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电-Fenton法预处理腈纶聚合废水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电-Fenton法预处理腈纶聚合废水,研究了试验条件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 阳极采用Ti/SnO2-Sb2O3网状极板,阴极采用网状钛板,对腈纶聚合废水进行电解处理. 分别考察了停留时间,电解电压,FeSO4·7H2O投加量和pH对废水中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 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为pH>电解电压>FeSO4·7H2O投加量;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电解电压为15 V,pH为5,FeSO4·7H2O投加量为1.44 mmol/L,电解时间为3 h时,腈纶聚合废水中CODCr的去除率为31.98%,丙烯腈的去除率为74.10%,出水c(Fe2+)为0.004 mmol/L,废水的ρ(BOD5)/ρ(CODCr)从0.05升至0.47,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生化处理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肝素钠生产废水中Cl-含量及盐度均较多,并且w(蛋白质)为1.68%,ρ(CODCr)为31 968 mg/g,处理难度大.为探究其净化和回收蛋白的方法,首先对FeCl3·6H2O、FeSO4·7H2O、KAl(SO4)·12H2O进行粗筛,选择FeCl3·6H2O为无害蛋白絮凝剂;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nhnken-Design响应面法,考察了FeCl3·6H2O投加量、膨润土投加量、硅藻土投加量及pH对蛋白沉淀量的影响及交互作用;建立了蛋白回收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蛋白沉淀量的影响为:X2X4(硅藻土投加量与pH的交互项)>X4(硅藻土投加量)>X1X3(FeCl3·6H2O投加量与膨润土的交互项)>X1(FeCl3·6H2O投加量)>X1X4(FeCl3·6H2O投加量与硅藻土投加量的交互项);在最佳反应条件(pH为7.5,FeCl3·6H2O添加量为0.38%,膨润土投加量为1.90%,硅藻土添加量为4.25%)下蛋白沉淀量达0.82%,与预测值的偏差为3.50%.研究显示,在最佳反应条件下CODCr去除率达80.94%,减轻了废水后期的处理难度.   相似文献   

3.
针对印染工业园生化尾水中生物难降解的有机氮难题,采用O3-SBBR(臭氧-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联合工艺进行深度处理.开展了影响因素实验、降解动力学和淬灭实验,测定了自由基种类、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和脱氮功能基因.结果表明,适宜的臭氧氧化条件:pH为8.0~8.5、ρ(O3)为35.0 mg·L-1左右、 O3投加量(以O3/H2O计,下同)约为100.0 mg·L-1和反应时间为90.0~120.0 min.臭氧氧化生化尾水的有机氮符合拟一级动力学模型,最大速率常数k值为0.010 35 min-1[实验条件:pH为8.0、 O3投加量为150.0 mg·L-1和ρ(O3)为35.0 mg·L-1].臭氧氧化显著提高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的脱氮性能,脱氮效率从19.8%(SBBR)提高到32.9%(O3  相似文献   

