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外人们十分关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部队的步兵旅,其主体前身是红军时期英名远扬的“红一团”。这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的英雄部队,曾经先后涌现出“大渡河十七勇土”、“狼牙山五壮士”等英雄群体,为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史谱写下了光辉壮丽的篇章。长期以来,人们对“红~团”的历史演变与光辉征程知之甚少。为庆祝“朱毛红军”后裔红军团进驻香港,为纪念建军70周年,特撰写此文奉献给热心读者。一、“红一团”前身的来源组成“红一团”主体的部队,来源于两个部分:一是赣西南秋收起义诞生的江西红军独立第二、三、四团;一是毛泽…  相似文献   

2.
杨根思, 1922年冬生于江苏省泰兴县一个贫农家庭。他曾被迫给地主放牛,给资本家当童工,也曾靠拉人力车勉强为生。   1944年 2月,杨根思参加了新四军, 1945年 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决心把一生献给党。在解放战争中,他先后荣获“华东三级战斗英雄”、“华东一级战斗英雄”等称号。 1950年 9月,光荣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同年 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 11月 25日,中朝人民军队发动第二次战役。杨根思奉命率全连战士承担了 1071高地堵截敌人的艰巨任务,并决定自己带领三排占领 1071高地前沿阵地小高岭。 11月 29日…  相似文献   

3.
70年前的朝鲜战场上,杨根思怀抱炸药包纵身跃入敌群的情景,成为一个时代的红色经典永远定格在人们的记忆中。英雄壮举并非偶然。杨根思靠自身过硬的素质和胆识,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经历了300余次炮火洗礼,屡建奇功,成为新中国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的英雄之路是一条战火淬炼之路。  相似文献   

4.
林木 《党史博览》2006,(3):28-29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战斗英雄。在这些英雄中,除我们所熟知的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身中燃烧弹仍然一动不动直至牺牲的邱少云外,还有更多的英雄不那么为人们所熟知。在这些英雄中,有12人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他们是:彭德怀、杨根思、黄继光、伍先华、许家朋、孙占元、邱少云、李家发、杨连弟、杨春增、杨育才、胡修道。有2人被授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他们是:杨根思、黄继光。有51人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他们是:卜广德、于泮宫、于喜田、王海、王兆才、王学凤、王德明、毛张苗、孔庆三、刘玉堤、刘庆…  相似文献   

5.
总后直属供应保障局独立汽车营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和历史荣誉的英雄部队,前身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被誉为“打不垮、炸不烂”钢铁运输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汽车第五团,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四师是红军中的“第三个三十四师”,诞生于闽西,后成长为一支英勇善战、功勋卓著的英雄部队,被誉为红军中的“钢铁之师”。本文对红三十四师的历史沿革、在中央苏区反“围剿”战场上参加的主要战斗、长征途中浴血湘江的历程进行了全面回顾,讴歌和缅怀这支英雄部队。  相似文献   

7.
同志们,作为“穿军装的大庆人”,今天上午,我们又组织全体党员去参观了铁人纪念馆,目的就是通过重走英雄道路、重温英雄事迹、重现英雄辉煌,使大家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认识、审视和把握铁人精神。可以说,铁人精神是以王进喜为代表的老一辈石油工人,  相似文献   

8.
《大众电影》(2006年第8期)发表了一篇题为《〈董存瑞〉:“真实”创造的经典》的访问记,称没有人亲眼看见董存瑞托起炸药包的情景,这一英雄壮举完全是事后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推测出来的。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篇访问记立即引起董存瑞生前战友及一些教育专家的质疑,许多人看到此篇歪曲史实的文章后,誓要为英雄正名。驻吉林省延吉市的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官兵们更是个个义愤填膺,希望《大众电影》能够尊重英雄用生命和鲜血写下的历史,到英雄所在部队和英雄遗像前道歉。据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政治部主任徐学泉讲,《大众电影》文章刊出后,他们在部队官…  相似文献   

9.
陈辉 《党史博览》2009,(4):10-15
1950年7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作出了《关于召开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的决定》。据此,7月27日,解放军总政治部作出了《关于召开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及选举部队劳动模范出席全国工农兵劳模会议的指示》。这两份文件,对评选英雄和模范的标准、范围作了明确规定:“军队选出的战斗英雄包括各兵种最典型的英雄,如炮手、特等射手、坦克手、爆破手、投弹手及渡海登陆英雄等模范人物与模范单位的代表,  相似文献   

10.
大家都知道.抗美援朝战争中有个出了名的“万岁军”三十八军,却不知道还有一个“英雄铁军”六十三军。第五次战役中,这支英雄的部队,在涟川、铁原之间正面25公里、纵深20公里的防御地域内,以4个师的兵力阻击了美军及南朝鲜军4个机械化师12个昼夜的疯狂进攻。掩护了志愿军东线部队的转移,扭转了战场态势.被彭德怀赞誉为“真正的铁军”。  相似文献   

