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期注水对压裂改造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北油田区域构造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属于低渗透、特低渗透油田,实施压裂改造可以提高油田的整体开发效益。通过对姚店油田长6油层进行注水压裂改造,油井平均单井日产量提高了234%,稳产时间达3个月以上。研究表明特低渗透油层在注水受效后油层压力开始恢复时,对油层实施压裂,可以提高采收率,获得最好的增产、稳产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研究低渗、特低渗透欠压油藏有效注水开发技术,朝阳沟油田朝50区块进行微生物驱油试验,优选的微生物菌种能够在油层中有效的改善原油组份,降低原油粘度,提高驱油效果。  相似文献   

3.
薛华 《科技资讯》2009,(17):12-13
常规的污水处理技术不能满足低渗油藏的污水回注水质的要求,本文针对苏北低渗油藏,提供了一套适应性较强的油田污水处理工艺,实现油田的有效注水,保证油田稳产。  相似文献   

4.
在油田含油污水的混凝处理工艺中,采用一种新的在线混凝检测与控制方法--透光率脉动检测技术,并考查了此投药自控系统对原水流量、水质变化的调节性能.结果表明,该检测与控制技术可测定出油田含油污水中絮凝体相对粒径及数量变化情况,灵敏地反映出加药后的混凝程度,具有良好的调节和控制特性,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含油污水混凝检测与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5.
以特低渗的鄯善油田和丘陵油田为例,对特低渗油田注水开发见效见水受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①特低渗油田注水开发见效见水的控制因素有砂体的连续性、储层的物性非均质程度、射开层数、注采比及地层压力情况;②地饱压差低的特低渗油田,注采比及地层压力情况是注水见效见水的首要控制因素,这类油田应尽早注水保持地层压力;②在某一物性范围内,物性非均质程度比物性好坏对特低渗油田注水见效见水的控制作用更为突出i这一研究结果对同类油田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深入某污水处理厂进行污水来源、处理工艺、处理能力和中水水质稳定性的考察研究,确定了中水水质的稳定性。通过对中水使用后关键水质指标的分析,对日常水质监测指标进行了调整,并制订了循环水加药调试方案,调试合格后,确定了中水作循环水的加药方案并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哑柏镇污水 (主要是印染废水 )的水量 ,水质特点 .结合该镇实际情况 ,论述了乡镇区域污水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集中处理综合防治的可行性 ,并确定最佳处理工艺方案 .使污水能够达标排放 ,从而保证乡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某污水处理厂采用纤维转盘微过滤器对原二级处理工艺进行了技术改造,改造后该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介绍了该污水处理厂改造前后的处理工艺、设计参数和运行情况等,可为一些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安塞特低渗油田微生物驱油室内研究及先导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室内对拟用微生物菌液开展了从油砂中脱油能力、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和原油性质研究,并用驱油实验研究了注入参数和驱油效果。研究表明脱油效率较高的菌液浓度是3%~5%,微生物改变岩石润湿能力比水快17%~28%,菌液驱的毛管阻力下降程度远比水驱时大,岩石变为亲水时,菌液驱时水指进减缓。提高采收率较佳的注入量是(0.3~0.45)PV。现场微生物驱实施后试验区已累计增产原油526.44 t。室内和现场试验表明安塞特低渗油田适合于微生物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0.
特低渗透油藏产量递减及水驱特征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低渗透油藏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等特点,且存在启动压力梯度,且普遍发育微裂缝,常规产量递减规律和水驱特征曲线不能很好地反映特低渗透油藏的生产特征。本文从渗流理论出发,结合生产数据,研究了特低渗透油藏的产量递减和含水上升规律。研究表明,进行特低渗透油藏的产量递减和水驱特征曲线分析时,必须考虑启动压力的影响;并且特低渗透油藏产量递减分为两个递减阶段,用两条递减曲线拟合能得到较好效果;而用水驱特征曲线法时,对高含水已关井进行含水恢复,能够真实反映油藏含水水平,并可以进行最终采收率预测。本研究成果对特低渗透油田实施挖潜措施和调整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的调整与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成功开发的主要特低渗油田——安塞、靖安、华池油田长6、长3油层的储层特征及开发实践,提出了改善特低渗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注采参数、注水方式优化及调整技术,从而达到提高单井产量及最终采收率,降低开发投资和生产成本,以提高整体开发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在油田供水系统中,采油污水经各级处理后,由管网输送到相应的注水站注入地层。由于供水系统流程复杂、水质多样化,局部区块采油污水产出与回注矛盾突出。管网压力不均衡,经常会出现采油污水调运受阻,就地向外排放,污染环境。对某油田供水系统中的主要水力元件建立了数学模型,根据节点流量平衡原理建立了供水系统仿真数学模型,并且从生产实际出发,对供水系统完成两种类型的仿真模拟。把仿真模拟技术用于某油田供水系统,指导现场完成供水管网局部改造和实现仿真模拟调水。应用结果表明,该项技术能够平衡管网系统各节点压力,确保污水调运畅通,使采油污水全部回注,给油田生产和供水系统的科学管理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滨南油田低渗欠注井酸化增注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针对滨南低渗油田欠注井酸化增注的系统实验研究方法。根据储层特征分析了注污水和重复酸化对地层的损害及对酸化液的选取原则。根据长岩心酸化流动模拟实验进行了酸化工艺参数优选及其评估分析。现场施工证明该酸化液体系适应性较好 ,工艺参数合理 ,能够较好地解除地层中有机物和无机物堵塞 ,提高注水量 ,降低泵注压力 ,在低渗油田注水井中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油田地面处理系统污染防治处理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情况,主要包括采出液无回压密闭除砂洗砂、污水体外循环清洗核桃壳过滤和难降解采用废水生物处理工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效果。通过研究工艺技术与开发产品在现场的应用,已成功实现采出液无回压在线密闭除砂和难降解采油污水的达标外排。  相似文献   

