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张琅 《江西煤炭科技》2021,(2):153-155,159
为防止10-428B工作面回采过程中产生底板突水事故,通过采用瞬变电磁技术对底板富水区域和富水性进行探测.根据探测结果,工作面区域底板低阻异常区域数量较多,存在2处低阻异常区,突水危险性较高,且底板岩层节理裂隙发育.基于探测结果和工作面地质条件,确定进行工作面底板注浆堵水,对注浆方案进行具体设计,并在注浆结束后对钻孔涌水量监测.结果表明,注浆完成后底板钻孔的涌水量在0~0.5 m3/h的范围内,成功增强了底板隔水层的隔水能力,确保了工作面回采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偃龙矿区地处豫西地区,矿井深部开采二1 煤层受奥陶系强含水层岩溶裂隙水威胁,奥灰水压不断增高,煤层底板构造发育、隔水层不稳定等突水因素影响了安全回采。通过水文地质资料分析与瞬变电磁技术进行底板富水性探测,建立了底板注浆改造深度精确计算模型,提出了偃龙矿区二1 煤层底板注浆改造水害防治技术,并进行了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12061 工作面底板分布有 3 种类型富水异常区,富水异常区域岩层节理、裂隙较为发育, 异常区覆盖工作面底板大部,工作面底板存在突水危险性;菱形钻孔布置有利于减小孔间距,最终确定底板注浆改造深度为 65 m、注浆压力为 9 MPa 与注浆扩散半径为 25 m,对太原组下段及奥陶系灰岩含水层注浆变含水层为相对隔水层,切断了底板奥陶系灰岩含水层与二1 煤层的水力联系;底板注浆封堵后,检验孔水量不大于 10 m3 / h,钻孔孔壁光滑,原 5 个富水异常区消失,注浆改造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宋亚亚  王辉 《中州煤炭》2018,(12):103-107
为了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根据云盖山一矿22204工作面底板抽放巷瞬变电磁探测视电阻率值,预测在此次瞬变电磁探测范围内,探测出B级富水异常区2个,G级高阻畸变区3个,然后对综采工作面底板物探异常区检验孔进行施工设计,初步设计钻场5个,设计钻孔10个,钻探进尺1 160 m,来验证22204综采工作面瞬变电磁勘探报告探测的底板异常区,然后根据检验结果,对物探异常区附近进行注浆加固,封堵导水通道,加强隔水层强度,使含水层变为弱含水层或隔水层,确保工作面回采安全。  相似文献   

4.
水文地质勘探工作是治理水害的前提,为了有效勘探工作面底板异常富水区域,治理水害,采用瞬变电磁法对工作面底板异常富水区域进行勘查,通过对物探数据的分析整理,圈画出底板异常富水区域,并对富水区采取有针对性的治水措施。试验结果证明,瞬变电磁法数据精确,可以为治理水害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王河煤矿10902薄煤层工作面突水问题,通过分析该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及构造分布,采用理论分析和瞬变电磁物探技术手段,对工作面突水原因进行研究,找出10902工作面出水区域中的富水区,并利用现场注浆的措施对富水区域进行治理。治理结果表明:工作面出水量由原来349m3/h的减小为130m3/h,堵水率为63%,治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测216上01工作面含水情况,应用瞬变电磁技术,对216上01工作面底板隔水层的完整情况进行探测,圈定底板隔水层裂隙发育带和富含水异常区,通过物探和钻探资料的综合分析,推断YS1地震异常区附近底板岩层弱富水或不富水,为工作面防治水工程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工作面的瞬变电磁勘探结果,通过研究注浆改造技术,选择合理的注浆参数,成功地对朝川矿三井已16-17-21020工作面10~78 m、97~170 m和212~261 m段底板含水层进行了注浆改造.注浆后工作面没有出现底板裂缝及新的涌水点,原涌水点水量明显减少,且比较稳定,整个工作面涌水量小于10 m3/h,为矿井开采防治水害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1304工作面顶底板的水文地质资料,确保工作面的安全生产。使用PROTEM47瞬变电磁系统,采用共面偶极方式布置线圈,对1304工作面顶底板赋水性进行探查,并分析了瞬变电磁法在1304工作面探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得出了顶底板含水裂隙发育,工作面顶底板的富水异常区,为工作面安全回采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工作面的回采资料表明,瞬变电磁法探测工作面顶底板富水性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龙固煤矿辅2运输大巷顶底板涌水大的问题,采用井下瞬变电磁和地质雷达相结合的物探技术,确定巷道顶底板的岩层的富水区域。制定了浅层、深部注浆相结合及局部引流封堵的治水方案,优化钻孔布置,施工深部注浆堵水钻孔52个,巷道涌水量由720 m3/h减少到340 m3/h,顶板无集中淋水。  相似文献   

