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刺对肥胖大鼠机体褐色脂肪组织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AR)基因表达水平的作用。方法:观察针刺治疗前后肥胖大鼠肥胖指标和褐色脂肪组织β—AR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肥胖大鼠肥胖指标显著高于正常大鼠,而褐色脂肪组织β—AR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大鼠。相关指标显示,肥胖指标与褐色脂肪组织β-AR基因表达水平呈负相关。针刺可使肥胖大鼠褐色脂肪组织β-AR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回升。结论:褐色脂肪组织β-AR基因表达异常低下可能是产生肥胖的重要因素。针刺促进褐色脂肪组织β—AR基因表达可能是针刺减肥的细胞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针刺对肥胖大鼠下丘脑视上核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针刺减肥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神经电生理和生化技术观察针刺治疗前后肥胖大鼠的变化.结果:肥胖大鼠体重、Lees指数、体脂、空腹血糖(FBS)、空腹胰岛素(FINS)和下丘脑视上核(SON)神经细胞自发放电频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大鼠,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大鼠.相关分析显示,SON神经细胞自发放电频率与肥胖指标、FBS、FINS水平呈正相关,而与IAI水平呈负相关.针刺治疗后肥胖大鼠肥胖指标、FBS、FINS和SON神经细胞自发放电频率均明显回降,而IAI水平明显回升.结论:生物机体SON神经功能亢奋可能是产生肥胖重要因素之一.针刺对肥胖机体下丘脑SON神经功能的良性调整作用可能是针刺减肥中枢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肥胖症及其并发症的作用机理。方法:运用神经生化技术观察针刺对肥胖大鼠纹状体组织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的影响。结果:肥胖大鼠纹状体组织NO和NOS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大鼠;大鼠纹状体组织NO和NOS水平与体重和Lee’s指数呈负相关。在针刺治疗取得良好减肥效果的同时,肥胖大鼠纹状体组织NO和NOS水平明显回升。结论:纹状体组织NO和NOS水平异常可能是肥胖发病的因素;针刺对肥胖机体纹状体组织NO和NOS水平的良性调整作用可能是实现减肥效应的中枢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单纯性肥胖大鼠胃肠电变化及针刺的调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观察电针对单纯性肥胖大鼠胃电变化的调制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组(C)、模型组(M)、电针组(M EA).制作单纯性肥胖模型.电针组每天针刺足三里(ST-36)和内庭(ST-44).4周后开始记录胃肠电图及测定脂代谢指标.结果:电针对肥胖大鼠胃肠电及血清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和总胆固醇(TC)含量有明显的调制作用(P<0.01).结论:电针对单纯性肥胖大鼠胃肠功能紊乱具有良性调制作用,可能通过下丘脑能量调节网络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针刺对单纯性肥胖大鼠脂肪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单纯性肥胖大鼠指标和脂肪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针刺减肥机理,为临床应用针刺减肥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高脂饲料制备单纯性肥胖大鼠模型,观察大鼠体重、体长、Lee’s指数以及脂肪细胞凋亡指数的变化。结果:肥胖组大鼠体重、体长、Lee’s指数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1),针刺组大鼠体重、Lee’s指数较肥胖组明显下降(P<0.01),体长变化不大;肥胖组大鼠脂肪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针刺组大鼠脂肪细胞凋亡指数较肥胖组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大鼠,可能通过促进脂肪细胞凋亡,从而达到减肥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刺对坐骨神经根压迫模型大鼠脑干、下丘脑β-内啡肽(β-EP)水平的影响.方法:以RIA法检测电针组、手针组、对照组坐骨神经根压迫模型大鼠不同时间点β-EP水平的变化.结果:电针组β-EP水平的变化呈抛物线形,手针组及模型对照组呈斜线上升形,正常组呈直线形,各组之间以电针组β-EP水平的变化明显,反映出良性调节作用.结论:电针在镇痛、调节应激反应、促进神经根损伤的修复等方面有明显的良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刺对单纯性肥胖瘦素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针灸对单纯性肥胖病瘦素和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方法 :采用RT -PCR和NorthernBlot技术测定瘦素受体 (OB -R)基因表达水平 ,放射免疫分析测定血清和下丘脑瘦素 (Leptin)和胰岛素 (INS)的含量。观察针灸治疗前后单纯性肥胖患者血清瘦素、INS、脂质水平的变化 ;还观察针刺治疗前后肥胖大鼠体重、Lee’s指数、体脂、血清和下丘脑瘦素和INS的含量以及下丘脑OB -R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单纯性肥胖患者瘦素、INS、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人水平 ;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却显著低于正常人水平 ,针灸治疗后患者瘦素、INS、TC、TG、LDL -C的含量均明显回降 ,而HDL -C含量却明显回升 ,这种变化与减肥疗效有关。肥胖大鼠体重、Lee’s指数、体脂及血清瘦素和INS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大鼠 ,而下丘脑瘦素和INS水平及OB -R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大鼠。针刺治疗取得良好减肥疗效的同时 ,肥胖大鼠血清瘦素和INS均明显回降 ,而下丘脑瘦素和INS水平以及OB -R基因表达水平却明显升高。结论 :针灸对肥胖机体中枢和外周瘦素和INS水平的良性调整作用以及促进下丘脑OB -R基因表达可能是针灸纠正瘦素和胰岛素抵抗以及异常的内分泌代谢的重要机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不同经穴对脑卒中偏瘫痉挛大鼠PDGF-B、PDGFR-β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模型,实验分为8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药物对照巴氯芬组、MCPG组,针刺阴经、阴阳经、阳经组。造模成功后第3天开始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14天。治疗14天后,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干的PDGF-B、PDGFR-β的蛋白表达。结果:针刺治疗可提高大鼠脑干PDGF-B、PDGFR-β的表达,针刺阳经组作用最明显,与阴经针刺组、阴阳经针刺组、巴氯芬组、MCPG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的作用机制之一是提高PDGF-B、PDGFR-β表达,阳经取穴组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9.
