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本文对117例急性脑梗塞,11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心钠素(ANP)含量与对照组17例正常人进行对比,经统计学处理表明,急性脑梗塞、急性脑出血组血浆A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发病7日内,8~14日及15日以上三组之间的血浆ANP水平也进行了对比,结果无明显差异,均呈明显高值。本文对其增高机制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对46例急笥脑出血,38例急性脑梗塞虱血浆ANP含量与36例正常人进行对比经统计学处理表明,急性脑出血和急笥脑梗塞组血浆ANP明显高于正常人且脑出血组高于脑梗塞组。恢复期血浆ANP水平下降与正常对照无明显差异,本文探讨其可能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46例急性脑出血、3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ANP(心钠素)含量与36例正常人进行对比经统计学处理表明,急性脑出血和急性脑梗塞组血浆A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且脑出血组高于脑梗塞组。恢复期(发病第21日)血浆ANP水下降与正常对照无明显差异.本文探讨其可能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60例脑出血及25例脑梗塞病人急性期血浆皮质醇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31例正常人对照,结果表明脑梗塞病人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脑出血组则明显高于脑梗塞组。脑出血病人病情越重含量越高,脑出血极重型血浆皮质醇含量高于1380nmol/L。11例含量在1987nmol/L以上者全部死亡。脑出血1周后随病情好转血浆皮质醇含量明显下降者均存活;含量持续增高者预后不良。可见血浆皮质醇测定有助于判定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尤其是脑出血)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5.
刘瑞玉  张舜玲 《中原医刊》2000,27(11):28-29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血栓前状态及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Latex法,分别对64例脑梗塞,29例脑出血,14例高血压,1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50例正常人血清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脑梗塞、脑出血、TIA及高血压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明显增高,其阳性率分别为75%、79%、28%及进行检测。结果:脑梗塞,脑出血、TIA及高血压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明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梗塞患者红细胞膜微粘度改变与脂质过氧化的 …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荧光偏振法测定了3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红细胞膜微粘度,同时对血浆MDA、SOD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24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脑梗塞组红细胞膜微粘度与对照组比较呈显著性升高(P〈0.001),其改变与血浆MDA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浆SOD水平呈负相关,说明脂质过氧化可能是导致急性脑梗塞红细胞膜微粘度增大、红细胞膜脂流动性降低的直接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探讨血浆内皮素水平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6例脑出血40例脑梗塞及2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血浆内皮素肖度。结果;三组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浆内皮素均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三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之间以蛛网膜下腔出血组最高,脑出血组次之,  相似文献   

8.
邱洪祺 《当代医师》1996,1(7):10-12
用放免法测定了4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和25例正常人的肘静脉血浆内皮素和心房肽浓度,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的血浆ET,ANP明显高于正常人(P〈0.001)。ET与ANP之间呈直线相关关系,r=0.3305(P〈0.025)。有心绞痛组血浆ET明显高于无心绞痛组(P〈0.01),有心衰组ET显著高于无心衰组(P〈0.05)。有高血压组ET高于无高血压组(P〈0.005),而组间的ANP水平差异不显著,冠心  相似文献   

9.
本文观察了59例急性期脑梗塞患者的血浆抗凝血酶Ⅲ抗原(AT-Ⅲ:Ag)及活性(AT-Ⅲ:A)水平,并以19例脑出血病人和3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表明,脑梗塞组血浆AT-Ⅲ:Ag及AT-Ⅲ:A水平均明显降低;在动态观察中,AT-Ⅲ:Ag在发病第1,3天降低,第6,10天接近正常;AT-Ⅲ:A则持续下降。脑出血组与脑梗塞组相比,AT-Ⅲ:A明显升高,但与正常组相比则明显降低。本文就AT-Ⅲ变化在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治和了解预后等方面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0.
陈念  郝仲芳  王立平 《海南医学》2007,18(8):72-72,8
目的 探讨脑出血与脑梗塞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差异.方法 测定61例急性脑出血和60例脑梗塞患者空腹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两组病例中共有41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占总数的33.9%;脑梗塞组患者空腹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脑出血组(P<0.01).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是脑卒中患者致病危险因素之一,其中脑梗塞患者群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异常患者比例均高于脑出血患者群.  相似文献   

