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长白山3个主要针叶树种的标准树高曲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高和胸径是森林调查中重要的测量因子,常用来计算材积、立地指数和其他与森林生长和收获、演替和碳汇相关的重要变量(Dorado et al.,2006).树木胸径可以快速、方便且准确的测量,而树高的测量费时费力.  相似文献   

2.
树木生长率计算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木连年生长率(P)是指某调查因子的连年生长量(Z)与该调查因子原有总生长量(V)的百分比,以材积为例,即:  相似文献   

3.
平原地区的渠堤,是一种不小的土地资源,有很大的利用价值。该文调查分析了渠堤不同利用方法的得失利弊,提出了以树木替代农作物的利用方式,其效果除经济收益高外:1.树木比农作物抗灾能力强。2.树木比农作物固堤作用大。3.树木比农作物生态效益好。为了搞好以林代农,提出了调查规划、政策扶持、技术指导3条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树木外生菌根菌资源状况及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经查阅大量文献,在掌握国内树木外生菌根菌研究成效的基础上,对我国树木外生菌根资源状况和生态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性的评价。据此探讨了环境因子对树木外生菌根菌影响的力度。通过分析对今后我国深入开展树木外生菌根真菌在资源调查和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向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5.
1991年特大洪灾后,作者对南京,无锡,苏州等的绿化树种,尤其是园林树种的耐涝性进行了调查。根据树木水淹后的反应将树木耐涝性分为三级,敏感,中等耐涝和耐涝,共调查树种86种(品种)获得了一些对树木耐涝性的新认识,对影响树林耐涝性的因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树木形数(本文均指树木胸高形数)是表示树木形状的基本指标;是测算立木材积的重要因子。林分是由单株树木组成的森林群体,在林分中,每一株树木都存在着一个确定的形数值,林分平均形数应该要反映这些单株木形数值的平均水平。在林分调查时,如何根据每木检尺结果计算林分平均形数,是一个有待于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莹婷  卢芳 《绿色科技》2014,(7):135-138
采用了全面普查和CAD绘图的方法,对江苏师范大学泉山校区的园林树木种类与园林应用情况、各种用地的面积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校区内园林树木共有161种,分属52科,120属,校园的绿地率达41.32%。针对节约型理信念对校园内的园林绿化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树木生长过程正向调控因子和逆向胁迫因子的基础上, 系统综述国内外开展树木虚拟生长研究的4种生长模型, 提出树木生长过程实时感测及多因子协同模型以及基于图像处理的树木病虫害防治模型和树木虚拟动态生长协同模型耦合研究展望, 探讨分析树木虚拟动态生长多因子协同模型耦合、树木虚拟动态生长协同模型与农药喷雾模型耦合等, 可为精确林业关键技术和树木虚拟动态生长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临夏刺椒主要栽培区的东乡县河滩、临夏县莲花、南塬、积石山县银川、安集、林胡家等乡(镇)开展选优.经过初选,选出刺椒优树候选树178株,调查测定了其树木类、立地类、人为类、环境类等4大类因子的20个子因子,划分了各因子级别标准,按照各因子对树木生长的影响程度进行权重分配,确定出了各因子不同级别的分值,采用百分制记分统计...  相似文献   

10.
1985年冬季,我区树木发生了严重的冻害。受害树木主要有泡桐、香椿、石榴、法桐、苦楝、葡萄、冬青、桧柏及花木等。受冻害树木在百万株以上,其中受冻死亡的接近半数,造成极大的损失。摸清这次树木冻害的程度尤其冻害与各因子的关系,对德州地区树木栽培与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于1986年6月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枫香子代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自 2 0世纪 40年代以来 ,世界上许多国家注重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的培育 (方乐金 ,2 0 0 0 )。由于阔叶树的生产效益及产量不及针叶树 ,故许多国家在人工林发展初期 ,均把针叶树作为发展重点 ,中国亦不例外 ,如南方杉木、马尾松等一些针叶树种占总造林面积的 80 %以上 (方乐金 ,2 0 0 0 )。大规模的针叶树替代了物种丰富的天然林群落 ,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失衡 ,物种多样性降低 ,森林病虫害频频发生 ,人工更新难度加大等问题日益显露。同时 ,针叶树林产品相对过剩与阔叶树林产品不足 ,严重制约了林业自身的经济效益 (方乐金 ,2 0 0 0 ;施季森等 ,1…  相似文献   