针刺对肥胖大鼠神经肽Y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针刺减肥相关的细胞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RT PCR和NorthernBlot技术测定下丘脑神经肽Y(NPY)基因表达水平 ,放射免疫分析测定血浆和下丘脑NPY的含量 ,观察针刺治疗前后肥胖大鼠体重、Lee’s指数、体脂、血浆和下丘脑NPY的含量以及下丘脑NPY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肥胖的大鼠体重、Lee’s指数、体脂、血浆和下丘脑NPY的含量以及下丘脑NPY基因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大鼠。针刺治疗取得良好减肥疗效的同时 ,肥胖大鼠血浆和下丘脑NPY含量以及下丘脑NPY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回降。结论 :针刺对肥胖机体中枢和外周NPY水平的良性调整作用以及抑制下丘脑NPY基因过度表达可能是针刺减肥的细胞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栓子注入法制作多发梗塞性痴呆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非穴组,并设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痴呆大鼠海马区CuZnSOD的基因表达情况,并分析针刺的干预作用。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区CuZnSOD mRNA及蛋白表达下降(P<0·01);针刺组可明显增强其表达水平(P<0·01),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均可上调CuZnSOD的表达水平,从而增强抗氧化酶活性,以有效地清除自由基,改善痴呆大鼠的智能状态。  相似文献   

11.
针刺对肥胖大鼠瘦素水平和瘦素受体基因表达的作用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目的:探讨针刺减肥的细胞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采用RT-PCR技术测定瘦素受体(OB-R)基因表达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测定血清和下丘脑中瘦素(Leptin)扣胰岛素(INS)的含量,观察针刺治疗前后肥胖大鼠体重、李氏(Lee's)指数、体脂、血清和下丘脑中瘦素和INS的含量以及下丘脑OBR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肥胖的大鼠体重、Lee's指数、体脂及血清瘦素和INS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大鼠,而下丘脑瘦素和INS水平及OBR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大鼠。针刺治疗取得良好减肥疗效的同时,肥胖大鼠血清瘦素和INS均明显回降,而下丘脑瘦素和INS水平以及OBR基因表达水平却明显升高。结论:针刺对肥胖机体中枢和外周瘦素和INS水平的良性调整作用以及促进下丘脑OBR基因表达可能是针刺减肥的细胞分子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针刺对单纯性肥胖瘦素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针灸对单纯性肥胖病瘦素和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和Northern Blot技术测定瘦素受体(OB-R)基因表达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测定血清和下丘脑瘦素(Leptin)和胰岛素(INS)的含量。观察针灸治疗前后单纯性肥胖患者血清瘦素,INS,脂质水平的变化,还观察针刺治疗前后肥胖大鼠体重、Lee‘s指数,体脂,血清和下丘脑瘦素和INS的含量以及正丘脑OB-R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单纯性肥胖患者瘦素,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人水平;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却显著低于正常人水平,针灸治疗后患者瘦素,INS、TC、TG、LDL-C的含量均明显回降,而HDL-C含量却明显回升,这种变化与减肥疗效有关,肥胖大鼠体重、Lee‘s指数,体脂及血清瘦素和INS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大鼠,而下丘脑瘦素和INS水平及OB-R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大鼠,针刺治疗取得良好减肥疗效的同时,肥胖大鼠血清瘦素和INS均明显回降,而下丘脑瘦素和INS水平以及OB-R基因表达水平却明显升高,结论:针灸对肥胖机体中枢和外周瘦素和INS水平的良好性调整作用以及促进下丘脑OB-R基因表达可能是针灸纠正瘦素和胰岛素抵抗以及异常的内分泌代谢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对肥胖大鼠体重、血糖、胰岛素含量、脂肪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挑选10只普通饲料喂养为正常组。另一组80只高脂致肥饲料喂养,将造模成功的肥胖大鼠30只随机分为肥胖模型组和针刺组,每组各15只。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表达水平,酶联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清中胰岛素(insu lin)的含量,生化比色法测定血清葡萄糖含量。结果:针刺治疗组体重、血糖、血清胰岛素、脂肪组织中TNF-α水平均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胰岛素敏感指数有所提高。结论:针刺可以改善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和糖代谢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14.
