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制中医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报告结局(PRO)量表。方法按照PRO量表制作原则与流程,结合中医相关理论,建立复发性口腔溃疡PRO量表的理论框架。通过访谈法、文献法等方式建立条目池,根据专家Delphi法及Likert评定法进行条目筛选和优化,并通过文化适应性调查等形成预调查量表。临床调查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运用离散趋势法、相关系数法、因子分析法、t检验法、克朗巴赫α系数法、专家重要性评分6种统计方法进行条目筛选。结果形成条目池78条症状,经优化得到复发性口腔溃疡PRO预调查量表条目27条。发放量表175份调查表,共回收169份,通过离散趋势法删除标准差0.7的条目2条,因子分析法除去与其他因子接近的条目1条,克朗巴赫α系数法删除Cronbach'sα系数0.7的条目1条,专家重要性评分删除评分8分的条目6条(其中2条与离散趋势法相同),最终筛选出19个条目,形成中医复发性口腔溃疡PRO量表。分为生理、心理、社会、独立性领域4个领域,包括疼痛及不适、体力、睡眠、二便、饮食、出汗、寒热、积极感受、消极感受、日常生活、个人能力、社会关系、社会环境12个方面。结论中医复发性口腔溃疡PRO量表研制流程规范,能够体现中医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特色,反映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生存质量,尚需对量表的信度、效度及反应度实施进一步的科学性考评。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针灸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方面分析探讨,以期能为以后针灸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及其他相关口腔疾病提供参考。方法以关键词"复发性口腔溃疡"或"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和中医病名"口疮""口疳""口疡""口糜"等进行检索,并以"针灸""针刺""灸法""穴位注射"等进行二次检索,筛选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综诉。结果检索到2008—2015年针灸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相关文献共12篇。结论针灸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方式多种多样,有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中医慢性肾衰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以及相关理论进行研究总结,探索构建慢性肾衰中医PRO量表的理论框架,为量表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参照国际PRO量表的研制规范,结合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中医特有的健康观以及中医"五脏"、"升降出入"、"七情"、"天人相应"、"形神统一"等理论,构建慢性肾衰中医PRO量表的理论框架模型。结果:确立了生理、心理、社会和独立性4个领域,生理领域根据五脏、升降出入等理论,包括头晕头痛、气色和精神、消化道不适、水肿、睡眠、二便情况、其他疼痛不适;心理领域包括积极和消极的情绪、感受、性格;社会与自然领域包括人际关系、社会支持度、经济压力、医疗环境、气候和交通;独立性领域包括工作、学习、生活能力。结论:初步构建了包括4大领域17个方面的符合中医理论特色的慢性肾衰中医PRO量表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4.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临床难治病之一,属中医"口疮""口糜""口疳"等范畴。本文对项凤梅教授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验案一则进行分析,探讨其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心得体会,为今后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医心系疾病病名的研究总结及脏腑学说对于心系疾病生理病理的认识进行探讨,将中医的健康理论与PRO量表理论框架结合在一起,提出了构建中医心系疾病PRO量表理论框架的思路,设定为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和自然环境领域,作为心系疾病专用量表,生理领域根据脏腑学说,以心为主、五脏相关为理论,按生理领域分设胸闷痛、心悸、眩晕、气短4个主要方面,以及精神与疲倦、睡眠、小便等合计7个方面,为量表的进一步研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建立中医重症肌无力PRO量表的理论结构模型构想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重症肌无力临床疗效评价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构建中医重症肌无力PRO量表的必要性。