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疆西准噶尔上泥盆统洪古勒楞组产出丰富的介形类化石,本文对乌兰柯顺和布龙果尔两条剖面的洪古勒楞组介形类开展生物地层学研究。首次在活动板块边缘地区建立底栖介形类生物带,为研究区的地层划分和对比提供新的依据。洪古勒楞组下段介形类可划分为两个带和两个亚带:Hollinella valentinae-Samarella coumiacensis带和Microcheilinella hoxtolgaiensis-Praepilatina adamczaki带,后者以Microcheilinella bulongourensis的消失为界可分为上、下亚带。在两个研究剖面上洪古勒楞组底部出现典型的弗拉期介形类分子,由此证明西准噶尔上泥盆统可能存在弗拉阶-法门阶(F-F)界线。  相似文献   

2.
贵州台江早、中寒武世凯里组的腕足动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描述贵州台江下、中寒武统凯里组的腕足动物化石6属10种,其中包括1新种,2比较种和2未定种。该腕足动物组合带有波希米亚及哈萨克斯坦的色彩,对于我国寒武纪腕足动物的分类、演化、古生物地理研究及查清凯里动物群的组成、凯里组的时代,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寒武纪大爆发时期, 以动物为主导的海洋生态系统已初步构建完成。腕足动物作为这一时期海生底栖群落的重要代表, 建立了复杂的多层次生态分层(Tiering)结构。华南寒武纪一些特异埋藏化石群中出现大量单属种腕足动物壳体富集保存的现象, 对当时海洋底质的硬化改造以及生态系统的复杂化发挥了重要意义。黔东剑河革东地区苗板坡、金银山和承多三个剖面的凯里生物群(寒武纪乌溜期)中普遍产出腕足动物化石密集层, 其中以舌形贝型亚门(Linguliformea)的伯瑞堂古圆货贝(Palaeobolus bretonensis)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此外, 密集层中还有较多的古盘虫类三叶虫、少量蠕形动物、软体动物和始海百合等底栖生物共同保存。研究显示, 凯里生物群中腕足动物密集层内的化石保存较好, 几乎全部平行于层面保存, 壳体大小不一, 无明显定向性, 判断为生物成因的原地埋藏群落。化石层面和岩石光面显示, 除了微弱的水平层理, 密集层未见其他强水动力的沉积构造和生物扰动痕迹, 指示凯里生物群中以腕足动物为主导的生物群落可能在安静的水体环境中被沉积事件原地掩埋, 未遭受流体侵蚀或搬运作用。通过建立生态结构理论模型和对比分析, 显示凯里生物群中腕足动物主导的古群落在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空间利用率方面都要高于滇东寒武纪第四期的关山生物群。同时, P. bretonensis壳体上固着有始海百合动物, 可能反映密集层中复杂的底栖群落关系, 表明寒武纪乌溜期大量繁盛的带壳腕足动物为泥质软基底上的底栖生物提供了更多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内蒙古准格尔旗对臼沟本溪组含腕足动物地层,对该地区本溪组腕足动物群和性质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在识别腕足动物群落的基础上,从种的分异度,种的相对丰度,群落空间分布与能量分配等角度探讨了该腕足动物群落的一些结构模式,指出Echinocochus elegans-Ohoristites weiningensis腕足动物群落已基本属于演替阶段中的顶极群落。  相似文献   

5.
塔中隆起区的良里塔格组含菌藻类微生物岩、植物类的钙藻、原生动物中的有孔虫、后生动物中的海绵、珊瑚、苔藓虫、介形类、三叶虫、腹足类、腕足动物、棘皮动物等化石门类。根据其生物成分的埋葬学特征,分为原地或近源成分占优势的群落和远源异地成分占优势的组合,群落和组合的类型展布受水深、水动力、坡折带地貌等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6.
广西南丹拉要泥盆纪礁组合剖面的古生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南丹拉要泥盆纪生物礁发育在台地的边缘,是一个礁、滩、开阔台地沉积互相交替的叠置礁。礁组合中出现5个主要的生物群落。其中以层孔虫、床板珊瑚为主的 Stromatopora-Alveolites群落是最重要的造礁群落。这些群落有规律地分布在礁组合的不同部位。它们在剖面上的垂直分布显示礁组合的发育过程分成3个大的旋回,其中包括9个次一级的成礁旋回。旋回反映了海水深浅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Hayasaka在建立Athyrisina属时,指出其模式种Athyrisinasquamosa的正模标本产自四川省宝兴府昭化县的偏桥子。然而,偏桥子一带并无该种的证据。对其产地作深入考查的结果表明,A.squamosa正模标本产地很可能在川北汶川县水磨乡的黑土坡,层位为泥盆系水磨群。  相似文献   