11.
1948年6月8日,中共东北野战军第十一纵队委员会决定:追认董存瑞同志为纵队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命名英雄生前所在部队的六连六班为“董存瑞班”。原冀热察行署决定,把隆化中学改名为“存瑞中学”。1950年9月,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又追认董存瑞同志为全国战斗英雄。为了缅怀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英勇牺牲的董存瑞烈士,隆化县人民1954年在县城西北的苔山脚下伊逊河东岸修建了董存瑞烈士陵园。  相似文献   

12.
<正>2023年,是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闭幕及表彰大生产运动中涌现出来的359旅等单位和王震等22位生产英雄、毛泽东视察南泥湾,双80周年;是359旅前身红六军团组建90周年;是359旅沿革2军5师改组为新疆生产建设第1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赴朝作战胜利,双70周年。359旅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的英雄部队,是八路军最先编成的6个建制旅级作战部队之一。  相似文献   

13.
<正>“清江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原第三十九军第三四六团,这是一支战功卓著的英雄部队,它的前身新四军淮海军分区第四支队,诞生于战火纷飞的1943年3月。该部成立后,犹如一把出鞘利剑,勇猛向前,战高沟、打阜宁,所向无敌。在解放淮阴城战斗中,仅用5分钟就攻入城里,被授予“清江部队”的光荣称号。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以“三猛(猛攻、猛打、猛追)”著称,是东北野战军头等主力师、头等主力团,三打靠山屯、攻义县克锦州、  相似文献   

14.
李伟强担任空降兵某部党委书记五年来,始终以团队全面建设科学发展为己任,真抓实干,开拓进取,求实创新,带领部队圆满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团队先后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被空军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荣获第七届“空军青年学习成才奖”.  相似文献   

15.
崔玥 《世纪桥》2010,(12):18-21
<正>抗美援朝战争过去快六十年了,回顾这段历史,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等中国人民志愿军优秀代表栩栩如生的形象就会浮现在眼前,他们的英雄事迹至今仍被传颂。然而,在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除中国人民志愿军这个主要力量之外,由无数中国普通百姓自发组成的支前志愿者队伍也是这场战争中不容忽视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本刊向广大读者隆重推出的出生于朔州市朔城区沙塄河乡小涂皋村、离休于大同市二轻局的王福,就是这个伟大时代英雄群体中平凡而伟大的英雄之一。王福是伟大的英雄——13岁参军,14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过保卫延安、智取华山、解放大西北、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等一系列重大战役,一生立特等功3次、大功7次,荣获53枚军功章,毛主席亲自授予他“青年特等英雄”金质大勋章,朝鲜金日成主席授予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和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金质大勋章,而他是这4人中惟一的幸存者。说王福是伟大的英雄,不仅在于他屡立显赫战功,更在于他从不以英雄功臣自居,而是尘封伟大,甘居平凡,为国家、为人民默默无闻地无私奉献着心与血、光和热。浪沙淘尽,方显——  相似文献   

17.
“九一三”事件是我们党历史上重大的政治事件,主要是两架飞机外逃,载着林彪等人的三叉戟坠毁在蒙古温都尔汗,另一架直升机被英雄飞行员陈修文迫降在怀柔北部山区。我有幸亲临直升机现场,参与处理了“九一三”事件中的直升机一案。2011年是“九一三”事件40周年,我愿意把这一段历史告诉大家。  相似文献   

18.
周武 《党史文汇》2007,(12):33-35
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演唱的一首优美动听的《南泥湾》,使三五九旅这支功勋卓著的英雄部队“能战斗,能生产”的事迹家喻户晓。然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延安大生产的三五九旅,如今又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9.
单骑摩托车纵横万里,志在成功穿越死亡之海──罗布泊的贵阳晚报记者黄成德,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千百万人的关注和期待中终于如愿以偿──1999年6月22日,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天。从此,“六月不可穿越罗布泊”的神话被一代英雄打破,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单骑摩托车穿越罗布泊的壮举,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腹地罗布泊为代表的广阔、荒凉、神秘的中国西域大漠,位于新疆东南部,总面积10多万平方公里。境蜒起伏的风蚀沟堑二遍布湖盆的尖硬盐壳,使这里成为一片神秘恐怖的鬼域之地。这片有着“旱极”之称的区…  相似文献   

20.
周武 《世纪风采》2008,(4):19-20
名扬大江南北的《南泥湾》,使三五九旅这支功勋卓著的英雄部队“能战斗,能生产”的事迹家喻户晓。然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的三五九旅,如今又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