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入现象学美学对当前国内外博览建筑设计存在的现象进行剖析,并通过对审美对象和审美经验的细致研究,初步建构了现象学的博览建筑价值范畴。  相似文献   

2.
主体动态位移是建筑、园林和景观审美的基础,这也应该是旅游审美的基础。然而,到目前为止旅游美学尚没有对主体动态审美引起足够的重视。作者以为:从理论美学的高度关注动态审美,它将为旅游美学开辟出一系列新的研究课题。该文在参与性审美、景观容量和美感特征等研究课题上,给予简洁的提示。  相似文献   

3.
试论园林艺术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管宁生 《中国园林》1999,15(3):28-30
从艺术形象的展现方式、艺术的审美内容、艺术反映生活的特点、艺术作品与其审美者的空间关系、以及审美途径等八个方面分析论述园林艺术不同于其他一般艺术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贺元珑 《浙江建筑》2011,28(6):8-12
知觉现象学中强调通过知觉体验的方式获得场所精神、场所氛围,这与中国园林艺术中推崇的意境美和以人为本的体验美学有着内在的对应关系。在此以知觉现象学作为理论基础,剖析存在于江南古典园林艺术中的知觉体验要素,及其在产生园林意境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强 《四川建筑》2014,(3):55-56
建筑审美情态是审美的精神领域活动。文章从审美情感出发,结合美学理论中的嫁接、移情、意境理论来阐述建筑的审美意义,详细分析了这三种情态效应的内容与机制,最后结合笔者自身实践项目论述嫁接、移情、意境的具体应用与表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美学的精神角度阐述建筑审美所表达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孙权  何颖 《华中建筑》2012,(7):16-20
哈尔滨近代建筑从一个侧面映射了西方建筑艺术的发展趋势和美学倾向,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建筑装饰是建筑之美的外在表现形态,其独特的感官价值不仅突出了建筑的艺术走向,而且也深刻表达了建筑的文化内涵。该文以哈尔滨近代建筑的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现存建筑装饰的调研和测绘,以大量翔实的数据进行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以完形心理美学和知觉现象学为理论基础,从建筑装饰形态的表现力、装饰形式的感染力以及装饰文化的渗透力三个主要方面剖析哈尔滨近代建筑装饰所引发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19)
公共艺术创作是研究综合性要素的过程,其中,形态美学心理要素研究是公共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作者的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想象、情感和理解等形态美学心理要素发生变化,其设计和表现方式也会随之不同。创作者需要从形态美学心理要素中提炼精华并开展创作活动,使艺术作品符合观者的形态审美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8.
“对于这些(阅读物)符号,纯视觉器官是没有功劳也没有自身的重要性的;目光不是作为目光,而是作为理解的工具向它们投射的:知识在词句上滑动,独占了人们的注意力”([法]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p79)。在这里,杜夫海纳提到了审美过程中的“定势与注意”的问题,同样,对于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这种论述也具  相似文献   

