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 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消化动力障碍性疾病,由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各种不适症状或伴有食管损伤,临床上常见烧心、反酸、胸痛、反胃、上腹痛、慢性咳嗽等食管内和食管外综合征表现,分为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反流性食管炎(RE)和Brrette食管三类[1]。现代研究认为GERD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病10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RE)以及咽喉、气管等以外的组织损害。临床表现为反酸、反食、反胃、嗳气、烧心、胸痛、吞咽困难等症状。近年来,笔者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味辨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10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答: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食管炎症,包括反流所致咽喉及呼吸道疾患。本病并非罕见,主要因下食管括约肌(IES)抗反流功能下降,胃功能紊乱,排空延缓等多种因素引起。主要症状有烧心、反酸、嗳气、反胃等消化道症状,也可出现咽喉烧灼感、发音困难、夜间咳呛、吸入性肺炎、哮喘等非消化道症状。其诊断以症状、内窥镜、24小时食  相似文献   

4.
正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肠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内,引发患者烧心、恶心、反胃、反酸等胃肠道不适的一种动力障碍性疾病[1]。该病发生后如不及时医治,极易引发反流性食管炎和食道外组织的损害。GERD是世界公认的一种高发性消化科疾病,有关资料显示西方国家的发病率远高于中国,在西方国家约有7%~15%的人会有胃食管反流症状[2],而我国北京和上海两地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约有8.97%的人会存在胃食管反  相似文献   

5.
单丰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4):565-565,608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邻近组织损害。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其主要发病机制是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攻击作用。烧心和反流是本病最常见的症状。此外,本病还可引起口、咽、喉、气道等食管外组织损害,  相似文献   

6.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烧心等症状,并可导致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口、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1]。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病,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根据其临床特征,胃食管反流病,属中医学噎膈、食管瘅、胸痛等病证范畴[2]。  相似文献   

7.
反流性食管炎是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损伤了食管黏膜,产生症状,患者可表现为反酸、反胃、胸骨后灼痛等。本院应用西咪替丁与六味安消胶囊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是十分常见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中医将其归属于"吞酸"、"呕吐"、"郁证"、"反胃"、"气噎"等范畴。一般认为其病位在胃,与肝、脾、肺有着  相似文献   

9.
吴沛田 《中医杂志》2008,49(12):1136-1136
答:胃食管反流病是因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所引起.临床上以烧灼、泛酸、反胃、胸骨后疼痛为主要表现.在诊断方面,本病分为两类,一类是胃镜检查阴性,但有反流症状;  相似文献   

10.
单兆伟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杜琳  郭琳 《山东中医杂志》2004,23(4):238-239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过多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嘈杂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和咽、喉、气管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攻击作用。根据其症状可归于中医学  相似文献   

11.
四逆陷胸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它是指过多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和口、咽、喉、气管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GERD包括:反流性食管炎;症状性反流;由异常反流或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并发症。我们用四逆陷胸汤治疗66例胃食管反流病(均属碱反流型),临床观察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证治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柏  陈静 《中医杂志》2005,46(11):812-813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泛酸、反食、上腹部灼热感等症状的组织损害.我们师从徐景藩、单兆伟教授,研习老师经验多年,现将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证治刍议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流性食管炎(RE)是因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道而引起的食管粘膜炎性病变,严重者可合并食管溃疡或狭窄,临床上多表现为灼热、疼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属中医学噎膈、吐酸、胃痞、胃痛、梅核气、反胃、胸痹、嘈杂等范畴.本病发病率高,且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中医药在改善症状,调节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抑制反流,促进食管受损粘膜修复等方面均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邻近的组织损害。胃食管反流病在北京、上海两地的患病率为5.77%,它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主要发病机制是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攻击作用的结果[1]。中医学对此的认识有其独到之处,辨证施治用于临床,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正>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一个亚型,约占胃食管反流病的50%~81%[1]。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烧心,泛酸,反胃,嗳气,胸骨后不适等,内镜检查并无食管黏膜损害现象,且PPI对症状的改善率低于反流性食管炎,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朱生樑教授从医近三十余载,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笔者随师侍诊,受益匪浅,现将朱师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经验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属于中医学"吐酸""嘈杂""胸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砂半理中汤合小陷胸汤用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治疗组使用砂半理中汤合小陷胸汤的加减疗法,对照组使用泰胃美与吗丁啉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分级及内镜平均积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砂半理中汤合小陷胸汤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有着较为理想的疗效,可以改善反胃、烧心等症状以及内镜下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7.
正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近年来,随着(PPI)的广泛应用,大部分的GERD可给予很好的控制,但仍有部分患者对质子泵抑制剂(PPI)反应不佳,虽经增加剂量和延长疗程的治疗,仍然难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即临床所谓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性疾病,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将难治性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定义为双倍PPI治疗8~12周后  相似文献   

18.
袁红霞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属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范畴,是指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损伤而引起的消化道疾病。中医并无此病名,可归属于"吐酸"、"吞酸"、"反胃"、"嘈杂"、"胃痞"、"胃痛"、"梅核气"等范畴,表现为胸骨后灼热感和疼痛,反酸烧心,咽中梗阻,胃脘不适等症状。  相似文献   

19.
反流性食管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是因为胃内溶物反流进食管而引起的食管粘膜炎症,临床多表现为胸骨后灼热感、疼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归属于中医“胃痞”、“反胃”、“嘈杂”、“吞酸”等范畴。  相似文献   

20.
蔡建华  王福林  霍介格 《新中医》2013,(11):151-152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过多的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烧心、泛酸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和口、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近年来,由于对本病认识的不断加深和重视,临床对本病的确诊率有明显升高趋势。中医学根据本病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吐酸、嘈杂、反胃、噎膈等范畴辨治。从脏腑辨证看,本病病位在食管,为胃气所主,与肝(胆)、脾(胃)、肺等脏腑关系密切。根据脏腑相关理论,笔者试从五脏论治胃食管反流病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