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近远期效果.方法 选取104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征询患者同意后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研究组(n=52)和对照组(n=52).对照组开腹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研究组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平均术程、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清扫淋巴结总数等围术期指标差异,记录其术后6个月、18个月生存情况及术后1周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两组6个月、18个月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2.3%vs.88.5%、73.1% vs.76.9%,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2±10.9)枚vs.(20.2±11.6)枚,P>0.05];研究组平均术程为(202.5±52.6) min,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59.6±52.0)min (P<0.05);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分别为(70.2±18.9)h和(15.0±3.8)d,均明显长于研究组的(48.2±18.2)h和(10.2±3.9)d(P<0.05);研究组术后1周内并发症发生率为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9%(P<0.05).结论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疗效确切,且术后恢复期短、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结肠癌的治疗中采用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58例结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淋巴结清扫数量、血清炎性指标、血清应激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87.63±6.24)ml、术后引流量(24.32±2.05)ml较对照组的(122.25±9.52)、(30.23±2.63)ml少,手术时间(136.15±7.16)min、术后排气时间(3.14±0.26)d、肠鸣音恢复时间(2.34±0.43)d、恢复饮食时间(68.74±4.23)h、住院时间(10.42±1.16)d均较对照组的(141.05±8.75)min、(4.25±0.55)d、(3.58±0.75)d、(87.36±5.52)h、(15.27±1.44)d短(P<0.05)。两组肿瘤分期Ⅰ、Ⅱ期淋巴结清扫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肿瘤分期Ⅲ期淋巴结清扫数量、阳性淋巴结清扫数量、左半结肠淋巴结清扫数量、右半结肠淋巴结清扫数量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应用于结肠癌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行择期手术的结肠癌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开腹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研究组接受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评价两组结肠癌患者术中情况与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失血量(82.6±48.6) ml、排气时间(2.4±1.2) d与住院时间(10.0±2.2) d均短于对照组(152.6±45.8) ml、(3.9±0.8) d、(15.6±3.0) d(t=7.586,4.856,5.985,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126.5±25.6) min与清扫淋巴结的数量(17.5±8.6)个与对照组(128.3±20.8) min、(16.9±7.8)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60,0.872,P>0.05)。在术后并发症比较中,研究组患者的发生率为2.04%,较对照组16.33%更低(P<0.05)。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不仅具有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微创优势明显,进一步保障了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外科2010年10月份-2012年03月份收治的107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4例患者应用腹腔镜下半结肠癌根治术(观察组),另53例患者应用开腹半结肠癌根治术(对照组),分析研究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58.3±11.4)mL、术后排气时间(2.3±1.4)d,术后住院时间(8.6±2.4)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3%(5/54),与对照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下半结肠癌根治术相较于开腹半结肠癌根治术安全性更高,术后恢复更快,是更为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腹腔镜用于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自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5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9)、观察组(n=29),对照组实施开放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分析两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康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康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显示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腹腔镜用于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对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切口长度、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概率具有重要作用,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在结肠癌患者治疗中对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以期证实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 76例结肠癌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行开腹手术,研究组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应激反应、胃肠激素,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及生存质量.结果 术后,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施行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湘潭县中医院自2008年12月至2010年6月所实施的32例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时间(201.3±48.9)min,手术出血量(65.5±10.6)mL,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48.3±15.7)h,住院天数(8.3±2.5)d。结论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疗效确切,具有手术切口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手术方法 、优缺点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38例资料.其中,盲肠癌10例,升结肠癌18例,结肠肝曲部10例.结果 37例成功完成手术,1例结肠肝曲癌术中见肿瘤侵犯十二指肠中转开腹.中位手术时间146.6 min.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30.2 h,平均术后住院时间8.6 d,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技术上可行,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腹腔镜下中间入路和尾侧入路术式治疗老年右半结肠癌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100例老年右半结肠癌患者,根据腹腔镜入路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中间入路术式治疗,研究组采取尾侧入路术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177.54±15.17)min短于对照组的(207.22±16.15)min,术中出血量(101.44±12.75)ml少于对照组的(119.59±15.34)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00%,与对照组的22.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右半结肠癌患者更适合使用腹腔镜下尾侧入路进行治疗,不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而且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价值,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黄文伟  曾国祥 《安徽医药》2018,22(8):1503-1506
目的 比较传统结肠癌根治术与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老年结肠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5年1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82例老年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结肠癌根治术,记录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与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106.5 ±12.4) mL明显少于对照组(139.7±13.2) mL,且术后排气时间(2.8±0.7)d、术后排便时间(4.7±1.2)d及住院时间(9.1±1.7)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分别为(3.9±1.1)d、(5.4±1.5)d、(14.6±2.2)d)],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淋巴结清扫数量(20.9±2.6)个明显多于对照组(16.5±2.7)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30%)低于对照组(17.95%)(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97.67%)高于对照组(92.31%),而复发率(4.65%)低于对照组(10.26%),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老年结肠癌的近期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的实际临床疗效。方法本院2008年3月~2011年9月收治结肠癌患者3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例。