8.
微型腕足动物化石镇巴始壮贝Eohadrotreta zhenbaensis常见于陕南、峡东水井沱组与黔东麻江九门冲组等地寒武纪地层中,在贵州松桃盘信寒武系第二统清虚洞组薄层灰岩中为首次发现。通过与华南其他地区E. zhenbaensis的背壳长宽比及中隔板等结构特征比较,发现松桃盘信清虚洞组E. zhenbaensis与浅水扬子地台的陕南、峡东地区的E. zhenbaensis壳体内部特征较为相似,包括肉茎孔形成阶段、肉茎孔封闭阶段及交互沟伸长阶段3个生长发育阶段标本,与较深水过渡区麻江的E. zhenbaensis略有差异。贵州松桃盘信寒武系第二统清虚洞组E. zhenbaensis的发现,扩展了该属化石在华南寒武纪第二世的古地理分布,丰富了该组腕足动物组成面貌,为研究E. zhenbaensis形态结构特征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9.
作为热河昆虫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县组昆虫化石内容独特、丰富,共16目95科201属271种.根据目前已发表的化石资料,本文列举了冀北、辽西义县组昆虫化石以及与昆虫伴生的其它动植物化石.通过对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分析,初步建立了冀北、辽西义县组生态系统结构关系图,并恢复了它们所代表的生态环境.结构关系图显示该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可能处于群落发展的稳定时期.该地区整体上为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同时存在季节性干旱一半干旱的小气候环境.有丰富且宁静的深水湖泊,周围还有其他形式的水体环境,如沼泽和浅水环境;附近有高山存在,且海拔在800 m以上,高山上有湖泊,山间有溪流;土壤营养丰富且水分比较充足,适宜多种动植物生存.  相似文献   

10.
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洪古勒楞组时代的新认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标准地点的洪古勒楞组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乃至整个新疆北部以海相为主的层位上最高的晚泥盆世晚期的沉积。然而牙形类和微体脊椎动物的研究证实,该组跨弗拉阶-法门阶(F-F)界线,它至少包括了一小部分弗拉晚期和主体部分为法门早期的沉积。两个牙形类带LaterhenanaZone和MiddlecrepidaZone被识别出,它们在F-F界线附近,并分别在大绝灭事件(在linguiformisZone内)之前后。另一个层位更高的牙形类带LatecrepidaZone也可能存在。同时还证实,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正常层序”的标准地点的洪古勒楞组的层序是倒转的。由此,含植物大化石Leptophloeumrhobicum等的陆相层在下(此层可能归于该组下伏的朱鲁木特组),而产牙形类和其它丰富的无脊椎动物的海相层在上。按牙形类年代带的年代地层时间表(Fordham,1992),该组距今约368-364百万年。至于它和邻近地区和布克河组的关系,由于后者发现了更高层位的牙形类,两者还不能完全对比。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保存在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弓石燕类模式标本(由葛利普最早研究)的再研究,作者认为,Sinospirifer Grabau,193l仍是一个有效属。它与Cyrtospirfer Nalivkin,1924的主要区别在于腹壳后部强烈加厚、假三角板中央具有肉茎管以及在壳褶及褶间均发育微瘤(whitneyi—subextensus型的微细纹饰)。Tien(1938)指定S.sinensis Grabau,1931作为Sinospirifer的模式种,因为它与S.subextensus(Martelli,1902)有着相同的形态构造,包括壳形、壳率、中槽壳线型式、中央肉茎管、微细纹饰及内部构造等,所以Ssinensis应是S.subextensus(Martelli,1902)的次同义名,Sinospirifer的模式种应更改为S.subextensus。此外,S.archiaciformis,S.wan-gleighi,S.vilis,S.subhavasakai,S.pellizzarii,S.pellizzariformis和S.heterosinosus几个种在外部及内部构造上也与Ssubextensus相同,同样被视作为S.subextensus的次同义名。葛利普文中所列举的所谓几个种之间的区分特征已在湖南中部同一地点同一层位所采集的同一样品的标本中观察到,它们仅仅是种内变异的现象。对于以往不同种的标本被归人同种的情况,作者均作了修订,例如,S.vilis Grabau,1931实际代表几个种标本的混合体,经修订,分别被归于Siplospirifer subextensus,“Sinospirifer”hayasakai,Tenticospirifer supervilis等。S.sub—hayasakai Grabau,1931仅限于正模为代表的特征,被归于Sinospirifer subextensus,而两个副模标本(NIGP 2736和2740)则应归人”Sinospirifer”gortanioides Grabau,1931。  相似文献   

