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 de points,简称 TdP)亦称非典型性室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室速。如处理不当,易转变为室颤,故又称室颤前室速,属于恶性心律失常。1987年3月我们诊治一例 Tdp,现结合文  相似文献   

2.
黄振平 《安徽医学》1992,13(3):57-58
<正> 尖端扭转室性过心动过速(Torsade de Pointe即Tdp)系由Desertene于1966年所描述。它是介于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之间有扭转形态的室性心律失常。Tdp的同义词很多,例如短暂性心室颤动。非典型性室性心动过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前室速及假性室颤等。由于它的病因、心电图、发病原理及治疗上与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完全不同,因此,近些年来愈益引起临床的重视。一、心电图特点 1.发作前及发作间期心电图呈Q-T期间(Q-U)显著延长(≥500ms),如≥600ms有特别意义,T波增宽、低平、变圆或振幅增大,直立或倒置。舒张波与T波明显融合,心律可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2.发作前通常先出现室性早搏,R波落在前一窦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老年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10例,其中男性1例,女性9例,病因以高血压病、冠心病、缓慢性心律失常及低血钾为主.TdP发作前期心电图示成对室早7例、多源性室早6例,U波显著9例,Tu融合8例、频发室早呈"R on U"6例.Q-Tu或Q-T间期延长10例.TdP发作期第一个室早的联律间期为440~650ms,心室率135~260次/min,每阵发作持续时间1~100s.TdP发作前后出现单形性室速5例、多形性室速7例、双向性室速1例、室扑1例、室颤3例.10例中死亡例2.  相似文献   

4.
尖端扭转型室速(TDP)是一种恶性快速性的心律失常,与一般室速不同,易转为室颤而危及生命。本文就1980年以来所遇到的22例TDP的临床护理体会浅述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22例中,男14例,女8例。平均54.3岁。病因分别为冠心病、Q-T间期延长综合症、乐果中毒各2例,抗心律失常药物所致4例,心肌炎(急性病毒性)9例,病态窦房结综合症、高度及Ⅱ°房室传导阻滞(AVB)各1例。 2.心电图特征:Q-T间期0.32~0.64秒,心  相似文献   

5.
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 de Pointes简称TDP)是一种围绕等电位线以主波上下扭转为特征的室性心动过速。发生时血流动力学变化介于室速与室颤之间,为一种特殊类型室性心律失常,其病因、心电图特征和治疗均不同于室速和室颤。现将我院1975~1986年收治的TDP28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宽QRS心动过速中,80%为室速。其他心律失常有束支内蝉联现象、束支传导阻滞和逆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等。支持室速的依据有QRS电轴指向无人区、心前导联QRS主波方向一致性、V1导联出现宽大“r”波或呈qR、RR’型、室性融合波、房室脱节等。根据心电图波形和发生机制不同而分为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并行心律性室性心动过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双向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7.
宽QRS心动过速中,80%为室速。其他心律失常有束支内蝉联现象、束支传导阻滞和逆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等。支持室速的依据有QRS电轴指向无人区、心前导联QRS主波方向一致性、V1导联出现宽大"r"波或呈qR、RR′型、室性融合波、房室脱节等。根据心电图波形和发生机制不同而分为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并行心律性室性心动过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双向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8.
1966年,由 Dessertenne 命名的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 de Pointes,TdP),是一种发生于 QJ 间期延长基础上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VT)。它极易发展为心室颤动,因而为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近年来,对它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提出了新的看法,本文就此作一综述。1 TdP 的分类TdP 与长 QT 间期综合征(LQTS)关系密切。长期以来,LQTS 按其病因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类。近来,Jackman 按其临床特  相似文献   

