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连市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民间信仰很多很杂,尤以海神、龙王信仰为最,因其近海也。我们考察辖区内众多寺庙,可见其中供奉的神灵也是来历各异,佛教寺庙中的神灵并非都来自佛教,道观中的神灵更是来自四面八方,由此证明民间信仰对宗教文化影响颇大。  相似文献   

2.
华智亚 《文化遗产》2014,(1):129-135
在冀中南地区,信奉民间信仰的居民普遍在家中供奉“神案”.神案是这一地区特有的一种神灵画像,一般由专业艺人画在棉布制成的长轴上.神案的制作和使用有着相应的规定,因而形成了一套地方习俗惯制.同时,作为当地民间信仰习俗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和组成部分,神案不仅是神灵的象征和形象表现,而且神案上不同神灵的位置安排也表征着当地人观念中的神灵阶序体系,并折射出他们对社会的认知.  相似文献   

3.
黄桂秋 《文化遗产》2010,(1):109-116
壮族巫师是指能沟通鬼神算卜治病的人。他们信仰世界中的宇宙观、灵魂观和神灵观等具有中国南方族群巫文化的鲜明特征,这些信仰观念除了被壮族麽教、师公、道公、僧公等民间教派融合吸收以外,还对壮族民众信仰心理产生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冀中南地区,信奉民间信仰的居民普遍在家中供奉"神案"。神案是这一地区特有的一种神灵画像,一般由专业艺人画在棉布制成的长轴上。神案的制作和使用有着相应的规定,因而形成了一套地方习俗惯制。同时,作为当地民间信仰习俗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和组成部分,神案不仅是神灵的象征和形象表现,而且神案上不同神灵的位置安排也表征着当地人观念中的神灵阶序体系,并折射出他们对社会的认知。  相似文献   

5.
模因是一种与基因类似,可以通过模仿、学习等方式从人脑传递到人脑的文化单元。模因论提供了一种解读各种文化事象的视角。在此视角下,民间信仰可被视为一种模因复合体,其功利性、易变性、区域性可以获得相应的模因论解释。民间信仰成功的纵向传承和横向传播常常是牺牲部分复制保真性换取长寿性和多产性的结果。现代的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大幅度提高了民间信仰模因复合体的复制保真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失去了“变异”的可能。相反,在环境改变施加的“选择压力”作用下,民间信仰模因复合体加速演化,发生了“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6.
佛教禅宗六祖慧能在地方社会中被视为一位灵验的民间神祇。本文以慧能的出生与圆寂地广东新兴县为例,结合地方史料、民间资料及访谈材料综合分析,认为慧能从寺院祖师演变成民间神祇,经历了神灵崇拜的正统性、灵验性及民间化的文化建构过程。地方官绅对慧能的关注,建构了信仰的合法性基础。与此同时,六祖慧能逐渐由禅宗祖师演变为地方"灵验"神祇,与地方社会产生诸多的契合关系,表现为维护地方利益的灵验事件之中。地方民众为获得供奉六祖慧能的合法权,做出了诸多努力。在地方民众、寺庙及士绅之间,六祖慧能成为不同阶层与人群所认同的"象征符号",成为凝聚地方认同与建构地方社会的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舟山群岛民间海洋宗教信仰就十分盛行。但是,目前舟山民间海洋宗教信仰文献还处于零散和缺失状态,有待于系统整理与挖掘。为了文献整理的方便和研究的深入,可将舟山民间海洋宗教信仰文献分为空间场所、祭祀仪式、信仰神灵、地名称谓、风俗习惯和碑铭序跋等几个方面,并进行人文地理学、文化人类学、谱系学、符号学等跨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8.
樱井龍彦  陈爱国 《文化遗产》2010,(2):115-123,158
"文化遗产"是一个极具近代性的概念,它是由国家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公共机构来参与管理的。而另一方面,"民间信仰"是作为历史上延续着的传统而渗透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它未必是一个被国家所容纳的概念。由于两者在某种意义上是两极对立的概念,这导致"民间信仰与文化遗产"这一主题是较难处理的。目前,在中国,为了民间信仰的文化遗产化,通过对民间信仰加以"登录化"及"整序化"等管制行为来去除其"迷信"部分,并把被认定为"传统文化"的部分加以有效的利用来使其遗产化。本文把已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北京丫髻山庙会和天津葛沽镇的天后宫作为事例,对如何看待民间信仰与文化遗产的关系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以此来表述笔者个人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9.
闽文化的多元性主要表现在各区域差异鲜明、人的性格特点千差百异、方言复杂、民间信仰神灵众多、民俗民风不同、各种艺术难以交融。造成多元性原因有地理环境复杂、闽文化构成成份复杂、中原文化延伸到福建后无法形成坚强内核等因素。  相似文献   