12.
林木高径比是基本测树因子之一。由于精确树高测定困难(特别是在结构复杂的森林中),对林木高径比的直接相关研究相对较少。文中从林木高径比的研究对象、影响因素、林木高径比与单一测树因子的关系、林木高径比模型模拟、林木高径比与林木遭受风雪灾害的关系5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林木高径比奠定基础。目前大部分研究是针对结构简单、单层同龄的人工针叶纯林,针对分树种和分林层的研究极少且只有国外报道。林木高径比可能受到树龄、树种、竞争、立地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胸径、断面积、材积和地径等单一测树因子与林木高径比关系较为紧密,且呈负相关,而树高、冠长、冠幅、树冠面积、冠径、树冠比和树冠闭合百分比等单一测树因子与林木高径比关系较不紧密。目前的林木高径比模型多以胸径为自变量,然后进行多模型优选,所选的最佳模型多为非线性模型;部分研究则在最佳模型中加入其他的自变量,如竞争、立地、林层和树种等因子。多数研究认为,林木高径比越大,林木越容易遭受风雪灾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无人机机载激光雷达能够准确地测定单木、林分乃至大尺度森林结构参数(树高和树冠因子)。为应用无人机激光雷达技术准确估测森林蓄积量、生物量和碳储量提供计量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150株实测马尾松生物量样本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非线性回归估计方法和度量误差联立方程组方法,分析立木材积和地上生物量与树高、树冠因子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建立基于树高和树冠因子的立木材积与地上生物量相容模型。【结果】单株材积和地上生物量与树高因子的相关性最为紧密,其次才是树冠因子;基于树高和冠幅因子的二元材积和地上生物量模型预估精度较高,达到92%以上,再考虑冠长因子的三元模型预估精度改进不大;基于树高和冠幅因子的二元立木材积与地上生物量相容模型估计效果更好,相对于一元相容模型系统而言,二元相容模型拟合效果有较大幅度提高,预估精度达到92%以上。【结论】采用度量误差联立方程组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基于树高和树冠因子的立木材积与地上生物量相容问题,并且预估精度达到92%以上,所建二元立木材积与地上生物量相容模型可为应用激光雷达技术反演森林蓄积量和生物量提供计量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厚朴人工林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其栽培群体的各种生长模型。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厚朴生长与气候条件的相关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其树叶生长符合自然对数方程,树高和胸径年生长符合二次抛物线方程,模型参数与树龄相关;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规律均可用Logistic方程模拟,各自的速生期分别为4~11年、5~14年和10~17年;气温与降水、日照时数与气温是分别影响厚朴树高、胸径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其影响程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决定厚朴生长和“厚朴”产量的结构因子主要是林分密度。  相似文献   

15.
运用随机抽样法抽取马尾松成熟林分50个小班,调查胸径、树高、单位蓄积量及密度等测树因子,运用回归分析法进行测树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林分蓄积量对于密度、胸径、树高之间存在显著线性关系,其相关性数学模型可用三元线性回归方程y=b0+b1x1+b2x2+b3x3表示,其中,密度是影响林分蓄积量的主导因素。相关性变化趋势分析表明,在兼顾林分产量和林木径级的情况下,合理保留密度每667 m2为105株。  相似文献   

16.
天然林区小班森林资源数据的更新模型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为例,根据1997年森林经理调查的848块固定样地数据,与全林整体模型方法相结合,建立了适合于天然林区林业局(场)无人为干预小班森林资源数据更新的林分级生长模型组。该组模型包括林分密度指数,平均高,断面积,形高,郁闭度等林分测算因子的生长或变化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测法估测树高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目测法和VertexⅣ测高仪对黑龙江省凉水林场的部分树木高度进行测量,通过实测数据和目测数据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目测数据普遍低于实测数据,而且随着树高和冠幅的增加,估测误差也呈增大趋势,估测误差的波动范围很大,平均估测误差为3.4 m,目测数据和实测数据的拟合效果一般,平均估测精度为82.6%。几个主要树种的估测误差平均值在3~4 m左右,误差大于5 m的数据主要集中在红松和水曲柳中。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红松生长指标对结实量的影响,调查了草河口地区30~80年生5个林龄红松人工林优树个体结实量和胸径等生长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结实和生长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个体结实量关联度较大的3个生长因子是树高、胸径和侧枝长。因此,除了个体结实量外,树高、胸径和侧枝长可作为红松结实型优树选择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尖峰岭绿楠树生长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海南尖峰岭地区30年生的热带乡土树种———绿楠人工林进行了样地调查,并进行了样木横剖树干解析,研究其生长规律及与环境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绿楠是比较速生的树种,地径、胸径、树高和材积的年生长都呈多峰态曲线;(2)胸径年生长高峰值出现在第11年,而树高年生长量高峰期晚于地径和胸径生长高峰值出现的年份;(3)在生长初期(8a前),材积生长极缓慢,年生长量<00009m3,其后开始较快增长,到第17年出现最大值000868m3;(4)从平均生长量看,地径变化比较平缓;胸径在14a前呈稳态上升趋势,14a后呈平稳发展状态并略有下降;树高在19a前基本呈稳态上升趋势,19a后保持在050m/a左右,并呈缓慢地下降趋势;材积一直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5)不同坡位的水肥等条件不同,因而影响了绿楠树的生长,离水沟最近的下坡地的树高和胸径比上坡分别大375%和291%;(6)绿楠树地径、胸径和树高的连年生长变化趋势基本上与降雨蒸发比(R/E)变化趋势相一致,说明水分状况是影响绿楠生长的一个重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20.
对马尾松幼苗年生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苗高和地径生长进程有差异,影响苗高,地径生长的气象因子也不同。作者在生长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对低山丘陵马尾松的造林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