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EGCG分子印迹壳聚糖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分子印迹技术,以壳聚糖为功能基体,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为模板分子,硫酸为交联剂,制备了EGCG分子印迹壳聚糖膜,并探讨了平衡吸附时间、pH值、温度及功能单体和模板分子的比例等因素对印迹膜吸附性能的影响.SEM和AFM测试结果表明印迹膜的表面形貌不同于非印迹膜;同时用红外光谱分析了印迹分子的洗脱情况.平衡结合法实验结果表明,印迹膜对EGCG具有较好的亲和性和选择性.Scatchard分析表明,印迹膜在识别EGCG的过程中存在1类结合位点,其平衡结合常数K为4.046,最大吸附量Qmax为49.52mg·g-1.  相似文献   

3.
唐华荣  温武军  杨桂文 《科技信息》2010,(36):I0086-I0086
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作为一类茶多酚,具有广泛的抗炎、抗肿瘤活性,且其显著的抗肿瘤功效在清除自由基、保护DNA、参与调节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及免疫细胞功能方面均与其抗炎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5.
基于网络药理学理论,采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中药黄芪中治疗乳腺癌有效成分及其机制进行探讨.一方面通过TCMSP中草药系统药理学平台筛选出黄芪的有效成分,另一方面通过GeneCards、OMIM、PharmGkb、TTD、DrugBank和DisGeNET等数据库查找与乳腺癌相关靶点.而后,利用筛选出的有效成分和靶点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借助STRING数据库平台探究蛋白质互相作用关系,并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将黄芪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槲皮素与JUN、RELA、ESR1、MYC、MAPK1、FOS、HIF1A、MAPK14、AKT1、CCND1和IL-2等靶点进行分子对接.最后进行槲皮素(quercetin)对人乳腺癌MCF-7和MDA-MB-435细胞模型进行体外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黄芪可能主要是通过其活性成分槲皮素实现其抗乳腺癌的作用.本研究初步探讨黄芪治疗乳腺癌具有的多靶点、多通路的潜在作用机制,可进一步为黄芪抗乳腺癌有效成分的筛选验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蛇床子抗乳腺癌的分子机制。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获取中药蛇床子的化学成分及其相关靶点,借助Uniprot数据库进行基因转换;在GeneCards、OMIM数据库中检索乳腺癌疾病的相关靶点;利用Venn在线软件获取药物与疾病的共同靶点;由Cytoscape 3.7.2绘制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基于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软件对蛇床子的关键活性成分与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表明, 蛇床子的17个有效成分通过调控19个靶点和56条通路对乳腺癌产生作用,4个关键的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E)-2,3-bis(2-keto-7-methoxy-chromen-8-yl)acrolein、豆甾醇、蛇床子素,可通过HSP90AA1JUNPRKACAKDR等关键靶点介导癌症通路、癌症的蛋白聚糖、粘着斑、PI3K-Akt等信号通路发挥抗乳腺癌作用。该研究初步揭示了蛇床子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为蛇床子的临床应用及其治疗乳腺癌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其中涉及多种基因异常,包括易感基因、癌基因、抑癌基因等,对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这些基因异常的认识,是乳腺癌防治的关键。我们对近年来乳腺癌发病过程中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进展及乳腺癌相关基因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乙肝是尚未解决的公众健康问题,需要开发新型抗病毒药物。本研究拟从天然植物绿茶中寻找有效、经济、毒副作用低的抗乙肝病毒药物。创新要点:研究方法:重要结论首次以HepG22.2.15细胞为载体,发现EGCG对乙肝病毒HBsAg、HBeAg和HBVDNA的选择性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HBsAg和HBeAg的含量,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上清和细胞内HBVDNA的含量。EGCG的浓度在0.11~0.44μmol/ml(即50~200μg/ml)的范围内能有效抑制HepG22.2.15细胞中HBsAg和HBeAg的分泌,其效果甚至优于浓度为0.87μmol/ml(即200μg/ml)的拉米夫定(3TC),并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同时,EGCG也能抑制胞外HBV DNA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EGCG具有良好抗病毒活性和低毒副作用,有望开发成为一种新的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9.
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采用主题词检索,对1997-2007年国内EGCG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共发表192篇文章,其中功效研究159篇,分离制备研究15篇,分析方法研究8篇,其他l0篇。  相似文献   