15.
针对延长油田目前污水回注处理存在的问题,以延长油田不同储层采出水、地表水及浅层水为研究对象,通过水质分析,采用Scalechem软件对采出水与地表水及浅层水的配伍进行了结垢预测。结果表明,由于延长油田不同储层采出水及地表水和浅层水中所含成垢离子均较高,在进行清污混配时会出现明显的结垢现象,同时,回注水中悬浮物含量、含氧量及细菌含量较高,因此在污水回注前需要进行加药处理。通过室内实验对加药配方体系进行了筛选优化,并通过现场试验对加药配方和加药流程进行调整,得到最优的加药配方体系:阻垢剂(ZLGD-05)15 mg/L,无机絮凝剂(欧泰克聚铝)100 mg/L,有机絮凝剂(ZLGD-01)1 mg/L,2种絮凝剂加药间隔30 s,搅拌速率30 r/min。现场试验表明,采用调整后的工艺流程和加药配方可有效地将现场回注水水质处理达标。  相似文献   

16.
生产污水过滤器对于污水回注水质控制至关重要,油田现场以行多从滤器的过滤、反洗、再生角度出发研究水质的控制。现改为从过滤机理研究出发,通过阐述滤料粒径与污水回注水质中悬浮物固体含量的关系,提出粒径优化方案,并立足于矿场试验,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的调整与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成功开发的主要特低渗油田——安塞、靖安、华池油田长6、长3油层的储层特征及开发实践,提出了改善特低渗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注采参数、注水方式优化及调整技术,从而达到提高单井产量及最终采收率,降低开发投资和生产成本,以提高整体开发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了解和掌握低渗-特低渗油藏的相对渗透率和水驱油规律,对于准确认识该油田区块流体渗流特征,合理、高效开发油田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以鄯善油田特低渗储层为例,通过室内岩心实验,分析了不同因素对于低渗-特低渗油藏的油水相对渗透率和水驱油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岩心渗透率、原油粘度的变化都会影响低渗-特低渗油藏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同时,低渗-特低渗油藏的水驱油效率也会随着岩心渗透率、驱替速度和原油粘度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9.
滨南油田低渗欠注井酸化增注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针对滨南低渗油田欠注井酸化增注的系统实验研究方法。根据储层特征分析了注污水和重复酸化对地层的损害及对酸化液的选取原则。根据长岩心酸化流动模拟实验进行了酸化工艺参数优选及其评估分析。现场施工证明该酸化液体系适应性较好,工艺参数合理,能够较好地解除地层中有机物和无机物堵塞,提高注水量,降低泵注压力,在低渗油田注水井中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油田含聚污水室内模拟实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对胜利油田含聚污水水质分析和可生化性分析的基础上,在对含聚污水进行可生化性调整和生物膜的培养与训化后,运用生物接触氧化法进行了含聚污水处理现场模拟试验.监测了污水接种PM-1菌后聚丙烯酰胺的含量变化以及生化处理后污水中的油含量、悬浮物含量、CODCr、BOD5、平均腐蚀率和微生物种群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经生化处理后的含聚污水基本达到回注水A级标准.由于污水中聚合物还不能被彻底降解,矿化度仍比较高,还要有相应的后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