11.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107例正常人及75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心钠素(ANP)和血管紧张素Ⅱ(AⅡ)含量的变化,以探讨其在高血压发病及病理生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联系。结果显示,EH患者血浆ANP和AⅡ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人,且两者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P<0.001);I期高血压病患者血浆ANP浓度仅较正常人轻度升高(P>0.05),而AⅡ浓度则明显升高(P<0.0l);Ⅱ、Ⅲ期高血压病患者血浆ANP和AⅡ浓度均明显高于I期(P<0.0l~0.001);高血压合并心肌肥厚、心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浆ANP和AⅡ浓度均明显高于无此并发症者(P<0.05~0.001);EH患者血浆ANP水平与其平均动脉压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1)。提示ANP和AⅡ参与了高血压发病及其病理生理学发展过程,两者相互作用,可作为反映高血压病情发展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肺癌患者血浆内皮素及心钠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观察了30例肺癌患者,血浆内皮素(ET)与心钠素(ANP)含量与30例正常人对照并分析了ET与ANP相关性。结果表明:肺癌组血浆ET、ANP比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ET与ANP呈显著正相关(γ=0.79,P〈0.001)。结果说明在支气管肺癌发生发展以及ANP分泌调控中内皮素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早期(Ⅰ期)左房内径(LAD)、左心功能与血浆心钠素(ANP)水平的关系。方法:对36例Ⅰ期EH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心脏结构、心功能和血浆ANP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与正常人比较,EH患者早期在无明显左室肥厚及收缩功能异常时即出现左房内径扩大。左室舒张功能的损害[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下降,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上升和A/E比值上升]及血浆ANP明显升高(P<0.01)。相关分析表明,血浆ANP与LAD,A,A/E呈正相关(r分别为0.78,0.64,0.67,P<0.01)。结论:左房增大是高血压心脏病的一个早期征象,测定EH患者血浆ANP浓度可作为判断左房扩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血浆心钠素变化与慢性肾病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的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了68例慢性肾病患者血浆中ANP水平,并与32例健康人做对照。结果显示:慢性肾病患者血浆中A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慢性肾衰者ANP水平明显高于非肾衰者(P〈0.05);中医辨证分型显示:血浆中ANP含量依次是脾肾阳虚〉肺肾气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结果提示:慢性肾病患者血浆中ANP水平增高,尤以肾损严重为著;血浆中ANP水平变化与中医各证型之间有密切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测定了72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及21例健康人血过氧化脂质(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表明,急性脑血管病TIA组、脑梗塞组及脑出血组入院首次血浆LPO均值都高于对照组,红细胞SOD及全血GSH-Px均值低于对照组,并以脑梗塞组和脑出血组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及与心钠素(ANP)、内皮素(ET)、胰岛素(INS)之间相关性。方法:2放射免疫法对65例原发性高血压和56例正常对照组者血浆CGRP、ANP、ET、INS水平进行测定分析。结果:高血压组CGRP水平降低。男性高血压降低更为明显。ANP水平高于对照组。ET水平两组无显著性差异。CGRP与ET之间于正相关,CGRP与ANP、INF之间无明显相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凝纤溶活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凝—纤溶动态图对急性脑梗塞的治疗指导。方法:应用血凝—纤溶动态图分别对67例正常人和5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脑梗塞组的反应时间(R)、凝固时间(K)较对照组缩短,溶解时间(FT);平衡时间(BLT)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最大聚幅(MA)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聚合速度(AE)较对照组快,溶解速度较对照组减慢,平衡指数(BLK)延长,表明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血浆呈明显的高凝低纤溶状态。结论:血凝—纤溶动态图能较全面地客观反映体内凝血、纤溶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放免法对2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了血浆内皮素(ET)含量测定,并与20例正常人对照。又将脑梗塞患者依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为重型和轻型,将两型比较。结果发现:脑梗塞患者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重型较轻型升高更明显(P<001)。提示:ET参与了脑梗塞的发生发展,对判断病情和预后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急性脑梗塞和急性脑出血各30例患者的血浆蛋白C活性(PC:A)及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C)测定。发现脑梗塞组PC及AT-Ⅲ活性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脑出血组此二项测定值稍减低(P<0.05)。脑出血组与脑梗塞组比较,此二项测定值皆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脑梗塞病人存在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证实血容量变化是影响体内心房肽(ANP)水平的主要因素,了解慢性肾衰对血浆ANP水平的影响。方法测定10例健康人,17例慢性肾衰患者血液透析(HD)前后血浆ANP水平及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并记录患者的体重变化——超滤量。结果健康对照组血浆ANP为(71.85±27.51)pg/ml;HD组一次透析前后ANP各为(292.65±169.78)pg/ml和(157.22±93.63)pg/ml。三者比较HD组透析前后ANP均较对照组高,P值分别为<0.001和<0.01;HD组透后ANP水平较透前明显下降(P<0.01)。透析前后超滤量为(1.57±0.84)kg/人,与透析前后血浆ANP下降量呈正相关(r=0.50,P<0.05)。透析前后血浆ANP水平与相应的血清BUN及Cr水平无相关性。结论慢性肾衰患者血浆ANP水平是细胞外液量变化的敏感指标,但它不能反映肾衰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