10.
11.
以乳腺癌细胞三维培养体系为基础,探究(-)-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乳腺癌干细胞(BCSCs)的药理学作用.细胞迁移性实验结果发现,20和80μmol/L EGCG能显著抑制迁移性基因的转录水平,降低通过Transwell穿膜细胞的数量,延缓癌细胞划痕修复时间,抑制癌细胞迁移性.在对BCSCs自我更新研究中,EGCG通过下调干细胞关键基因的转录而抑制癌细胞单克隆形成和克隆形成能力,抑制癌细胞自我更新,并有效降低CD24-亚群BCSCs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在三维培养条件下,EGCG对BCSCs的迁移性和自我更新具备显著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2.
用酶谱电泳技术检测乳腺癌患者尿液基质金属蛋白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以明胶为底物的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 4 8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尿液进行酶谱分析 ,探讨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行尿液MMPs检测的临床意义 .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尿中可检测到 3种分子量分别为 130kD、92kD、72kD的MMPs .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组尿中 130kD、92kD、72kD的MMPs检出率分别为 80 .8%、84 .6 %及 6 9.2 % ,而术后无转移组的 3种MMPs检出率分别为 2 7.3%、31.8%及 2 2 .7% ,正常对照组的检出率分别为 13.3%、2 0 .0 %及10 .0 % ,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组尿液MMPs检出率明显高于术后无转移组 ,P <0 .0 1.而乳腺癌术后无转移组尿MMPs的检出率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上述结果提示用酶谱电泳技术检测乳腺癌患者尿液MMPs可用于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监测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Breast Cancer, BC)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迄今为止起因尚不明确,近年来针对单个基因或单条信号通路(pathway)的研究难以分析疾病的复杂发病机理。考虑到信号传导通路之间普遍存在相互关联和相互串扰的分子生物学特性,本文从基因之间的关联性出发,首先基于互信息(Mutual Information,MI)算法提取出了BC患病和健康对照样本中关联度具有明显变化的基因作为特征基因,在此基础上,基于KEGG通路分析获取特征基因所涉及的信号传导通路,并利用距离相关性(Distance Correlation,DC)算法度量它们之间的串扰关系,最终探寻到26条BC患病前后串扰关系变化较大的通路,通过生物学分析得到:胰岛素信号通路(Insulin signaling pathway)、I型糖尿病信号通路(Type I diabetes mellitus pathway)、核糖体(Ribosome pathway)信号通路等通路间的串扰及特征基因的显著变化对BC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研究结果为探寻BC的致病机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益的支撑。  相似文献   

14.
15.
讨论了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湖北省武汉市人群乳腺癌易感性的关联关系.选择MMP3基因2号外显子Lys45Glu单核苷酸多态性rs679620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PCR-RFLP)对195例散发乳腺癌病人和289例正常人群进行了病例-对照分析,运用SHEsis软件和SPSS软件分别计算Hardy-Weinberg数值以及对基因分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表明:MMP3 rs679620(A/G)单核苷酸多态性各个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A等位基因在病例组中频率(P=0.331)小于对照组(P=0.360),可能为保护因素,但病例和对照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中国武汉地区汉族女性中,MMP3多态性与乳腺癌没有明显关联,但呈现一定的趋势,需加大样本量和增加考察的SNP数量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不同季节绿茶中金属元素含量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主成分分析对山东省不同季节绿茶中金属元素特征进行了研究,以金属元素Fe,Zn,Ca,Mg,Cu为评价指标,对山东省不同季节绿茶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春天所采摘茶叶综合评价最高,秋天最差,这与市场上春茶质优价高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总数及CD4~+T细胞、CD8~+T细胞、CD45RA~+T细胞、CD45RO~+T细胞等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率,用以评价患者的免疫状态.方法选择女性原发性乳腺肿瘤患者50例为病例组,并以病理检查的TNM分期结果做进一步分组,其中乳腺癌Ⅰ期27例,乳腺癌Ⅱ+Ⅲ期23例;选择女性健康体检者40例为健康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各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统计分析各组检测结果的差异性.结果乳腺癌Ⅱ+Ⅲ期组CD3~+T细胞和CD4~+T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乳腺癌Ⅰ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Ⅰ期组CD45RA~+T细胞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乳腺癌Ⅱ+Ⅲ期组CD45RA~+T细胞明显低于乳腺癌Ⅰ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Ⅰ期组CD45RO~+T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乳腺癌Ⅱ+Ⅲ期组CD45RO~+T细胞明显高于乳腺癌Ⅰ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细胞亚群检测是评价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与肿瘤恶变的发生、发展、临床分期有一定相关性,随着病情的进展,机体免疫功能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通过注射常规麻醉剂,可以降低患肿瘤生物个体新陈代谢强度,继而抑制其肿瘤生长及降低疼痛;观察了麻醉剂对移植性小鼠乳腺癌(EMT6)生长的抑制作用。通过对移植乳腺癌肿瘤小鼠的培养及给药实验,全面模拟人体生长肿瘤时的生理特征。在小鼠完成移植肿瘤细胞1周后,开始注射麻醉剂,同时对肿瘤生长及小鼠生理状况进行逐天监控;给药2周后处死小鼠并检测。实验发现,注射麻醉剂组小鼠肿瘤生长速度慢于实验对照组,肿瘤抑制率最高达18.5%。结果表明,注射麻醉剂可以延缓肿瘤生长,在乳腺癌治疗上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蛇床子素是从传统的中药蛇床子的果实中提取的香豆素类衍生物.在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乳腺癌是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的女性肿瘤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蛇床子素对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以及凋亡的影响.蛇床子素的抗细胞增殖活性用MTF法测定.细胞周期的分布以及细胞凋亡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本研究结果表明,蛇床子素对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促进G1期阻滞以及诱导细胞凋亡有明显作用.该结果提示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和评估蛇床子素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