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当场填写,独立完成,填写完毕后当场交卷。应用U检验及相关分析进行资料统计。结果:发问卷635份,回收635份,剔除28份不全答卷,实际有效问卷607份,有效率95.6%。①空降兵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63±0.65,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03±0.54,配对t检验结果t=18.452,p<0.01。说明大多数空降兵官兵倾向于应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只有少数人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②防御机制的采用:士官与士兵组较多采用不成熟型和中间型防御方式,且与干部组间有显著性差异。不同文化层次空降兵所采用的防御方式,除不成熟型有差异外,成熟型,中间型,掩饰因子得分差异无显著性。军龄<1年组的空降兵较多采用不成熟型防御方式,军龄>4年组的空降兵较多采用成熟型防御方式,且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③空降兵607人中有心理问题的人数是153名,阳性率达25.2%。与中国人常模相比,除敌对性与精神病性因子无差异外;其余各因子及总分和阳性项目均分均显著高于中国人常模;与军人常模相比,躯体化、抑郁、偏执3因子无差异,人际关系、精神病性、敌对性3因子显著低于军人常模;其余3因子及总分和阳性项目均分均显著高于军人常模。④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与消极应对和不成熟型防御方式及中间型防御方式得分之间正相关显著,且相关系数较大,而与绝大部分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之间负相关显著,且相关系数较小,与绝大部分成熟型防御方式之间无明显相关。结论:要高度重视空降兵跳伞训练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增强空降兵官兵的外部心理社会环境,增强其正性情感体验,心理防护能力和应对技巧,提高部队战斗力。  相似文献   

9.
综合科与精神科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综合医院与精神病专科医院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防御方式问卷(DSQ)对温州市区及周边地区7家医院183名护士进行测评。结果:各医院临床护士在SAS、SDS、DSQ心理测评中各项目因子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在SCL-90测评中,临床护理人员在强迫、人际关系因子分优于一般人群,余项因子与一般人群相比无差异;综合医院临床护士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7项因子得分以及总分显著高于精神科护士,其余项目则无差异。结论: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优于综合医院临床护士。  相似文献   

10.
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为临床护理和人员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SCL 90症状自评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调查 ,对我院 89名临床护士进行检测 ,并分析差异与相关性。结果 样本的SCL 90症状自评的阳性项目数、躯体化、焦虑和恐怖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消极应对与SCL 90症状自评因子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呈显著正相关 (r =0 .2 3~ 0 .38)。结论 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 ,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青年乙型肝类(乙肝)患者医学应对方式(MCMQ)与心理防御方式(DSQ)的相关性,提供临床心理护理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MCMQ及DSQ问卷,对76例青年乙肝患者调查、分析.结果 MCMQ均值:面对3.13±0.65,回避2.66±0.50,屈服2.46±0.57;防御机制应对后均值:不成熟型5.58±1.38,成熟型4.78±2.03、中间型4.40±1.34,掩饰型6.56±1.24.结论 心理防御和应对都属于人们为满足内外环境需求,属自我心理调节,良好的防御和应对方式,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缓解不良情绪和心理社会应激造成的不良影响,促进患者康复和改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防止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12.
神经症类患者防御方式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症类患者防御方式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使用“防御方式问卷”(DSQ),“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符合CCMD-3第四大类患者33例,正常对照组33例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神经症类患者多采用不成熟防御方式和中间型防御方式,较少采用成熟防御方式,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父母教养方式中,研究组的“父亲惩罚,严厉因子”,“父母偏爱被试因子”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父母惩罚,严厉因子”,“父母偏爱被度因子”,“父母拒绝,否认因子”与其不成熟的防御机制显著相关;“父母惩罚,严厉因子”,“父母拒绝,否认因子”,“父亲过度保护因子”,“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因子”,“母亲偏爱被试因子”与其中间型防御机制显著相关。结论:神经症类患者的防御方式与其父母教养方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酒中毒患者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方法对43名慢性酒中毒患者(研究组)和43名无酗酒史的当地市民(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应付方式问卷进行评定分析。结果研究组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应付方式问卷解决问题、合理化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退避、幻想、自责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相关性。结论慢性酒中毒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受其应付方式的影响,成熟的应付方式有助于提高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成人亲附类型与其防御机制、主要症状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理解其临床症状提供相关的研究基础。方法:选取30例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的首发患者为研究组,建立配对正常人30例为对照组,均采用成人亲附量表(AAS)、防御方式问卷(DSQ)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为主要测量工具进行评定。结果:2组在成人亲附安全和不安全类型的分布上,在不成熟防御机制和成熟防御机制得分上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研究组中安全和不安全亲附类型在不成熟防御机制得分和阴性量表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成人亲附类型以不安全型为主,主要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可能患者中亲附类型为安全型者所运用的防御机制相对成熟,并相对较少表现为阴性症状。  相似文献   