10.
赵宏艳 《兰台世界》2017,(11):84-87
在历代文献和诗歌文本中禹庙"梅梁"故事不断繁衍,萌芽于东汉,盛于宋元,明清以后渐稀,"梅梁"典故的传播地域主要在浙江。禹庙"梅梁化龙"俗信反映了宋代浙江地区的农业生产信仰民俗。政治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人口的急剧增加以及多发的旱灾使得民众的丰收意愿不得已转向对神灵的崇拜与祭祀,而越地自古以来崇祀的民间文化也渗入到这一信仰之中。在与民间俗信的融合中,大禹完成了从圣王到治水英雄再到民间俗神的转变历程。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问题,多年来众说纷纭,笔者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图书馆的双重职能:“服务历史职能”和“服务现实职能”,主张图书馆学应该围绕这两项职能进行研究,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有二元性,即“服务历史研究”和“服务现实研究”。  相似文献   

12.
所谓读者参与图书馆工作人员考评,是指以读者评价为主,与工作人员互评、领导评价相结合的一种年度考评方式。读者参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考评有其特点,也有其意义。在考评中要坚持导向与激励原则,坚持科学性与可行性原则,并要根据馆情制度较为公正的考评标准。还指出了读者参与图书馆工作人员考评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试论大学图书馆实行"首问负责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分析了大学图书馆引入“首问负责制”的意义,论述了保障大学图书馆实施“首问负责制”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职务设计理念入手,提出了提高员工工作热情的原则和着眼点,然后落实到作为一个组织的图书馆工作中,从职务投入、职务丰富化、职务轮换、环境改造四方面来论述图书馆改革中应该进行的职务设计,以此来调动很有职业倦怠的图书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实现图书馆的服务目标。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背景下图书馆的管理和营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蓉晖 《图书馆》2007,(2):77-80
文章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图书馆管理环境的变化与趋势,及其对图书馆管理战略的影响,以及相应的营销对策。认为图书馆基于知识服务的全球化的同时,保障文化多元化差异的管理理念和营销,将是图书馆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目前公共图书馆现行读者制度与公共图书馆理念相冲突的现状,并提出了解决冲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尊重纳税人到尊重读者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蒋永福 《图书馆》2004,(4):26-27
二十多年前,我还是当一名学生时期,当我第一次跨入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大门时,第一个映入我眼帘的是对面墙上写着的大幅标语——“读者第一,服务至上”。还是二十年前,当我分配到图书馆上班的第一天,一位花白头发的老馆长分派我到外借处工作(这项工作我一直做了6年),当时他对我的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findings of a small study that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ademic librarians and their academic colleagues in a number of institutions in the Republic of Ireland and Northern Ireland. There is an abundance of literature outlining how librarians should collaborate with their academic colleagues but less emphasis on what librarians are doing in practice. This research explores the collaborative aspect of this relationship with a focus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training. Research findings look at factors which encourage and inhibit collaboration and challenges librarians face in achieving successful collaboration.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对博物馆经营与管理的区别和联系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就博物馆经营理念的内涵、博物馆事业发展和时代要求以及经营博物馆的具体实践等进行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20.
谈图书馆人际关系的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图书馆是人类知识宝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作为图书馆人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历史使命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文章探讨了当前图书馆内部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应当关注的重点:馆员与馆员之间的和谐、馆员与读者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