4.
采用Fenton试剂对阿维菌素废水好氧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通过正交和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初始反应pH值、H2O2投加量、FeSO4投加量和反应时间对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初始反应pH值3.0、30%H2O2投加量5‰、0.5 mol/L FeSO4投加量1%和反应时间40 min,COD去除率达75%以上,出水ρ(COD)<120 mg/L,可满足GB 21903-2008《发酵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表2的排放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5.
采用三维电极电Fenton法对制陶工艺含酚废水进行处理,选择pH、时间、电压、FeSO4·7H2O投放量、通气量、电解质投放量以及电极间距为单因素,设置不同水平,研究苯酚和COD的去除效果,同时探讨了该方法的电化学能耗。结果表明:在pH为3,电压为15 V,FeSO4·7H2O投放量为1.8 g/L,通气量为9 L/min,Na2SO4粉末投加量为1.0 g/L,电极间距取10 cm,反应120 min的条件下,废水中苯酚及COD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4.13%和86.67%,处理效果明显,且能耗较二维电极大大减少,可为该方法在含酚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微波强化Fenton氧化处理邻氨基苯甲酸废水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设计了微波强化Fenton氧化处理系统,以难降解的邻氨基苯甲酸生产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初始pH,微波辐射时间,微波辐射功率,ρ(H2O2),ρ(Fe2+)及催化剂投加量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各影响因子的作用机理和综合反应机理,确定了应用该系统的关键控制步骤. 结果表明,采用微波强化Fenton氧化处理邻氨基苯甲酸生产废水的最佳操作条件:pH为3,微波辐射时间为6 min,微波辐射功率为850 W,ρ(H2O2)为50 mg/L,ρ(Fe2+)为10 mg/L,催化剂投加量为60 g/L. 最佳操作条件下,出水中CODCr,色度和邻氨基苯甲酸的去除率分别为80%,85%和90%. 水处理费用约为4.2元/t.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高浓度脂肪胺废水的资源化利用,采用催化吹脱耦合A/O工艺对脂肪胺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温度、时间、pH值、催化剂投加量因素对吹脱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进水ρ(COD)为2 000~3 000 mg/L,温度为50℃,时间为2 h,pH值为11,催化剂投加量为5%的条件下,催化吹脱TKN去除率为83%。经催化吹脱工艺处理后废水采用A/O工艺处理,出水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催化吹脱耦合A/O工艺对脂肪胺废水的处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以维生素B12废水经"厌氧-A/O"工艺处理后的出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Fenton试剂氧化法深度处理该废水的效果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Fenton试剂氧化法处理该废水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在进水pH值为7.5,ρ(COD)为118mg/L的条件下,出水ρ(COD)为41 mg/L,COD去除率可达65.2%。优化确定的最佳操作参数为:H2O2投加量为1.8ml/L,H2O2/Fe2+为5∶1,反应时间为80 min,废水pH值为3.5,反应温度为40℃。  相似文献   

9.
余静  郭新超  孙长顺  陈宣 《环境工程》2022,40(10):49-54
制革废水中四羟甲基氯化磷(THPC)属于有机磷,其结构稳定、难降解、对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传统的生化处理技术不能有效地处理此类废水。采用Fenton氧化法处理含THPC制革废水,考察H2O2投加量、pH、m(Fe2+)/m(H2O2)、反应时间、紫外光波长等因素对TP和COD去除效果的影响,建立了TP降解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在pH=4,H2O2投加量为6667 mg/L,m(Fe2+)/m(H2O2)=1,反应时间为80 min时,TP和COD去除率最高,分别达到43%和83%;紫外光助(波长185 nm)Fenton体系可提高THPC的降解效果;动力学模型研究发现,H2O2投加量分级数(q=1.065)高于有机物的底物分级数(a=0.858),表明Fenton体系降解TP的反应速率主要受H2O2投加量制约。  相似文献   

10.
Fenton法处理腈纶聚合废水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Fenton法处理腈纶聚合废水,考察药剂、反应条件等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其作用机理,确定了反应过程中的关键控制因素. 结果表明:Fenton法处理腈纶聚合废水时,影响CODCr去除率的因素依次为c(H2O2)>反应时间>pH>c(Fe2+);最佳试验条件〔c(H2O2)为0.2 mol/L, c(Fe2+)为28.8 mmol/L, pH为2.5, 反应时间为150 min〕下处理腈纶聚合废水时,进水ρ(CODCr),ρ(BOD5)和ρ(丙烯腈)分别为1 200.0,242.1和97.4 mg/L,出水分别为301.6,110.0和0 mg/L,去除率分别为74.9%,55.0%和100.0%,ρ(BOD5)/ρ(CODCr)由0.2提高到0.36,废水可生化性显著提高,特征污染物丙烯腈得到有效去除.   相似文献   

