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HCV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单边检测原理,对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的结果不确定度进行评定,降低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判定的风险。方法应用抗-HCV酶联免疫吸附法诊断试剂盒,对样本中抗-HCV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结果 1号样本检测结果有62.70%的可能性为阴性,37.30%可能性为假阳性。而3号样本有86.41%的可能性为阳性,13.59%的可能性为假阴性。结论用包含有检测不确定度的结果对检测结果进行完整表述,可评价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检测判定结果的风险大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用4种市售手工法ELISA试剂检测HBsAg定值标准品(1、2IU/mL)和室内质控品,分析测量过程的不确定度分量,合成各试剂盒检测系统的扩展不确定度。结果4种试剂检测1、2IU/mL标准品的批内测量的扩展不确定度为24.4%、27.4%、17.4%、14.4%和18.8%、24.0%、19.4%、23.8%[包含因子(K)=2]。检测质控品的总扩展不确定分别是24.8%、29.8%、30.2%、32.8%(K=2)。结论含有测量不确定度的结果基本能反映测量的真实水平,有助于了解目前国产ELISA试剂手工法检测低水平HBsAg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性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弱反应性样本进行确认及分析。方法收集经ELISA检测HBsAg的S/CO值为0.7~3.0的样本共613例,以中和试验确认,同时进行微粒子酶免疫方法(MEIA)检测,不确定病例继续随访。结果经确认共41例与ELISA判定结果不符,假阳性率4.9%,假阴性率10.7%;其中S/CO值0.9~1.2范围产生的假阴性率或假阳性率最高。中和试验和MEIA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仅4例不符。结论ELISA检测HBsAg呈弱反应性,尤其是“灰区”结果应予以确认,中和试验和MEIA都是有效的方法,个别病例还需参考病史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丙氨酸转氨酶(ALT)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探讨血站实验室建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和程序。方法依据((JJFl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和《CNAS-GL05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实施指南》对ALT速率法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明确测量不确定度分量来源,采用不确定度A类和B类评定方法评定各不确定度分量,计算合成不确定度与扩展不确定度。结果献血者血浆ALT浓度为52.5U/L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U=3.31U/L(包含因子k=2,置信区间P=95%)。结论本实验室所建立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可分析不同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程度,有助于实验室提高检测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用4种市售手工法ELISA试剂检测HBsAg定值标准品(1、2 IU/mL)和室内质控品,分析测量过程的不确定度分量,合成各试剂盒检测系统的扩展不确定度。结果4种试剂检测1、2 IU/mL标准品的批内测量的扩展不确定度为24.4%、27.4%、17.4%、14.4%和18.8%、24.0%、19.4%、23.8%[包含因子(K)=2]。检测质控品的总扩展不确定分别是24.8%、29.8%、30.2%、32.8%(K=2)。结论含有测量不确定度的结果基本能反映测量的真实水平,有助于了解目前国产ELISA试剂手工法检测低水平HBsAg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测量不确定度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的应用。方法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提供的《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实施指南》为基础,参考其他测量不确定度指南文件,对本实验室生化检测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估,按测量不确定度评估的过程,分析不确定度分量的来源并分别按A类和B类进行评估,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计算扩展不确定度。结果不确定度分量来源主要包括:测量的不精密度、校准品的不确定度。其中,不精密度分量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EP5A文件评定,校准品的不确定度分量根据厂家的溯源性报告评定。结论该研究只评估测量过程的不确定度,临床生化检验常规测量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分析不确定度分量的来源,对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7.
