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肿瘤微环境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可以导致肿瘤细胞发生耐药,称为肿瘤微环境介导的细胞耐药(EM-DR)。EM-DR主要包括细胞黏附介导的耐药(CAM-DR)、可溶性因子介导的耐药(SM-DR)和其它途径诱导的耐药。SM-DR涉及大量的因子,这些因子主要通过促进恶性血细胞存活与增殖,抑制恶性血细胞凋亡导致细胞对药物不敏感。CAM-DR的研究主要通过肿瘤耐药细胞模型完成的,常见模型包括:球形模型、FN模型、间质模型。通过对模型研究发现肿瘤微环境可通过不同信号通路向细胞提供存活信号,从而导致耐药发生。另外肿瘤微环境还可调节耐药基因表达或局部的pH值诱导恶性血细胞发生耐药。本文就肿瘤微环境介导的恶性血液病细胞耐药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Norris Cotton肿瘤中心和达特茅斯Geisel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将特定菌株插入恶性卵巢癌微环境中,肿瘤细胞行为发生转变,从抑制免疫反应变为激活免疫系统。该研究结果证明了一种可在多种癌症类型应用的免疫治疗新方法。这种特殊的菌株是一种弱化而又安全的细菌——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肿瘤细胞通过产生免疫抑制微环境,保护自己免受免疫系统的攻击。以前的肿瘤免疫治疗的方法主要集中在使用免疫  相似文献   

3.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极其复杂的过程,受神经支配,通过血管、淋巴结或经体腔播散转移,涉及整个机体。肿瘤微环境(TME)构成了肿瘤发展过程中的周围环境,并且已经有研究证明其通过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在癌症疾病中发挥作用。环状RNA(circRNA)是一类具有独特环状结构的小分子非编码RNA,具有重要的基因调控功能。circRN...  相似文献   

4.
近日,来自Mount Sinai Medical Center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两种癌症药物可以开启特殊基因的表达,而这种特殊基因则可以告知肿瘤细胞使其处于休眠状态。当名为NR2F1的基因开启后其就会重编程肿瘤细胞使其处于休眠状态;而当该基因的表达关闭后肿瘤细胞就会开始分裂并且发生异常生长,从而潜在地使休眠中的细胞迅速生长成为肿瘤,并且发生全身性的转  相似文献   

5.
<正>世界卫生组织(WHO)近年来的相关数据显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肺癌在癌症死亡相关病因中都位居首位。尽管随着靶向治疗与精准治疗的进一步发展,关于肺癌的治疗有了许多新的突破,然而这些治疗效果并不是完全明显的,并且会不可避免出现化疗耐药。众多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在肿瘤细胞的生存、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肿瘤微环境广义上是指除肿瘤细胞以外的组织细胞和细胞外基质  相似文献   

6.
近日,耶鲁大学研究人员建立了一个能够将antimiR靶向输送到酸性肿瘤微环境的药物输送平台,通过抑制miR-155表达,抑制淋巴癌发展。这一研究成果对靶向药物输送系统研究以及通过antimiR治疗癌症具有重要意义。MicroRNA是是一类短的非编码RNA,表达在不同组织和不同细胞类型中,能够抑制靶标基因的表达。MicroRNA在许多生物学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其表达失调与许多人类疾病有关。之前研究发现一种叫做  相似文献   

7.
消化系统肿瘤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目前治疗方法存在局限性,研究方向从单纯研究肿瘤细胞内部机制延伸至研究肿瘤微环境中的外泌体与免疫细胞之间的作用和关系.消化系统肿瘤微环境中的外泌体可以通过传递信号抑制免疫细胞的杀伤能力,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肿瘤细胞通过释放外泌体传递信息,诱导巨噬细胞极化,抑制免疫细胞活性,促进肿瘤...  相似文献   