15.
背景:军校大学生面临着多种心理应激,若采取不良的应付方式,可能影响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可能还与社会支持和人格有关。目的:探讨军医院校大学生社会支持、应付方式及人格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设计:整群抽样,问卷调查。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教学实验中心和预防医学系及西安运动创伤医院。对象:于2004/10整群抽取某校一年级军医大学生352人作为观察对象。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和艾森克个性问卷对受试者进行团体问卷调查。症状自评量表包括90个项目,共10个因子。社会支持量表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3个因子以及社会支持总分项目。应付方式问卷包括解决问题、自责、求助、退避、幻想、合理化6个因子。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主要包括内外向、情绪稳定性、精神质、掩饰性4个维度。所得资料用t检验和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主要观察指标:①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军医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人格的各因子得分比较。②不同社会支持、应付方式和人格与症状自评量表因子的相关性。③不同社会支持情况下军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应对方式及人格的各因子得分比较。结果:发放问卷352份,全部收回并合格,有效率100%。①以症状自评量表总分为分组指标,将被试中得分最高和最低的25%抽出,分别作为高症状组和低症状组,两组相比,低症状组学生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分值都高于高症状组学生,客观支持无差异;高症状组学生选择自责、幻想和退避等不成熟应付方式分值高于低症状组,求助的选择分值低于低症状组;高症状组内外向评分低于低症状组,而情绪稳定性分则高于低症状组。②心理健康各因子与支持总分、支持利用度、求助、内外向和掩饰性具有负相关(r=-0.131~-0.306,P<0.05或P<0.01);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情绪稳定性具有正相关(r=0.141~0.450,P<0.05或P<0.01)。③以支持总分为分组指标,将被试中得分最高和最低的27%分别作为高支持组和低支持组,两组比较,高支持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低支持组;高支持组学生多选择积极的应付方式,低支持组更倾向于选择消极的应付方式;高支持组内外向评分高于低支持组,而情绪稳定性精神质分显著低于低支持组穴P<0.05雪。结论:社会支持、应付方式和艾森克人格问卷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影响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症患者的防御方式。方法:使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对符合CCMD-3有关神经症诊断标准的患者31例,正常对照组31例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神经症患者多采用不成熟防御方式和中间型防御方式,较少采用成熟防御方式,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神经症患者有特定的防御方式。  相似文献   

17.
焦虑症的防御方式对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焦虑症患者防御方式的特点。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防御方式问卷对 32名焦虑症患者进行测试 ,并与 32名正常人作对照研究。结果 :焦虑症组心理防御方式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 ,中间型和不成熟型防御因子分高 (P <0 .0 1)。结论 :焦虑症患者的防御方式存在明显的不成熟倾向 ,其发生与不成熟的防御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海洛因依赖者心理健康状况与防御方式的相关性,为制定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180例海洛因依赖者采用自拟一般资料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和防御方式问卷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海洛因依赖者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1);各因子阳性症状检出率依次为躯体化(62.2%)、抑郁(58.3%)、强迫(57.2%)、敌对(49.4%)、焦虑(48.3%)、偏执(45.0%)、人际关系(43.9%)、精神病性(41.1%)、恐怖(26.1%);女性防御方式问卷掩饰因子评分及幻想、升华、制止、回避、同一化、消耗倾向项目评分显著高于男性(P<0.01);防御方式问卷不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评分和投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抱怨、退缩、躯体化、消耗倾向项目评分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幻想、压抑、假性利他项目评分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无显著相关(P>0.05),其余因子及项目评分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或部分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结论 海洛因依赖者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与其防御机制倾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火车司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心理防御方式状况,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30名火车司机采用症状自评量表测评心理健康状况,防御方式问卷测评应付方式,对测评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火车司机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常模(P均〈0.01),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因子分均与防御方式问卷因子1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躯体化因子分与因子4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火车司机的心理健康水平均低于普通人群,心理防御机制存在明显缺陷,与其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