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从胃脘痛渊源、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个人经验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吴文尧教授辨治胃脘痛的学术思想和独到经验。总结了辨治胃脘痛经验:辨治胃脘痛,必先辨虚实;辨治胃痛,询问疼痛性质,与进食体位的关系;治胃院痛之实证必须理气止痛,常用柴胡疏肝散为基础方;湿热停胃证,辨清湿与热的轻重。  相似文献   

2.
黎小妮 《新中医》2004,36(11):9-10
黎家玉主任医师运用火、气学说辨治眼内出血,并以外伤性前房出血、玻璃体出血、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出血、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为例,具体说明眼内出血的辨治,其范围应在实火、虚火、气滞、气虚四方面进行辨治,重在辨证求因,并结合局部适当用药,就可把握眼内出血辨治的全局。  相似文献   

3.
沙宝瑜 《四川中医》2003,21(2):36-36
运用自拟温涩抑酸护膜汤治疗上消化道出血l10例患者,总有效率96.35%,而且经治愈的患者复发率也很低。治疗按中医分型辨治,分脾胃虚寒、肝气犯胃、温热灼胃三型。  相似文献   

4.
何明倩  陶琳 《环球中医药》2020,13(8):1367-1370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消化科常见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其应归属"吐酸""嘈杂""食管癉"范畴,该病病位在食管和胃,临床多从脏腑辨治,但该病与三焦功能密切相关,涉及上、中、下三焦,三焦逆乱、清浊失调致病,本文将从三焦病机及三焦治疗角度对GERD进行阐述,并浅析脏腑辨治与三焦辨治异同,为临床从三焦辨治胃食管病提供理论基础及思路。  相似文献   

5.
眼病中医分期辨治评述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410006)李点主题词眼疾病/中医药疗法,@分期辨治近年来,中医眼科分期辨治运用相当广泛,眼底出血,外伤性眼病、白内障、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许多眼病,通过分期辨治方法,均取得较好疗效。1眼底出血王明...  相似文献   

6.
中医辨证结合辨病治疗眼内出血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治疗眼内出血以辨证结合辨病为治,分期辨治法根据早期活动期、中期出血吸收期以及晚期吸收、机化期的特点进行辨治;病证辨治法以前房出血、玻璃体积血、视网膜病变不同疾病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7.
文章总结且探讨了导师朱方石教授基于"治中焦如衡"之思想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学术经验。导师认为,CAG病因多端,病理变化复杂,但总以"中焦失衡"之表现为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而为病;辨治CAG,健脾益气为其基本大法,以期平衡脾胃之气;疏肝和胃常为治标之法,以平肝胃之气失衡;病久养阴益胃、活血化瘀,濡润胃腑黏膜,通达胃络气血,以促中焦胃津衡常、运行平衡。导师这一"治中焦如衡"的辨治观点和经验方法,为临床治疗CAG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马辉  顾庆华 《吉林中医药》2013,33(2):122-123
顾庆华教授认为,咽为胆之使,食管的通利功能受到胆的调控,胆病则失其调控之职,食管的通利功能下降,而胆与胃近邻,体类相通,生理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临床辨治分为三因:胃病及胆,当以治胃为先,兼顾通利胆腑;胆病及胃,当以治胆为要,兼顾和降胃腑;胆寒者,治以温胆和胃,胆热者,治以利胆和胃.总之,临证辨治胃食管反流病,从胆胃着手,以利胆和胃为原则,终获良效.  相似文献   

9.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系胃阴虚,胃中络脉瘀阻而成,治宜养阴祛瘀,然临床疗效有时不甚满意.王行宽教授认为本病属中医"胃痞"范畴,治疗胃痞当辨证为主,与辨病相结合,首辨虚实寒热,次以辨病施治,虚实夹杂者,治宜兼顾.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5,(9):1653-1654
作者采用跨年度大样本方法,对运用中医五行辨证治疗胃脘痛1248例进行回顾性调研分析,得出胃脘痛的五行辨治层次有三:一是胃土本脏腑寒热虚实胃脘痛辨治;二是胃脘痛病及肺、心、肾、肝的母病及子、子病犯母、相乘、相侮的五行辨治;三是它脏病及胃脘痛的五行辨治。由此可完善胃脘痛的五行辨治系统。  相似文献   