8.
宿主局部的微环境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全过程中都起到了积极的参与作用.肿瘤细胞与间质之间通过酶和细胞因子的交换改变了细胞外基质,导致肿瘤细胞侵袭,刺激其播散,促进其生存增殖.因此,一种基于对肿瘤与宿主间的微环境病理学改变的研究而产生的靶向治疗方法将成为未来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正缺氧是肿瘤微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局部缺氧时肿瘤细胞为了维持自身能量代谢,发生一系列适应性改变,如糖酵解增加、保护性应激蛋白[如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增高等。通过激活和抑制促进肿瘤细胞存活、增殖、侵袭和疾病进展的一些基因来驱动癌细胞的生存和发展,在一些肿瘤中缺氧和缺氧诱导因子(HIF)与预后不良相关。HIF有HIF-1,HIF-2和HIF-3三种亚型。HIF-1  相似文献   

10.
美国Anderson肿瘤研究中心的Ioannides和匹兹堡大学的Whiteside第一次正式提出"肿瘤微环境"的概念[1].它是指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内环境,由肿瘤细胞、间质成分、微血管、组织液及少量浸润细胞组成,同时还存在由各种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目前,国内外学者已将肿瘤微环境中的某些重要分子作为干预治疗肿瘤的研究靶点.  相似文献   

11.
肿瘤微环境为肿瘤提供了特有的营养代谢环境,使得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受到自身遗传学及其周边微环境的双重调控.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EP-NENs)是起源于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肿瘤,它以分泌生物活性物质为特点.GEP-NENs早期症状不典型,确诊时常已发生转移,对其肿瘤微环境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GEP-NENs的发生发展机制,并能为临床诊断、治疗GEP-NENs提供新的依据.本篇文章综述了肿瘤微环境中不同细胞成分、细胞外基质重塑蛋白、可溶性生长因子以及嗜铬粒蛋白在GEP-NENs进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以免疫检查点阻断单克隆抗体和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细胞治疗为代表的免疫疗法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然而,肿瘤通过各种不同的机制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杀伤,导致免疫治疗效果仍不理想.由癌细胞、血管、淋巴、成纤维细胞、炎症细胞以及多种细胞外基质有机构成的肿瘤组织微环境不仅支持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也影响免疫细胞识别和杀伤癌细胞以及迁移的功能,调控免疫效应分子的活化,从而影响免疫治疗的效果.实体肿瘤内异常血管网络和快速生长的癌细胞对氧过量需求导致肿瘤组织缺氧,并加剧由于癌细胞异常代谢导致肿瘤组织的酸性微环境.缺氧酸性微环境是肿瘤微环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癌细胞适应和利用这些微环境,导致基因变异的多样性和不稳定性,激活多种信号通路和生存因子,造成肿瘤对包括免疫治疗在内的多种治疗方法的耐受和抵抗.本文针对近年来肿瘤缺氧酸性微环境对免疫治疗影响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述评,希望给从事癌症微环境和免疫治疗的临床基础科研人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具有细胞外低pH值,细胞质内高pH值的特点。酸性产物生成和膜内外转运的增多加上清除障碍,导致了肿瘤细胞外酸性微环境的产生。另外,肿瘤的酸化还存在于细胞内多种囊泡状细胞器中。这种特殊的pH梯度不但造成化学治疗药物被隔离在酸性区室内,还能上调p-糖蛋白表达和活性,结果使化学治疗药物无法到达细胞内靶点发挥作用,导致肿瘤对化学治疗药物耐药。新近研究表明,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及碱性药物碱化肿瘤,特异性抑制肿瘤多种pH调节因子而抑制膜内外H+转运交换等,可提高化学治疗敏感性及降低耐药。  相似文献   

