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蝶腭神经节配合局部取穴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针刺蝶腭神经节,有针感后出针,针刺双侧迎香和印堂穴,留针20min,隔2~3d治疗1次,每周治疗2次,蝶腭神经节交替单侧取穴,共治疗4周。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10mg,每日1次,共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鼻炎症状评分及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91%(20/2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17%(13/2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鼻炎症状评分及VAS评分均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症状评分和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针刺蝶腭神经节配合局部取穴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鼻炎症状,优于口服氯雷他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予穴位埋线配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对照组50例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药物治疗。观察治疗2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4.0%,对照组为7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光明中医》2021,36(17)
目的观察蝶腭神经节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方法将15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试验组(78例)和对照组(78例)。试验组采用蝶腭神经节针刺配合穴位贴敷,针刺一周1次,穴位敷贴10 d一次。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胶囊每日10 mg。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观察鼻塞,流鼻涕及鼻部不适情况。结果 2组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 0.05),试验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蝶腭神经节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能有效缓解症状,优于抗组胺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通窍汤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的肺气虚寒型慢性鼻窦炎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予以通窍汤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和西药常规治疗4周.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鼻内镜检查对客观病情进行量化评分,对比2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鼻内窥镜检查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窍汤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变应性鼻炎效果确切,与西药常规治疗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方法对纳入研究的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每星期1次,6次为1个疗程。采用VAS评分对患者总体症状和鼻部分类症状进行评价以及RQLQ量表评价患者生存质量。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2年各评估1次。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经6次治疗后均获得显著改善,其总体症状、鼻部分类症状VAS评分及反映患者生活质量的RQLQ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年后随访时除"非鼻眼症状"外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且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具有确定的临床疗效,且2年内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蝶腭神经节结合从肝论治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针刺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后鼻炎症状体征评分,鼻部总体症状和分类症状VAS评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鼻部症状体征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治疗前后总体症状和分类症状VA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鼻部症状体征评分、总体症状和分类症状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针刺蝶腭神经节结合从肝论治是一种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蝶腭神经节联合鼻鼽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针刺蝶腭神经节联合鼻鼽汤治疗,对照组给予鼻鼽汤治疗,疗程均为15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鼻部局部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积分、鼻黏膜生活质量量表(RQLQ)评分、IgE、白细胞介素-4(IL-4)、IL-12、IFN-γ水平。结果治疗后患者鼻部局部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积分、鼻黏膜生活质量量表(RQLQ)评分、IgE、白细胞介素-4(IL-4)均显著降低,IL-12、IFN-γ均显著增加(P 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82.50%(P 0.05)。结论针刺蝶腭神经节联合鼻鼽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优于单用鼻鼽汤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针刺蝶腭神经节结合脐贴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取13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急性发作期加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针刺蝶腭神经节结合脐贴治疗.治疗前后评价测定患者鼻炎症状量表(TNSS)分数和鼻炎伴随症状量表(TNNSS)评分、血清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8例AR患者随机分为揿针组、针刺蝶腭神经节组(针刺组)、揿针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组(联合组),每组36例。揿针组取穴迎香、印堂和肺俞穴,留针2 d,间隔1 d;针刺组取蝶腭神经节针刺,每7 d治疗1次;联合组采用揿针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进行治疗。治疗30 d后,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IgE水平、RQLQ评分和鼻炎症状评分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与揿针组和针刺组比较,联合组患者血清总IgE水平、RQLQ评分和鼻炎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 0.05);揿针组、针刺组和联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8%(28/36)、75.0%(27/36)和94.4%(34/36),揿针组和针刺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联合组(P 0.05)。结论:揿针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可显著降低AR患者血清中总IgE水平、改善AR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鼻炎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蝶腭神经节联合糠酸莫米松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两组均鼻腔喷用糠酸莫米松,治疗组加用针刺双侧蝶腭神经节。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治疗前后鼻塞和流涕症状积分,观察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鼻塞和流涕症状评分均降低,但治疗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结论:针刺蝶腭神经节联合糠酸莫米松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糠酸莫米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非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就诊顺序以1∶1比例分为2组,每组25例。针刺蝶腭神经节组采用毫针刺激蝶腭神经节,1~2次/周;常规针刺组采用传统针刺方法,以迎香、印堂、风池、风府、足三里等为主穴,以上星、合谷、禾髎、肺俞、脾俞、肾俞、三阴交等为配穴,每次取主穴、配穴各1~2穴,2次/周。2组均连续治疗4周。采用鼻炎症状总分量表(2004版)、鼻炎症状总分量表(total nasal symptom score, TNSS)、鼻炎伴随症状总分量表(total non-nasal symptom score, TNNSS)评价症状改善情况;采用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量表(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RQLQ)评价生活质量;比较2组患者针刺起效时间、疗效持续时间,以及治疗后1个月复发天数。结果针刺蝶腭神经节组治疗后鼻炎症状总分[(99.74±31.89)分比(196.83±31.22),t=-4.912]、TNSS[(165.18±51.06)分比(209.37±53.31)分,t=-4.032]、TNNSS[(33.63±12.37)分比(71.82±19.21),t=-3.463]均明显低于常规针刺组(P 均<0.05)。与常规针刺组比较,针刺蝶腭神经节组针刺后症状改善起效时间[(13.85±4.21)min 比(45.63±7.87)min;t=-1.763,P=0.008]更短,而疗效持续时间[(37.92±9.94)h 比(3.35±1.23)h;t=7.637,P<0.01]更长。针刺蝶腭神经节组治疗后4周RQLQ评分[(8.48±3.71)分比(37.68±12.46)分,F=-7.312]低于常规针刺组(P<0.01)。治疗后1个月针刺蝶腭神经节组复发天数[(4.12±2.15)d 比(23.53±4.63)d,t=-8.879]明显少于常规针刺组(P<0.01)。