通过对中医重症肌无力的病因病机、五脏相关理论和临床特点的深入研究,结合PRO量袁的理论内涵,提出了构建中医重症肌无力患者报告的结局(PRO)量表理论模型的思路,确立了生理机能、独立性、心理、社会和治疗5大领域以及精力与疲倦、睡眠与休息、特殊不适、一般不适、日常生活、行动能力、工作能力、消极感受、积极感受、相貌面容与身材、战胜疾病的信心、对药物及医疗手段的依赖性、个人关系、所需社会支持的满足程度、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主诊医生的信任度和药物副作用等17个方面是构成中医重症肌无力PRO量表理论结构的基本内容,为进一步发展量表条目、建立条目池和PRO量表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PRO疗效评价量表理论结构模型构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患者报告的结局指标(PRO)研究内容的回顾和对冠心病心绞痛有关中医理论的探讨,认为冠心病心绞痛中医PRO疗效评价量表,应结合中医理论,包括以心为主,五脏相关、内伤七情、神形合一、天人相应等学说,并参照国际PRO量表的研制规范,具体包括生理、心理、独立、社会关系、社会环境领域,作为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疗效评价的专用PRO量表。冠心病心绞痛中医PRO疗效评价量表在生理领域,以心为主,五脏相关理论为主线,分设各个项目(方面),体现引起患者自我不适感觉的各个环节,最终形成了胸痛、胸闷、心悸、胁痛、少寐、腰膝酸软、夜尿频多、纳差、倦怠乏力、自汗、气短、个人能力、日常生活、积极感受、消极感受、个人关系、所需社会支持的程度、社会服务、社交与经济、卫生医疗保健等19个方面,构成了量表的理论结构模型,为量表的进一步研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患者报告临床结局(PRO)量表能体现中医"以人为本"的特色,其作为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参照PRO概念、国际量表、气血辨证理论、七情内伤学说、形神一体观和天人相应学说的基础上制定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包括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独立性4个领域的气滞血瘀证中医PRO量表的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还扩展出胀痛或刺痛、肢体麻木、痛处固定、疼痛拒按等气滞血瘀症状、积极感受和消极感受、生活能力和学习工作能力等7个方面的内容,该量表结构模型的制定符合中医特色理论,为气滞血瘀证中医PRO量表的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结合PRO理论和中医学理论,研制具有中医特色的慢性咳嗽中医PRO量表;为综合评价各类临床干预对慢性咳嗽的疗效、评估慢性咳嗽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遵循PRO量表制表原则与流程,参考中医学理论,构建理论模型;筛选条目以形成慢性咳嗽中医PRO量表正式调查量表;对共计308位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正式调查,其中有效问卷278份,所得数据进行包括离散趋势法、频数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相关系数法、聚类分析法等统计方法在内的统计学分析,最终通过筛选得到终量表。结果:本课题研制了反应中医特色的慢性咳嗽PRO量表,量表最终筛选得到35个条目。结论:严格按照PRO量表制表规范流程所研制的慢性咳嗽中医PRO量表,结合了PRO的概念和中医对慢性咳嗽的认识,能很好体现中医证候疗效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探讨研制慢性心力衰竭中医患者报告结局(PRO)量表的思路。认为慢性心力衰竭中医PRO量表的研制可依照成立工作小组、定义适用范围、构建理论框架、建立及筛选条目、评价量表科学性等基本步骤;以患者为中心,基于中医心力衰竭理论及临床特征,采用多种统计学方法结合临床实际对量表进行条目筛选和评价;引入计算机自适应系统(computerizedadaptive testing,CAT)和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the minimal clinically important difference,MCID)可提高慢性心力衰竭中医PRO量表的临床应用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中医学问诊、辨证论治以及整体观念等基本理论要素的回顾与考察,说明患者报告结局(patientreported outcome,PRO)与中医学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和共通性。PRO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中不仅能从症状改善角度评价干预措施,还能为某些功能性疾病的中医药疗效评价提供唯一的、特异性的重要证据。从量表理论框架的搭建、条目池的产生、具体条目的筛选以及量表性能评价等方面介绍糖尿病中医PRO量表研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指出目前糖尿病中医PRO量表的研制还存在经验不足、数量匮乏、中医特色不足、实施过程不规范等诸多问题,应强化对国外量表研制经验的学习,规范研制步骤,突出中医特色,以提高量表研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研制具有中医要素的COPD病人自报告生存质量量表TCMPRO-COPD建立理论模型。方法比较分析既有中外量表发现各量表优势及不足,研究COPD疾病特点、证候要素,借鉴中医"七情相关"理论指导,从人的社会属性和特点出发,构建TCMPRO-COPD的理论模型。结果 TCMPRO-COPD理论模型由5个维度组成,涵盖疾病特征、证候要素、七情相关、活动受限和社会活动5个方面,为TCMPRO-COPD的研制奠定基础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患者临床结局报告(PRO)侧重于近代心理学概念和策略,对目标受试者的主观体验、本体症状改善情况、以及疾患诊治满意程度予以综合评价;这过程所体现的“以人为本”思维与传统中医经典理论相吻合,故PRO在传统医学研究中日趋受到关注,是当前中医临证与效应评析至为关键的内容之一。