9.
从视知觉动力角度分析非线性建筑形态的美学呈现,本质上是一个外在异形形态的表达与内在心理认知的衡量这样一个相互作用的有机的审美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外界事物通过视觉作用于心理,形成某种情绪特征,体现着人类的感情、思维以及各种社会现实和自然现象,并最终形成相应的审美衡量标准。这为非线性建筑形态的美学体验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审美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6)
现代审美主义的扩张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已成态势,而同时期的英国作家D.H.劳伦斯也进行了大量创作,其观念与作品受到审美主义扩张的影响深重。本文从审美主义角度出发,试从"身体现象学"这个较新的角度,分析劳伦斯与审美主义扩张之间的联系。本文认为劳伦斯独特的身体、时间观念与随审美主义发展起来的身体现象学理论有相当多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7,(11)
该文提出要使艺术作品的审美效应最大化,艺术家必须深入观察,勤于思考,注重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努力探索与突破。审美效应是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所努力追求和遵循的一个艺术坐标。该文作者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主要以描绘新疆风土人情的优秀绘画作品为例,以新的理论视角论述了绘画作品的审美效应的三种层次是由绘画作品本质所决定并派生和延展出来的。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6,(3)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人们的审美能力一直在稳步提升。在艺术领域,审美价值是艺术的第一价值,艺术与其他领域的基本区别就在于其审美价值。所以可以以此界定:艺术作品的重要标志是审美价值,其具备可识别性、功用性及显著性。每件艺术作品都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是区别于其他作品的个性化的存在。培养美术学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其创作出有价值、有意义的艺术作品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13.
如果不严格地把审美当作一种主体追求无功利性的精神愉悦感的认知活动,那么,可以说当下中国城市正逐步走向功利与审美并重的道路。现代美学强调审美主体在美学体系中的重要性,作为审美对象的城市,它的审美主体是多元的,这决定了一个城市无法同时满足所有审美主体的需求。有理由认为,在城市美学体系的多元审美主体中,实际上起决定作用的是政府主要官员,城市美学倾向在极大程度上由他们决定。但是,由于官员们的职业主要不是审美,而是城市管理,再加上官员选拔中情怀、境界不是重要指标,因而,审美情感与审美理想并不是城市高层官员认知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5)
表现力是艺术品的灵魂。表现力蕴含于艺术品的知觉结构中,而知觉结构是通过色彩、形状、空间等视觉审美特征元素营造的。文章通过对埃德加·德加的名作《女熨衣工》的分析,阐述了如何应用视觉艺术审美特征的元素来构造艺术品充满表现张力的知觉结构,以及视觉艺术审美心理特征对艺术鉴赏和艺术创作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5.
倪阳  方舟 《华中建筑》2022,40(3):6-11
梅洛-庞蒂是20世纪重要的哲学家,知觉现象学的创始人,其倡导人们关注身体和知觉,对各体验设计领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是建筑现象学理论的直接思想根源.该文从"知觉身体"、"在世界的肉里"、"可能性场"三个方面分析整合梅氏思想,并以立足中国本土文化的建筑学视角,结合实际案例,构建了"知觉现象学体验结构模型";由此对极端的...  相似文献   

16.
赵红勋 《中州建设》2014,(20):72-72
设计师在创造园林景观使用价值的同时,应赋予其审美设计以情感和生命的意味。所谓审美设计,简言之是具有美的形式,能引起美感的设计。园林景观既要是一个富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新场所,又要是一个空间的合理区分,舒适美观、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要求,便于人们生活与活动的理想场所。任何一种美都有较明确的审美对象。中国园林景观以自然景观为蓝本“模山范水”,并融入诗话意境与传统的美学思想,成为造园活动中的主要手段。但艺术美主要以人工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也就是说,艺术设计基本上具备文化所包含的广延性和包容性。那么,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审美对象、审美价值和审美主体等美学概念的阐释,提出秩序是最易感悟和最具审美价值的审美对象;对比现、当代绘画艺术风格的嬗变,阐明了当代建筑基于深层秩序的美学追求,是审美层次循环递进的必然规律,并提出当代建筑美学的后续发展,是新一轮简单秩序(美的回归)。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23)
19世纪末,欧美出现了以心理学等学科为基础的"儿童研究运动",引发了各国研究儿童教育的热潮。其中,审美知觉理论对儿童美术教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审美知觉的形成伴随着视觉感官经验的积累与审美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能力等美术素养的发展。该文探析审美知觉的形成过程,以获得其对儿童美术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信息建筑美学的哲学内涵与理论拓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哲学内涵、审美原则等层面,建构信息美学的理论框架,提出知识创新和效益优先、交互性与平等性以及多元与个性化,是信息建筑美学重要的审美价值原则,并从形式美学的维度拓展、空间美学的类型变异和技术美学的内涵延伸三方面,分析了信息建筑美学的内容演变。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城市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动态景观作为景观视觉审美的研究对象,通过理论与案例分析,梳理城市景观中动态景观的涵义、内容和特点,提出了城市环境设计中动态景观视觉审美的提升方法。从视觉美学的角度,研究动态景观对城市景观、城市居民产生的视觉审美效应,丰富城市环境景观理论,拓宽研究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