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840例脑星形细胞癌临床病理与预后的分析表明:该肿瘤是脑组织中最常见的肿瘤,高发年龄在21~50岁,10岁以下儿童少见。成人发生部位多在大脑半球,小孩多发生在脑干和小脑。病理分级:星形细胞瘤Ⅰ级84例;Ⅱ级425例;Ⅲ级265例;Ⅳ级66例。星形细胞瘤Ⅰ~Ⅱ级肿瘤界限不清楚,手术难以完全切除,Ⅲ~Ⅳ级肿瘤有一定界限,主瘤易于切除,术后加用放疗、化疗和中草药辅助治疗,其临床观察,星形细胞瘤Ⅰ级预后较好,Ⅱ~Ⅳ级预后较差。本组5年生存148例,生存率为17.6%,10年以上生存32例,生存率为3.9%。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mteinase,MMP-9)表达与瘤周水肿及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用抗MMP-9对40例星形细胞瘤组织标本(病理Ⅰ~Ⅱ级22例,Ⅲ~Ⅳ级18例)进行标记分析,并测定MRI图像上肿瘤瘤周水肿范围。结果:星形细胞瘤的瘤周水肿范围越大,其MMP—9的表达也越高;病理分级Ⅲ~Ⅳ级星形细胞瘤组织中MMP-9的表达明显高于Ⅰ~Ⅱ级。结论:星形细胞瘤组织MMP—9与瘤周水肿及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对比32例复发性星形细胞瘤(RA)与原发性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形态,结果发现:20例(62.5%)RA在形态上较原发瘤发生了明显改变,恶性程度级别增加;12例RA与原发瘤形态基本相似,21例Ⅲ、Ⅳ级KA中,有15例(71.4%)由Ⅰ、Ⅱ级原发瘤发展而来。Ⅰ级星形细胞瘤变为Ⅲ、Ⅳ级所需要的时间较Ⅱ级长(P<0.01),由此揭示,肿瘤形态级别与复发时间似无明显关系(P>0.05);术后放/化疗对肿瘤形态级别、复发时间亦无明显影响(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星形胶质细胞瘤的MRI表现特点。分析MRI对该类肿瘤的诊断要点和价值。方法 搜集经MRI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星形胶质细胞瘤50例,分析MRI信号表现特点。结果 发现Ⅰ级星形胶质细胞瘤边界多较清楚,信号较均匀,水肿及占位效应较轻,囊变少见;Ⅲ-Ⅳ级星形胶质细胞瘤边界多不清楚,信号不均,水肿及占位效应明显,囊变多见;Ⅱ级介于二者之间。结论 不同分级的星形胶质细胞瘤的MRI表现有一定规律性。其MRI信号变化与瘤体内的病理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星形细胞瘤临床病理分级与DNA含量、增殖指数(PI)及S期构成比(SPF)的关系。方法 手术中切取的幕上脑星形细胞瘤标本40例,分别送病理切片和流式细胞计数。结果 不同病理级别星形细胞瘤异倍体的发生率相比较,无显性差异(P>0.05),二倍体瘤与异倍体瘤PI值相比较,有显性差异(P<0.05),SPF相比较,有显性差异(P<0.05),Ⅰ、Ⅱ级与Ⅲ、Ⅳ级星形细胞瘤PI值相比较,有显性差异(P<0.05),而Ⅰ、Ⅱ、Ⅲ级SPF相比较,无显性差异(P>0.05),Ⅰ、Ⅱ、Ⅲ级与Ⅳ级SPF相比较,有显性差异(P<0.05)。结论 脑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分级结合DNA含量和PI值可以对肿瘤的预后作出更全面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脑星形胶质细胞瘤Bcl-2、P16表达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Bcl-2和P16的表达与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的病理组织学分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40例脑星形胶质细胞瘤(Ⅰ-Ⅱ级18例,Ⅲ-Ⅳ级22例)中Bcl-2和P16蛋白的表达.结果 Bcl-2和p16与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的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低级别组(Ⅰ-Ⅱ级)和高级别组(Ⅲ-Ⅳ级)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Bcl-2和P16在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的早期阶段即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金心  袁坚列 《浙江医学》1996,18(5):262-264
经手术治疗及病理学检查证实脑星形细胞瘤131例,其中星形细胞瘤Ⅰ级25例,Ⅱ级45例,Ⅲ~Ⅳ级61例。男女之比为1.9∶1,幕上幕下之比为6.7∶1,幕上以Ⅲ~Ⅳ级多见,幕下以Ⅰ~Ⅱ级多见.各级别肿瘤临床表现大多有颅内高压症,Ⅰ级以癫痫多见,Ⅲ~Ⅳ级以肢体活动障碍多见.并对肿瘤的级别与年龄、肿瘤部位、术前病程、主要首发症状、CT表现、治疗效果和生存时间等变量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Survivin蛋白在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脑星形细胞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二步法检测67例脑星形细胞瘤组织和10例对照组组织标本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脑星形细胞瘤Ⅰ~Ⅳ级组(P〈0.01)。高分化组(脑星形细胞瘤Ⅰ~Ⅱ级组)阳性表达率为24.24%,明显低于低分化组(脑星形细胞瘤Ⅲ~Ⅳ级组)的70.59%(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化高低与Survivin蛋白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437,P〈0.01)。