荧光定量PCR测定HBV DNA的不确定度评定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荧光定量PCR(FQ-PCR)测定HBVDNA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对FQ-PCR检测HBVDNA测量过程的分析,确定并简化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采用不确定度A类评定方法以及不确定度B类评定方法,量化各不确定度分量;确定合成不确定度与扩展不确定度。结果 测量不确定度来源主要有:批内重复性、批间重复性和方法偏倚等因素。FQ-PCR测定HBVDNA的扩展不确定度U=0.62(k=1.96,n=2);在各不确定度分量中,由方法偏倚导致的不确定度所占比重最大。结论 FQ-PCR测定HBVDNA引入扩展不确定度使结果具有可比性,同时可作为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疗效判断和质控物浓度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胶体金法快速筛查无偿献血者HBsAg准确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两种不同厂家的ELISA(酶联免疫法)诊断试剂盒对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胶体金法快速筛查HBsAg阴性留样标本83209份进行HBsAg检测。结果 HBsAg快速筛查阴性标本83209份经ELISA法检测,两种不同ELISA试剂共检测出740份阳性标本。假阴性率为0.89%(740/83209)。结论通过对胶体金法HBsAg产生假阴性原因分析,方法学的限制和人为因素是产生漏检的主要原因。改善实验环境、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培训、完全按说明书操作可有效降低漏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ELISA定性实验的不确定度的评估方法。方法选取临界值附近的1份标本进行n=10次的重复检测,得到的数据进行A类不确定度评估;对酶标仪校准时示值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初加样过程引入的不确定度、样品后处理设备产生的不确定度、环境条件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检验人员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分别进行B类不确定度评估,将各个分量的不确定度评估结果进行合成,形成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进一步计算出扩展不确定度。结果此次检测的临界值为0.170,P=样品OD值/临界值=0.171/0.170=1.006,U=0.034。结论建立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程序,能避免或降低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溶血标本对HBsAg结果的影响。方法:将ELISA法检测HBsAg的溶血血清标本,用高铁氰化钾测定血红蛋白含量,用反向间接血凝法(RPHA)复查检测HBsAg的溶血血清标本。结果:溶血标本导致ELISA法检测HBsAg可产生假阳性结果,与溶血程度有关,溶血后细胞内的过氧化物酶释放到血清中是产生ELISA法检测HBsAg产生假阳性结果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在ELISA检测结果判定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以提高报告结果的可靠性及准确性。方法:542例患者首先采用ELISA法进行AFP定性筛查,检出的阳性及临床怀疑与肝脏有关的阴性患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定量测定。结果:542例患者中,ELISA法定性检测AFP阳性者为417例,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测定阳性者370例;125例阴性患者中有48例定量为阳性。结论:对ELISA定性检测AFP阳性及高度怀疑肝脏病变的阴性患者,建议追加定量分析,以排除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相似文献   

12.
ELISA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HBsAg结果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检测血清中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采用ELISA和ECLIA 2种方法分别检测8 913例血清中的HBsAg。结果 ELISA法和ECLIA法检测出的总阳性数和总阳性率分别为519例占5.82%,451例占5.06%;以ECLIA法为参照,ELISA法假阴性率为0.67%,假阳性率为1.43%,相对敏感性为88.3%,相对特异性为98.5%二者的符合率为97.9%;403例阳性标本用ECLIA法复检,ELISA法的假阳性率为11.9%,相对敏感性为100%,相对特异性为50%,二者的符合率为88.1%;116例弱阳性标本用ECLIA法复检,ELISA法的假阳性率为69%,相对敏感性为100%,相对特异性为50%,二者的符合率为31%;8 394例阴性标本用ECLIA法复检,ELISA法的假阴性率为0.71%,相对敏感性为50%,相对特异性为100%,二者的符合率为99.3%。结论血清HBsAg ELISA法检测存在一定的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敏感性和特异性较ECLIA法差,且随HBsAg浓度变化较大。ECLIA法快速、准确、敏感性、特异性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在低气温(低于10℃)下金标法检测HBsAg的灵敏度和准确率,探讨检测环境温度对其结果的影响。方法:用金标法和ELISA法两种方法检测963名高中毕业生的HBsAg,并进行结果对比。结果:ELISA法检出71份HBsAg阳性标本,用金标法只检出50份阳性标本,当时检测环境的气温约为8℃。金标法检出阳性的标本经ELISA法检测,其结果均为阳性。ELISA法检出的阳性标本用金标法检测却有21份为阴性,漏检率为29.6%,再把阴性的21份标本用金标试纸重做,并做人37℃温箱,15分钟后看结果。结果又检出16份为阳性,还有5份标本为阴性。结论:用金标法检测HBsAg存在假阴性,灵敏度比ELISA法低。特别是在气温较低(低于10℃)的情况下准确率会降低,出现假阴性结果。在西藏高原雪域的大部分地区目前尚未建立血站,输血前只用快速的金标法做HPsAg检测,应特别注意检测环境的温度和操作,以免漏检,造成HBV输血感染,不是十分紧急的输血,应该用ELISA法作HBV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金标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进行方法学比较。方法对1024份健康体检血清标本同时用金标法和ELIsA检测HBsAg,以ELISA法为标准,对金标法的灵敏度、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以ELISA为标准,10244份血清中金标法有5份假阴性,9份假阳性,灵敏度为99,51%,特异度为99.12%,准确度为98.63%。结论ELISA步骤多,时间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适合批量检测。金标法快速简便,单份检测,无需任何仪器,适合急诊检测,但灵敏度、特异性稍差,特别是针对小三阳和乙肝携带者有漏诊可能。因此实验室应根据需要并结合工作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15.