结论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优于传统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针刺蝶腭神经节配合内舒拿鼻喷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21年1月8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内舒拿鼻喷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应用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鼻炎主要症状评分、过敏性鼻炎生活质量测评量表(RQL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疗效分别为95.35%和79.07%,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蝶腭神经节配合内舒拿鼻喷剂用于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血清学指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频次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PA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PAR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对照组每周治疗1次,实验组每周治疗2次。比较两组治疗的近期、远期临床疗效,症状、体征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症状、体征评分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鼻塞、鼻痒、流涕、喷嚏、鼻甲肿胀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近期及远期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周2次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PAR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减少患者的症状、体征,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重度持续性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氯雷他定片联合糠酸莫米松喷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治疗4星期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Ig E水平和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RQLQ)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Ig E水平及RQLQ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Ig E水平及RQLQ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3.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蝶腭神经节是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观察揿针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8例AR患者随机分为揿针组、针刺蝶腭神经节组(针刺组)、揿针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组(联合组),每组 36例。揿针组穴取迎香、印堂、肺俞穴,留针2 d,间隔1 d;针刺组取蝶腭神经节针刺,每7d治疗1次;联合组采用揿针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进行治疗。治疗30天后,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IgE水平、RQLQ评分、鼻炎症状评分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与揿针组和针刺组比较,联合组患者血清总IgE水平、RQLQ评分和鼻炎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 (P<0.05);揿针组、针刺组、联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8%、75.0%、94.4%,揿针组和针刺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联合组(P<0.05)。结论:揿针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可显著降低AR患者血清中总IgE水平、改善AR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鼻炎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针刺蝶腭神经节与针刺常规穴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变应性鼻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毫针刺激蝶腭神经节治疗,以颧弓与下颌骨冠状突间骨间隙为进针点,进针约55mm;对照组施针刺常规穴,以迎香、印堂或风池为主穴,疗程均为4周,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分别于治疗前后不同时点采用鼻眼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鼻炎症状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作为评价指标,并同时随访患者AR复发情况、治疗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1)RQLQ评分:治疗后两组患者RQLQ评分随时间变化而显著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第1周到第2周降低趋势较对照组明显;治疗后各时点组间RQL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时间因素与组别交互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鼻炎症状评分: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随时间变化呈现降低趋势(P0.01);治疗后两组评分比较及时间与组别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VAS评分: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治疗前后组间评分差值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差值变化高于对照组(P0.05)。(4)随访复发天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患者接受度:观察组与对照组均在80%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卫生经济学:观察组患者时间成本更低。(7)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2例轻微不良反应,不需做特殊处理。结论:与传统针刺相比,针刺蝶腭神经节近期疗效较为显著,能在较短时间内缓解症状,提升生活质量,且时间成本支出更少。  相似文献   

17.
魏科祥  张璇  曹华 《陕西中医》2019,(7):957-959
目的:探寻针刺翼腭神经节合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经诊断为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80例,电脑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钠片及外用盐酸氮卓斯汀鼻喷雾剂,治疗组给予针刺翼腭神经节合口服麻黄附子细辛汤。通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指标,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喷嚏、流涕、鼻塞、鼻痒评分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翼腭神经节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可明显改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自从李新吾教授在20世纪60年代应用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穴位埋线是针灸的发展和延伸,近年来,杨才德及其科研团队等率先利用穴位埋线刺激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并取得了成功。蝶腭神经节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不但痛苦小、见效快、疗效好,经济适用,而且无副作用,多数病例疗效持久,对症状有反复的患者还可再行埋线,疗效不受影响,较之常规针刺,蝶腭神经节埋线,发挥了"长效针感"的优势,治疗次数少,能有效地缩短疗程,短期内控制病情发展,双向良性调节,成为通过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蝶腭神经节联合常规针刺治疗发作性丛集性头痛(C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发作性CH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60例,脱落3例)、针刺组(60例,脱落2例)和蝶腭组(60例,脱落2例、剔除1例)。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穴取头维、印堂、阳白、合谷等,每日1次,每周6次;蝶腭组针刺蝶腭神经节,隔日1次,每周3次;综合组在针刺组基础上隔日针刺蝶腭神经节。各组均2周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观察各组头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每周头痛发作次数、每次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及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MSQ)评分;比较各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及随访时,各组患者头痛VAS评分、每周头痛发作次数、每次头痛发作持续时间、MSQ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综合组除每周头痛发作次数低于蝶腭组(P<0.01)外,综合组以上其余指标均低于其他两组(P<0.05,P<0.01)。综合组总有效率为93.0%(53/57),高于针刺组的75.9%(44/58)和蝶腭组的73.7%(42/57,P<0.05,P&l...  相似文献   

20.
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2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0例和对照组15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蝶腭神经节配合西药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为78.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蝶腭神经节是一种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