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收集我院ICU病区2009年-2012期间所有行气管切开的神经外科145例格拉斯哥评分≤8分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切开时间分为早期气管切开(早期组)≤48h和后期气管切开(后期组)〉48h,对比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控制时间、需要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预后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较,早期气管切开组患者在肺部感染控制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均明显缩短,预后亦较好,有统计学差异(P〈0.01)。早期气管切开有利于改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插管对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Glasgow评分3~8分的80例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根据入ICU后气管插管时间不同分为早期气管插管组和常规气管插管组,比较两组的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按照GOS评分判定患者6个月的生存质量。结果早期气管插管组氧合指数维持相对较高水平(P<0.01),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P<0.05),常规气管插管组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增加(P<0.05)。结论早期气管插管可以改善组织氧供,减少低氧血症,避免或减少吸入性肺炎发生,缩短机械通气及ICU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有利于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时机对重症脑外伤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4例重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经口插管机械通气(MV)时间将上述患者分为早期气管切开组(≤7d,共40例,以下称为早期组)和晚期气管切开组(>7d,共44例,以下称为晚期组),比较2组患者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前后各时间及预后指标,分析PDT和MV时间与住院时间的相关性。结果早期组的经口气管插管MV时间、手术时间、术后MV时间、总MV时间、术后住ICU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晚期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的ICU住院病死率为15%,住院病死率为22.5%;晚期组的ICU住院病死率为15.91%,住院病死率为22.7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总MV时间与手术时间呈正相关;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总MV时间为ICU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行早期气管切开可缩短重症脑外伤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但对预后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143-144
探讨不同气管切开时机对ICU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将ICU收治的47例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早期和晚期气管切开,观察两组的预后和分析临床体会。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病死率、CPIS和GOS等指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ICU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早期行气管切开术,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期气管切开在严重肺挫伤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1例严重肺挫伤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气管插管组(A组)15例和早期气管切开组(B组)16例,两组均按重症医学科危重患者常规处理及治疗,行心电监测各项生命征及肢端氧饱和度,A 组开放气道方式选择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术,B 组开放气道方式选择气管切开术,两组均予呼吸机辅助呼吸纠正低氧血症,观察两组治疗后ICU 停留时间、带机时间、总费用、肺部感染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病情平稳至停呼吸机时,气管切开组与气管插管组相比,在 ICU 停留时间、带机时间、总费用、肺部感染率及病死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能够显著缩短患者 ICU 停留时间、带机时间,明显降低医疗总费用、肺部感染率以及病死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这可能和气管切开套管管径短,易于护理,易于痰液引流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早期与延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CT)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 252例行PCT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气管切开时机分早期气管切开术(早期PCT组,n=122)和延迟气管切开术(延迟PCT组,n=130)两组,观察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行气管切开术当天进行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ICU留滞时间,28 d ICU病死率,在院病死率等;同时观察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致病菌类型、机械通气天数等。结果早期PCT组的ICU留滞时间和机械通气的时间明显短于延迟PCT组,P均<0.01,但两组的28 d ICU病死率及总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细菌性肺炎的发生率也相近(P>0.05),但延迟PCT组肺部真菌感染却明显多于早期PCT组(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和肺部感染率无明显影响,但可缩短患者ICU留滞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并可降低真菌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早期与延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PCT)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 126例行PCT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气管切开时机分为早期气管切开(E组)和延迟气管切开术(D组)两组.观察两组患者一般状况、PCT当日GCS及APACHEⅡ评分、住ICU天数、28 d ICU 的病死率和在院病死率等;同时观察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致病菌类型及机械通气天数等.结果 E组患者ICU留滞时间和机械通气的时间明显短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两组的28 d ICU 病死率、总病死率及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细菌性肺炎的发生率也相近(P>0.05).D组肺部真菌感染却明显多于E组(χ2=5.178,P<0.05).结论 早期PCT可缩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ICU住院天数及机械通气时间,并可减少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但对肺部感染发生率与病死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气管切开时机对肺部感染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对136例重型颅脑创伤行气管切开治疗患者,根据气管切开时机分为早期组(具有气管切开指征后10h内予以切开)79例和延迟组(具有气管切开指征后≥10h实施气管切开)57例,对比两组患者实施气管起开前后的血气指标、肺部感染评分(CPIS)、机械通气时间及治疗结局等指标。【结果】早期组气管切开前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值均显著的优于延迟组;早期组气管切开24h后PaO2、PaCO2、SaO2值,切开前与切开24h后的前后差值均显著高于延迟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早期组气管切开后d7、d28的CPIS评分均显著低于延迟组(P〈0.05)。早期组的肺部感染率、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的低于延迟组(P〈0.05);早期组和延迟组患者的28d病死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在具有气管切开指征后应该及时予以气管切开,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降低肺部感染率、缩短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机械通气危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时机的选择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有创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气管切开的最佳时机.方法 对153 例有创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均行气管切开)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气管切开时间(有创机械通气后)分为两组:早切组(≤7 d),晚切组(>7 d),统计其住院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ICU 留治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 与晚期气管切开相比,早期气管切开并未对非选择性危重症患者带来临床益处;但对于APACHE Ⅲ评分≤20 分的低评分组患者,早期气管切开能明显降低住院病死率(5.13 %vs.20.00 %)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7.69 %vs.25.00 %),缩短机械通气(4.00 d vs.10.48 d)及ICU 留治时间(9.08 d vs.10.55 d);对于APACHE Ⅲ评分>20 分的高评分组患者,早期气管切开使住院病死率(45.83 %vs.22.00 %)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33.33 %vs.12.00 %)明显增加,使机械通气(10.58 d vs.4.56 d)及ICU 留治时间(13.75 d vs.11.82 d)明显延长.结论 早期气管切开(≤7 d)仅为APACHE Ⅲ评分≤20 分的低评分组危重症患者带来临床益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口腔不同护理时机对气管插管患者早发性呼吸机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选取本院ICU收治的150例气管插管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3组:A组于气管插管后6 h(含6 h)行首次口腔护理,B组于气管插管后6~12 h(含12 h)内行口腔护理,C组于气管插管后12~24 h内行口腔护理。比较各组口腔异味发生率、口腔病原菌阳性检出率、VAP发生率、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A组口腔异味发生率、口腔病原菌阳性检出率、VAP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C组(P0.05),且随着首次口腔护理时间延长,患者病原菌检出率及VAP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A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C组(P0.05),且随着首次口腔护理时间延长,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延长(P0.05)。尽管3组在死亡率方面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但随着首次口腔护理时间的延迟,患者死亡率逐渐升高。结论在气管插管后6 h内对患者实施首次口腔护理,将有助于降低患者VAP发生率,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ICU时间,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丁晖  朱海勇 《新医学》2012,43(12):873-874