11.
高砷地下水具有极高的毒性,人类长期饮用高砷地下水可造成砷中毒。在查明山阴地区高砷地下水污染特征的基础上,将室内批试验与PHREEQC软件数值模拟相结合,考察了投料比、pH值对铁硫化物除砷效果的影响,为原位修复高砷地下水工艺确定了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山阴地区砷超标地下水样的pH值为7.6~8.5,总砷浓度为17~242μg/L;反应体系的投料比和pH值是影响铁硫化物除砷效果的关键因素;仅投加Na2S对地下水中As(Ⅲ)的去除效果极差,提高FeCl2相对于Na2S的投加量能有效地增大铁硫化物除砷的效果;当pH=7、投料比c[FeCl2∶Na2S∶As(Ⅲ)]为24∶12∶1时,铁硫化物对地下水中总砷的去除率可达99.6%,反应后的地下水中砷浓度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与弱酸性条件相比,弱碱性环境更有利于铁硫化物除砷;PHREEQC软件数值模拟结果显示,试验条件的改变会影响砷硫化物和铁硫化物的饱和指数(SI),从而影响铁硫化物对地下水中砷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2.
对比选用有机巯基类高分子螯合剂(DDTC)、无机硫(Na_2S)和氢氧化钠(Na OH)作为电镀Ni的捕集剂,对模拟电镀废水中的络合Ni进行深度处理,重点考察了反应p H值、药剂投加量、反应时间以及絮凝剂种类等因素对Ni的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对去除机理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对于高浓度络合Ni模拟废水ρ(Ni)=300mg/L,在p H9.0,Na_2S与DDTC投加比为ρ(Na_2S)/ρ(DDTC)=10,其中ρ(Na_2S)=600mg/L,ρ(DDTC)=60mg/L,反应时间t=6.0min,PAM投加量1.0mg/L时,Ni_2+的残余浓度为0.064mg/L,低于0.1mg/L达到废水排放标准;此外对Na_2S-DDTC与Ni反应生成的沉淀的溶出试验表明,在自然状态下该沉渣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不会形成二次污染;通过粒径分布统计分析以及SEM表面形态观察分析可知Na_2S-DDTC复配药剂对Ni的捕集作用主要为有絮凝-共沉淀的协同作用.通过本研究,可以为Na_2S-DDTC处理高浓度含络合Ni电镀废水工艺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于2011年7月—2012年11月对某污水厂进水单元(包括进水泵房、格栅和曝气沉砂池)、污泥浓缩池及储泥池中ρ(H2S)及其对应的污水水质〔温度、ρ(DO)、pH、ρ(CODMn)、ρ(硫化物)〕和污泥泥质指标〔w(AVS)(AVS为酸可挥发性硫化物)、ORP(氧化还原电位)、温度、pH〕进行了长期监测,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方法分析了ρ(H2S)与污水水质、污泥泥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监测期间进水泵房、格栅、曝气沉砂池、污泥浓缩池及储泥池中的ρ(H2S)分别为0.08~4.27、0.04~111.61、0.16~115.69、0.007~0.04和0.21~4.00mg/m3. 进水泵房、格栅和曝气沉砂池中的ρ(H2S)与污水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污水pH、 ρ(DO)呈显著负相关. 当污水温度低于15℃、ρ(DO)高于0.20mg/L或pH高于7.2时,进水泵房、格栅、曝气沉砂池中ρ(H2S)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分别低于0.27、3.90和7.34mg/m3. 污泥浓缩池和储泥池中ρ(H2S)与污泥w(AVS)呈显著正相关,与ORP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典型硫化物、含磷材料、含钙碱土类材料、黏土矿物等,对2种含锌(Zn)、镉(Cd)复合污染废渣进行稳定化,考察了各种材料对废渣中共存砷(As)的作用效应,利用H2SO4-HNO3浸提法评估稳定化效果,以GB 18598—2001《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为达标限值,达到高效安全处置废渣的目的。1号废渣稳定化结果表明:Na2S·9H2O、Na3PO4·12H2O、CaO、MgO、钠基膨润土均适用于废渣Zn和Cd的稳定处理,但含磷材料的施加使As浸出有所检出。2号废渣结果表明:各材料对Zn、Cd、As的综合稳定效果顺序为Na2S·9H2O > Na3PO4·12H2O > (NH42HPO4,Na3PO4·12H2O和(NH42HPO4对Zn的稳定率虽高,但易使As活化;MgO优于CaO,1% MgO对Zn、Cd、As的稳定率分别达到86.99%、91.37%、90.88%。优选MgO和Na2S·9H2O作为2种废渣的稳定化材料。研究可为国内含Zn、Cd、As废渣的高效稳定化技术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典型硫化物、钙基和铁铝基(Fe0、铁盐、Fe2O3/Al2O3)等共10种材料对含砷(As)废渣进行稳定化处理,通过5种模拟不同风险场景的单一化学浸提法,筛选出不同场景下固As效果好的材料,并通过连续化学形态浸提和微观结构表征揭示典型材料的固As机理.结果表明,自然场景下Na2S·9H2O固As效果最好,其它场景固As能力最强的依次是Fe0和FeSO4·7H2O,其中,Fe0最适用于有机弱酸和强酸雨场景,FeSO4·7H2O在5种场景中均有固As效果,但差异性较大,在有机弱酸场景下效果最好,TCLP浸出As降至1.50 μg/L,固As率达99.98%.FeSO4·7H2O固As作用主要是降低弱酸可提取态,将非专性/专性吸附态、无定形和弱结晶铁铝或铁锰态转化为结晶铁铝或铁锰态和残渣态,处理后有少量难溶的铁砷矿物(即臭葱石和砷铁矿)等生成.  相似文献   