14.
正【据《Cancer Res》2016年2月报道】题:缺氧诱导的上皮间质转化通过诱导肝细胞癌免疫抑制微环境促进肿瘤转移(作者Ye LY等)门静脉癌栓是肝细胞癌(HCC)发生转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门静脉癌栓的存在经常伴有肿瘤微环境的缺氧,进而加速肿瘤转移,但目前其发生机制仍不清楚。最近的证据表明,缺氧诱导因子~(-1)α诱导上皮间质转化进而促进肿瘤细胞转移。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的Ye等做了相关研究,探讨是否缺氧诱导的上皮间质转化可影响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进而促进肿瘤免疫抑制。作者发现,缺氧诱导的上皮间质转化上调了肝癌细胞内细胞因子CCL20的表  相似文献   

15.
在多种癌症治疗取得突破的今天,胰腺癌治疗药物的研发仍举步维艰,缺少能反映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和模拟其复杂微环境的模型是导致从基础到临床转化研发失败的重要原因。随着类器官、人源肿瘤异种移植和人源化小鼠等技术的出现,使个体化精准研究肿瘤异质性、高度模拟包含间质细胞和免疫细胞的肿瘤微环境成为可能。利用这些新技术开展胰腺癌的基础和转化研究可以弥补既往研究手段的不足,有可能建立适用于胰腺癌研究的精准模型,推动胰腺癌治疗药物的研发,改善胰腺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胰腺癌五年生存率低于5%,现有的治疗手段治疗效果有限,针对胰腺癌的治疗仍面临巨大挑战.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 TIL)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主导肿瘤微环境局部免疫反应的作用,是许多癌症的有利预后因素. TIL能够特异性地识别肿瘤细胞,通过细胞免疫对这些肿瘤细胞进行杀伤. TIL疗法已经被证明在黑色素瘤、宫颈癌、乳腺癌等实体瘤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应用TIL治疗胰腺癌仍然存在一些难点,包括新生抗原的筛选、TIL快速扩增、导向到肿瘤部位及细胞衰竭.本文将就近年来人们对TIL在胰腺癌中的研究进行概述,挖掘TIL在胰腺癌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由于肿瘤细胞快速增殖生长,许多实体瘤中存在缺氧的微环境,缺氧诱导因子对于感知肿瘤内的氧张力并随后介导缺氧反应激活至关重要。肝细胞癌(HCC)是最缺氧的肿瘤之一,本文总结了缺氧诱导因子通过促进糖酵解、血管生成、侵袭转移、免疫逃避、癌症干细胞化等方式促进HCC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当前,缺氧诱导因子抑制剂靶向药物的研发在HCC治疗领域具有广阔前景,缺氧诱导因子检测对HCC预后评估也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肿瘤微环境在肿瘤发生发展与转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胰腺癌作为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其肿瘤微环境具有特殊性。对胰腺癌肿瘤微环境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胰腺癌发生发展的机制,并为临床诊断、治疗胰腺癌提供依据。此文综述了近年来胰腺癌肿瘤微环境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6):1473-1476
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是一群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未成熟骨髓细胞,其大量存在于肿瘤患者体内,诱导肿瘤细胞逃脱免疫细胞的杀伤,促进肿瘤的发生、进展、转移。近年来,其在肝癌微环境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但其在肝癌微环境中募集、分化的相关机制仍未有清晰的阐述。主要总结了肝癌微环境中的肿瘤细胞和肿瘤基质细胞如肝星状细胞、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肿瘤相关内皮细胞等对MDSC分化、募集的作用机制,提出靶向MDSC作为辅助疗法以增强肝癌免疫治疗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消化系统肿瘤(包括胃癌、肝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癌症的控制仍是临床工作主要的目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磷酸赖氨酸磷酸组氨酸无机焦磷酸磷酸酶(phospholysine phosphohistidine inorganic pyrophosphate phosphatase, LHPP)在抑制肿瘤细胞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诱导细胞凋亡等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已有1例研究使用iDPP质粒输送LHPP质粒治疗肿瘤且取得成功。在本综述中,重点介绍LHPP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生物学功能及重要的机制,为人类癌症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LHPP可能会成为癌症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