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3):107-109+115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为患者临床诊疗提供相关指导。方法选取自2016年6月~2018年9月我院接诊的10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53)和研究组(n=53)。对照组患者予以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门冬胰岛素与地特胰岛素联合治疗。治疗8周,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变化,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FPG、2 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FPG、2 hPG、HbA1c[(4.17±1.37)mmol/L、(6.19±1.55)mmol/L、(6.20±1.5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36±1.28)mmol/L、(7.36±1.62)mmol/L、(7.59±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FPG、2 hPG达标时间[(4.03±1.16)d、(4.66±1.41)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6.81±2.20)d、(7.50±2.2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低血糖及严重低血糖发生率(5.66%、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87%、1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临床疗效理想,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加快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并有效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并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甘精胰岛素联合普通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联合普通胰岛素组和门冬胰岛素30组,每组各20例,甘精胰岛素联合普通胰岛素组每晚10时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来得时)一次三餐前各注射普通胰岛素,门冬胰岛素30组每日早晚餐前或三餐前分别注射门冬胰岛素30.两组均联合二甲双胍口服(0.5g,2次/d),根据空腹血糖(FBG)的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胰岛素的调整原则是将空腹血糖(FBG)控制在5.5mmol/L以内.共治疗8周.观察血糖控制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HbA1c、FBG和餐后2 h血糖(2h PBG)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甘精胰岛素联合普通胰岛素组低血糖事件明显低于门冬胰岛素30组.甘精胰岛素组联合普通胰岛素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门冬胰岛素30组.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普通胰岛素可以良好控制高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患者治疗满意度高,适合2型糖尿病的起始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代谢水平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的变化。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来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84例新诊断T2DM患者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GI)组和诺和锐30(AS30)组,各42例。GI组给予甘精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并口服格列美脲治疗3个月;AS30组予以诺和锐30于早晚餐时皮下注射3个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体质指数(BMI)、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血清IL-1β的变化。结果治疗后,GI组FPG、2hPBG、HbA_(1c)低于AS 30组[(6.72±1.01)mmol/L比(8.14±1.30)mmol/L、(7.21±1.10)mmol/L比(8.70±1.33)mmol/L、(7.05±0.82)%比(8.02±1.15)%](P<0.01);治疗后,GI组BMI、TG、TC低于AS30组[(22.75±2.59)kg/m~2比(21.35±2.62)kg/m~2、(4.58±1.06)mmol/L比(4.29±1.21)mmol/L、(2.17±1.01)mmol/L比(2.22±0.93)mmol/L](P<0.01);治疗后,GI组IL-1β低于AS 30组[(4.42±2.32)ng/L比(8.62±3.67)ng/L](P<0.01)。结论格列美脲可显著降低T2DM患者血糖,改善脂代谢,降低血清IL-1β水平,降低炎症反应,从而抑制NALP3炎性体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门冬胰岛素(IAsp)和可溶性人胰岛素(HI)分别联合中性鱼精蛋白胰岛素(NPH)在糖尿病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20例来自全国5家医院的1型(T1DM)或2型糖尿病(T2DM)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IAsp或HI联合NPH治疗.以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低血糖事件作为评价指标.结果 IAsp/NPH组[(14.6±5.3)mmol/L比(8.4±4.1)nunol/L]较HI/NPH组治疗后2 h PPG改善更为显著[(14.9±3.9)mmol/L比(10.6±3.5)mmoL/L,P<0.05],且达标率分别为50.0%、25.5%(P<0.01).治疗后IAsp/NPH组[(9.3±1.4)%比(7.7±1.3)%]和HI/NPH组[(9.2±1.2)%比(7.7±1.2)%]HbA1c明显下降,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7).达标率分别为24.5%和14.5%(P<0.05).在Imp/NPH组未见严重低血糖事件和其他不良事件,且夜间低血糖发生率更低(IAsp/NPH:3%,HI/NPH:4%).IAap/NPH组与HI/NPH组患者胰岛素日均剂量分别是0.60/0.23 IU/kg和0.65/0.24 IU/kg.结论 IAsp联合NPH能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提高患者血糖达标率且不增加夜间低血糖和不良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赵全志 《大家健康》2017,(12):148-149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采用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300例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对比分析,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145例)予以甘精胰岛素治疗,实验组(155例)予以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血糖状况及生化指标.结果:与对照组HbAlc、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相比,实验组(6.98±1.12)%、(5.90±0.50)mmol/L、(8.10±0.89)mmol/L更优;与对照组脉压、TC、TG相比,实验组(40.03±3.71)mmHg、(5.01±0.20)mmol/L、(2.20±0.90)mmol/L(P<0.05).结论:将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应用患者中,可显著改善患者血糖状况,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生化指标状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0月于淮阳县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07例T2DM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4例)。两组患者均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磷酸西格列汀片。