9.
王葛安  晋丛海 《安徽医学》2002,23(6):61-61,63
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是介于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之间的心律失常,以心电图QRS波的尖端围绕基线扭转,发作时可自行停止的一种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其中以后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引发Tdp多见.笔者分析了1989年2月~2001年8月所收治的21例患者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圣华 《重庆医学》1996,25(6):372-373
尖端扭转型室速(TdP)是一种在Q—T间期延长,即心肌复极时间延长诱发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具有多形性QRS波群,此种心律失常来势凶险,死亡率高,临床并不少见。我院自1990年以来共收治TdP患者16例,经硫酸镁积极抢救,全部治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王林宇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3):1732-1733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大多数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的形态正常、RR间期规则的快速心律。大部分室上速由折返机制引起折返,可发生在窦房结、房室结与心房,分别称为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与心房折返性心动过速。此外,还可利用隐匿房室旁路。在全部室上速的病例中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与利用隐匿性房室旁路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最常见,约占病例总数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如何正确治疗恶性心律失常问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恶性心律失常主要是指哪些心律失常 ?恶性心律失常主要是指严重威胁生命的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常见的有 :①无梗死证据的院外猝死复苏存活者 ,大多数为冠心病患者 ,其猝死多由心室颤动(室颤 )所致。②心肌梗死或扩张性心肌病合并的单形性持续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③原发性心电疾病如先天性长QT综合征和Brugada综合征所致的室速和室颤。2 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有何临床流行病学特征 ?90 %以上的持续性室速和室颤发生于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室速和室颤的最常见病因是冠心病 ,50 %~ 70 %存在恶性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均…  相似文献   

13.
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 With twisting spike简称扭转型室速)是近十余年来被认识的一种严重的特殊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易发展为室颤。本症是1966年Dessertenne氏首次提出的一种延迟复极性心律失常。扭转型室速常被误诊为心室颤动。现将一例慢性肺心病并低钾血症诱发扭转  相似文献   

14.
维拉帕米在抗心律失常治疗中常用来控制房性心律失常、终止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及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而不常规用于室性心动过速的转复 ,但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 ,如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伴发于极短配对间期的多型室速有较好疗效。本文就静脉应用维拉帕米转复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12例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12例患者中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10~ 5 9岁。均以阵发性心悸为主诉就诊 ,4例伴头昏和胸闷 ,病程 2月~15年 ,6例在活动时易发作 ,否认既往有器质性心脏病史及高血压、糖尿病史。发作时无血流动力学异…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对心律失常的诊断技术不断提高,临床上,对室性心律失常的认识和治疗不断提高. 各种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心室停顿.室颤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特别是入睡前主要的死因.室速,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可发展为致命性心房纤颤或心室停搏.对室性心律失常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6.
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心脏病病人、非心脏病病人及各种年龄健康无病的人群。室早的心电图特点1.频发性室早:每分钟多于5~10次的室早称为频发性室早,多认为是器质性的。甚至有人把每分钟多于10次的频发性室早与三束支阻滞、高度或完全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病窦、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多源性室早及 RonT、RonP 现象一齐列为易转为致死性心律失常的重症心律失常。郑氏12例室颤  相似文献   

17.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基层医院的常见急症。近年来,有机磷农药中毒引起猝死的病例报道不断增加,有机磷农药对心肌的损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大多数有机磷农药对心肌有直接损害作用,使心肌去极和复极时间不一致,Q-T间期延长,造成心肌折返,导致严重心律失常[1]。尖端扭转型室速是Q-T间期延长伴发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心律失常,发病急,病情危重,极易导致晕厥和室颤,是发生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2]。我院于2012年8月1日收治1例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致尖端扭转型室速患者,经积极抢救治疗,患者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Q-T间期延长的临床意义在于其可能导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但并非所有Q—T间期延长都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同等关系,心肌缺血尤其是急性心肌梗塞、低血钾所致之Q-T间期延长因伴有心肌复极不均匀,故不但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且可致室速或室颤,为猝死的危险因素。乙胺碘呋酮因使心肌复极均匀一致的延长,故较少诱发其他心律失常,治疗中使该药所致的Q-T问期延长控制在不超过服药前的30%是较安全的。本文还观察到冠心病患者出现Q-T间期延长较多见,有些平时Q-T间期正常者当心绞痛发作时Q-T间期即明显延长,此现象提示Q-T间期延长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意义值得重视并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1923年Mec Weciaxus观察到具有“尖端扭转现象”的室速,1929年wiggers亦有类似的发现,当时称之为“假性室颤”。以后有些学者称之为“室颤前室速”。直到1966年法国学者Dessertenne对这种心律失常的病因、诊断、心电图特点及治疗做了较详细的研究,并命名为“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s de pointes,ventricuar tachycardid twisting spike)。到70  相似文献   

20.
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以下简称室早)、室性心动过速(以下简称室速)和心室颤动(以下简称室颤),室速和室颤是造成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约占所有心血管死亡的50%。导管射频消融(导管消融)术可治愈室性心律失常,大多数室性心律失常经心内膜导管消融可获得成功,部分室性心律失常位点可能分布在心外膜区域,通常需要进行心外膜消融。本文就近年来心外膜消融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