结论Survivin蛋白在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呈高表达;且随脑星形细胞瘤病理级别的增高,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增强。Survivin蛋白在脑星形细胞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DNA修复酶MGMT及Ki-67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脑星形细胞瘤中DNA修复酶—6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及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69例样本均来源于神经外科手术切除且临床资料完整、术后病理诊断为星形细胞瘤病例,其中Ⅰ~Ⅱ级34例,Ⅲ级21例,Ⅳ级14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BC法)检测样本中MGMT及Ki-67蛋白的表达状况,并进行秩和相关等级检验。结果:星形细胞瘤中MGMT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0.9%,其中, Ⅰ~Ⅱ级、Ⅲ级和Ⅳ级分别为88.2%、23.5%和50.0%。不同分级之间MGMT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3 1),MGMT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级呈负相关(r=-0.351 1,P=0.003 1);星形细胞瘤中Ki-67阳性率为62.3%,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00 0),该表达与肿瘤分级呈正相关(r=0.690 4,P=0.000 0);并且随Ki-67表达强度的增加,MGMT的表达强度明显下降(P=0.015 1),Ki-67与MGMT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291 5,P=0.015 1)。结论:星形细胞瘤中MGMT及 Ki-67表达与肿瘤恶性程度密切相〖JP3〗关,提示MGMT和Ki-67可以作为评价星形细胞瘤预后的生物学指标。〖JP〗  相似文献   

10.
星形细胞瘤的PCNA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53例星形细胞瘤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免疫组化观察。按照Daumas Duport方法,本组病例Ⅱ级星形细胞瘤14例,Ⅲ级14例,Ⅳ级25例;它们的PCNA阳性细胞标记指数分别为2.99%,9.73%和38.06%。结果表明:PCNA标记指数随着肿瘤组织病理分级的增高而增大,而且小细胞增殖区的标记指数明显高于多形性瘤细胞区。PCNA能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速率。此项研究可用于判断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程度,为临床判断病人的预后提供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脑星形细胞瘤的CT表现(附10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10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的CT表现,讨论了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在形成CT表现的病理基础。Ⅰ、Ⅱ级的低密度主要为实质性肿瘤本身含水分较多(81-82%)以及肿瘤的囊性变。Ⅲ、Ⅳ级的低密度主要是肿瘤的坏死。呈混杂密度改变多为病灶内含有不同级别的肿瘤小区、灶性坏死、囊变、陈旧性出血。高密度为钙化和出血。星形细胞瘤的增强显影率与肿瘤恶性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报告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的CT表现,其中Ⅰ级13例,Ⅱ级11例,Ⅲ级12例,Ⅳ级6例,Ⅰ~Ⅱ级星形细胞以低密度为主,一般无强化、无灶周水肿,肿瘤的恶性度增高,病灶内等密度成分增多,增强程度也增大,且灶周水肿范围增大,并提出星形细胞瘤的鉴别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组织 p5 3和 p6 3蛋白的表达及其与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发生及组织分级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5 3例脑星形细胞瘤组织 (Ⅰ级 12例 ,Ⅱ级 15例 ,Ⅲ级 17例 ,Ⅳ级 9例 )及10例手术瘤旁正常脑组织 p5 3、p6 3蛋白表达。 结果  5 3例脑星形细胞瘤中 2 2例 p5 3蛋白过度表达 ,2 4例p6 3蛋白阳性表达。高病理级别的星形细胞瘤组织 (Ⅲ级和Ⅳ级 ) p5 3蛋白表达率明显高于低病理级别的星形细胞瘤组织(Ⅰ级和Ⅱ级 ) ,而高病理级别的星形细胞瘤组织p6 3蛋白表达率与低病理级别的星形细胞瘤组织相比无显著差异(P >0 .0 5 )。在 2 4例 p6 3蛋白阳性表达的星形细胞瘤中 ,12例呈 p5 3蛋白过度表达。 10例正常脑组织p5 3、p6 3蛋白均呈阴性表达。结论 p5 3蛋白表达异常可能参与脑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发生 ,与脑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分级有关 ,p5 3突变与p6 3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 ,p6 3表达水平对星形细胞瘤的组织学分级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4.