治疗组行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实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详细统计两组患者平均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应用止痛药等方面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17例患者手术时间为(200.00±29.36)min,肛门排气时间为(2.10±0.39)d,术中出血量为(100.00±11.23)mL,术后24h引流量为(60.00±10.30)mL,平均住院时间为(10.30±2.10)d;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47.70±15.95)min,肛门排气时间为(200.00±10.29)d,术中出血量为(3.20±0.24)mL,术后24h引流量为(100.00±11.50)mL,平均住院时间为(16.58±2.00)d。治疗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24h引流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实际临床疗效显著.日安伞、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43例和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传统开腹组)4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严重并发症2组无显著性差异,常规并发症腹腔镜组显著低于传统开腹组;腹腔镜组下床活动时间更早,肠功能恢复时间更短,疼痛指数更低。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具有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同样的安全性,并能大大减轻患者痛苦,加快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应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手辅助腹腔镜(HALS)在老年(年龄>60岁)肥胖(BMI≥25 kg/m2)患者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普外科45例老年肥胖行HALS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HALS组,选取同期普外科44例老年肥胖行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肿瘤根治效果和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 HALS组手术时间、标本切除长度和清扫淋巴结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LS组术中出血量和肛门排气时间明显少(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HAL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29.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858,P<0.05)。结论手辅助腹腔镜融合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优势,符合肿瘤根治原则,在降低术中出血量和促进术后腹部内环境早期恢复方面由于开腹手术,可作为治疗老年右半结肠癌肥胖患者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尾侧入路法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60例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中央入路术式,观察组患者采取尾侧入路术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及中转开腹情况;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61.35±10.96)ml少于对照组的(72.49±11.53)ml,手术时间(145.82±21.67)min短于对照组的(176.85±23.84)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及中转开腹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低于对照组的2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尾侧入路可以较容易进入正确外科平面,减少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两种术式在安全性方面无显著差异,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接受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120例,根据手术治疗方案将其分为腹腔镜手术治疗组(n=60)与开腹手术治疗组(n=60).两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前进行各项指标检查,直至各项指标满足手术适应证,并严格遵循肿瘤根治原则.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手术相关各项指标.结果 两组的标本切除长度、结肠上旁淋巴结清扫数量、系膜间淋巴结清扫数量、血管根部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治疗组出血量为(106.34±32.25) ml,少于开腹手术治疗组(P<0.05);腹腔镜手术治疗组排气时间为(2.21±0.52)d,短于开腹手术治疗组(P<0.05);腹腔镜手术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低于开腹手术治疗组(P<0.05).结论 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相当,但腹腔镜治疗术中创伤小,且术后恢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并研究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临床效果,为结肠癌手术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随机抽取结肠癌患者共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的方式为腹腔镜根治术,对照组采用的方式为开腹结肠癌根治术,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试验组在经过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后,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有所降低,且试验组总有效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在治疗效果上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根治术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少,创口小,使得患者在术中的风险降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0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结肠癌10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研究,经患者知情同意,将其分为对照组(54例)与观察组(54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的方式治疗结肠癌,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的方式治疗结肠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评价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术中出血量(185.54±10.25)ml、镇痛时间(3.21±0.25)min、胃肠恢复时间(8.02±0.85)h、下床时间(9.61±0.75)h、住院时间(17.41±2.06)d 均明显高于观察组(75.55±8.26)ml、( 1.60±0.03) min、(5.11±0.37)h、(6.09±0.43)h、( 10.74±1.90)d,观察组手术时间(176.35±15.24) min明显高于对照组(145.63±12.34)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的方式治疗结肠癌,具有术中失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下床时间早、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行结肠癌根治的术后护理经验。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48例实施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170min(150~200min),肛门排气时间在2~4d,住院时间为14~24d,平均11.5d,术后恶心呕吐反应5例、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2例,肠粘连1例,出血1例,无输尿管损伤、肠瘘、内出血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护理后QQL评分为(39.6±1.8)分,显著高于护理前的(19.5±2.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结肠癌根治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加强饮食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给予心理支持,以顺利完成治疗计划,争取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腹腔镜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 选择2007年5月~2012年11月于本院住院行手术治疗的36例结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16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腹腔镜根治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结肠癌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及淋巴结清除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6,P < 0.05).结论 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结肠癌具有手术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可以作为结肠癌手术的一种治疗方式,对患者的预后恢复有很大的帮助,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中经肛自然腔道取标本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40例接受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原发性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腹壁辅助切口操作,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中经肛自然腔道取标本。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流质饮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转移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60.71±8.49)ml少于对照组的(72.64±9.82)ml,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2.78±0.43)分低于对照组的(3.37±0.59)分,术后排气时间(2.77±0.54)d、术后流质饮食时间(4.11±0.58)d、术后住院时间(9.32±1.52)d短于对照组的(3.18±0.62)、(5.06±0.68)、(10.64±1.8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