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4 毫秒
1.
目的评价关节稳定性训练对恢复期脑外伤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本院康复中心行肢体康复治疗的脑外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30例进行普通康复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30例以关节稳定性训练为主的康复训练患者纳入观察组,康复治疗周期为3个月。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表(MBI)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Sheikh躯干控制量表、Berg平衡量表、MBI评分分别为(78.6±25.4)分、(79.7±26.2)分、(31.3±10.5)分、(69.4±21.6)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64.3±20.8)分、(63.9±19.8)分、(28.5±9.5)分、(41.4±19.4)分](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治疗的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康复效果的满意度分别为96.7%、90.0%、96.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0.0%、76.7%、80.0%)(P<0.05)。结论以关节稳定性训练为核心的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脑外伤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母亲心理干预对脑瘫儿童康复效果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随机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本院40对脑瘫患儿及母亲分为试验组(20对,母亲接受综合心理干预)、对照组(20对,母亲未接受心理干预),两组患儿均接受集中式综合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儿母亲亲职压力评分、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分、运动功能改善状况。结果试验组母亲亲职压力评分为(-7.12±2.01)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分(68.98±3.26)分,比对照组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儿运动功能改善有效率为90%(18/20),高于对照组,临床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母亲心理干预对脑瘫儿童康复效果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神经节苷脂在神经损伤后患儿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80例神经损伤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康复训练,观察组同时接受神经节苷脂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生活能力、运动能力、临床疗效和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能力评分,运动能力评分和对照组相比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39/40)明显优于对照组8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为(94.17±2.8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3.19±2.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神经节苷脂结合常规方法治疗神经损伤后患儿,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临床疗效,改善患儿的生活能力与运动能力,同时提高了了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脑瘫)儿童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76例脑瘫儿童,将其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患儿采用康复护理,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运动发育指数。结果观察组适应行为、大运动行为、精细运动行为、语言行为以及个人社交行为评分分别为(72.10±4.80)分、(68.42±5.60)分、(69.32±6.90)分、(65.60±3.80)分、(61.39±4.9)分,对照组分别为(51.40±6.50)分、(59.70±5.80)分、(49.60±5.60)分、(48.20±4.60)分、(44.60±6.10)分,两组护理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对脑瘫儿童有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普通针刺联合综合康复治疗在小儿脑瘫(cerebral palsy,CP)中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6~12月收治的62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31)与观察组(n=31)。对照组患者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普通针刺。治疗周期45d,治疗前后进行功能评估,评估项目包括运动功能评测(PDMS-2粗大运动量表分测验包括反射、姿势、移动及实物操作四项)及肢体活动时肌电电位变化平均肌电值(AEMG)。结果 45 d后,观察组PDMS-2分测验百分位及AEMG值[(9.80±3.70)%、(12.50±3.90)%、(12.80±2.40)%、(13.10±3.45)%及(11.05±2.50)μV]均优于对照组[(7.84±3.05)%、(9.35±3.43)%、(10.05±3.21)%、(11.10±4.20)%及(13.95±2.05)μV],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通针刺联合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瘫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08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简单随机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予以早期康复治疗)和观察组(予以早期康复联合高压氧治疗),每组各54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心理状况及治疗后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感觉症状、肌力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感觉症状、肌力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ugl-Meyer assessment of motor function,FMA)评分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us estimate,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欧洲卒中评分量表(European Stroke Scale,E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FMA评分和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和E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体健康、活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联合高压氧治疗可有效恢复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治疗效果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脑瘫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模式差异性,将所有患儿均分两组。开展基础护理的30例患儿为参照组,开展康复护理的30例患儿为研究组,最后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儿的GMFM-88、FMFM-45、ADL和BSA评分,研究组改善情况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护理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瘫患儿实施康复护理可以使粗大运动功能、粗细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行为得以改善,治疗效果也会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院内综合康复治疗联合家庭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4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与观察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家庭康复训练干预。治疗周期30 d,治疗前后进行功能评估,评估项目包括运动功能评测(PDMS-2粗大运动量表分测验包括反射、姿势、移动及实物操作四项)及肢体活动时肌电电位变化平均肌电值(AEMG)。结果 30 d后,观察组PDMS-2分测验百分位及AEMG值[(8.80±4.70)%、(11.50±4.90)%、(11.80±3.52)%、(12.10±4.68)%及(11.46±2.50)]均优于对照组[(7.60±4.95)%、(10.35±5.43)%、(11.05±3.91)%、(11.15±5.20)%及(9.45±2.1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内综合康复治疗联合家庭康复训练干预对改善脑梗死患者粗大运动功能具有积极影响,能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分析其对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15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从中选择50例进行研究。根据病历单双号进行分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早期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对照组治疗前的Fugl-Meyer评分为(17.4±7.4)分,治疗后的评分为(57.9±15.4)分,观察组治疗前的Fugl-Meyer评分为(18.1±7.3)分,治疗后的评分为(71.3±15.2)分。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治疗前的Fugl-Mey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与骨折内固定术(IF)对于股骨颈骨折(TF)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28例TF患者进行观察,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THA治疗;对照组给予IF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20.1±5.2)天,较对照组患者[(90.3±15.1)天]明显缩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为(55.6±15.2)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为(76.2±23.6)分,功能独立性评价量表(FIM)评分为(58.6±11.6)分;较对照组患者的(41.1±14.2)分,(47.3±25.1)分和(40.2±11.4)分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5)。