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血糖指标,以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血脂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FBG、2 h PBG、HbA1c和HOMA-IR水平均较前下降,观察组FBG、2 h PBG、HbA1c和HOMA-I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TC、TG、LDL-C水平均较前下降,HDL-C水平均较前上升,观察组TC、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注射可有效调节T2DM患者糖脂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分析甘精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30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将其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给予两组患者二甲双胍片作为基础降糖药物,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添加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观察组则添加门冬胰岛素30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治疗成本进行对比.结果 经过治疗之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对照组为(6.21±1.10)mmol/L,观察组为(6.18±1.07)mmol/L]、餐后2 h血糖[对照组为(7.85±1.21)mmol/L,观察组为(7.81±1.23)mmol/L]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对照组为(10.43±1.23)mmol/L、(10.32±1.41)mmol/L,观察组为(14.25±2.13)mmol/L、(14.16±2.32)mmol/L]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相差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7.50%,对照组为12.50%)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药物费用(885.74±11.53)元明显低于对照组(1625.00±15.32)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30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均较佳,能够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两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安全性较高,但与甘精胰岛素相比,门冬胰岛素30治疗成本明显较低,在实际治疗中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对初发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83例初发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予以单一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实施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及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PG、2 h PG、TG、TC、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配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初发肥胖型2型糖尿病,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与门冬胰岛素30皮下注射两种方案的血糖控制情况。方法:3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组(A组,n=20)和门冬胰岛素30皮下注射组(B组,n=18),治疗4周。测定治疗前后FPG、2hPG、HbA1c、体重指数(BMI),观察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FP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比较同期的FPG、2hPG、HbA1c、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A组低于B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与门冬胰岛素30都能有效控制血糖,甘精胰岛素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使用方便、易行,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初诊T2DM患者39例,给予甘精胰岛素每日1次皮下注射控制空腹血糖,同时3餐前服用瑞格列奈控制餐后血糖.治疗3个月后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G2h)、糖化血红蛋白(HbAlc)以及空腹胰岛素、C肽及餐后2 h胰岛素、c肽.结果 治疗前、治疗后FPG分别为(12.86±2.80)、(5.82±0.43)mmol/L,PG2h分别为(18.21±4.67)、(7.28±2.47)mmol/L,治疗前后FPG及PG2h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HbAlc分别为(7.81±1.22)%、(6.42±0.81)%(P<0.05).治疗后胰岛素及C肽测定显示胰岛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可模拟人生理胰岛素分泌,有效控制血糖,改善B细胞功能,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介绍胰岛素合成技术的发展历程;人胰岛素及其类似物的特点,其中人胰岛素类似物又分为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和长效胰岛素类似物;胰岛素产品及其合成技术的现状。由此展望了胰岛素合成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仲英洁 《医学综述》2012,18(3):339-341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的肿瘤发生率增加。研究发现,以高胰岛素血症为特征的胰岛素抵抗与数种肿瘤的发生风险增加有关,包括乳腺癌、胰腺癌及结直肠癌。体内外研究均显示,胰岛素及其受体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胰岛素受体,尤其是胰岛素受体亚型A,在人类数种肿瘤中均有高表达,其和胰岛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结合后,引起肿瘤的发生和(或)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血清胰岛素自身抗体(IAA)的检测,了解IAA与胰岛素抵抗(IR)产生是否有关联及其与高血压和微血管病变发生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309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IAA。结果 糖尿病患者IAA总检出率为67.31%。IAA阳性病例中,伴发血管病变者(70.54%-75.31%),较无并发症者(18.52%)显著增高(P<0.01),微血管病变的发生率(39.48%)与高血压的发生率(29.45%)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性别IAA检出率(65.64%和69.18%)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 IAA阳性者微血管病变和高血压的发生机率均较IAA阴性者明显增高,IAA可能是导致IR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17.
Insulin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研究预混胰岛素与基础-餐时胰岛素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预混胰岛素的观察组和基础-餐时胰岛素的对照组,检测外周血中糖尿病相关指标、靶器官功能相关指标以及生活质量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LEVF、LVEDD、Ccr、KPS评分、MUNSH评分、ESCA评分、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预混胰岛素有利于控制血糖、改善靶器官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20.
胰岛素受体底物-1/-2与胰岛素信号转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舒适  宋菊敏 《医学综述》2008,14(5):723-725
胰岛素受体底物(IRS)是胰岛素信号传递的重要介质,其中IRS-1和IRS-2在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作用尤为重要。IRS-1和IRS-2在体内多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胰岛β细胞、肝脏、骨骼肌和脂肪组织中表达最为丰富。近年来国内外在对IRS-1和IRS-2的研究中发现,无论是糖尿病患者或是模型,其胰岛β细胞、肝脏、骨骼肌和脂肪组织中IRS-1和IRS-2的表达均有改变,且变化程度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