目的:探讨早期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在抢救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SOP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ASOP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气管插管组28例,非气管插管组2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入住ICU时间)、治愈率、病死率。结果:气管插管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非气管插管组(P<0.01),治愈率显著高于非气管插管组(P<0.05)、病死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策略是抢救ASOPP的有效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在急、危重病人的临床作用.方法 对近5年217例ICU急、危重症需气管切开和机械通气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对早期气管切开(ET,手术在发病3 d内施行)与延期气管切开(LI,手术在发病7 d后施行)病人的APACHE Ⅱ评分、机械通气天数、住ICU和总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死亡率和手术早期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在LT组VAP发生率显著升高,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延长;在ET组病人住ICU和总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早期气管切开对急、危重病人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如能在3 d内施行气管切开能够显著降低病人VAP发生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缩短住ICU和总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鼻与经口气管插管在急性颅脑病变所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方法将急性颅脑病变需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经口气管插管组和经鼻气管插管组,比较2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28d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意外拔管发生率等疗效评估。结果经口气管插管组和经鼻气管插管组的28d病死率及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口气管插管组生存患者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158.1±74.3)h,ICU住院时间为(7.9±3.4)d,意外脱管及再次插管1例;而经鼻气管插管组生存患者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123.9±64.6)h,ICU住院时间为(6.4±2.9)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疾病所致呼吸衰竭,实施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具有明显缩短ICU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意外拔管率,同时不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病死率,不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阶梯式早期运动和呼吸功能康复对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12月在我科行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67例重症GBS患者(ASMAN亚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的方法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33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ICU常规及机械通气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阶梯式早期运动和呼吸功能康复策略。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肌力评定、生活能力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1),肌力及生活能力评定均优于对照组(P0.05),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VAP、深静脉血栓、压疮及死亡的发生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梯式早期运动和呼吸功能康复策略可以缩短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促进肌力和生活能力恢复,减少住院时间,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6例机械通气的临床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救治成功的护理经验。方法对6例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致呼吸肌麻痹患者,早期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的观察及综合护理。结果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及护理,除1例生活不能自理外,3例治愈,2例好转。结论早期人工气道的建立和正确使用呼吸机,是成功抢救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致呼吸肌麻痹的首要手段,精心的观察和护理是危险期抢救成功的关键环节,综合护理措施是患者康复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早期心理辅导在ICU气管插管复苏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辅导在ICU气管插管复苏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气管插管/切开复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ICU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患者复苏时实施心理辅导.观察比较两组患者ICU综合征发生率、各项指标变化情况、撤机及撤机后再次插管情况.结果:观察组ICU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焦虑、郁闷、恐惧、心理否认及绝望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对气管插管/切开患者进行早期心理辅导可减少ICU综合征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衰竭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并留置鼻胃管患者拔除胃管时间的最佳评估方法及时机。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12月在我院重症结核科因急性呼吸衰竭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并留置鼻胃管患者20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患者拔除气管套管或气管插管后由护理人员采取遵医嘱拔除胃管的方法,试验组在患者拔除气管套管或气管插管2 h后由护理人员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估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程度,吞咽功能达到Ⅰ级时予拔除鼻胃管,比较两组患者拔除气管套管或气管插管后鼻胃管留置时间、鼻胃管重置率。结果:试验组留置胃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鼻胃管重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估急性呼吸衰竭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并留置鼻胃管患者拔除胃管时机安全可靠,既能提高护士对患者护理的主动性,也大大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8.
影响有机磷中毒合并中间综合征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和研究影响有机磷中毒合并中间综合征(intermediate syndrome,IM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48例有机磷中毒合并IMS患者的一般情况、洗胃时间、气管切开与气管插管、血液灌流、机械通气时间、是否入住ICU、发生IMS的时间、心率、乙酰胆碱酯酶指标、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根据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29例,死亡组19例.依据设定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死亡组心率、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胆碱酯酶、是否入住ICU、发生IMS的时间、并发症与生存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生存组洗胃时间、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血液灌流与死亡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洗胃时间、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血液灌流是提高IMS患者预后生存机会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拔除气管插管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60例,以术后气管插管拔管时间8h为分界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而两组的动脉血气分析和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实施早期拔除气管插管,可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减少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延迟拔管患者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40例CABG后超过8 h仍不能拔管患者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序贯治疗组拔除气管内导管,采用无创呼吸机行鼻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对照组在达到无创通气标准后仍按常规继续行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结果:序贯治疗组有创、总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停留时间、ICU期间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ABG后延迟拔管患者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且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