12.
根据噶氏斑纹和雄性个体的副性征,对我国的鳅属鱼类进行了分类整理.一直被作为中华鳅Cobitis sinensis Sauvage et Dabry,1874同物异名的长吻鳅G.dolichorhynchus Nichols,1918和稀有鳅C.rarus Chen,1981不仅在噶氏斑纹上存在差异,而且它们雄性个体的副性征也明显有别,为有效种;而1925年Nichols命名的花斑鳅C.melanoleuca Nichols,1925与北方鳅C.granoei Rendahl,1935或中华鳅不同,也为有效种.因此,鳅属鱼类在我国共有8种,即中华鳅、黑龙江鳅C.lutheri Rendahl,1935、北方鳅、稀有鳅、沙花鳅C.arenae(Lin),1943、长吻鳅、花斑鳅和大斑鳅C.macrostigma Dabry,1872.这8种鱼类的雄性个体在胸鳍基部第1根分枝鳍条上均具有一个骨质突起(lamina circularis),且鳞片小,呈圆形或椭圆形,鳞焦大等特征;可进一步划归为鳅属中的鳅亚属Cobitis s.str..  相似文献   

13.
西双版纳竹类植物分布及其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应用民族植物学的方法和原理,调查和研究了分布于西双版纳的竹类植物。 竹类植物广泛分布于云南和东南亚地区。由于版纳优越的自然条件、独特的民族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原因,生活在版纳的傣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均有栽培、认识、利用竹类植物的传统习惯及较高的知识经验,使得版纳不仅具有大面积的天然竹林,而且具有许多人工竹林。 本文参阅了众多的竹类研究成果,整理了大量的野外调查、采集资料,充分肯定了前人对版纳竹类研究的价值,论述了分布于版纳的竹属,并应用植物区系的方法分析和探讨了版纳竹属的分布类型以及版纳与相关地区的竹类亲缘关系,认为:版纳竹类与东南亚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滇西、滇东南,与滇中、华东有一定的联系,而与华南有着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15.
云南抚仙湖鱼类的若干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湖泊环境的适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作者于1988年11月至1989年11月逐月取样研究了抚仙湖鱼类的的生物学特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从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出发,结合湖泊环境的演变历史,进一步探讨了其生物学特性对湖泊环境的适应。研究结果表明,仙湖鱼类具有一系列共同的生物学特性。依其性质可把这些生物学特性区分为原始性状或特化性状。原始性状提示了抚仙湖现生鱼类是源自该湖所属的江河鱼类区系。特化性状则是鱼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适应相同湖  相似文献   

16.
丛枝蓼和长鬃蓼鉴别性状变异式样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鲴亚科Xenocyprinae共4属6种鱼和鲢亚科Hypophthal michthyinae的鲢、鳙Aristichihys nobilis进行了骨骼系统的研究,并对鲴亚科的6种鱼同工酶谱型,进行了分析比较。鲢亚科虽然具有鲴亚科的共同祖征和全部离征,但因其有较多的特化性状,仍将其列为和鲴亚科并列的一个亚科。应用分支系统学原理推导出鲴亚科的系统发育图。鲴亚科6种鱼的肝、肾、心、眼的晶状体、鳍、脑,肌肉等7种组织5种同工酶(LDH,MDH,ES,ADH,G6PDH)的电泳分析表明,生化分类和经典分类结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中国海菜花属全部已知分类群的84个形态学、生物学和生态学性状,进行了R分析和主成分分析。R分析结果表明,被研究的性状可明显地划分为若干组高度相关的性状,它们或表明本属向次生性陆生和异花传粉方向演化,或具重要的分类价值。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仅前16个主成分几乎可保留84个性状的全部信息量,这说明在中国海菜花属分类研究中所选性状很合理;前3个主成分可保留总信息量的76.56%,说明在三维空间内能较好地反映中国海菜花属所有已知分类群间的相对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