16.
聚合硅酸铝铁絮凝剂中铁的形态分布与转化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以AlCl3·6H2O ,FeCl3·6H2O ,Na2CO3,盐酸和硅酸钠为原料制备了不同碱化度B及不同n(Al)∶n(Fe)∶n(Si)摩尔比的系列聚合硅酸铝铁絮凝剂 (PAFSC) ,采用Fe -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研究了PAFSC中铁的形态分布情况 ,考察了熟化时间、制备工艺及n(Al)∶n(Fe)∶n(Si)对PAFSC中铁的形态分布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熟化时间的延长 ,铁和聚硅酸摩尔数的增加 ,PAFSC中铁的形态由低聚物向高聚物转化.   相似文献   

17.
化学氧化法和化学混凝法用于染料废水的脱色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化学氧化法和化学混凝法处理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考查了氧化剂及混凝剂种类、投加量和pH值对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光激发产生的复合氧化气体较纯ClO2具有更好的脱色效果,且二者对活性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优于对分散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都是在pH<10的条件下取得良好的脱色效果;化学混凝法对分散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优于对活性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MgCl2。6H2O的脱色效果最好,PAC次之,Al2(SO4)3。18H2O最差;pH值对MgCl2。6H2O的脱色效果影响较大,在pH≥12的条件下,MgCl2。6H2O的脱色效果达最佳。   相似文献   

18.
为获得多孔纳米CeO2(氧化铈),以淀粉为生物模板,以Ce(NO33·6H2O为铈源,在温和条件下制备出海绵状的多孔纳米CeO2,同时考察了焙烧温度、碱液、铈源投加量对样品形貌的影响.利用XRD(X射线衍射光谱)、SEM(扫描电镜)、N2吸附-脱附等表征手段对合成的多孔纳米CeO2进行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及孔径大小分布的分析.通过湿式催化过氧化试验,探究其对腈纶废水中有机物CODCr的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①所制备的多孔纳米CeO2具有多孔结构,孔径分布范围为2~4 nm,孔容为0.225 cm3/g,BET比表面积为256.426 m2/g;②多孔纳米CeO2的最佳制备条件为1 g淀粉溶解于20 mL水中,加入0.02 mol Ce(NO33·6H2O,以5%的氨水调节前驱体混合液pH,以1℃/min升至400℃,焙烧4 h,得到海绵状的多孔纳米CeO2.③以不同形貌的CeO2作为湿式催化反应中的催化剂,催化降解腈纶废水中有机物,其中以制备的多孔纳米CeO2催化性能最佳,CODCr去除率可达82.5%.研究显示,焙烧温度、碱液、铈源投加量均可影响样品的形貌,在湿式催化过氧化处理腈纶废水试验中,多孔纳米CeO2能显著提高废水CODCr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