11.
石建太 《光明中医》2014,(7):1525-1526
目的:探讨胆胃综合征的病机及辨治方法,方法按照中医理论进行归纳胆与胃的关系,气滞是胆胃同病的基本病机,并根据病机提出调理气机的法则。强调临证复杂,需辨证论治,针对性的提出不同分型,灵活立法遣药。结果胆胃同病,气机不畅是其基本病机,并贯穿于疾病的全过程,提出临床辨治调理气机是基本大法。结论本病气滞是基本病机,辨治以调理气机为主,立法具有科学性及可操作性,效果理想,是临床治疗胆胃综合征值得思考的又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2.
葛根桑叶辨     
<正> 或谓陆九芝之治温病,与叶派轻以祛实、辛凉透邪的观点趋一致,是说也,因其小同,遂勿大异,有肺胃不分之弊焉。观陆氏书,有“葛根桂枝辨”,有“葛根麻黄辨”,乃仿之而作葛根桑叶辨。叶派之轻以去实,辛凉透邪,用药如桑叶者,治肺也;陆氏之轻以去实,辛凉透邪,用药如葛根者,治胃也。轻以去实虽同,治肺治胃大别。盖叶氏之治温病,独重肺系,故谓“温  相似文献   

13.
胃脘痛辨治一得赵胜权浙江省绍兴市中医医院(312000)胃脘痛,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疾病。一般的教课书上对本病的辨治分型较细,如常分为寒邪犯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肝胃郁热、胃阴不足、脾胃虚寒、瘀血停滞等。但临床接...  相似文献   

14.
分五型:脾胃湿热,治宜清热除湿,理气和胃;肝胃郁热,治宜疏肝理气,泄热和胃;肝脾不调,治宜疏肝健脾,理气止痛;脾胃虚弱,治宜健脾益气,和胃止痛;肝胃阴虚,治宜柔肝养阴,和胃止痛。指出:应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方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吴立文从湿辨治胃痞的临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立文教授善于从湿辨治胃痞,治则以辛开苦降为主,立法体现辛以散之,苦以泄之的特点,分寒热辨治,配伍严谨,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6.
总结刘沈林辨治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经验;刘沈林认为脾胃虚弱,气机瘀阻是胃癌前病变的主要病机,临证尤重正气,强调正气的重要作用;治以益气健脾为主要治疗原则,佐以养阴和胃;强调治脾多治以温、补、升、燥,治胃多治以清、润、通、降。  相似文献   

17.
《临证指南医案》中"培土制风"法为叶天士治疗内风的重要方法,叶天士以岐黄、张仲景学说为立法之旨,创立脾阴、脾阳、胃阴、胃阳分治法,辨治脾阳立以甘温益气、温阳封固、化痰息风法;辨治胃阳通补和胃,辨治脾阴、胃阴提倡养血和营,力厚填阴(奇经虚风)、甘凉濡胃、清火养阴法,诸法直切"阳化内风"病机颇具特色。本文通过整理文献,统以脾胃阴阳四纲分治,举案释法如管中窥豹,一览其治案特色,望以求古鉴今指导临床,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胃痞病是临床常见的脾胃病,常缠绵难愈。本文介绍黄穗平教授治疗胃痞病的临床经验:辨治胃痞,首分虚实;治疗以健脾和胃,调畅气机为主;同时注重调肝、辨证和辨病结合;并重视饮食调护。  相似文献   

19.
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中关于胃阳虚证辨治理念和方法独到,叶氏指出胃阳虚之病因,不外乎饮食、劳倦、久病、误治等;胃失受纳通降即为胃阳虚证的典型和主要表现;脉形小濡为胃阳虚证之典型脉象;临证强调脾胃分治;治胃不忘治肝,是叶氏治胃的又一特点。此外,叶氏十分重视胃阳虚证之生活调摄。  相似文献   

20.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多发病,属"胃脘痛""胃痞"范畴。其病起病隐匿,缠绵难愈、治疗棘手。中医药治疗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文章总结林平教授遵之"病证结合"的诊疗模式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上注重治养结合,分以三期辨治,早期辨治以证症为主,中期辨治以病为主,后期调理为主。治疗全程以养为重,恢复脾胃脏腑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