10.
针对龙泉矿4301工作面底板突水等问题,采用瞬变电磁物探及钻探,得知4号煤层底板至奥陶系灰岩46.84 m,最高水压4.3 MPa,最大水量100 m3/h。根据经验选用钻孔注浆法进行工作面防治水。施工钻孔15个,确定了每个钻孔的具体参数及注浆量。最终通过底板钻孔注浆,出水量大大减少,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1.
《煤矿安全》2013,(5):148-150
采用理论分析和工程计算的方法对鹤壁煤业集团王河矿10902薄煤层工作面底板突水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对工作面富水异常区进行了钻孔验证和注浆加固设计研究。结果表明,该地质条件下的隔水层安全厚度为10.5 m,大于直接底砂质泥岩厚度9.15 m,给工作面造成突水威胁,并对富水异常区进行钻探和注浆加固,使得工作面突水量由注浆前的130 t/h减至20 t/h。  相似文献   

12.
矿井涌水量的准确预测一直是煤矿地质工作者的难题,本文以新安煤矿首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裘布依公式计算了涌水量,通过矿井瞬变电磁勘探探测了首采工作面的顶板富水性分区。计算最大涌水量71.3m3/h,正常涌水量31m3/h。实际开采结果是最大涌水量出现在探测结果富水区为70m3/h,正常涌水量基本处在25~30m3/h。认为矿井瞬变电磁勘探和解析法裘布依公式在工作面顶板富水性探测和涌水量计算可靠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煤》2013,(12)
针对梧桐庄煤矿2号煤层底板砂岩节理裂隙发育、高地温的特点,在系统分析该矿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采用音频电透视、瞬变电磁、高密度电阻率法等综合探测方法,查明了梧桐庄煤矿182104工作面底板砂岩富水区域特征,揭示了工作面底板导水通道及补给来源。继而采用分序次高压注浆逐次形成加固圈,加固底板进行堵水,注浆后进行了音频电透视检验,结果表明该措施在煤层底板富水异常区突水治理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煤炭技术》2017,(1):32-34
以阳煤五矿为例,采用矿井瞬变电磁法详细探查了工作面底板隐伏地质构造及富水异常区,并利用巷道控制点底板标高和钻孔数据计算突水系数,进而采用矿井瞬变电磁探测成果与突水系数相结合的方法,对地质构造复杂段的富水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确保了工作面底板带压区的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15.
由于对煤矿工作面顶底板和掘进工作面前方富水构造情况不清,导致近年来煤矿井下水害频发。介绍了矿井瞬变电磁法超前探测原理、井下探测工艺、数据采集和资料处理流程,总结出富水异常体解释和划分方法。应用YCS40矿用本安型瞬变电磁观测系统对霍州煤电集团文明煤矿掘进工作面进行了超前探测研究,结果表明矿井瞬变电磁法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报掘进工作面前方100 m内的富水异常体。  相似文献   

16.
矿井瞬变电磁法探测底板导(含)水构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河尖煤矿采用矿井瞬变电磁法对7415工作面底板下方隐伏的导(含)水构造与断层的富水性进行了探测,初步掌握了工作面富水异常区,为防治水工作提供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17.
山西焦煤集团公司辛置煤矿10-425工作面受到底板奥灰承压水的威胁,通过综合物探及钻探法、数值模拟及理论分析等方法,对底板异常富水区进行圈定,据此设计采用疏水降压和采空区膏体充填等措施进行底板水害的治理。10-425工作面正常回采期间,工作面正常涌水量为35m^3/h,最大涌水量为120m^3/h,成功实现了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开采。  相似文献   

18.
在水文地质条件相似的情况下,与21109综采工作面临近的21301综采工作面发生了底板灰岩突水事故。通过分析陈四楼煤矿21109综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实施工作面底板瞬变电磁法勘探探测底板富水异常区,采用底板扰动破坏深度数值模拟及基于BP神经网络的底板扰动破坏深度模型等方法预测了21109综采工作面底板扰动破坏深度,优化设计了底板注浆改造钻孔,杜绝21109综采工作面突水事故的发生,保证了工作面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9.
以寺河矿W3308综采工作面为背景,采用巷瞬变电磁法和槽波勘探法对工作面的地质构造进行探测。通过巷瞬变电磁法分析工作面富水区分布情况,得到异常区两处,分别位于切眼附近520~570m处和860~910m处;通过槽波勘探法分析工作面地质构造带,得到异常区6处,3处为断层影响或煤体破碎区,2处为煤体破碎区,1处为赋存有断层或陷落柱。  相似文献   

20.
运用矿井瞬变电磁法探测兖矿集团杨村煤矿六采区6601工作面底板含水异常体,划分了五个富水体异常区域,结合工作面底板布置的两个放水孔,综合论证了底板富水异常区域划分的准确性,并得到了位于安全可采区内工作面工业性回采成功的验证,为煤矿底板富水异常体的探测方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