针刺对大鼠"足三里"穴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大鼠"足三里"穴与非经非穴处缝隙连接蛋白Cx43的表达及针刺对该表达的影响,探讨缝隙连接蛋白与穴位的可能关系.方法:2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非针刺组、针刺组,每组10只;应用荧光双重标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对"足三里"穴、非经非穴处皮肤组织Cx43进行定位、定量分析.结果:皮肤组织中Cx43主要在上皮细胞胞浆、胞膜上表达,包括皮肤表皮和部分毛囊等上皮角质形成细胞;非针刺组中穴位处Cx43的表达显著高于非经非穴处(P<0.01),针刺组中穴位针刺后Cx43表达显著增加,与非针刺组中穴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缝隙连接蛋白及缝隙连接可能是穴位的主要组成成分,且针刺能明显增加缝隙连接蛋白在穴位处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针刺对肥胖大鼠血清胰岛素含量和胰岛组织胰岛素受体底物1,2(IRS-1,IRS-2)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对高脂饮食性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测定胰岛素受体底物1,2(IRS-1,IRS-2)基因表达水平, 酶联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清中胰岛素的含量,生化比色法测定血清葡萄糖含量. 结果 针刺治疗取得良好减肥疗效的同时,肥胖大鼠血清中葡萄糖及胰岛素水平明显回降,而胰岛组织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基因表达水平却明显升高.结论 针刺可改善肥胖大鼠胰岛素信号转导,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6.
针刺对肥胖大鼠作用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刘志诚  孙凤岷 《针刺研究》1999,24(4):307-310
本文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大鼠制造肥胖模型。应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肥胖大鼠脂肪组织、小肠粘膜、肝组织形态,以及针刺后发生的形态学变化。结果显示,肥胖大鼠脂肪组织、小肠粘膜、肝组织均出现了形态学的异常。褐色脂肪细胞体积增大、充盈,脂滴增大,胞质内线粒体减少,细胞间隙变窄,毛细血管减少。针刺治疗后,上述形态学的异常均出现逆转,这种变化是针刺通过减少能量摄入,增加能量消耗达到减肥效应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脑心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脑出血组、针刺组、针刺时照组,针刺组取“内关“水沟”“人迎”,针刺时照组取“神门”“膻中”。采用组织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其中枢心血管特定调节区域及心肌内皮索(ET)mRNA表迭的动态变化,并对阳性反应物进行图像定量分析。结果:实验性脑出血可迅速诱导ET基因在脑出血周围区、下丘脑、脑干、海马、心肌的异常表达。脑出血6h即可见ETmRNA表达上调。到24h达高峰,72h时段虽略有减少,但仍高于正常水平。同时心肌的ET表达增多。针刺可阻断由脑出血诱导的ET基因表达的增加。结论:针刺通过阻断脑出血诱导的ET基因表达的增加。起到时脑出血造成的神经元及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不同频率电针刺激对实验性肥胖大鼠减肥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电针刺激对减肥的效应差异。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针刺1组(30Hz)、针刺2组(100Hz),穴取"后三里""三阴交""关元""中脘"。比较治疗前后各组大鼠体重指数(Lees指数)、左肾周脂肪重量和脂肪细胞体积、血脂、胰岛素、瘦素的变化。结果:两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其体重指数、血脂、左肾周脂肪湿重及脂肪细胞体积均有明显改变(P<0.01),且针刺2组比针刺1组变化程度更高(P<0.05);两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瘦素水平降低(P<0.01),血清胰岛素水平也趋于降低(P<0.05),但针刺1组与针刺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不同频率电针刺激对肥胖大鼠的脂代谢有不同影响,100Hz电针刺激治疗肥胖症较之30Hz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围绝经期大鼠随机分为针刺组、药物组和围绝经期组,分别进行针刺治疗、更年安药物治疗和空白对照,并与青年大鼠作对照。测定各组大鼠的卵巢颗粒细胞凋亡,检测卵巢颗粒细胞Bcl-2、Fas蛋白表达。结果:与青年大鼠比较,围绝经期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1),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Fas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针刺治疗后围绝经期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减少(P<0·05),Bcl-2蛋白表达提高(P<0·05),Fas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更年安药物治疗后,卵巢颗粒细胞凋亡亦有降低但图像分析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蛋白表达提高(P<0·05),Fas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针刺能够抑制围绝经期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上调卵巢颗粒细胞Bcl-2蛋白表达、下调Fas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20.
针刺心经经脉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为了揭示针刺降压的机理,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为模型,观察针刺心经经脉对其血压和血胰岛素(Ins)、心房肽(ANP)等生化指标的影响,并以肺经经脉做对照。结果表明针刺心肺二经均有降压作用,心经组降压强度大于肺经组(P<0.05),且针刺心经降压较迅速;针刺心经可升高ANP水平,降低Ins和C-肽(C-P),增加C-P/Ins比值,与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对血管紧张素、前列环素等均有改善作用。由此提示针刺降压可能是通过升高ANP、降低ATI,升高血清6-K-PGFI_α改善胰岛素抵抗等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