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微血管密度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脑星形细胞瘤(Ⅰ~Ⅱ级22例,Ⅲ~Ⅳ级18例)组织中MMP-9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结果:Ⅲ~Ⅳ级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MVD为63.96±18.29,MMP-9的表达为65.34±7.76;Ⅰ~Ⅱ级MVD为34.73±12.56,MMP-9为48.13±9.74.Ⅲ~Ⅳ级中MVD和MMP-9的表达均明显高于Ⅰ~Ⅱ级(P<0.01);脑星形细胞瘤中MVD和MMP-9呈正相关关系.结论:MVD和MMP-9的表达与脑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程度相关,MMP-9在脑星形细胞瘤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肿瘤抑制基因p53、p16缺失、变异与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对31例脑胶质瘤的原发肿瘤标本行p53、p16蛋白检测,用免疫组化LSAB法。结果:星形细胞瘤Ⅰ级17例中,p1610例表达30%以下,7例不表达,p534例表达30%以下,13例不表达;星形细胞瘤Ⅱ级9例中,p161例表达30%以下,8例不表达,p533例表达30%以下,1例表达30%~60%,5例不表达;星形细胞瘤Ⅲ级2例,p16均不表达,p531例表达30%以下,1例表达30%~60%;星形细胞瘤Ⅳ级3例,p16均不表达,p53表达均在30%~60%。结论:p53失活主要见于恶性胶质瘤和恶性发展中的胶质瘤,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p53蛋白失活越严重。偏良性的胶质瘤p53呈轻度阳性表达时,提示肿瘤可能处于早期恶性变过程中。p16缺失主要见于星形细胞瘤Ⅱ、Ⅲ、Ⅳ级等恶性胶质瘤。  相似文献   

16.
脑星形细胞瘤是脑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加术后放疗能明显提高生存率,但手术加放疗加化疗能否进一步提高生存率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在治疗中颅压升高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报道极少,本文就此作一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自1998-2001年间收治了手术切除的脑星形细胞瘤病人40例,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22-70岁,病理全部经过手术证实,其中Ⅰ-Ⅱ级23例,Ⅲ-Ⅳ级17例。1.2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行术后放化疗。放疗选用6MV-X线,Ⅰ-Ⅱ级行术后残存病灶或原瘤床区外放1-2cm照射,照射剂量50-56GY,Ⅲ-Ⅳ级病灶或原瘤床外放3-4cm照射剂量40GY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星形胶质细胞瘤的MRI表现特点 ,分析MRI对该类肿瘤的诊断要点和价值。方法 搜集经MRI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星形胶质细胞瘤 5 0例 ,分析MRI信号表现特点。结果 发现Ⅰ级星形胶质细胞瘤边界多较清楚 ,信号较均匀 ,水肿及占位效应较轻 ,囊变少见 ;Ⅲ~Ⅳ级星形胶质细胞瘤边界多不清楚 ,信号不均 ,水肿及占位效应明显 ,囊变多见 ;Ⅱ级介于二者之间。结论 不同分级的星形胶质细胞瘤的MRI表现有一定规律性 ,其MRI信号变化与瘤体内的病理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survivin在不同级别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结果,分析其参与肿瘤发生的机制。方法观察组包括脑星形细胞瘤Ⅰ级10例,脑星形细胞瘤Ⅱ级22例,脑星形细胞瘤Ⅲ级26例,脑星形细胞瘤Ⅳ级7例。实验方法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urvivin在不同级别的脑星形细胞瘤中表达结果。结果 survivin在星形细胞瘤Ⅰ级、Ⅱ级、Ⅲ级、Ⅳ级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45.45%、65.38%、71.43%,四者之间呈现增高趋势。在高分化组(Ⅰ~Ⅱ级)中呈散在的弱阳性表达,表达率为34.38%(11/32);而在低分化组(Ⅲ~Ⅳ级)中表达明显增强,表达率为66.67%(22/33),与高分化组有显著差异(χ2=11.20,P〈0.01)。结论 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随星形细胞瘤,四者之间呈现逐渐增高趋势,说明在脑星形细胞瘤中survivin在肿瘤的形成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瘤内磁敏感信号对脑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来我院诊治的脑星形细胞瘤患者15例,将根据磁敏感成像(SWI)信号不同对脑星形细胞瘤的分级结果与术后病理分级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5例脑星形细胞瘤患者在术前根据磁敏感成像信号特点可分为Ⅰ级2例、Ⅱ级6例、Ⅲ级5例、Ⅳ级2例,与术后病理分级结果一致。结论应用瘤内磁敏感信号对脑星形细胞瘤进行术前分级,不仅诊断准确率高,还能够为临床提供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瘤内有无出血、瘤周有无水肿及瘤体血供情况等,能够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评估预后提供可靠信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谢巧婷  邢云飞 《中外医疗》2014,(13):181+183-181
目的探讨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MRI征象与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收集该院55例经MRI及手术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5例患者中,根据病理诊断标准分级:Ⅰ级12例(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5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7例),Ⅱ级15例(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4例,弥漫性星形细胞瘤11例),Ⅲ级23例,Ⅳ级5例;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MRI特征(囊变坏死、信号不均匀性、水肿、越过中线、出血、强化不均匀性)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MRI表现与病理分型具有直接相关性,采用MRI能够对病理分型准确表现,从而为临床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有效依据,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