本文围绕上述核心问题在PRO的定义及溯源、PRO的测评要点和价值、PRO量表的评译和泛文化编制、中医临床效应测评及PRO量表的应用、PRO量表的建构及中医临床实践模式优化等方面展开论述,并就PRO国外量表的引进及特性考评、中医PRO量表研制及评价等方面进行相关分析,以期为当前中医特色PRO量表研制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医脾胃系疾病PRO量表的研制与条目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制中医脾胃系疾病PRO量表,丰富和发展国际量表体系。方法:遵照国际通用量表研制的程序化方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国际PRO相关概念内涵,建立中医脾胃系疾病PRO量表的理论模型、建立条目池、编制初选量表和临床调查。结果: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重要性评分、离散趋势分析、因子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判别分析法和克朗巴赫系数法等分析方法进一步筛选条目,选择4个以上分析方法选中的条目,最后形成了由4个领域、8个方面和44个条目组成的中医脾胃系疾病PRO量表。结论:中医脾胃系疾病PRO量表是严格按照国际量表研制的操作原则和方法进行,科学性强,结论可信,有利于临床研究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制中医脾胃系疾病PRO量表,丰富和发展国际量表体系。方法:遵照国际通用量表研制的程序化方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国际PRO相关概念内涵,建立中医脾胃系疾病PRO量表的理论模型、建立条目池、编制初选量表和临床调查。结果: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重要性评分、离散趋势分析、因子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判别分析法和克朗巴赫系数法等分析方法进一步筛选条目,选择4个以上分析方法选中的条目,最后形成了由4个领域、8个方面和44个条目组成的中医脾胃系疾病PRO量表。结论:中医脾胃系疾病PRO量表是严格按照国际量表研制的操作原则和方法进行,科学性强,结论可信,有利于临床研究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参考美国FDA2006年发布的基于患者报告临床结局评价量表指南草案,基于中医健康理论的基础和核心,联系泌尿外科术后的临床特点,根据其引起的气血津液代谢病机特点,构建泌尿外科术后中医疗效评价PRO量表结构模型,确立了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及社会领域3大领域,以及小便、发热、疼痛、胃肠表现、一般不适、精神及疲倦、消极感受、积极感受、社会支持的满意程度、医疗负担等共10个方面构成基本内容,为进一步建立泌尿外科术后中医疗效评价PRO量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口腔溃疡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发生局限而浅表的溃烂,溃疡局部多灼痛,多反复发作,属中医"口疮""口疡""口糜"范畴。相关流行病学统计表明,复发性口腔溃疡居于口腔黏膜疾病发病率的首位,我国20%人群至少患过口腔溃疡一次,任何年龄段,任何群体都有可能发生,口腔溃疡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1]。引起口腔溃疡的原因也包括内因和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关中医理论的探讨,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生活质量量表,应该结合中医理论如"以肺为主,五脏相关、形神合一、内伤七情、天人相应"等学说,并参照国际生活质量量表的制作规范,将量表具体划分为: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和自然环境等领域,本文希望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生活质量量表的进一步研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光明中医》2021,36(4)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临床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以反复发作、有自限性为特征,属中医"口疮""口糜"的范畴,临床多数医者治疗多以清热为主,常治疗效果不一,且易导致患者口疮迁延不愈。笔者遵从导师齐文升教授思想,在临床诊病时,运用"三焦脏腑辨证"理论,先分三焦,再将病位定至不同脏腑,施以阴阳寒热虚实辩证,治疗以调节脏腑功能为主,常获良效,为临床运用中医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制中医心系疾病PRO量表,从患者角度出发,为中医心系疾病临床疗效评价提供一个客观化、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方法在中医"心主血脉"理论指导下,按照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规定的PRO量表制作原则与流程,定义量表,建立量表的理论框架,议题小组建立条目池,并通过文化适应性调查等工作,得到含有63个条目的预调查量表。临床调查心系疾病患者346例,健康人样本46例,回收后的调查资料经离散趋势分析、相关系数法、判别分析法、因子分析、克朗巴赫系数法、专家重要性评分等统计分析进行条目筛选。结果筛选条目后,结合专家意见,调整量表的框架结构,得到中医心系疾病PRO量表。该量表由53+1个指标组成,分为生理、心理、社会3个领域,10个方面。结论中医心系疾病PRO量表按照国际量表条目筛选的操作原则和方法进行,有利于心系疾病的临床疗效评价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