观察组优良率为78.13%(50/64),较对照组[46.88%(30/64)]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THA治疗中老年TF疗效显著,能够缩短患者术后下床功能锻炼时间,促进患者机体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烧伤早期康复治疗的成本-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烧伤患者84例,根据患者实际治疗情况分为试验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烧伤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早期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本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VSS)评分降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I)评分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SS和SAS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VSS、SAS和BI的成本-效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烧伤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医疗成本,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快速康复外科对行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的子宫腺肌症患者早期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62例拟行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的子宫腺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术期干预,包括术前肠道准备、术中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术后给予止痛药物等;观察组患者接受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综合围术期干预,包括超前镇痛、限制性补液、早期下床活动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两种方案对患者早期康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气管导管拔除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_均<0.05),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术后6、12、24 h VA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后3 h(P_均<0.05),且于术后12 h达到峰值;观察组患者术后6、12、24 h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_均<0.05)。术后3 d,除精神病性评分外,观察组患者SCL-90中其他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前和同期对照组(P_均<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χ~2=0.206,P=0.650)。结论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围术期干预能够有效减轻子宫腺肌症患者子宫全切术后疼痛,缩短恢复时间,优化心理状态,对于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元化康复干预对外固定支架下肢延长术后患者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行下肢单边外固定支架延长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干预和指导,研究组患者接受多元化康复干预,包括钉道处理、支架调整、关节松动、功能锻炼、中药熏洗、拆除外固定支架等方面,并通过微信接受康复干预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前和出院后1、3、6个月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出院后1、3、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较本组出院前均逐渐提高(均P<0.05),且研究组患者出院后1、3、6个月上述3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外固定支架延长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神经损伤、延迟愈合、关节畸形、肌肉挛缩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多元化康复干预能明显促进外固定支架下肢延长术后患者关节功能的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康复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分娩的产妇1243例为研究对象,由专业医师组织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按照分娩方式不同将入选产妇分为顺产组(824例)和剖宫产组(419例)。治疗前后使用盆底康复治疗仪分别测定所有产妇的盆底收缩压、静息压、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比较两组产妇康复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顺产组产妇盆底收缩压和静息压均明显低于剖宫产组(P<0.05)。治疗后,两组产妇盆底收缩压和静息压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而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顺产组产妇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和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与剖宫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产妇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与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可改善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的盆底功能,康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训练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效果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7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每组各38例。两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均采取常规治疗,康复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arris髋关节评分、Barthel指数、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周和术后12周,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康复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康复效果,加快患病关节功能恢复,防止并发症,患者对治疗效果更加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早期系统康复介入治疗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90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早期系统康复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早期均行常规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各个时间点的Neer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_均<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早期系统康复介入治疗能有效提高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的肩关节功能,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康复治疗师的供需、教育及从业现状。方法 通过广泛的文献检索和阅读,对中外康复治疗师的教育模式、培养机制、执业资质进行对比。结果 我国目前康复治疗师数量严重不足,存在较大的缺口;我国康复治疗师培养过程不规范;康复治疗师学历水平较低,质量层次不齐。建议 从我国实际出发,不分设物理治疗师和作业治疗师;建立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课程安排等,统一标准培养;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执业资格考试和评价体系,建立严格的准入和认证制度,规范康复治疗市场;注重理论结合实践,融入中医康复治疗理论,培养具有我国特色的康复治疗师队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康复训练模式对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心外科收治的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所有患者均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进行康复训练,出院后研究组患者采用门诊康复训练模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家庭康复训练模式。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内容、频率、强度等均保持一致。康复训练3个月后,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end diameter,LVESD)、二尖瓣舒张期E峰与A峰比值(E/A)、舒张早期二尖瓣前叶与室间隔之间的距离(E-point of septlal separation,EPSS)等心功能指标;采用简明健康问卷评价患者的健康水平,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康复训练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LVEF、E/A,总体健康、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活力评分及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躯体受限程度、治疗满意度、疾病认识程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VESD、EPSS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康复训练模式均能有效改善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的心功能,显著提高其生存质量;但门诊康复训练模式效果更显著,不仅可根据运动功能指导患者合理进行康复训练,还能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和心理状态,指导其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阶段性心脏康复训练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南京市胸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ACS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进行编号,奇数编号者纳入常规训练组,偶数编号者纳入阶段训练组,每组各61例。两组患者均行PCI,常规训练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心脏康复训练,阶段训练组患者术后接受阶段性心脏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1周和3个月血清炎性因子、心功能、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分析阶段性心脏康复训练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后1周(均P<0.05),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brief version,WHOQOL-BREF)各领域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术后1周(均P<0.05),6 min步行距离均显著长于本组术后1周(均P<0.05)。阶段训练组患者术后3个月血清hs-CRP、IL-6、IL-10、ET-1、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训练组(均P<0.05),LVEF、CO和WHOQOL-BREF各领域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常规训练组(均P<0.05),6 min步行距离显著长于常规训练组(P<0.05)。结论与常规心脏康复训练相比,阶段性心脏康复训练能够进一步促进ACS合并心力衰竭患者PCI术后血清炎性因子、心功能、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