梅毒螺旋体感染不同血清学诊断方法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目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试验(ELISA)方法替代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方法确定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必要性。方法:使用目前国内最为常用的梅毒螺旋体感染诊断RPR和TRUST试剂及ELISA试剂检测阴阳性献血员标本,同时与梅毒螺旋体明胶凝剂试验(TPPA)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得到各种试剂的检测假阴性和假阳性率。结果:在对30份阳性和20份阴性标本的检测中,所用一种RPR试剂和两种TRUST试剂的假阳性率,分别为15.0%(3/20)、10.0%(2/20)和10.0%(2/20),假阴性率分别为30.0%(9/30)、23.3%(7/30)和43.3%(13/30);而两种ELISA试剂均无假阳性,有一家试剂出现1例假阴性。ELISA试剂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均明显低于RPR和TRUST试剂(P<0.01)。结论:在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临床检测中,有必要使用ELISA方法替代RPR和TRUST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TP)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接收的梅毒患者68例,采用甲基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ELISA试剂分别检测68例梅毒患者和30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血清样本,将检测结果与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结果进行对比,比较TRUST和ELISA试剂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结果 TRUST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16.67%(5/30)、26.47%(18/68)。ELISA的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均为0。ELISA与TPPA检测结果完全一致,无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ELISA方法检测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显著性低于TRUST(P〈0.05)。结论 ELISA方法检测T梅毒螺旋体结果可靠,可以作为筛选和确诊梅毒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同位素稀释质谱法(ID-MS)测量血清肌酐浓度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方法应用ID-MS建立测定血清肌酐浓度的参考测量程序,严格按照《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简称GUM)评定不确定度,即严格根据测量模型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详细分析和定量,加减项用绝对值、乘除项用相对值合成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同时,用传统评定方法和蒙特卡洛方法(MCM)分别对血清肌酐浓度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结果对特定血清进行赋值,其肌酐浓度为347.4μmol/L。按照ID-MS测量模型,并严格应用GUM原理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相对值为0.89%,而传统方法评定结果为0.93%,较GUM法高4.8%;采用MCM评定各不确定度分量,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相对值为0.64%,较严格GUM法低27.9%,其测量结果的95%可信区间为343.1~351.8μmol/L。结论与GUM法评定结果比较,传统评定方法结果偏高,而MCM偏低,3种评定方法存在差异。建议采用GUM法,根据测量模型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定量和合成。有条件的话,可用MCM评定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8.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一步法检测HBsAg的弊端是高浓度nssAg标本出现假阴性结果[1~4].笔者将一步法稍加改进,即可避免假阴性,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取自144倒在我院肝炎诊室和住院病人的血液。1.2HBsAg试剂盒ELISA一步法,亚利生物制品公司产品。1.3方法ELISA一步法(原法):按说明书操作;改进ELISA一步法(改进法):加完血清标本即快速转动固相板30s,室温放置5min(若批量检测可免计时),反扣弃掉固相板里的血清(原法不弃去血清),其余操作步骤同原法。2结果与讨论2.1144例血清用改进法和原法检测…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确认试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珠海丽珠试剂公司研发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确认试剂盒(中和试验法)进行初步临床试验,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血清样本来源于本院门诊患者(包括体检者),经上海科华公司生产的HBsAg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测定.结果呈阳性者。确认试验方法参照丽珠公司提供的说明书进行。结果133例样本中确认为阳性者99例(74.43%),其中有4例常规确认试验结果为“不确定”,经延长时间的确认试验,均确认为阳性。其余34例样本在确认试验中对照孔的结果为阴性,经科华试剂复测,结果亦均为阴性。此34例科华试剂初筛为阳性的样本,其吸光度(A)值均≤0.500。结论丽珠公司的HBsAg确认试剂盒适用于临床榆验。国产HBsAg ELISA试剂测定结果为弱阳性的样本应进行复检,以排除假阳性;如采用确认试验,则可保证真阳性样本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20.
刘宇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5):1283-1284
目的对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A)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出现的迟缓现象及假阴性结果进行分析,为初筛献血者提供参考。方法将GIA检测结果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比较。结果GIA-般不出现假阳性,未发现有前带现象,但其敏感性不高。结论GIA便于献血者现场采血前的筛选,但其敏感性低于ELISA,成本较高;单独用于献血者的筛选并不可靠,必须与ELISA并用,实行双检,才能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